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5.docx
- 文档编号:527364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09KB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5.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③。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
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诸:
众多,一些,这些。
③信然:
的确是这样。
20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唯戎不动(只有)
201.下列句中的“而”与“树在道旁而多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B.人不知而不愠
C.博学而笃志D.温故而知新
202.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甲)文仅用百来字,就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C.(乙)文从“信然”一词看,其他孩子对王戎所讲的理由原来抱有不以为然的态度。
D.(乙)文主要告诉我们做事要亲力亲为,敢于尝试,决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
20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答案】
200.C
201.B
202.D
203.
(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2)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解析】
【分析】
20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项有误,“顾”意思是“回头看”。
故选C。
20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
例句“树在道旁而多子”的“而”表示转折。
A.表示顺承;
B.表示转折;
C.表示并列;
D.表示顺承;
故选B。
202.D.分析有误,乙文中,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告诉我们遇到要多分析,不能盲目随大流。
故选D。
20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意思:
(1)引,拉;之,代词,指元方;
(2)尝,曾经;游:
游戏,玩耍。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04.解释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元方入门不顾:
(4)相委而去:
205.下列各句中,与“学而时习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四海之内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0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7.读了(乙)文,说一说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204.
(1)省:
自我检查、反省。
(2)传: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顾:
回头看。
(4)委:
舍弃。
205.C
206.
(1)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呢?
(2)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07.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要失礼。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省:
自我检查、反省。
(2)句意: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传: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句意: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顾:
回头看。
(4)句意:
抛下别人离开了。
委:
舍弃。
点睛: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205.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学而时习之”中“之”的意思是代词,它。
A.的;
B.表范围,“以”;
C.代词,它。
故选C。
206.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中重点词语:
“为”,替。
句意: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
(2)中重点词语:
“至”,到;“信”,信用。
句意:
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你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07.本题考查阅读文章后的感悟启示。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此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
做到言之有理。
围绕“交友要守信用”“交友要重礼节”来回答即可。
甲文选自《论语》作者:
孔子及其弟子年代:
春秋时期
乙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乙)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
出巡。
②西河美稷:
地名。
③讫:
完毕。
④别驾从事:
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
⑤野亭:
郊野外的亭子。
20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须期乃入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相委而去博学而笃志D.待君久不至,已去去后乃至
209.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唐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C.(甲)文中“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而“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谦辞。
D.(甲)文“过中不至”和(乙)文“其为人若此”都是省略句。
2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这个道理。
B.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C.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均侧重叙述。
D.(甲)文中“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2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答案】
208.D
209.B
210.C
211.
(1)中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
【解析】
【分析】
208.A.约定/约定的日期。
B.代词,代元方/人名中的一个字。
C.表顺承/表并列。
D.都是“离开”的意思。
故选D。
209.A.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而“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过中不至”(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是省略句。
“其为人若此”(他做人就是这样)不是省略句。
故选B。
210.C.甲文重在描写,乙文重在叙述。
故选C。
211.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1)句关键词:
日中,正午时分。
至:
到。
(2)句关键词:
遂:
于是。
须:
等到。
期:
约定日期。
乃:
才。
【点睛】
译文
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
郭伋问:
“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
”(孩子们)回答说:
“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
”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
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
“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
”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他做人就是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5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阅读 第五 复习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