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语文.docx
- 文档编号:5277711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88KB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语文.docx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语文
2019年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浦口/蜜饯果脯参与/踽踽独行冠心病/沐猴而冠
B.占卦/沾亲带故蓦然/秣马厉兵款识/栉风沐雨
C.训诂/余勇可贾奢靡/所向披靡荫凉/万马齐喑
D.亵渎/胁肩谄笑亟待/诘屈聱牙尽快/噤若寒蝉
2.下列各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辅弼滥觞砰然心动水泄不通
B.忸怩弛缓不辨妍嗤明火执杖
C.推诿缥缈涸泽而渔提纲契领
D.发韧通牒臻于郅治狼奔豕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考复习不能只图快,要每个考点都复习好,从这次月考的成绩看来,你现有的文言
文知识还是夹生饭,需要再补补课。
B.现在春晚的阵容可谓越来越豪华,壮观的舞台,华丽的服饰,长袖善舞的演员,一切
都让人眼花缭乱。
C.“家电下乡”不是一锤子买卖。
要想让农民兄弟买账,企业必须了解他们的思考逻辑和
消费心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把“家电下乡”看作发展自身的长期机遇。
D.由于寒假实习的周期短,基本都在20天左右,不少企业对于学生寒假实习都敬谢不敏,
大学生寒假实习出现了一岗难求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病毒传播会经过禽——禽传播,人——人传播,禽——人传播三个阶段。
禽流感还未
被证实会导致人——人传播。
而这次猪流感病毒H1N1已经经过变异,能够直接进入人
——人传播,这就构成了高风险疫情。
B.3G标志性业务包括无线宽带上网、手机电视及视频通话等。
无线上网卡可以达到1M,
手机电视可即时播放电视节目。
C.面对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这
是我们立足中国国情的阶段性特征,面对中国内部经济刺激计划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做
出科学决策的关键。
D.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在09年上海车展上推出了奇瑞A3系列新款,经济性尤为
出众,控制更为智能、精确,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车辆的载荷等多种车辆参
数选择最佳的换档规则。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在横线上。
(只填序号)(3分)
①做人应该规矩一点,而行文不妨放逸些。
②现代人的毛病就是把点心当饭吃。
③我主张应当反过来。
④行如吃饭,文如吃点心,单吃点心不吃饭,是不行的。
⑤文章非常庄重,而行为非常幽默。
⑥我想行字是第一,文字在其次。
6.阅读下面的短文,在横线处填上一组排比句;所填内容必须是能支撑作者观点的实例。
(4
分)
一个孩子注视着一颗已经开始发芽的种子,问爸爸:
“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
”父亲认真的想了想,说:
“孩子,种子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开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
孩子,你看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丽的花呢?
”
听了这话,我的心为之一亮,生活中很多事物不正是如此吗——,
。
生命只要在痛苦中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开启生命之花,那痛苦,便是生命之花最好的养料。
7.最近,一本叫《中国不高兴》的书在中国热卖,书中聚集了诸多激烈的民族主义言论,对
中西方关系有激烈表述,引发了极大争议,也引起了境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对此,有人高
兴,有人担忧。
你的观点如何?
请结合以下评论,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5分)
书中指出的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都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
但是他们(指作者)开的药,比
这个病还要严重。
——学者吴稼祥
它不是中国的主流。
在知识阶层里面,多数人是比较冷静的。
……这本书没有积极影响,主要起的是负面影响。
主要是一批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愤青在这里得到发泄的渠道。
一一学者袁伟时
观点正不正确都自己消化,我觉得最好抱着一个宽容的态度来看。
——位大学生
中国人的民主主义情绪不断升温的标志。
一一英国《每日电讯报》
挑衅性的观点,扣动着人们的心弦。
一一美国《新闻周刊》
面对崛起期的集体焦虑和思想的泥沙俱下,人们不必情绪化反应,更不要封闭或封杀,需要开放的思想讨论氛围。
——新加坡《联合早报》
你的看法:
(1分)
理由陈述: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反引力
科幻作家威尔斯在一篇小说里写了一个英国发明家,卡弗先生,他找到了一种引力不能穿过的物质一一卡弗质。
用卡弗质做的活页板使一条飞艇切断地球引力,飞升腾空。
这究竟是不是可能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关于电荷、磁极相互作用的定律有深刻的相似性。
如果能屏蔽电力和磁力,为什么不能屏蔽引力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考察电磁屏蔽的机制。
任何一块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都是由正负电荷组成的系统。
在导电金属中,有许多电子在正电荷的离子构成的品格中自由运动。
当金属放在电场中时,自由电子就移到金属材料的一侧,使它荷负电,而相反的一侧则荷正电。
这种极化就产生了一个新电场,与原来电场方向相反。
这样,这两个电场就能互相抵消。
类似地,磁屏蔽效应也是来自原子粒子的极化与抵消。
为了使引力屏蔽成为可能的引力极化需要物质由两种粒子组成:
一种具有正引力质量因而被地球吸引,另一种具有负引力质量因而被排斥。
在大自然中正负电荷是一样多的,南北磁极也一样多,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具有负引力质量的粒子,因此,通常的物质不可能引力极化,从而不能用于引力屏蔽。
然而存在另外—种物质——反物质——与通常的物质在许多方面恰好相反,包括它的电磁性质。
说不定反粒子也有负引力质量,例如,只要从加速器中产生水平反中子束,然后看它在地球引力场中是向下弯曲还是向上弯曲。
但是这个实验实际上是做不出来的。
加速器中产生的粒子几乎具有光速;在一公里的水平行程中,引力只能把粒子束弯曲10-12厘米,向上向下都是这个数,这只是一个原子核的直径。
同样,也不能用与“缓冲”物质碰撞的办法把它们变慢。
如果反粒子与它的对应的普通粒子碰撞,就会湮灭而两种粒子都消失,所以,从实验观点看来,反粒子的引力质量的符号问题至今仍未能解决。
从理论观点看来,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理论把引力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联系起来。
如果将来有一个实验能证实反粒子确有负引力质量,那就会因为它否证了等效原理而给整个相对论性的引力理论以致命一击。
一个反苹果在真正的引力场中会向上落,但它在爱因斯坦的加速飞船中却不会这样做。
如果它这样做了,飞船外面的观察者就会看到它完全没有受力,而以两倍于飞船的加速度运动。
所以,一旦发现反引力就会迫使我们在牛顿的惯性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中选择其一,作者热切希望这种事情不会通过。
8.下列有_关“反引力”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反引力的概念由科幻作家威尔斯在他的小说中最先提出。
B.反引力的作用原理与电磁屏蔽相似。
C.反粒子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反引力的存在。
D.反引力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性的引力理论是有矛盾之处的。
9.下列各项不能论证“反引力是不可能的”观点的一项是
A.卡弗质可以屏敝地球引力是科幻小说的幻想。
B.通常的物质不可能引力极化。
C.用来证明反粒子存在负引力质量的反粒子实验无法实践。
D.我们无法证明引力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联系。
10.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威尔斯的小说中的卡弗质并非是本文要讨论的负引力粒子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关于电荷、磁极的相互作用定律有深刻的相似性。
C.现在我们大自然中只发现了存在具有正引力质量的粒子。
D.反粒子具有负引力质量的依据是反物质与通常物质的许多方面都相反。
11.根据全文判断,在“一旦发现反引力”后,人们在牛顿的惯性定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性
原理中可能会选择哪一条,并简述理由。
(1分)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
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
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
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
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
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
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
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
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
“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
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
“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
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予上。
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
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
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
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
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
”老人对他说。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
”“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
”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
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
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
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
“浇水。
”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
“爹,哪里有水啊?
”“哭,你眼睛里有。
”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
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
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
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
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
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
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一抔不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抔尘土:
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杯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
“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
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
12.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3分)
13.拉丁美洲的作家常常借助象征,使作品仿佛形成一个抽象、自足的世界。
请概括文中荒
原、老人、三个孩子的象征意义以及文章的主题。
(5分)
14.文中有一些虚构的情节。
如播下了一粒种子,在泪水中它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开
花结果。
请阐述作者采用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的目的?
(3分)
15.在文中,作者还采用了循环、重复的手法。
老人和孩子播种、填土、浇灌,在种子发芽,
成长直至开花、结果后,又开始了新的开垦,这便是一个轮回的圆圈。
作者想借此说明
了什么?
(4分)
16.文章题为“坚硬的荒原”,而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
理由。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
多才艺。
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累迁武陵太守。
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
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
“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
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
路经家门,遵生曰:
“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
”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
“家有老母,将欲何之?
”企生挥泪曰:
“今日之事,我必死之。
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
”遵生抱之愈急。
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
“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谒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或谓之曰:
“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谒,祸必至矣。
”企生正色曰:
“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
“若谢我,当释汝。
”企生曰:
“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
”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
“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玄许之。
又引企生于前,谓曰:
“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今者死矣!
”企生对曰:
“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
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成悼焉。
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共殄丑逆殄:
消灭
B.引为功曹引:
引导
C.亦复何恨恨:
遗憾
D.便牵下之下:
使……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殷仲堪之镇江陵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众咸悼焉或师焉,或否焉
C.何可不执手何以伐为
D.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常以肃杀而为心
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将欲何之B.生死是同,C.见遇以国士D.遣人问欲何言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由,将企生拉下马来,又
以奉养老母为名,不放企生。
殷仲堪见企生没有摆脱的理由,就只身离去。
B.桓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
有人劝他去,以免招致杀身
之祸,被罗企生严肃地拒绝。
桓玄终于因此而杀害了他。
C.罗企生被杀之前,请求桓玄给他留下一个弟弟奉养母亲。
在罗企生遇害当天,他的母
亲胡氏就焚烧了桓玄送的羊羔皮衣。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难成事业,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
以面对桓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
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2)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
今者死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
(6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渚洲,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22.分析诗开头两句的作用。
(2分)
23.简要赏析这首诗第三、四、五、六句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24.①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
得其死然。
”
②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1)孔子这样评价子路的理由是什么?
(1分)
(2)请就第②章内容,谈谈你对孔子认识。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
(2)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屈原《渔父》)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王勃《滕王阁序》)
(4),。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自居易《琵琶行》)
(5)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王实甫《西厢记》)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他问:
“谁要这20美元?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
“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
“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
”
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演说家微笑: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I”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2019年宁波效实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A.分别为pǔ/fǔ,yù/jǔ,guān/guànB.分别为zhān,mò,zhìC.分别为gǔ,
mí/mǐ,yìn/yīnD.分别为xiè/xié,jí,jǐn/jìn)
2.D(A.怦然心动B.不辨妍媸,明火执仗C.提纲挈领D.发轫)
3.B(“夹生饭”指没熟透的饭。
比喻没有彻底完成的事。
(“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
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一锤子买卖”:
只做一次生意。
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敬谢不敏:
谢:
推辞;不敏:
不聪明,没有才能。
表示不能接受或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
4.C(A.语序不当,应改为:
禽——禽传播,禽——人传播,人——人传播,三个阶段。
B.成分残缺,应改为:
达到1M的下载速度。
D.后一分句暗换主语,在“经济性尤为出众”前加上主语“这款轿车”之类。
)
5.⑥④②⑤③①
6.示例:
海蚌在磨砺的痛苦中孕育出莹润的珍珠,蝶蛹在黑暗的桎梏中酝酿出美丽的飞翔,老鹰在撕扯的剧痛中创造出重生的神话。
7.略。
要求针对书本引发的种种现象表达看法,而不是针对书的内容。
观点上,可以认为值得高兴,也可以认为令人担忧,或者持辩证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理由上,应结合提供的部分作者、读者和媒体的看法,可从本书内容对年轻人的消极影响,西方媒体由此产生对中国的警惕从而影响中国的发展环境,从年轻人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性,中国需要开放的思想讨论氛围等等不同角度进行陈述。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D(A只假想了卡弗质,没有反映这个概念;B电磁屏蔽只能解释极化和抵消的原理,无法说明反引力如何作用;C与原文内容不符;D由飞船中的反苹果的假想可以看出)
9.A.(这是作者引出话题的内容,不能作为依据)
10.C(不可由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具有负引力质量的粒子”逆向推理)
11.人们会选择牛顿的惯性定律。
(1分)理由:
惯性定律的基础来自于牛顿的万有引力,负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相联系,受其逻辑约束;(1分)负引力质量否证了等效原理,给整个相对性理论以致命一击(解释负苹果假想实验也可)。
(1分)
12.(3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1分),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1分)。
13.(5分)《坚硬的荒原》中,那一望无际坚硬如铁的荒原象征着生命(1分);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着意志(1分);而那三个消瘦、穷苦的可怜的孩子是人的机能的象征(1分)。
人的生命就像荒芜的原野,要通过坚强的意志,充分调动起人的各项机能,开拓出生命的绿洲,只要能战胜自己,就能征服世界,就像文后所写的:
“天地万物之中,惟我为大。
”(2分)
14.作者采用这种虚构的情节其目的就是要阐释人类对生命的征服,所以它虽然是荒诞离奇的,却又是可以理喻的。
(3分)
15.(4分)
①人类不能满足已取得的一点成果,应不断奋斗。
(2分)
②与苦难际遇的生存抗争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
(2分)
16.(5分)
探究角度示例:
①“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②“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③“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B(引:
引荐、推荐)
18.D(D项都为介词、“把”;A项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B项为代词,“他”/句末语气词,无义;C项为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
19.C(C项为状语后置+被动句,其余为宾语前置)
20.B(“桓玄终于因此而杀害了他”错)
21.
(1)殷侯仁慈却不果断,事情必定不会成功。
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和他同生死。
(“仁而无断”1分,判断句式1分,“当”1分)
(2)我待你很好,为什么还背离/背弃我?
现在你死期到了/必死无疑!
(“相”1分,“见负”1分,“今者死矣”1分)
22.从描写雨后早晨景物入手来点明雨后晓行题意,(点题1分,写景1分)
23.高树下临清池,突出树之高;风吹动树叶,雨点仿佛受惊而落。
动静结合,使景物充满活力和生机。
诗人心情舒畅,独步无侣,彼此投合,有如宾主。
情景交融,把自我化入景中,画面和谐统一。
(动静结合1分,情景交融1分,分析得当各1分)
24.
(1)批评子路性格鲁莽(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真正关心弟子,关心弟子一生的命运)。
(1分)
(2)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孔子学识之深,循循善诱,卓尔不群。
(3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
25.(6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宁波 中学 三年级 高考 模拟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