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269179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35KB
第八单元教案.docx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案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课题
25七律•长征
教学
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重点
1.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
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
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
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
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学生齐读课文。
2.说说全诗的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律诗有关知识: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
2.分析结构
首联:
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
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
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
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3.探究: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
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
“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
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4.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三、讨论:
长征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为什么在这首诗里只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而对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略而不写呢?
参考答案:
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著作,诗歌不同于散文,抒情诗又不同于叙事诗,文非一体,各有所宜。
在一首短短的抒情诗里,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纷繁的事实巨细不遗地列举出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诗人所抒之情,是否深深植根于这一特定现实的土壤之中,透过诗篇的三棱镜能否深入到事物内部剖视出事物本质。
抒情诗与现实生活就如同酒与米,蒸气与水,它是米或水的升华,而不是米或水本身,但又确是由米和水提炼集中出来的精华。
基于这种认识来反复吟诵《长征》诗,我们就会领悟到诗篇中所描写的一山一水,都不只是写瑰丽之景,叙英雄之事,而实在是抒豪迈之情。
在这里,写景、叙事、抒情,已经结合为一体,锻铸为合金,而以写景作为叙事的背景着笔,又以写景叙事作为抒情的素材运用。
明乎此,也就懂得了为什么诗篇只写了“万水千山”,而且只写了“万水千山”中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等处,便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便使人想像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并从而使人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言以蔽之,这是文学的典型,艺术的概括。
四.课堂总结:
1.思想内容方面: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形式方面:
具体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
五、全班同学齐声背诵这首诗。
六、课外作业:
1.默写全诗。
2.课后练习三、四题。
旁批
布
置
作
业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课题
26.开国大典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重点
弄懂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觉得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理解题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2、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书写生字及词语.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篡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而______;为______而______;为_______而___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旁批
布
置
作
业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课题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重点
通过主席、悲痛、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伟人博大胸怀。
难点
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们伟大的父亲。
这节课,我将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题目意思。
2、认读词句。
3、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 )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齐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关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和牺牲经过资料,体会得到这突入其来的噩耗,主席悲痛的内心,并用一个词概括主席此时内心的感受。
3、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这是两封意见分歧的电报。
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决定权在谁手里?
主席是怎样选择的?
默读5~7自然段。
4、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
齐读、理解批文诗句意思。
这一批示意味着什么?
理解作出这一批示主席内心是何等的痛苦。
5、质疑:
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毛主席最挚爱的儿子,破格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让主席见儿子最后一面,这是合情合理的呀,主席怎么会这么批示呢?
四、品读重点词句,升华感情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看读这篇文章最揪你心的是什么?
把最揪你心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这些感人的地方就是细节描写。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扩写课文最后一段。
4、交流写的话,学生互评。
五、总结升华
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翻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了却作出批示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
同学们:
你们感受到这里一种怎样的胸怀,怎样的爱啊?
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
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主席的批示。
旁批
布
置
作
业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
学生通过抓住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主席的优良作风
难点
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作风,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提问:
“花山”在什么地方?
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生词,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说一说你弄懂了那些词句的意思?
3、自由选读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深入探究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再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五、课外延伸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互相交流。
旁批
布
置
作
业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17年月日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
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重点
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难点
学习场景描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4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4、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二、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谈话导入.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二、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三、阅读成语故事
旁批
布
置
作
业
板书设计
教
学
后
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