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docx
- 文档编号:5259375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02KB
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docx
《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物理教案
____年九年级物理第十三--十八章知识点复习
13.1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尺寸:
_________m。
3.分子特点:
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二、扩散现象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围:
扩散现象可在_____、______和____中发生,但扩散快慢不同。
3.扩散现象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有_________。
4.分子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__________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扩散现象越_________.
5.说明:
①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灰尘微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②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
冷热水的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作用力
.
1.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力和______力.
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与分子____________有关.(r0=10-10m为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间距)
1)当r>r0,引力____斥力,对外表现为_________;2)当r=r0,引力____斥力,对外不显力;
3)当r<r0,引力____斥力,对外表现为_________;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四、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一切物质内部的所有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
13.2
●一、内能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_____________.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_____________.
2.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具有内能。
3..单位:
J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
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5.与机械能的区别:
定义影响因素
机械能宏观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微观与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做功:
1)实质:
内能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_________的过程。
2)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例:
搓手取暖、钻木取火、磨刀发烫、打气筒、流星、擦燃火柴、锯木头
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的内能_____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例:
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2.热传递:
1)定义: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4)传递方向:
从_________物体传向___________物体。
5)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___。
例:
晒太阳、呵气取暖、生炉取暖、电褥子取暖、热水袋取暖、烧火做饭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_____。
例:
热水变凉、灼热的工件冷却、吹空调制冷、夏天冲凉
6)热传递危害:
热水烫人、冬天感冒,夏天中暑
7)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热量
1).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
J
注:
热量是变化量、过程量。
只能说“吸收”“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具有”多少热量
●三、内能、热量、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热,内能__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冰化水)。
物体内能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
●一、实验:
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器材:
__________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___________的水和食用油。
设计方法:
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______,进而可以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________,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比较液体__________________,这是采用了_________法。
方案一:
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使用油,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热容(c)
1.物理意义:
比热容可以比较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来表示。
3.公式:
____________
4.单位:
_________________,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nb
九年级物理教案
sp;6.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
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7.水的比热容最大,应用:
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
1)暖气片中用水做运送热量的介质;
2)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3)严冬夜间,向秧田里灌水。
8.简答题:
两类简答题解释方法:
一类:
为什么暖气片中用水做运送热量的介质?
二类:
1)夏日,海滩上为什么沙子烫脚,海水清凉?
2)为什么沿海地区温差比内陆地区温差小?
答:
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
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放出的热量_______,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_______。
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_______,冬季比沿海地区_______,在一天之内温度变化较_______。
●三、热量的计算
①温度升高时用:
②温度降低时用: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
Q=cm△t
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焦耳(J);
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质量——千克(kg);
t——末温——摄氏度(℃);
t0——初温——摄氏度(℃)
注意:
1)使用热量公式时,应特别注意文字叙述中升高了、降低了,对应的是温度的改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例如:
“升高(降低)到10℃”中的的“10℃”是末温;“升高(降低)了10℃”中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2)由公式Q=cm△t可知: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14.1
【考基要点】
●一、内能的利用方式
1.利用内能来加热:
实质是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利用内能来做功:
实质是内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实验:
1)酒精灯燃烧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加热水时_______________
3)塞子蹦出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利用内能对外做功
●二、热机
●三、热机效率:
1.定义:
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提高方法:
加大受热面
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
3.公式:
4.常见热机的效率:
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14.3
●一、能量的转化
1.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各种形式的________都可以相互___________。
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是_____能转化_______能,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如克服摩擦做了100J的功,就有______J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二、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________,也不会凭空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而且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
【说明】定律中能的转化是指通过做功,能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例如:
钻木取火就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的转移是指同一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的形式没有改变.例如:
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15.1
●一、两种电荷
1.带电体: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2.带电体的性质: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7.验电器:
1)用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构造: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外壳。
3)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8.电荷的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1.6×10-19C,该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原子呈中性: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4.摩擦起电的原因:
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3.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四、一级实验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
“摩擦起电现象”。
答: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发现碎纸屑被吸引。
说明“摩擦起电现象”。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答: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相互靠拢,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是正确的。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细线悬挂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现互相排斥。
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是正确的
15.2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通路)。
3.电流的方向: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4.闭合电路中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教案 物理 第十三 十八 知识点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