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2.docx
- 文档编号:5285506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1.94KB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2.docx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一、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各数。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5的数的组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2~5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
今天,操场上正在进行科技小组活动,同学们有兴趣吗?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师: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我也想和图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玩的很开心。
生2:
我数出了天上有5架飞机。
生3:
我知道了天上有1个太阳……
师:
你们真了不起。
想一想,能看着图提出你喜欢的问题吗?
生:
放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师:
这个同学真棒,能大胆发言,提得问题又好。
同桌互相找一找,看发射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学生认真而有趣的看图)
生1:
一个。
生2:
1、2、3、4,四个。
师: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样呢?
生1:
我数的是正在发射火箭的同学。
生2:
我数的是所有发射火箭的同学。
(下面的同学意见不一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
师: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
已发射火箭的上一个同学,但如果看所有发射火箭的就是4个同学。
你们看得范围不同,数的人数也不同,说得都很有道理。
生:
1、2、3……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
谁愿意回答?
生:
1可以表示1个太阳,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个小朋友,4可以表示4棵树,5可以表示5架飞机……
生:
这些数怎么写呢?
师:
谁能教教大家?
生:
1像……,2像……,3像……,4像……,5像……
三、巩固练习
1、写1~5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独立的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教师可以以此题的练习形式为线索,扩展到其他数的分与合。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一、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
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
“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
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
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
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3——拔河比赛
教学目标:
1、 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 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
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
(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
你想说什么?
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
活动二
你说我讲:
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
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
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课件演示:
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
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
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
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
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
为什么?
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
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
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
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
学生进行操作。
板书“10=10”。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
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还可以比什么?
互相说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
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
教学反思: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4---快乐的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2、感知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3、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0的写法.
教学难点:
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教学准备:
课件、温度计、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出示课件:
树上有十个苹果,用数字10来表示,摘走一个,剩下的用数字9来表示.如果再摘走一个(课件出示)用数字8来表示……一直等到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
用零来表示,
(一)认识0.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
0
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它表示什么呢?
(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议论后,得出在温度计上可以找到0,在比赛的记分卡上可以找到0,在学生的直尺上可以找到0。
(教师一一出示给学生看)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
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
从0~5.齐读:
0~5,5~0.
(二)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三)巩固反馈
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解决不了的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
教学反思:
二、妈妈的小帮手
信息窗1---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
“本子这么乱,怎么办?
你来帮我吧!
”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
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
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
”“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
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
“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
“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结:
“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4、解决问题
(1)哪些是鸟类?
用“O”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6、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
二、妈妈的小帮手
信息窗2----分类与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比较。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主题图、
教学重点:
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读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
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
(出示放大的主题图)
师:
瞧,这就是小明的家。
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
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 学习比较、分类:
1、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
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他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
“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
那么除了可以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
”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
①、谁的衣服最长?
谁的衣服最短?
;
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
;
③、哪边的马大?
哪边的马小?
;
④、哪个水晶球大?
哪个水晶球小?
;
……
2、师:
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教师小结:
“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
3、解决问题
①、哪本书最多?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②、比一比谁轻?
谁重?
。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③、哪团线长?
你还能比较什么?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④、在适当的( )内画对勾。
⑤、谁拿最合适?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练习时,组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由教师、大同学、小同学进行比较。
在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
对物体的比较,有直接比较,还有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比较。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5、课外活动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创设的花果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学具的准备:
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
(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中本领最大的是谁吗?
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
生:
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
它的家在花果山……
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走进花果山。
二、探索新知:
体会加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
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
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
”的数学问题。
师:
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板书此数学问题)
生:
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
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
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
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
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2、师:
看着美丽的花果山,大家这么聪明地解决了数学问题。
你想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
天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指名学生来回答这个数学问题,师板书算式:
5+1=6(只)。
让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小棒来操作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来演示给同学们看。
生:
花果山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来演示计算过程。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了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
大家既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并能顺利地解决,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为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感到高兴!
三、应用练习。
师:
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上的百果园。
你们说好吗?
1、苹果园。
师:
小猴子说苹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你们相信吗?
师出示苹果的挂图,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
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投入“摘苹果”的活动中。
2、樱桃园。
师:
小猴子说百果园里有许多许多的水果。
下面要带我们到樱桃园去,你们想去吗?
出示课件中的樱桃园:
观察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之后,进行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在花果山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备课人:
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
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看图列算式,借助学具操作,边摆边说,体验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这样算。
2.第2题。
说说图意,说明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3.第3题。
口算练习,填写书中的口算算式。
纠正答案。
然后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形式口算。
小组合作补充练习:
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想要说出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补充算式。
小组讨论:
说说得数是5的算式。
几加2的算式。
4.第4题。
看图列算式。
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5.第5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6.第6题。
指导算式的写法,告诉学生正确的占格,强调数字充满日字格才整齐、美观。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备课人:
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
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
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
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7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
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3+5=75+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再仔细看图,图上有几只小猴子?
小组讨论: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汇报时要让学生正确描述出如:
左边的树上有7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有2只猴子。
思考: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列式:
5+0=5(个)(右边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
拓展:
6+0=2+0=10+0=
6、巩固练习
4+1=5+4=6+2=7+3=
1+4=4+5=2+6=3+7=
7、你还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2 青岛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