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复习.docx
- 文档编号:5254166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64.78KB
营养学复习.docx
《营养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养学复习
第八章矿物质营养
微量矿物元素:
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0.01%的元素。
:
Fe、Cu、Zn、Mn、I、Se、Co、Mo、Cr、F、Sn、V、Si、Ni、As等。
常量矿物元素:
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0.01%的元素:
Ca,P,NaClMgS
2.钙、磷、K、Na、Cl、铁、硒、铜等常见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元素
营养生理功能
缺乏症
钙
1构成骨与牙齿,2维持N-肌肉兴奋性,
3维持膜的完整性,4调节激素分泌。
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
磷
1、构成骨与牙齿,
2、参与核酸代谢与能量代谢,
3、维持膜的完整性,
4、参与蛋白质代谢。
食欲丧失
异嗜癖
镁
1、构成骨与牙齿;
2、参与酶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3、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
4、调节N-肌肉兴奋剂;
5、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
缺乏表现为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摩,肌肉抽搐,呼吸弱,心跳快,死亡。
Na、K、Cl
1.钠的功能
⑴维持渗透压⑵调节酸碱平衡
⑶控制营养素通过细胞膜⑷水的代谢⑸神经传递
2.钾的功能⑴酶系统中需要
3.⑵葡萄糖的运输和蛋白质的合成
4.氯的功能⑴胃酸(HCL)⑵调节pH
Na易缺乏,K不易缺乏。
缺乏时为一般症状,缺NaCl出现异嗜癖,啄羽。
长期缺乏出现N肌肉(心肌)病变。
硫
参与蛋白质、
CH2O代谢
不易缺乏,缺乏出现消瘦,毛蹄生长不良,纤维利用率下降,采食量下降,NPN利用率下降。
消瘦,角、蹄、毛、羽毛生长缓慢。
铁
(1)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
(2)参与物质代谢调节,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
(3)生理防卫机能,Fe与免疫机制有关,游离Fe可被微生物利用。
典型缺乏症为贫血,表现为食欲不良,虚弱,皮肤和粘膜苍白,皮毛粗糙,生长慢。
Zn
1)参与体内酶组成。
(2)维持上皮组织和被毛健康,从而使上皮细胞角质化和脱毛。
(3)维持H的正常功能,如胰岛素。
(4)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与功能。
(5)与免疫功能有关。
皮肤不完全角化症
铜
1.参与铁的代谢
2.参与弹性蛋白和胶原的形成
3.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4.参与形成红细胞
5.是形成头发和羊毛的色素所需要的。
放牧牛羊容易缺乏,主要缺乏症:
(1)贫血,补Fe不能消除;
(2)骨骼异常,骨畸形,易骨折;
(3)N症状,共济失调(ataxia),初生瘫痪;
(4)羽毛、被毛脱色;
(5)反刍动物腹泻、肠粘膜萎缩;
(6)繁殖成绩差
Mn
(1)Mn参与硫酸软骨素的合成,保证骨骼的发育
(2)参与胆固醇合成
(3)参与蛋白质代谢;
(4)保护细胞膜完整性
(5)其他代谢。
滑腱症,
鸡胚营养性软骨营养障碍,症状类似滑腱症,蛋壳强度下降;
猪缺Mn是腿部骨骼异常。
Se
(1)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2)为胰腺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必需,缺Se时,胰腺萎缩,胰脂酶产量下降,从而影响脂质和VE的吸收。
(3)保证肠道脂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形成,故有促进脂类及脂溶性V的消化吸收的作用。
肌肉的营养性不良:
白肌病
猪、鼠肝坏死,白肌病、桑椹心;
鸡,渗出性素质和胰腺纤维化;
牛羊白肌病或营养性肌肉萎缩;
繁殖成绩下降,产仔(蛋)下降,不育、胎衣不下。
Se缺乏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碘
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形成
甲状腺肿大,
生长受阻,出现侏儒;繁殖力下降,
初生幼畜无毛,皮厚,颈粗,
种畜发情无规律,影响N发育。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
脂溶性维生素:
A、D、E、K
水溶性维生素(VC和B族):
抗坏血酸VC、硫胺素B1、核黄素B2、泛酸B3、胆碱B4、烟酸B5、吡哆醛B6、生物素B7、叶酸B11、钴胺素B12、
维生素
功能
缺乏症
A
(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
(3)繁殖
(4)骨的生长发育
(5)免疫力
(6)、促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酮、性激素分泌
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夜盲症
上皮组织细胞生长和分化受损,出现角质化
a.眼部
角膜脱落、增厚、角质化,流泪、角膜软化、溃疡、脓性分泌物,以后角膜由透明变成不透明;泪腺分泌停止,产生干眼病,严重时失明。
b.呼吸道和消化道生长动物下痢、肺炎
c.尿道产生结石
d.生殖道母畜子宫黏膜病变,常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死胎及产后胎盘滞留.
维生素A缺乏,鸡和其它动物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等症状。
骨变形,运动不协调(水牛的夜盲症、狗耳聋)
D
A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的钙化;
B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
C促进肠道中Co、Fe、Mg、Zn以及其它元素的吸收。
A佝偻病—生长动物
B骨软症、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
C产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使蛋壳薄而脆
E
A.生物抗氧化作用:
与Se协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防止过氧化产物形成;保护细胞膜——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
B.免疫:
影响前列腺素、类廿烷的合成等
C.其他功能:
影响性激素合成等
A.原发性:
饲料中缺少VE引起
B.继发性:
其他因素引起VE失活而导致
A.肌肉损伤---犊牛、羔羊、猪、兔、禽
表现:
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
骨骼肌变性,后躯运动障碍;严重时,不能站立;
B.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
雏鸡:
渗出性素质病、脑软化
C.肝坏死:
禽
D.繁殖障碍---睾丸退化、胚胎退化和死亡
E.免疫及其他---免疫力下降、体脂变黄等
K
参与凝血活动
前凝血酶原(因子Ⅱ)
斯图尔特因子(因子X)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Ⅶ)
血浆促凝血酶原激酶(因子IX)
凝血时间延长、体内出血、死亡
皮下组织出血
贫血
B1
1是转酮酶的辅酶,对维持磷酸戊糖途径的正常进行,
2参与乙酰胆碱(神经介质)的合成,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
3为N组织中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必需,这
是细胞膜的必需组成成分。
厌食(特别明显),生长受阻,体弱,体温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N系统病变,多发性N炎,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抽搐,头向后仰
心血管系统变化:
心力衰竭、水肿。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胃酸缺乏,胃肠壁出血
繁殖器官变化,鸡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萎缩,仔猪早产、死亡率增加。
B2
VB2以FMN和FAD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与生物膜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参与VB6、Try、VC、Fe的代谢。
解毒作用,维持红细胞功能与寿命,参与核酸代谢。
眼、皮肤和N系统变化。
骨骼异常,口鼻粘膜,口角和眼睑出现皮脂溢性皮炎,鳞状皮炎,被毛粗,脱毛,运动失调,胃肠粘膜炎。
有关酶(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FAD合成酶、过氧化氯酶等)活性下降。
B3
辅酶A—三大养分代谢、乙酰胆碱合成、氨基糖合成、脱毒等
酰基载体蛋白质(ACP)—脂肪酸代谢
生长减慢或体重减轻
皮肤、粘膜及羽毛损伤
神经系统紊乱
胃肠道功能失调
免疫功能受损等
B4
组成细胞成分
防止脂肪肝、
神经突触前到突触后纤维间递质-乙酰胆碱的组分
活性甲基供体
家畜:
肝脏脂肪浸润(肝脏脂肪)
骨短粗病,滑腱症,贫血,生长缓慢,产蛋下降,死淘率增高;
仔猪:
后腿叉开站立,行动不协调,发生坐姿症状
B5
主要以辅酶(NAD)和辅酶(NADP)的形式参与能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皮肤损伤:
癞皮病
口腔、舌、胃肠道粘膜损伤
神经功能紊乱:
癫痫性发作
B6
以许多酶的辅酶形式参与多种代谢
皮炎、神经紊乱
B7
辅酶----羧化反应
以辅酶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例如丙酮酸的羧化、氨基酸的脱氨基、嘌呤和必需脂肪酸的合成等。
一般表现---生长不良,皮炎,被毛脱落。
典型症状----胫骨粗短症
B11
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
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氨基酸的代谢
巨红细胞贫血
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B12
参与多种代谢活动
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和维持神经系统完整
人:
恶性贫血
鸡、大鼠及其它动物:
生长受阻、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
繁殖障碍,孵化率低,胚胎死亡,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
VC
氧化和还原
参与骨胶原的合成—保护羟化酶的活性
传递电子
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反应
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
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
促进机体的防御机构(白细胞、抗体等)
解毒(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
参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非特异的精子凝集,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利用不力而导致贫血
鱼类:
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脊柱弯曲、表皮及鳍出血等症状
各类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相互转变、相互拮抗、相互替代
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环境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动物的热调节来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等热区:
在环境温度的某一范围内,动物不需要提高代谢率,只靠物理调节(蒸发、传导、对流、辐射),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通常将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
等热区内动物的代谢率最低。
.临界温度:
等热区的下限点温度叫下限临界温度,或简称临界温度。
上限温度:
等热区的上限点温度叫上限温度。
第十三章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v:
营养需要:
v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v饲养标准:
v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v简言之,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v维持:
指健康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营养素处于收支平衡时的状态。
v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动物营养学
一、名词解释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饲养试验:
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下,给动物饲喂书籍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观察动物的各种反应(如生产性能,理化指标,健康善等)以此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或饲料养分的利用率.
3、抗营养因子:
指饲料中本身含有或从外界引入的对动物机体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等。
4、饲料添加剂:
是系指各种用于强化畜禽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一类非营养性微量成分,如各种防霉剂、抗氧化剂、保健剂、粘结剂、分散剂、着色剂、增味剂、益生素与酶制剂等。
5、渗出性素质:
是鸡是缺微量元素硒而引起的水肿,因体液渗出毛细管积于皮下,特别是腹部皮下可见蓝绿色体液积蓄,患病鸡生长慢,死亡率高。
6、日粮:
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意量称为日粮。
7、饲养标准:
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
8、基础代谢:
是指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的理想条件:
适温环境条件;饥饿和完全空腹状态;绝对安静(意识正常)和放松状态;健康及营养状况良好。
9、实际采食量:
是指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10、温热环境:
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
温热环境常用综合指标来评定,如有效环境温度来表示。
11、总可溶固形物:
水的品质评价标准,它是指水中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
12、美拉德反应:
此反应起始于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的醛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
赖氨酸特别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速度有着十分显着的影响,70℃时的反应速度是10℃时反应速度的9000倍。
13、限制性氨基酸:
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中的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
14、维生素:
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二、填空题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青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八大类。
3、各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
微生物消化三种。
4.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的消化力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指标。
5、某些饲料含有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子,称为抗营养因子,如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抗维生素因子、
植酸十二钠、脲酶等。
高梁中则主要含单宁等抗营养因子。
6.特种青贮对青贮发酵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分别为一是促进乳酸发酵、
二是抑制不良发酵和三是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
7、配合饲料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可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混合饲料、
浓缩饲料、精料混合料、预混合饲料等。
8、可皂化脂类包括简单脂类和复合脂类,简单脂类是动物营养中的最重要的脂类物质。
9、动物体内的常量矿物元素。
包括钙、磷、钠、钾、硫、氯、镁七种。
10、缺锌我典型表现为皮肤不完全角化症;禽类的滑腱症是缺乏微量元素锰所致;猪缺硒主要表现肝坏死,而鸡则主要表现渗出性素质和胰腺纤维变性。
11、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
它有多种类似物,其中以B-胡萝卜素活性最强。
12、根据动物对温热环境的反应,温热环境划分为等热区、热应激区和
冷应激区。
13、研究营养需要的常用方法有综合法和析因法。
对于生长肥育鸡的能量需要常采用析因法来测定。
14.动植物体内已发现9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为碳、氢、氧、氮四种,可达DM90%以上。
15、动物体获取水有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三种途径。
16、蛋白质按其结构、形态和物理特性可分为纤维蛋白、球状蛋白、结合蛋白三大类。
17、动物体中的非蛋白含氮物包括游离氨基酸、酰胺类、含氮的糖苷和脂肪、生物碱、铵盐、硝酸盐、胆碱、嘧啶和嘌呤等。
18、动物营养研究中常进行的化学成分分析的对象有饲料、动物各种组织、烘尿。
19、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包括动物因素、饲粮因素、环境因素、饲喂技术。
20、目前已确定的维生素有14种,它们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的多种化学反应。
维生素缺乏会引起机体率乱,导致一定缺乏症,如鸡缺乏维生素B1的典型症状是多发性神经炎、鸡核黄素缺乏的典型表现是“卷爪”麻痹症等。
21、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可归纳为四种形式:
相互转变、相互拮抗、相互替代和
相互协同。
四、简答题
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任务是什么。
1 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
2 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3 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4 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
5 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6 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4、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
(1)与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黏度,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多糖分子本身互相作用,缠绕成网状结构,引起溶液黏度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凝胶。
(3)猪鸡消化道缺乏相应的内源酶而难以将其降解。
因此,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
5、用图示表示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及转化。
6、简述非蛋白氮饲料利用的原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合理地使用非蛋白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非蛋白氮用量一般不要超过混合精料2%或日粮的1%。
二、饲喂非蛋白氮时,要向动物供给富含淀粉的谷物饲料。
三、饲喂鹿的基础日粮中要含有一定量的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一般控制在10%至12%;还要提供一定量的硫、碳和其他矿物元素。
四、不要与豆科的生籽饼、鲜茎秆、南瓜等一起喂;饲喂非蛋白氮饲料半小时内不得饮水,更不能将其溶解于水后饲喂。
五、三月龄以下的仔鹿禁止使用非蛋白氮饲料。
7、使用钙,磷补充料是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钙磷质量:
•一般饲料中(主要指禾本科饲料)钙磷不平衡,平均在1:
10左右
•植酸磷利用率低。
•有效钙磷含量及平衡应认真考虑
•配合饲粮中,禽类只要保证70%的无机磷,猪保证65%的无机磷,方可保证磷的有效含量和供给
(2)矿物质:
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补充矿物质饲料特别应注意高镁,高镁(大于0.5%)可能导致磷缺乏(因相互作用形成不可用的磷酸盐); 钙,磷与其它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
(3)草酸,脂肪酸等的副作用:
可能使钙皂化,影响钙的吸收;猪日粮中钙含量高于1%可能产生锌缺乏,原因是在肠道内形成钙,磷,锌复合物
8、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动物
(1)动物种类
粗饲料差异大牛>羊>猪>家禽
精饲料差异小
(2)年龄与个体
年龄:
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个体:
2.饲料
(1)种类
(2)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影响大
反刍动物养分消化率随粗蛋白水
平提高而提高
猪、禽趋势与反刍动物相同,但
不明显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3.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2)饲喂水平
猪影响小
草食动物影响大
9、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之变性,接着在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蛋白酶等内切酶的作用下,蛋白质降解为含氨基酸数目不等的多肽。
随后在小肠中,多肽经胰腺分泌的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等外切酶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
2-3个肽键的寡肽能被肠道直接吸收或经二肽酶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后被吸收。
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前三分之二端。
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非反刍动物相似。
但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非反刍动物有很大差异。
反刍动物瘤胃内蛋白质的消化右用下图表示:
反刍动物瘤胃内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五、论述题
1、如何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动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的预测。
答:
在生长育肥效率方面
饲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饲料的转化效率
营养水平与营养物质间的比例,影响生长速度和增重内容。
营养水平过低,对生长速度、每千克增重耗料、蛋白质沉积都不利。
营养水平过高,蛋白质沉积的增加很有限,但脂肪沉积增加却较多,使每千克增重耗料增加。
环境湿度、气流、密度及空气清洁度均是影响生长育肥效率的因素。
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初生重及日后生长的影响,动物初生重明显影响其生长速度。
3.饲养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应遵循哪些原则?
1.试验的代表性试验材料(包括动物)应能代表总体水平,试验条件不仅力求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还应考虑小试验扩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反映将来推广试验结果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饲料状况和管理水平等,以便在具体条件下应用。
2.结果的正确性正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
准确性是指试验结果接近于真值的程度。
由于真值是未知的,所以只能用样本的统计数来推断。
精确性是指试验误差的大小,可用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衡量。
试验准确性不等于精确性,要想获得高的准确性,必须首先提高精确性。
用增加重复、随机化、配对比较、区组设计等办法降低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3.试验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相同的试验能否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推广试验结果至关重要。
为保证重演性,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各种设施、条件,遵守操作规程,详细观察,准确记录,仔细核对,认真分析,对可疑数据进行必要的重复验证,以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4.试验动物的均匀性主要包括遗传背景、年龄、性别、胎次、体重、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等。
应使这些条件尽量相同或相近。
5.排除干扰因素在正式试验前采用一定时间的预饲期有利于排除干扰因素。
分期试验应合理设置间隔时期,试验饲粮的内在质量应符合试验设计的要求
原则:
1.重复重复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称为重复。
2.随机化随机化是将各试验单位的相关试验因子通过随机分配到各种处理中去,各组随机接受任何一种处理,使其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分配到各处理组中。
随机化的目的是使偏差趋于相互抵消,即把系统误差转化为偶然误差。
3.局部控制试验设计应考虑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控制和减少处理因素以外其他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饲养试验有哪些主要方法?
各种方法有哪些特点?
(一)对照试验法供试动物分为设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测定因素对动物生产性能或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此法在同一时期内可比较同一因素不同水平对动物的作用。
基础饲粮也可称为对照饲粮。
动物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
通过增加供试动物的数量降低动物的个体差异。
根据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供试动物数量决定试验处理因素与水平的多少等。
分组试验法又可分为配对分组试验、不配对分组试验、随机区组试验和复因子试验等。
(二)分期实验法: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要比较不同饲料对奶牛泌乳量的影响时,符合试验条件的动物数可能特别少,进行分组试验有困难,则可采用分期试验的方法。
(三)交叉试验把分组试验与分期试验结合在一起,既能消除供试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又能消除试验期别间误差,使得到的结果更明显,结论更准确。
(四)拉丁方试验在供试动物数量受到限制、动物生理阶段对生产性能等试验结果影响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可不受试验期长短的影响,在不增加供试动物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比较正确的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学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