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525687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98.83KB
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示意欧洲经济发展空间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东部就业
C.发展新兴产业D.降低生产成本
2.欧洲制造业布局变化,有利于西部地区
A.增加就业人口B.经济重心转移
C.实现工业智能化D.重化工业规模扩大
【答案】
1.D
2.C
考点: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
下图示意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3.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带来的影响
A.农村闲置土地增加B.城市人口死亡率增加
C.城市就业压力减轻D.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4.T2~T4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②城市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迁入城市的人口逐渐老龄化④城乡人口平均寿命差异加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3.A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读图可知,T1~T3阶段,城市老龄化低于农村老龄化程度,说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闲置土地增加,A对。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城市死亡率降低,B错。
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压力加大,C错。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不利于农村产业化水平提高,D错。
故选A。
4.T2~T4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变化为城乡老龄化程度都有所加重,且城市老龄化水平由低于农村,转变为城市老龄化高于农村。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使得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化水平提高,①对。
城市人口老龄化加重主要是由于平均寿命延长有关,老年人比例升高,不一定城市出生率持续下降,②错。
农村和城市老龄化程度都有所加重,与原来迁入城市的人口的老龄化有关,③对。
农村老龄化加剧,说明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城乡平均寿命差异变小,④错。
故选C。
考点:
图表阅读人口老龄化问题
北半球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
下表为该湖泊水位(水面海拔)和TSS(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9.2
8.3
11
11.8
12.3
14.2
15.3
16.7
14.9
11.2
8.5
9.9
TSS通量
(106kg)
-230
-55
-35
-20
70
380
1275
2340
820
-305
-410
-325
5.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江淮平原D.东南丘陵
6.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
①湖泊调蓄功能增强②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③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④湖泊萎缩速度加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5.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5.水位即为水面的海拔高度,由于该湖泊水位低,故为平原地形,故选C。
6.该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从表中信息可知,湖泊水中TSS通量总和为正值,说明河流水中的泥沙进入湖泊较多,并非是湖畔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因此湖畔土壤肥力应没有下降,湖泊淤积严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面积萎缩严重,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蓄功能不断下降,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故选C。
考点:
河流和湖泊的互补关系;湖泊泥沙淤积产生的影响;中国地形的判读。
下图示意某山脉南、北两坡气温和降水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7.该山脉所在地区
A.位于北半球温带
B.夏季高温多雨
C.河流汛期出现在1月
D.山麓自然植被耐干热
8.该山脉北坡为
A.阳坡、湿润风迎风坡
B.阴坡、湿润风迎风坡
C.阳坡、湿润风背风坡
D.阴坡、湿润风背风坡
【答案】
7.D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可知,该山脉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因为实线有时在0以下,降水不可能为负值),所以该山脉位于南半球,A错。
该山脉的7月降水量多于1月,所以该地夏季降水量少,冬季降水多,B错。
由于7月降水多,河流汛期出现在7月,C错。
由于该地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应当为地中海气候,山麓自然植被耐干热,D对。
故选D。
8.读图可知,图中北坡与南坡相同海拔高度处,气温高,降水多,故北坡为阳坡、迎风坡,故选A。
考点:
地理图表分析判断能力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图中时间为东10区区时),回答下列问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
A.恒河平原B.四川盆地
C.东南丘陵D.湄公河三角洲
10.该日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阳光明媚B.阴雨连绵
C.多云转晴D.晴转多云
11.此日所在季节
A.悉尼高温多雨B.龙岩昼长夜短
C.北京日出东北D.好望角风急浪高
【答案】
9.B
10.C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9.读图可知,该地在东10区10时日出,20点日落,那么该地的地方时12时,应当为东十区的15时,所以当地的经度应当位于东经105度附近,可以判断位于四川盆地,故选B。
10.读图可知,该地地方时12时(东十区15时)太阳辐射小于以后时间点的太阳辐射,所以该地出现了多云转晴的天气变化,故选C。
11.由该地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悉尼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值高温多雨期,A对。
我国昼短夜长,B错。
北京日出东南,C错。
好望角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平浪静,D错。
故选A。
考点:
时间计算及空间定位天气变化与太阳辐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13小题(包含选考题),共160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35分)
36.(24分)若羌红枣皮薄、肉厚、核小、香甜。
9月中下旬红枣基本成熟,但直到10月中旬红枣完全成熟自然风干后开始采摘,干枣销往国内外。
左图示意新疆红枣主产区分布,右图示意若羌周边地区气温、降水分布。
(1)说明若羌红枣树上挂干采摘的原因。
(8分)
(2)分析若羌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
(8分)
(3)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若羌红枣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8分)
【答案】
(1)(8分)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下降,气压差增大,风力较大;成熟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糖分)的积累;成熟后期昼夜温差更大,提高品质;自然挂干,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成本。
(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8分)
(2)(8分)该地区夏季气温高,秋季干燥,利于红枣的自然挂干;(2分)自然挂干的红枣,品质优,价格高;(2分)本地市场狭小,离经济发达的国内外市场远;(2分)干枣易保存,适合长距离运输。
(2分)
(3)(8分)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保护水资源,避免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发展绿色、有机的健康食品;适度控制生产规模,避免造成生态破坏,有利于保证产量和品质。
(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若羌红枣树上挂干采摘的原因要从对枣的品质提高的影响以及降低成本角度分析。
对于提高品质方面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少,光照充足,成熟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可以提高品质。
另外,自然挂干,减少了人工晾晒的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成本。
(2)若羌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要从枣的品质、当地市场大小结合运输角度分析。
由于若羌气候干燥,有利于自然挂干,且品质优良,当地市场狭小。
干枣比湿枣易储存,方便运输。
(3)注意题目是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分析。
由于当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那么就可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
同时,针对当地荒漠化的现状,应当适度控制规模。
灌溉农业会导致土壤盐碱化,也可以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
同时注意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使用量等。
考点: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可持续发展措施
37.(22分)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
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
左图示意R河流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气候资料图。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8分)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6分)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8分)
【答案】
(1)(8分)地处热带草原地区,夏季(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分)降水较多,湿地面积较大;(2分)冬季(干季)东部高原、山地阻挡信风的深入,(2分)降水较少,湿地面积较小。
(2分)
(2)(6分)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夏季,11月~次年4月),(2分)但由于上游地势低平,沼泽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2分)干季时(5月~6月)对河流补给量大,乙处河段汛期滞后明显,洪水期为5月~6月。
(2分)
(3)(8分)水草丰富,大量的水生生物为其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有广阔的栖息地;(人烟稀少)人为干扰破坏小;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气候适宜鸟类生活,没有大规模的迁徙;物种繁多,生存环境好。
(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气候角度说明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由于湿地面积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降水量大湿地面积大,降水量小,湿地面积小。
根据甲地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高温,应当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湿地面积大,冬季受信风影响,且有山脉阻挡,降水少,湿地面积小。
(2)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大的月份,降水量多的时间段为11-次年4月。
读图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湿地的下游,借鉴湖泊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就可以知道是由于上游的湿地调节作用导致洪峰的滞后。
湿地在雨季时蓄积了洪水,干季时补给河流,使得河流的洪水期滞后。
(3)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要从湿地所处位置的气候条件对于鸟类生存与繁殖的有利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角度考虑。
由于该地为世界最大的湿地,所以面积广大,有适宜多种鸟类栖息的环境条件。
水热充足,有利于鸟类食物的生长,有丰富的食物来源。
该地区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有利于生存与繁衍。
该地鸟类物种繁多,有利于生存。
考点:
湿地资源的生态效益河流流量变化的原因湿地生物多样性
【选考部分】(25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旅游地理(略)
43.(10分)自然灾害
下图示意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该地区4月~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
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图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0分)
【答案】
生活能源来自薪柴(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植被破坏严重;(2分)公路、村镇等工程建设,造成地表环境的破坏,(2分)可能诱发滑坡或泥石流(2分)。
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坡地植被;合理使用太阳能,解决生活能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限牧、禁止乱砍滥伐。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解析】
考点:
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以及防治措施
44.(10分)环境保护
目前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七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
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原因,并简述治理的具体措施。
(10分)
【答案】
原因:
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2分)中西部地区多石灰岩分布(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2分),造成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面积(的比重)越来越大(2分)。
措施: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陡坡禁止开垦;适度控制人口增长。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解析】
考点:
地理图表阅读分析能力水土流失的防治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龙岩市 届高三 质量 检查 地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