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八字四环节的理解.docx
- 文档编号:5289519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37KB
我对八字四环节的理解.docx
《我对八字四环节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八字四环节的理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对八字四环节的理解
“八字四环节”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八字四环节”教学法,所谓“四环节”即“自学”、“合作”、“解疑”、“演练”。
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
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
数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来得到正确的结论和方法。
众所周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告诉我们课前自学的重要性。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自学的要求和方法,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动手操作,不能盲目的让学生去自学第几章的第几节,那样学生就会看看了事,内容看完了但没有任何收获。
要让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刚开始老师提自学的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要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要求,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而且学会自学。
其次,在自学中有许多疑惑,有许多不懂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的效果要好得多!
他们就特别注意听他们不懂的地方,加深了印象!
那么将会减少教学环节中的许多负担。
检查点拨,探寻规律。
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合作型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当他以个人能力冥思苦想解决不了的问题同伴之间的合作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去表现、去丰富内心世界,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合作、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和氛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有疑问的课堂就是流动着智慧的课堂。
学生质疑。
提出在课前自学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关键点教师要做引导。
使个人自学成果转化为全组成员的共同认识的成果,从而扩展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爱因斯坦说: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也要起到质疑的示范作用,启发激发学生。
中学生身上有着很强的表现欲,给他们营造一个充分发挥自己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个性展露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出来。
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疑问。
针对分组答疑的情况,择要精讲释疑,并注重基础和关键点。
同时注意语言、情感艺术的巧妙运用,借此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解疑”,就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精讲,主要讲解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地方,同时还要对类似的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能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教材。
演练达标,拓展提高。
在教师精讲完后随即安排学生练习,教师分别加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自学和老师精讲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练习,主要是教材上的习题及教师准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使教与练相结合,达到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不管在教学的那个环节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要贯穿始终,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教学成绩好起来是八字四环节的宗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经常使用并不断完善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字四环节的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上体现
“自学——合作——解疑——演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教师的新的教学思想,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这四个环节可以看作是课时模式,也可以看作是单元模式,还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四种课型。
它们是基本递进的关系,即学生先在导学案的提示下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精讲解疑,最后进入演练环节,即对知识进行巩固、展示。
在应用时,这四个环节要相互兼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教师要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探索规律、发现知识,从而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意识。
课堂上如何体现八字四环节的教学思想彰显课堂魅力呢?
一、 应用模式有效教学
1、 学生自学
“自学是指课堂教学开始前或开始阶段,学生按照教师所出示的导学提纲或学案,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解答有关习题的过程。
”我认为,在自学环节中应该突出的是“自己”和“尝试”这两个词。
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先学后讲”、“以学代讲”。
学生自学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导学新方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自学合作解疑演练”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 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生、组生、组组、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突出学生的个体地位,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种“兵教兵”“兵帮兵”使施教者本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永久性记忆,形成技能。
同时对被帮者,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当,甚至是志趣相投的同学来做自己的老师,更容易克服受教者心理上的紧张、畏难情绪,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相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讲的时机,不要急于帮助学生。
这就像我们的孩子摔倒了,我们应该做的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而不是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把他抱起来。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经历了自学、合作中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仍无法解决问题,便进入了“愤”“悱”的状态,这个时候讲才是最高效的。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且具有针对性。
该讲则讲,针对学生在自学、合作中无法解决的疑惑之处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信息展开。
不要什么都讲,满面开花。
其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巩固演练
这是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内容的巩固训练。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设计好练习题,注意梯度和形式的多样性,力求让学生喜闻乐见。
练习问题的设计,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如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成正确的评价。
讲评时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发挥主导提高实效
1、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模式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课堂和课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等情况来确定,不能照搬硬套,要借鉴发展,使八字四环节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真正有效得到体现。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
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两个前置:
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
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
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
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
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
你认为是怎样的?
你判断的依据?
你的理由?
你的发现:
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
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
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
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
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
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
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
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
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
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
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
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
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
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
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
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
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6、《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新编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示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将学问标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瞧的扶植潜移化。
正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职位地方的条件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过科学有效的熬炼,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价值成了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
新编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我市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我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1、课堂上让生带着问题自学、合作研讨、展示,教师释疑
自教改以来,我校便积极地投入到八字教学模式的研讨当中,大家群策群力,努力运用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成绩,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课堂上让生带着问题自学、合作研讨及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我校老师都在不断地研究,我们所使用的导学案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虽都抓住了文章的“魂”,但都比较概括,这比较适合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如我们四年级《珍珠鸟》一文设问导读中:
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中如何具体的写了“信任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就属于这一类型,而在上课时我们根据需要将这一问题细化并补充,这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的设计思路,我们在今后不妨效仿此法。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原则:
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即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要让生自行解决,只须一带而过,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学生力所难及的事情则应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形成共识,而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学生力所不及的事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其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①在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避免草草了事。
②要高度重视课堂展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展示首先可督促课前自主学习,学生一旦到课堂也要展示,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增加了紧迫感;其次,课堂展示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良好机会,能实现生生互动。
再者,课堂展示时教师了解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为老师发现章节内容的难点、疑点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为教师点评、释疑提供了更直接的切入点。
2、使用导学案的题要有选择性,有效指导学生课前自学。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能实现“主体先行,先学后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字 环节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