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商鞅变法四版教材合一.docx
- 文档编号:5275503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0MB
选修1商鞅变法四版教材合一.docx
《选修1商鞅变法四版教材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1商鞅变法四版教材合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1商鞅变法四版教材合一
课标要求
2.商鞅变法
⑴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⑵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⑶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
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
春秋战国)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终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1.经济:
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⑴井田制瓦解。
随着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大量荒地(私田)得到开垦,同时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瓦解。
(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⑵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随着私田的增多,私田主人将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平民耕种,收取地租。
以奴隶集体劳作为特征的井田制逐渐瓦解,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
2.政治:
产生新的政治力量。
⑴旧制度崩溃。
王室衰微,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世卿世录制不能适应社会的新变化。
⑵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土地私有化使新兴地主阶级阶层日益壮大,社会上出现自耕农阶层。
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打破传统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权利。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权力逐渐下移。
⑷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为了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取得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禄制,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
3.思想文化:
学术自由,思想解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私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最合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4.改革家的贡献:
虽然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无不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但杰出历史人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低估。
改革的道路上布满荆棘,需要改革家有过人的才智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国家
变法内容
作用/备注
春秋
齐国
齐桓公、管仲(前?
~前645):
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前685年,无论公田私田,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不同等级的赋税。
淡化了公田、私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整顿和发展军备;发展工商业
增强了齐国实力,齐国率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
鲁国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履亩而税”(“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北师大版提到战国时期秦国“初租禾”与“初税亩”大致相同。
)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齐鲁改革主要是经济层面,世卿世禄制仍发挥作用)
战国
魏国
魏文侯、李悝(前400年前后):
“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以增加收入;“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推行“平籴法”,防止物价暴涨暴跌,保护小农经济;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职能;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
(岳麓)魏文侯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武卒”,军队开始职业化
使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揭开了战国大变法的序幕。
(XX百科:
李悝是重农抑商的最早提出者)
楚国
楚悼王、吴起(前382年):
奖励军功,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分明,裁撤冗员,严格吏治,严禁私门请托;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贵族迁居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其土地
打击了世袭贵族特权,取得一定成效,使楚国成为强国
其他
(人教)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备注
春秋时期的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主要是改革经济基础。
战国改革由经济基础转向上层建筑,改革更彻底。
各国变法虽然在方式、程度、成效等方面各有差异,但其实质都是摒弃原始民主制的残余,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三、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1.改革的必要性:
秦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于东方六国。
⑴(北师大)公元前771年,戎族的一只犬戎攻破镐京,灭掉西周。
秦襄公率兵赶走犬戎,拥立周平王。
次年,又护送平王东迁洛邑。
周平王为酬谢秦襄公,封他为诸侯,并把被戎狄占领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他。
⑵经过80多年的努力,到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曾一度步入春秋强国行列。
但秦国地处西陲,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于中原各国,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被称为“夷狄之邦”。
⑶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在位)改革,如废除人殉制度,把国都由雍(陕西凤翔)迁到栎阳(西安阎良区武屯镇),制定户籍制度,允许在国内进行商业活动等,但秦国的整体面貌无根本改观。
⑷(岳麓)文化落后,诸子之中没有一个秦国人;社会习俗也相当落后。
2.改革的可能性:
秦孝公锐意改革。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他深感“诸侯鄙秦,丑莫大焉”(各国会盟拒绝秦国参加),于是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岳麓版用的是书名号,人民版用的是引号)。
3.改革的有利条件:
⑴国君权力集中,旧贵族势力较弱;⑵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⑶长期遏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合称“三晋”),力量大受大削弱。
⑷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4.主观条件:
商鞅的个人才干。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卫国国君的后裔,故称为卫鞅或公孙鞅,后封于商(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又称商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热衷于法家思想。
曾为魏相公叔痤家臣(中庶子。
公叔痤很器重他,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
公叔痤告诫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杀掉他,免得被他国任用而威胁魏国,惠王不听),后携李悝的《法经》投奔到四处招揽人才的秦国。
秦孝公任其为左庶长,后升大良造。
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商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附:
商鞅变法前,秦国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
大庶长赞襄国君,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执掌王族事务。
商鞅变法后,各庶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
)
四、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商鞅变法以“农战”和“法治”为核心(人民版称以“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为中心;仅人民版分前后期)。
1.政治:
⑴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依军功大小确定身份高低,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沉重打击了旧贵族(血缘贵族)。
实行二十等爵制,“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意味着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北师大:
商鞅变法开始了布衣将相格局,夏商西周以来贵族把持朝政的格局被打破。
)
⑵实行什伍连坐制。
居民要登记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什伍之内,互相监督。
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⑶普遍推行县制。
秦国在春秋时期已经设县,但并不多。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
把小村落、乡邑聚集起来,设立县(“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县令由国君直接委派,随时撤换且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师大)这是此后两千多年官僚制度的开端。
(岳麓)县制的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分封制下的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
(人民)后来,秦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带有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其长官称守。
至此,秦国的郡县制逐渐形成。
2.经济:
⑴废井田,开阡陌(“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废除“田里不鬻”制度)。
“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及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按照所占土地的多少来承担赋税。
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劳役和赋税;因弃本求末或不事劳作而致贫者,全家罚为官奴(“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商人的收税标准,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
以优惠政策从三晋地区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岳麓版称免除其三世的劳役和兵役;另有说三年)。
(商鞅重农抑商的原因:
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国家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
⑶统一度量衡(“平斗、桶、权、衡、长、尺”)。
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为秦始皇在更大范围内统一度量衡奠定的基础。
3.军事:
⑴奖励军功,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军功大小按在前线斩敌首级的多少计算,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不再授予爵位,战斗中退缩的士兵要在众人围观下受到黥刑或劓刑。
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途径。
(时人称秦国为“虎狼之国”荀子: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
⑵全民皆兵。
凡是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15岁以上)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闲时务农,战时打仗,全民皆兵。
⑶严禁私斗:
擅自私斗者,给予刑罚。
私斗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
“邑”指奴隶主占有的城镇。
不准私斗,旨在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诗书。
目的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但商鞅开创文化专制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是一项愚民政策。
5.法律:
⑴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为秦律,轻罪重刑,颁行秦国。
以法为令,以吏为师。
⑵除连坐法外,商鞅还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加强了户籍管理和专制统治,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
6.以中原风俗教化秦人,改革旧习俗:
⑴禁止父子或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实行男女别居。
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加倍征收户口税(“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鼓励小农经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
(户税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税,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叫做“邦布”,每户每年向国家交税10钱。
秦自商鞅变法后推行按户征税,又叫“户赋”。
)
⑵(人民)“塞私门之请”,禁止私下请客行贿之风。
(北师大)“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使一些贵族豪门无法用请托渠道得到高官。
附: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法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了户籍管理和专制统治,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俗
推行“分异”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五、(补)商鞅变法的特点
1.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2.措施最全面: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3.改革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旧贵族的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4.变法时间长:
持续18年,两次颁布变法令。
5.影响最深远(成果最显著):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
6.围绕“农、战”,中心是“战”。
六、(补)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态度坚决,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
4.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6.民风朴实,与其他国家相比,旧势力较小。
7.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等。
七、商鞅之死
1.原因:
⑴新法触犯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军功爵制度,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招致他们的怨恨。
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重要原因。
⑵商鞅刻薄寡恩,树敌过多。
法律严酷,轻罪重刑,人人恐惧,结果商鞅作法自弊(作法自毙)。
对于新法,只能服从,不能讨论(“民莫敢议令”)。
残酷的血腥手段镇压反对派,仅一天就处死七百余人,以至于“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
商鞅还处罚了太子驷的老师,公孙贾被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公子虔被处以劓刑(割去鼻子),虽树立了威信,但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守旧势力时刻准备反扑。
⑶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以前遭到商鞅惩罚的宠臣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即太子驷)下令捕杀商鞅。
[商鞅虽死,但其各项改革措施仍得以实施。
另:
秦国国君在秦孝公之前(包括秦孝公)都称“公”,公元前324年,孝公之子秦惠文君改称“王”。
]
2.经过:
版本一:
被杀死后车裂尸体。
《史记·商君列传》载:
“(前338年)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
‘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去之魏。
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
”《资治通鉴》载:
“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人教、北师大版持此说。
版本二:
直接被车裂而死。
《战国策·秦策》: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史记·秦本纪》:
“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
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也前后不一。
岳麓版持“直接被车裂而死”的说法。
(人民版知识链接提供了两种说法。
)
3.结果:
商鞅个人的结局是个悲剧,但其变法措施却在秦国得以延续(“商鞅虽死,秦卒行其法”)。
“废井田”、“重农桑”、行县制、什伍户籍制等改革措施被保留了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在秦国得以确立。
4.(补)启示:
改革是曲折的,会遇到各种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
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国家复兴。
八、商鞅变法的进步意义
1.政治:
加强了中央集权。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世卿丗录制),全国政权、兵权逐渐集中到朝廷,使国家机能更加健全,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2.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
3.军事:
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傲视群雄的第一强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合纵运动说明,已没有任何一国可单独与秦国相抗衡。
4.思想文化:
有利于思想控制。
5.司法:
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打击了守旧势力。
6.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变法中的户籍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实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政治:
⑴轻罪重罚,轻视教化。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如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盗窃牛马者要处以死刑。
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⑵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二十等爵制明确规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⑶对全国人民布下了一张严密的监察网,限制民智和民力,民众无法萌发创造力。
2.经济:
⑴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什伍户籍制度、连坐法、征收户赋(把按田亩征税改为按人口征税)等法令,加重了百姓负担。
⑵“重农抑商”不利于工商业发展,严重僵化了社会经济的运转机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3.思想文化:
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开文化专制之先河,把加强专制统治建筑在愚民政策之上,要民众在相当蒙昧及恐惧的状态下听任统治者摆布,对后来的秦朝及中国历史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
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功利主义,不利于精神文化建设。
4.军事:
就变法的主导倾向而言,商鞅是要通过奖励军功,把整个国家改造成一部战争机器,以期实现霸业。
等等。
十、(附)后人对商鞅的评价
由于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不是很高(赞扬者多是历史上的改革派),直到当前仍有一些学者对商鞅持有非议。
。
《战国策·秦策》: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意思是:
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
惩罚不回避贵族,奖赏不偏私亲信,法令涉及太子,对他的老师处以黥劓之刑。
一年之后,路上没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
但是他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别人而已。
……秦惠王对商鞅处以车裂之刑,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他(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认为:
商鞅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秦孝公,凭借的虚饰浮说,并不是他自身的资质。
再说凭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他残忍少恩了。
我曾经读过商鞅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
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司马迁把历史人物的品行及本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不仅要看个人品行,更要依据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
西汉贾谊《治安策》: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意思是:
商鞅抛弃了礼义和仁义恩惠,一心只想兼并天下;他的新法推行了两年,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
……秦的功业虽然成功了,但最终仍不知要返回到讲究廉耻节操、仁义道德的轨道上来。
信奉兼并的法则,追求进攻的事业,使天下风俗大败;人多的压迫人少的,狡诈的人欺侮老实的人,胆大的凌辱怯弱的人,年轻人侵犯老年人,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北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意思是:
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商鞅把一句话看得比黄金还贵重,今人不能指责商鞅。
王安石盛赞商鞅重然诺、守信用的品质。
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把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
毛泽东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
临近高考,文科生能做些什么?
请阅读: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历史教材四版合一)
高中文科考生请注意
对高中文科考生而言,成也综合,败也综合!
通过一次又一次模拟考试,我们终于发现,历史学科最难学。
难就难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上。
全国共推出四套历史新课标教材,它们分别是人教、人民、岳麓、北师大版。
悲催的,你们使用的是什么版本的历史教材?
高考命题会依据“人民版”吗,会依据“人教版”吗?
会依据“岳麓版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就全国新课标卷来说,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区,而十几个省区使用的教材各不行同!
仅以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河南省为例:
河南省高中历史教材使用情况是:
濮阳:
岳麓版;
商丘:
人民版;
开封.周口.新乡.鹤壁:
北师大版(全球唯一,北师大版原为大象版,仅在河南部分地区使用,省外无一使用者);
郑州.信阳.平顶山.漯河.安阳.驻马店.许昌.三门峡.南阳.洛阳.焦作:
人教版。
东北三省也使有全国新课标卷,但辽宁和黑龙江使用的是岳麓版,而吉林使用的却是人教版!
高考会仅仅依靠一种版本命题吗?
绝对不会!
陕西使用全国新课标卷,陕西并存三套教材。
其他,贵州并存三套教材,内蒙并存三套建材,湖北并存两套教材,新J并存两套教材。
分省命题的北京,同时使用人教与岳麓两种教材。
分省命题的江苏,同时使用人教、人民两种教材。
分省命题的山东,同时使用人教、人民、岳麓三种教材。
分省命题的广东,同时使用人教、人民、岳麓三种教材。
等等。
…………
有没有一套书,涵盖四套教材?
一书在手,总览各种版本!
亲,有的!
经过几年努力,终于有人做出了一套叫做“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的交集与并集”的东东。
此资料尚未公开出版,愿意使用的同学可以联系作者的代理人。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教材的交集与并集,全套75万字(选修做的是1和4)。
A4打印纸,胶装成册,封面160克布纹纸,制作精良。
费用:
每套100元(中原省区免费物流);10套以上每十赠一。
资料代理人:
冯红玲
联系电话:
189370-64642
邮政卡号:
6210-9850-6101-0759—090
购资料者请到邮政储蓄汇款后,把自己的详细收货信息编辑短信至联系电话即可,我们得到信息后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物流寄出。
前言
新课改实施以来,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就历史学科而言,全国共推出四套新课标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原为大象版)。
四种版本的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写人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历史观点不同等原因,导致四种版本教材的素材取舍、内容详略、语言表述甚至史学观点等方面有较大出入。
这固然打破了教师“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变法 教材 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