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docx
- 文档编号:525751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91.54KB
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docx
《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1-1圆锥曲线
一、考纲要求
1.掌握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和轨迹的概念,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并根据并给的条件画圆锥曲线,了解圆锥曲线的一些实际应用.
3.理解坐标变换的意义,掌握利用坐标轴平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4.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初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
二、知识结构
1.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点与曲线的关系若曲线C的方程是f(x,y)=0,则点P0(x0,y0)在曲线C上f(x0,y0)=0;
点P0(x0,y0)不在曲线C上f(x0,y0)≠0
两条曲线的交点若曲线C1,C2的方程分别为f1(x,y)=0,f2(x,y)=0,则
点P0(x0,y0)是C1,C2的交点
方程组有n个不同的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有n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交点.
2.圆
圆的定义
点集:
{M||OM|=r},其中定点O为圆心,定长r为半径.
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心在c(a,b),半径为r的圆方程是
(x-a)2+(y-b)2=r2
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的圆方程是
x2+y2=r2
(2)一般方程
当D2+E2-4F>0时,一元二次方程
x2+y2+Dx+Ey+F=0
叫做圆的一般方程,圆心为(-,-,半径是.配方,将方程x2+y2+Dx+Ey+F=0化为
(x+)2+(y+)2=
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
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圆心C(a,b),半径为r,点M的坐标为(x0,y0),则
|MC|<r点M在圆C内,
|MC|=r点M在圆C上,
|MC|>r点M在圆C内,
其中|MC|=.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直线与圆相切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圆相离没有公共点
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i)判别式法
(ii)利用圆心C(a,b)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
3.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基本知识见下表.
曲线
性质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轨迹条件
点集:
({M||MF1+|MF2|=2a,|F1F2|<2a=
点集:
{M||MF1|-|MF2|.=±2a,|F2F2|>2a}.
点集{M||MF|=点M到直线l的距离}.
圆形
标准方程
=1(a>b>0)
=1(a>0,b>0)
y2=2px(p>0)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O(0,0)
轴
对称轴x=0,y=0
长轴长:
2a
短轴长:
2b
对称轴x=0,y=0
实轴长:
2a
虚轴长:
2b
对称轴y=
焦点
F1(-c,0),F2(c,0)
焦点在长轴上
F1(-c,0),F2(c,0)
焦点在实轴上
F(,0)焦点对称轴上
焦距
|F1F2|=2c,c=
|F1F2|=2c,c=
准线
x=±准线垂直于长轴,且在椭圆外.
x=±准线垂直于实轴,且在两顶点的内侧.
x=-准线与焦点位于顶点两侧,且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离心率
e=,0<e<1
e=,e>1
e=1
4.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平面内的动点P(x,y)到一个定点F(c,0)的距离与到不通过这个定点的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e>0),则动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其中定点F(c,0)称为焦点,定直线l称为准线,正常数e称为离心率.
当0<e<1时,轨迹为椭圆
当e=1时,轨迹为抛物线
当e>1时,轨迹为双曲线
5.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在解析几何中,把坐标系的变换(如改变坐标系原点的位置或坐标轴的方向)叫做坐标变换.实施坐标变换时,点的位置,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不改变,仅仅只改变点的坐标与曲线的方程.
坐标轴的平移坐标轴的方向和长度单位不改变,只改变原点的位置,这种坐标系的变换叫做坐标轴的平移,简称移轴.
坐标轴的平移公式设平面内任意一点M,它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9x,y),在新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x′,y′).设新坐标系的原点O′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h,k),则
(1)或
(2)
公式
(1)或
(2)叫做平移(或移轴)公式.
中心或顶点在(h,k)的圆锥曲线方程
中心或顶点在(h,k)的圆锥曲线方程见下表.
方程
焦点
焦线
对称轴
椭
圆
(±c+h,k)
x=±+h
x=h
y=k
(h,±c+k)
y=±+k
x=h
y=k
双曲线
(±c+h,k)
y=±+k
x=h
y=k
(h,±c+k)
y=±+k
x=h
y=k
抛物线
(y-k)2=2p(x-h)
(+h,k)
x=-+h
y=k
(y-k)2=-2p(x-h)
(-+h,k)
x=+h
y=k
(x-h)2=2p(y-k)
(h,+k)
y=-+k
x=h
(x-h)2=-2p(y-k)
(h,-+k)
y=+k
x=h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一)曲线和方程,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的方程,曲线的交点
说明在求曲线方程之前必须建立坐标系,然后根据条件列出等式进行化简.特别是在求出方程后要考虑化简的过程是否是同解变形,是否满足已知条件,只有这样求出的曲线方程才能准确无误.另外,要求会判断曲线间有无交点,会求曲线的交点坐标.
例1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2+y2=3,求y/x的最大值.
解:
此题有多种解法,但用待定参数,转化为求曲线的交点问题可使解题过程更为简捷.
设=k,则y=kx.要使k的值最大,只须直线y=kx在第一象限与圆相切,而圆心(2,0)到直线y=kx的距离为.
,解得k=(-舍去).
(二)充要条件
说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这几种条件,关键在于要对命题之间的关系很清楚.
例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
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D.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解:
把“直线与平面平行”作为甲命题,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是甲命题的充要条件的命题。
因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是直线与平面无交点,而A、B、D三个选项都不能保证此条件,只有C能保证,故选C
(三)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说明求圆的方程主要是求出其圆心与半径.还要掌握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以及圆与其他曲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圆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例3圆A:
(x+1)2+(y+1)2=1,
圆B:
(x-1)2+(y-1)2=4,则有两圆的公切线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解:
要判断两圆公切线的条数,只需要判断出此两圆的位置关系,而不必求出其切线方程.∵A圆圆心是C1(-1,-1),B圆圆心是C2(1,1),∴|C1C2|=2,r1=1,r2=2.
r1+r2>|C1C2|即圆A与圆B相离,则此两圆有4条公切线.故选D.
(四)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焦点、焦距,椭圆的几何性质:
范围、对称性、顶点、长袖、短轴、离心率、准线,椭圆的画法
说明天体的运行轨道基本都是椭圆,所以掌握椭圆的基本概念是很有必要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要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椭圆的有关元素.
例4椭圆的中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离心率e=,椭圆各点到直线x-y++=0的最短距离为1,求此椭圆的方程。
解因为e==,所以a=-2b.
设M(2bcosθ,bsinθ)为椭圆上任一点,则M到直线x-y++=0的距离为
d=.
而d的最小值为1。
=1,则b=1,故所求椭圆方程为+y2=1.
(五)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焦点、焦距,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渐近线、离心率、准线,双曲线的画法,等边双曲线
说明根据已知条件会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双曲线的有关元素.这里与椭圆不同的是实轴、虚轴和渐近线.
例5已知双曲线=1(<θ<π)过点
A(4,4).
(1)求实轴、虚轴的长;
(2)求离心率;
(3)求顶点坐标;
(4)求点A的焦半径.
解:
因为双曲线过点A(4,4),所以
=1,tg2+tgθ-2=0,tgθ=-2,(tgθ=1舍去,因为<θ<π)
∴双曲线方程为-=1.
从而a=2,b=4,c=2.
(1)实轴长2a=4,虚轴长2b=8.
(2)离心率e==.
(3)顶点为(0,2),(0,-2).
(4)焦点F1(0,-2),F2(0,2).
|AF1|=
=2(+1),
|AF2|=
=2(-1).
(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焦点、准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抛物线的画法
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注意与初中讲的抛物线y=ax2+bx+c(c≠0)的关系,以及抛物线与双曲线一支的区别,y=ax2+bx+c的对称轴平行于y轴(或就是y轴),双曲线有渐近线,抛物线无渐近线.
例6如图,过抛物线y2=4x的顶点O作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M、ON,求
(1)MN与x轴交点的坐标;
(2)求MN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1)设点M的坐标为(m,2),点N的坐标为(n,-2),
由已知,OM2+ON2=MN2,
则m2+4m+n2+4n=(m-n)2+(2+2)2,mn=16。
直线MN:
当y=0时,x==4
所以MN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4,0)。
(2)又因设弦MN的中点为P(x,y),MJ
y2=m+n-2=2x-8
故弦MN的中点轨迹为y2=2x-8
(七)坐标轴的平移,利用坐标的平移化简圆锥曲线方程
说明坐标轴的平移变换是化简曲线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平移坐标轴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新旧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同一条曲线在不同的坐标中有不同的方程.
例7方程x2+4y2+6x-8y+1=0的对称中心是()
A.(-3,-1)B.(-3,1)
C.(3,-1)D.(3,1)
解:
将原方程配方后化为=1,∴对称中心是(-3,1).故选B.
例8求椭圆9x2+4y2-36x+8y+4=0的焦点坐标、长轴与短轴的长、离心率及准线方程.
解:
将原方程配方后化成
=1.
令.得到新方程为=1.
∴a=3,b=2,c==.
即长轴长2a=6,短轴长2b=4,离心率e==.在新坐标系中,焦点为(0,),(0,-),
准线为y′=±=±
由平移公式,得在原坐标系中
焦点为:
(2,-3)、(2,--3),
准线为:
y=±-3.
(八)综合例题赏析
例9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解“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即“甲乙”,“丙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丙乙,且丙乙”。
因丙乙甲
即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应选A.
例10已知直线x=a(a>0)和圆(x-1)2+y2=4相切,那么a的值是()
A.5B.4C.3D.2
解:
r=2,圆心(1,0),a>0,∴a=3
应选C.
例11设圆满足:
①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的两段弧,其弧长的比为3∶1在满足条件①、②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
解:
设所求圆的圆心P(a,b)半径r
由题设知,P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b|,|a|,且圆P截x轴的弦所对圆心角为90°,故其弦长为r,有r2=2b2
由“圆P截y轴所得弦长为2”有r2=a2+1
∴2b2-a2=1
P(a,b)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
d=,得
5d2=|a-2b|2=a2+4b2-4ab≥a2+4b2-2(a2+b2)
2b2-a2=1
当且仅当a=b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5d2=1从而d取得最小值
由此有解得或
又由r2=2b2,得r2=2.
∴所求圆方程是(x-1)2+(y-1)2=2,或(x+1)2+(y+1)2=2
例12已知圆满足:
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求该圆的方程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P(a,b),半径为r,由题设已知圆P截x轴所得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是90°,从而圆P截x轴所得弦长为r,又点P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b|,|a|圆P截y轴所得弦长为2。
r2=a2+1
(1)
由已知有,点P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即
d=
(2)
由圆P截y轴的弦长为2,易知|b|=1(3)
(2)、(3)联立,可得或代入
(1)又得r=2
于是所求圆的方程为(x+1)2+(y+1)2或(x-1)2+(y-1)2=2
例13设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F1,右准线为l1.若过F1且垂直于x轴的弦的长等于点F1到l1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解:
例14设直线2x-y-=0与y轴的交点为P,点P把圆(x+1)2+y2=25的直径分为两段,则其长度之比是()
A.或B.或C.或D.或
解:
如右图
圆(x+1)2+y2=25的圆心坐标是(-1,0),半径r=5。
直线l:
2x-3-=0与y轴的交点P的坐标是(0,-)。
设点P在直径AB上,所求即
|PA|∶|PB|。
由于|O′P|=|=2
则|PA|∶|PB|=(r+2)∶(r-2)=7∶3或
|PA|∶|PB|=(r-2)∶(r+2)=3∶7或
故应选A。
例15设双曲线=1(0<a<b)的半焦距为C,直线1过(a,0),(0,b)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1的距离为c,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B.C.D.
解:
∵直线1过(a,0),(0,b),
∴1的方程为=1,
即bx+ay-ab=0
∵原点(0,0)到1的距离为c,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c=又0<a<b,双曲线中c2=a2+b2,
∴
整理得a2-4ab+b2=0,b=a.
∴c2=a2+b2=4a2,c=2a,e==2.
应选A.
例16设F1和F2为双曲线-y2=1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
A.1B.C.2D.
解:
由已知可得,F1(-,0),F2(,0)
∴|F1F2|=2,|F1F2|2=20
由∠F1PF2=90°,
得20=|F1F2|2=|PF1|2+|PF2|2①
由双曲线定义得︳PF1︳-︳PF2︳=2a=4,平方得
|PF1|2+|PF2|2-2|PF1|·︳PF1|=16②
①-②得2|PF1|·|PF2|=4
∴S△F1PF2=|PF1|·|PF2|
应选A.
例17双曲线-x2=1的两个焦点坐标是.
解:
(0,),(0,-)
例18如果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2,焦距为6,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B.C.D.2
解:
由题设知a=2,c=3.
∴e.
应选C.
例19已知点(-2,3)与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距离是5,则p=.
解:
y2=2px的焦点坐标是(,0),
∴5=
解出p=4.
例20直线l过抛物线y2=a(x+1)(a>0)的焦点,并且与x轴垂直,若l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为4,则a=.
解:
设抛物线焦参数为p,则a=2p(p>0).
l是过焦点的直线且垂直于x轴即垂直于抛物线y2=a(x+1)的对称轴.
∴l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即正焦弦长.
∴4=2p=a,即a=4.
例21如果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O(0,0),A(0,15),B(-8,0),那么它的内切圆方程是。
解:
设内切圆心为O′,则O′到x、y轴等距,其距离即内切圆半径r,又O′在第四象限木,所以O′(r,-r)。
直线AB的方程是=18x-15y-120=0
即±17r=23r-120,解得r=3(已舍负值)。
例22焦点在(-1,0),顶点在(1,0)的抛物线方程是()
A.y2=8(x+1)B.y2=-8(x+1)
C.y2=8(x-1)D.y2=-8(x-1)
解:
设抛物线焦参数为p,则焦点和顶点的距离是,即==2,得p=4.
又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0),焦点是(-1,0),
∴y2=-8(x-1)为所求.
应选D.
例23圆x2+y2-2x=0和圆x2+y2-4x=0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外切C.相交D.内切
解C1∶(x-1)2+y2=1,O1(1,0),r1=1
C2∶x2+(y-2)2=4,O2(0,2),r2=2
因|O1O2|=<r1+r2=3,且>|r1-r2|=1,
则两圆相交
应选C。
例24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
(1)写出曲线C1的方程;
(2)证明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
(3)如果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S=-t且t≠0.
解:
(1)曲线C1的方程为
y=(x-t)3-(x-t)+s
(2)在曲线C上任取点B1(x1,y1),设B2(x2,y2)是B1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有,,
∴x1=t-x2,y1=s-y2
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x2和y2满足方程:
S-y2=(t-t2)3-(t-x2),
即y2=(x2-t)2-(x2-t)+s,
可知点B(x2-y2)在曲线C1上
反过来,同样可以证明,在曲线C1上的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在曲线C上,
∴曲线C与C1关于点A对称.
(3)∵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方程组,有且仅有一组解.
消去y,整理得
3tx2-3t2x+(t3-t-S)=0,
这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且仅有一个根
∴t≠0,并且其根的判别式
Δ=9t4-12t(t3-t-S)=0.
即
∴S=-t且t≠0
例25设圆满足:
①截y轴所得的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的两段弧,其弧长的比为3∶1在满足条件①、②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圆心为P(a,b)半径为r
由题设知,P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b|,|a|,且圆P截x轴的弦所对圆心角为90°,故其弦长为r,有r2=2b2
由“圆P截y轴所得弦长为2”有r2=a2+1
则2b2-a2=1
P(a,b)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
d=,得
5d2=|a-2b|2=a2+4b2-4ab≥a2+4ab≥a2+4b2-2(a2+b2)2b2-a2=1
当且仅当a=b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5d2=1从而d取得最小值
由此有解得或
又由r2=2b2,得r2=2。
故所求圆方程是(x-1)2+(y-1)2=2或(x+1)2+(y+1)2=2
例26已知椭圆=1,直线L∶=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
如图.
由题设知Q不在原点,设P、R、Q的坐标分别为(xP,yP)、(xR,yR)、(x,y)其中x,y不同时为零.
当点P不在y轴上时,由于点R在椭圆上及点O、Q、R共线,得方程组;
解得
由于点P在直线l上及点O、Q、P共线,得方程组:
③,解得④
当点P在y轴上时,经检验①—④也成立.
∵│OQ│·│OP│=│OR│2
∴·,
将
(1)—(4)代入上式,化简整理得
.
因x与xP同号或y与yP同号,以及③、④知2x+3y>0,
∴点Q的轨迹方程为=1.其中(x,y不同时为零)
点Q的轨迹是以(1,1)为中心,长短半轴分别为和且长轴平行于x轴的椭圆.
解法二:
由题设知点Q不在原点.
设P、R、Q的坐标分别为(xP,yP),(xR,yR),(x,y)其中x,y不同时为零.
设OP写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
xP=│OP│cosα,yP=│OP│sinα;
xR=│OR│cosα,yR=│OP│sinα;
x=│OQ│cosα,y=│OQ│sinα;
又│OP│·│OQ│=│OR│2,可得
①②
∵点P在直线l上,点R在椭圆上,
∴,将
(1)、
(2)代入,得
=1.(其中x,y不同时为零).
∴Q点的轨迹是以(1,1)为中心,长短半轴分别为和且长轴平行于x轴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例27已知直线l过坐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点B(0,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的方程.
解法一:
如图.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C的方程为y2=2px(p>0),且x轴和y轴不是所求直线,又l过原点,所以可设l的方程y=kx(k≠0)①
设A′、B′分别是A、B关于l的对称点,则有,
A′A⊥l,直线AA′的方程为
y=-(x+1).②
由①、②联立得AA′与l的交点M的坐标为(-,-).
由M为AA′的中点,得点A′的坐标为,
xA′=2(-)+1=,
yA′=2()+0=-③
同理可得点B的坐标为(,).
∵A′、B′均在抛物线y2=2px(R>0)上,
∴(-)2=2p·,知k≠±1,p=.
同理()2=2p·,得p=.
∴,
整理得k2-k-1=0.
解得k1=,k2=.
但当k=时,xA′=-<0,与A′在抛物线y2=2px上矛盾,故舍去.
把k=代入p=.
∴直线方程为y=x,抛物线方程为y2=x.
解法二:
设点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x1,y1)、B′(x2,y2),则有
│OA′│=│OA│=1,│OB′│=│OB│=8
设x轴正向到OB′的转角为α,则有
x2=8cosα,y2=8sinα①
∵A′,B′是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又∠BOA是直角,
∴∠B′OA′为直角,得
x1=cos(α-)=sinα,y1=sin(α-)=-cosα②
由题意知,x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选修 11 圆锥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