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528371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77KB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docx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1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
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
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
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
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
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
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
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
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2
前几天,我拜读了德国作家艾克曼的经典作品《歌德谈话录》。
这部书记载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将歌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在德国文坛上,歌德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歌德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在《歌德谈话录》中不难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德国人都喜欢经典主义作品,而法国人则喜欢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如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英国喜欢实用主义文学,即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欧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欧,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东欧主要以波兰和俄罗斯文学为主,更重要的是,欧洲诞生了著名的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学者,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奖项。
歌德以其幽默的话语,一语道破当时的社会,歌德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诗人,并多次指导本书作者艾克曼的诗歌创作,全书包括歌德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透彻分析,句句话语令人终生受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晓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语指引人的进步!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3
《歌德谈话录》一书,感触颇深。
之前曾听说这本书被挑剔的尼采誉为用德文写出的最重要的散文。
它记录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字里行间透露出歌德对于实践、艺术以及世界的眼光,构成了歌德的智者之言,给人以精神的启迪和提高。
读了这本谈话录,会有一种从内心生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于谈话录的形式并不了解,读了《歌德谈话录后》,发现谈话录的方式是比较好的,能够进入生活,深入浅出地表达事物,能够吸引读者。
对于歌德的了解,我同样只是模糊不清的,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距离,但是他的话语中闪耀着的智慧和学理之光,总给人以跨越时空,穿透历史的感觉。
“对于任何理论来说,实践是试金石。
”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的警句,他厌倦脱离实际的一切学问,告诫世人“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真理并不是‘上帝’恩赐给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独立地发现的。
”;他同时指出:
“所有时代的科学家都有一种心向,即认识生气勃勃的形成物,在联系中把握它们外在的、可见的和可以触摸的部分,把它们作为内在的东西的预兆加以接受,这样就能通过观察在一定的程度上掌握整体。
”这些一系列的话语尽管我仍然无法透彻了解领悟,但言语中吐露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对于世界的评价。
歌德的实践和他艺术的眼光也是密不可分的。
他强调艺术应以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基矗“诗人要做的事,是根据由现实生活提供的动机,把有待表现的要点组织成为一个优美的、生气勃勃的整体。
”,还特别强调“精灵只显现于完全积极的活动力中。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
天才只有在积极的创作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无异于平凡人。
对于文化传承,前赴后继歌德同样予以重视。
“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用银盘装的金苹果。
我们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得到了他的银盘,但我们装入银盘的只是土豆,这太糟糕了!
”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歌德领略了太多的人生与艺术生命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去慢慢品位。
“作家本人的人格较之他的艺术才能对读者要起更大的影响。
”;“一些个别的研究者和作者人格上的欠缺,是我们当今文学界一切弊病的根源。
”从中还了解到歌德对于人格的要求也十分重视。
另外,用真正伟大和纯洁的东西影响教育到读者。
“凡是病态的、萎靡的、哭哭啼啼的、多愁善感的,以及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伤风败俗的东西,都一概排除。
”歌德这些平凡而有深意的话,许多至今还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似乎早就被他一一回答了。
在这本书中,歌德对于世界的眼光也是耀眼夺目。
“世界文学”的概念被多次提及,在他的心目中,他不仅主张欧洲两种对立的流派,即古典派和浪漫派之间的结合,而且十分关心东西方文学的结合。
当时许多西方人把中国人看成“另类”之人,而歌德在谈到中国的一部长篇小说时却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和我们是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
”在他看来,善、高尚和美是超出地域和国度的。
“我愈来愈相信,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歌德的这番话为后人也留下了深刻的意义。
他以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文化开放交流。
歌德对世界的别样眼光,给老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极大的精神力量,由给后代的文人义士们留下巨大的财富。
无论是青少年,中年人,亦或是成年人,在阅读了这本书后,都将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歌德的敬意。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4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
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
“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
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
“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
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
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5
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
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
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
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
“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他认为,“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
?
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
”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
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
?
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
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
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
“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
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
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
?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
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
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
”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
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
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
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
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
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他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
”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文库搜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歌德谈话录 高中生 歌德 谈话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