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docx
- 文档编号:5289732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40KB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docx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
体积a:
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
体积s:
面积a:
长b:
宽h:
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
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
体积h:
高s;底面积r:
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平方差公式
--------------------------------------------------------------------------------
奥数网每周专题训练(四)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
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
那么A、B两地相距___千米。
【解】甲、乙原来的速度比是5:
4,相遇后的速度比是
5×(1-20%):
4×(1+20%)=4:
4.8=5:
6。
相遇时,甲、分别走了全程的和。
A、B两地相距10÷(-×)=450(千米)
2、早晨8点多钟有两辆汽车先后离开化肥厂向幸福村开去。
两辆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60千米。
8点32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开化肥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的三倍。
到了8点39分的时候,第一辆汽车离开化肥厂的距离是第二辆汽车的2倍。
那么,第一辆汽车是8点几分离开化肥厂的?
【解】39-32=7,这7分钟每辆行驶的距离恰好等于第二辆车在8点32分行过的距离的1(=3-2)倍,因此第一辆车在8点32分已行了7×3=21(分),它是8点11分离开化肥厂的(32-21=11)
注:
本题结论与两车的速度大小无关,只要它们的速度相同,答案都是8点11分。
3、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
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
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则不住地驶往C地。
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达C地。
那么,乙车出发后____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解】从A地到C地,不考虑中途停留,乙车比甲车多用时8分钟.最后甲比乙早到4分钟,
所以甲车在中点B超过乙.甲车行全程所用时间是乙所用时间的80%,所以乙行全程用
8÷(1-80%)=40(分钟)
甲行全程用40-8=32(分钟)
甲行到B用32÷2=16(分钟)
即在乙出发后11+16=27(分钟)甲车超过乙车
4、铁路旁的一条平等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小时。
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
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____(①22米②56米③781米④286米⑤308米)
【解】设这列火车的速度为x米/秒,又知行人速度为1米/秒,骑车人速度为3米/秒。
依题意,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度是
(x-1)×22=(x-3)×26
化简得4x=56,即x=14(米/秒)
所以火车的车身总长是(14-1)×22=286(米),故选④。
5、人乘竹排沿江顺水飘流而下,迎面遇到一艘逆流而上的快艇,他问快艇驾驶员:
“你后面有轮船开过来吗?
”快艇驾驶员回答:
“半小时前我超过一艘轮船。
”竹排继续顺水飘流了1小时遇到了迎面开来的这艘轮船。
那么快艇静水速度是轮船静水速度的___倍。
【解】对于竹排来说,它自身不动,而快艇、轮船都以它们在静水中的速度向它驶来。
快艇半小时走的路程,轮船用了1小时,因此快艇静水中的速度是轮船静水速度的2倍。
6、某司机开车从A城到B城。
如果按原定速度前进,可准时到达。
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路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可达到原定速度的11/13。
现在司机想准时到达B城,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与原速度的比是_______。
【解】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是原定的,多用了-1=。
要起准时到达,后一半路程只能用原定时间的1-=,所以后一半行程的速度是原定速度的,即11:
9
7、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A站28千米处,相遇后两车继续行进,各自到达B、A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在距A站60千米处。
A、B两站间的路程是___千米。
【解】甲、乙第一次相遇在C处,此时,甲、乙所行路程之和等于A、B间的距离。
甲、乙第二次相遇在D处,乙由C到A再沿反方向行到D,共走60+28=88(千米),甲由C到B再沿反方向行到D。
此时,甲、乙所行路程之和等于A、B间的距离的2倍,于是第二次之和等于A、B间的距离的2倍,甲、乙所走的路程也分别是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的2倍。
这样,第一次相遇时乙所行路程BC=88÷2=44(千米)。
从而AB=28+44=72(千米)
8、一个圆的周长为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行5.5厘米和3.5厘米.它们每爬行1秒,3秒,5秒……(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半圆周长63厘米。
如果蚂蚁不调头走,用63÷(5.5+3.5)=7秒即相遇
由于13-11+9-7+5-3+1=7,所以经过13+11+9+7+5+3+1=49秒,两只蚂蚁相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公式 大全 及其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