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通论概要.docx
- 文档编号:525277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51.91KB
人类学通论概要.docx
《人类学通论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通论概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学通论概要
第一章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
第一节人类学是什么
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以及其文化的学科,19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与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另一位对人类学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尔斯。
如果说,泰勒提供了人类学理性之一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那么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
人类学最先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学科分支,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文化的生物学基础。
包括两类问题,一是关于人的出现及其进化,称为古人类学;二是关于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
人类起源和演化或进化研究致力于探寻人类是何时何地出现的,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进化,并通过收集、分析人类及相关动物化石遗物告诉我们人类远祖何时直立行走、经过哪些演化阶段。
考古学也称考古人类学,是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其中以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而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
和民族学一样,考古学家也总是欧诺个过研究某一特定时空的社会和文化来理解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考古学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前者主要研究文字系统出现之前的社会,其与史前史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学也称语言人类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的历史比人类学的历史更为悠久,这两门学科发生关系始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开始时期,因为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中需要借助语言学家的帮助来研究非书面语言。
和其他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对非书面语言的历史、结构、语言符号的意义等有浓厚的兴趣。
民族学是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在诸如习俗、亲属制度、宗教、政治经济体制、音乐等方面的一通。
民族学还研究文化动态,即各种文化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一种文化内部信仰与习俗的互动关系。
民族学一般通过民族志获取资料。
民族志这种研究成为人类学田野研究,通常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生活在某个民族之中,以充分的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撰述翔实的民族志资料。
第二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1、普同论:
现代人类学的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类普同性的认识,即世界上现存所有的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一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
人类学家对所有人群都感兴趣,无论生活在繁华都市,还是居住在偏僻的乡村。
一句话,所有人群不论活着或是消失的,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每一群体都能告诉我们关于人类生存状况的重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如何利用文化而生存。
2、全貌论:
所谓全貌观就是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及关注现实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
总之,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3、整合伦:
对人类学家而言,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看待事物,要把它挡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加以考察。
这样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能看到实物的表面现象,更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4、适应论: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
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质的适应,二是文化的适应。
生态人类学对此非常重视,提出了诸如文化适应性、环境压力、人口压力、适应能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概念。
5、文化相对论:
除了科学研究的目的,人类学家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的文化,以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传统做判断,这就是所谓民族中心主义了。
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局限,必须接受文化相对论的理念,即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地,是平等的。
我们主张要抛弃民族中心主义,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价值。
文化相对论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一位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
第四章经济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描述人们生活、分配和消费的方式,以及这些系统如何组织、运作并与其他的行动怎样受系统的影响。
还包括建立理论来描述分配决定的过程、它们的制度以及人们的行动如何影响它们的经济制度。
不过,人类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他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论探讨,是从个人的心理动机知道广泛的文化、社会关系和制度。
第一节生产、交换和消费
一、生产
1、法国的生产方式论。
结构马克思主义者梅拉索通过描述非洲古罗族世系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分析从传统生产行为转移到商业化农业之新生产方式的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概念不适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
新马克思主义者古德利亚认为,物品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特定组合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就亲属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关系而言,他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一致性。
在一个等级或阶级社会中,亲属制度无法作为一种承担其他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它要嵌套在其他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直接相应于生产方式。
2、美国文化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论
萨林斯等的著作《石器时期的经济学》,被认为是美国经济人类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他在方法上倾向所谓“结构的实质”,认为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的功能,不管这个社会的成员的物质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它都提供社会资源以维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他在研究小型社会中以家庭为中心的生产方式,他称为家户式的生产方式。
他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大半的部落社会从技术上本来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量,但是家户为单位的生产量远低于这个水平。
人们的生产目的不是想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他们的这种低水平的经济水平的满足感,反映出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的和文化的行为,其中暗含了社会的和文化尺度上的满足。
二、交换和分配
马林诺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的研究中,发现了十分有趣的库拉圈的交换制度。
库拉圈交换的物品有两种,合称为瓦乙古阿。
他们是没有使用价值但具有象征价值的物品,其中每种物品沿着一个方向在岛内循环交换,顺时针循环的由红色贝壳做成的长项链叫索乌拉瓦,逆时针循环的有白色贝壳做成的臂镯叫穆瓦利。
库拉圈的交换伴随着巫术和仪式,只有在男人之间进行。
项链和臂镯的好坏背后,联结着权利、信任、声誉和地位。
库拉圈虽然是交换,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它联系到社会的等级制度,证明着人们的实力和名声。
人们通过库拉圈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因此,库拉圈的存在已经注入了政治的和文化的含义。
法国人类学家莫斯在《礼物》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
在初民或古代社会里,根据什么原则,赠品必须获得回报?
在所给予的东西里面有什么力量驱使接受者去回报呢?
他发现在西萨摩亚和新西兰,这种回报的神秘力量是“昊”,好像在美拉尼西亚的马纳。
昊常常附在森林中的猎物或有价值的东西中,从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
好总是想回到其原初地,而这只能通过来用来交换源赠品的某种东西做运载的中介。
如果不回赠或回报,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受赠者的死亡。
莫斯认为,在初民社会,“礼物”并非在人们之间做简单的传递。
一件礼物显示了送礼者和受礼者之间的关系。
礼物表达、联接和创造了社会关系,具有超出礼物的物质价值以外的价值。
礼物所建立的关系是互惠的,包括对称的互惠和不对称的互惠。
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中,阎云翔以他生活过多年的黑龙江下岬村为研究对象。
他通过对农民礼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上述学者的看法。
例如在许多社会,礼物总是地位高者向下赠与,但是在下岬村,礼物总是地位较低人送礼给较高社会地位的人,这一结果有悖于经典人类学的观点。
这种反向的礼物流动,恰恰说明了礼物交换是中国社会关系的表达,村民期待的回报不是体现在礼物上,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例如在需要的时候,干部可以帮他一把。
阎云翔还用“关系”、“人情”、“面子”等宾尼兔概念来禅师中国社会的礼物交换,并将其联系到当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
三、消费
经济人类学家试图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理解消费。
一个著名例子是夸求图印第安人的夸富宴。
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由于海陆资源极其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容易得到满足。
或许因此,他们更热新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就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手段。
夸富宴的消费是不同地位者的财富竞争,通常发生在权力身份需要更替的时候,以财产的多寡来决定胜负。
夸富宴意识上,主人除了当众展示他的财富或者毁坏他的财富外,还要举行盛大的宴会和赠予,作为参加者新地位产生的见证。
在夸富宴中,财产的积累和消费观念不是按照物质商品的供需关系,而是一个几乎无限制的要求。
这个要求不是物质商品本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满足,而是非物质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概念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现代化理论,随后依次是依赖理论和世界体系论。
依赖理论产生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桑托斯认为,依赖是个制约的情景,在这个状况下,某系国家的经济受到另一些国家的发展和扩张的制约,依赖国的扩张和自立仅为优势国扩张的反映。
弗兰克则将“低度发展的发展”视为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
他认为低端发展地区的经济是一种核心与边陲结构的整合,低度发展不是过去曾有过的现象,发达国家在其未开发时期并未出现低度发展的阶段。
面的低度发展国家的发展停滞状态,主要来自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结构建立的依赖关系,因此唯有摆脱其对自己发展国家的过分依赖,其经济才有起飞的可能。
沃勒斯坦在对国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世界体系论。
认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一个以经济实体而包含着世界性的区域分工,各地区都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角色。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之下,很自然就会产生出世界体系内的“核心”、“半边陲”和“边陲”三种等级。
因为国家小于经济整体,因此政治应视为是经济分工的反映。
只有将国家置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脉络中,才能了解各种政治和文化力量对该国的影响。
虽然会有一些国家进步和退步,或由办边陲转变为核心的核心化抑或边陲化,但是任何国家在世界体系中位置的变化都不会使体系本身改变。
在世界体系中,这个体系的本质是不平等的。
由于不平等的生产、分工和交换,存在着貌似公平的相对剥夺。
剩余价值不是简单地从劳动者转移到资本家手里,边陲的资本家还要向核心的资本家转移他们的剩余价值,因此边陲国家的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要经受多重剥夺。
弗兰克于1998年发辫了注明的新世界体系论。
他通过对15---19世纪全球经济的分析,特别是白银的流动,认为早在所谓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于19世纪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着一个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至少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中国堪称中央之国。
后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站在亚洲的肩膀上实现的。
第三节经济人类学理论简介
一、博兰尼和经济人类学理论体系的产生
现代经济人类学有一个尚未成型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脉络,它和博兰尼有关。
他的观点如下:
1、反对“经济人”和“理性人”的观点。
他认为早起社会,经济师具体嵌入在社会关系当中的。
在有些文化中,它可能是亲属制度的一部分,在另一些文化中,宗教制度可能组织起经济活动。
因此,经济作为保证人类生计的安排,处于宗教、政治等其他社会安排之下。
2、市场社会的本质。
博兰尼区别于社会中有市场和市场社会,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有市场,但是收到由系统的管制,因此市场只是从属角色。
直到这些管制被取消,土地、劳动力合货币都商品化的19世纪,市场社会才会出现。
3、社会阶级的内涵,是文化的而不是经济的。
由于博兰尼不接受自利是人唯一的推动力量,他反对用经济利益来界定阶级。
人类的奋斗目标是由文化决定的,而不是受文化以外的条件决定的。
所以英国乡间定居的农民在工业各种中沦为商品和贱民,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剥削,而是他们文化上的瓦解。
文化瓦解有比经济剥削更为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定位(未完)
第五章生态人类学
生态人类学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文化环境。
在研究中,一些人类学这习惯用文化生态学来指代生态人类学,其实二者有别。
文化生态学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部分,侧重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特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生态人类学还关注人类的生物特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在于文化的高度发展,人类和其它动物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适应其环境时会有文化面貌的调整。
在研究内容方面,有的学者将生态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总结为:
人类对环境的生理与形态的适应,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营养结构与人类体质状况,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以及从不同人类群体的谋生手段出发,探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循环的关系,生态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解释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寻求保护生态平衡的正确方法等等。
第二节生态人类学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是指“文化形式的外观及进化,主要是由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如今环境决定论已基本被所谓的“人类——环境模式”论所取代,这种观点对环境的作用进行了限制,认为环境为非创造性条件,并且承认人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然而许多有关人类生物多样性的解释仍有一种强烈的决定论倾向。
二、人类地理学
人类地理学一词是由德国地理学杰拉策尔所创用。
19世纪末比弗罗贝纽斯应用到民族学研究中来。
在民族学的研究中,它有时候被称为文化生态学。
总而言之,人类地理学具有强烈的环境决定论倾向,以单一的环境因素做涵盖行的推论,认为文化有环境所造成。
这类研究把文化看做功能相关的整体,把诸如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的一些现象视为判断整个环境的标准。
认为每个区域对应的产生整合的整体文化。
三、可能论
可能论是环境可能论的简称。
可能论认为环境并不是肇始因素,而只是限制的或选择的因素。
地理环境并没有造成人类的文化,而只是设定了某种文化现象能够发生的界限而已。
20世纪20至30年代,人类学家对环境的解释观点从决定论转向可能论。
以博厄斯为代表的人类学者认为历史、社会及生物因素对于文化的解释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可能论对文化区的概念做出了重要贡献,物质文化和技术的地理分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但并非由环境所引起。
可能论者在讨论环境在文化演进中的作用方面认为,文化发展水平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
梅洁思认为,环境所具有的农业上的潜力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水平。
环境论与可能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即将人视作一方,环境则是另一方,两者永远不能会合。
两种模式的目的都是确定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
决定论认为环境是塑造人的积极因素,可能论则认为环境是一种限制性或选择性因素。
四、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探讨环境、技术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系统互动关系,以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特定社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与变迁过程。
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其1955年出版的《文化变迁理论》为文化生态学建立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斯图尔德在该书中通过对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研究总结,揭示了物理环境、开发环境的文化工具,以及社会政治结构等相关特质之间的一般关系。
他将说明不同地域的特殊文化特征和文化类型的研究领域确定为文化生态学,使用“文化生态”解释人对环境的适应问题。
文化生态学的方法之最重要贡献在于提出环境和文化并不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而是辩证式的相互作用,或叫做反馈或相互的因果关系。
从因果关系上寻求相互的因果关系,在生态学上有两种内在的根本观点:
环境和文化彼此相互定义;环境对于人类食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非仅仅是限制性或选择性作用。
但在反馈关系中,环境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不是相等的。
斯图尔德认为在一个文化系统内,有一组较其他文化特征有更大功能的文化特征是文化系统的决定因素。
他提出了文化类型的概念。
他认为文化类型是源于共时的、功能的、生态的因素,由一个特定时间顺序的或发展水平所代表的文化特征,是由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核心特征从,它们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整合水平。
核心特征相同的文化可划归同一类型。
五、系统生态学
在一般系统论的影响下,系统生态学研究应运而生。
1963年格尔茨的新作成为生态人类学发展中又一个里程碑。
生态系统所着重的关系是相互交错影响的多重网络关系。
所采用的分析步骤是首先界定每一系统的环境与各种相关界限,在用一理论模型对系统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从理论上而言,生态系统是该系统中生命体、无生命体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所建立的一套动态流程关系。
因为这种流程关系,生存的其他问题得到解决。
生态系统关注的问题是:
家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同等的分析文化核心与相关环境,那么两者是如何组合起来的?
此组合关系又是靠什么机制来规范该系统的功能?
它有何种程度、何种类型的平衡?
其发展与衰落的特征与线路是什么?
同类问题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相互比较是又如何?
等等。
六、群体生态学
来自动植物生态学的术语,种群生态学,用于认了研究室,是指一定数量的某一特殊群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者将具有相同生活方式、一种同属的地缘性的团体成为生态群体。
其主要研究影响生态群体分布于繁衍的过程。
外在过程会影响该群体与食物、水源、气候、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内在过程则包含了该群体在行为、胜利和基因方面对人口密度的反应与适应。
这类研究倾向于强调生态方面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七、文化唯物论
这是20世纪80年代由哈里斯所提出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代表了部分人类学家试图将客位分析框架与内在认识分类的主位框架,以及微观与宏观分析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与分析尝试。
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借鉴了马克思物质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基础结构对结构和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客观行为对主位思想起决定作用,并试图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中融入文化内在认识的考虑及整合研究者的观点与被研究的当事人的观点。
他的文化唯物论特别强调区分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主位于客位观点。
哈里斯强调根据分类学的原则来表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间的结构关系,以及主位与客位的区分,将社会文化系统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1、客位行为的基础结构,即下层结构。
包括生产方式与在生产方式两部分因素。
2、客位行为的结构,包括家庭经济与政治经济两方面因素。
3、客位行为的上层建筑,包括艺术、广告、仪式、运动与游戏、科学等方面的因素。
4、思想的和主位的上层建筑,即相应地将主位因素分为三大部分对应于客位行为的三层结构。
第四节生态人类学的方法
一、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要了解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影响的因素,特别是欲了解能量交换模式——特殊生态系统功能的核心,研究这可能必须具有有关降水量、地下水、突然类型、温度、各种植物和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
二、比较研究
比较的方法既包括共时性的研究,即比较研究生活与不同环境下的同时代的不同群体,如格尔茨对巴厘岛和摩洛哥的水利所从事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历时性研究,即对同一个群体进行纵时的研究。
三、应用性研究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能直接探讨与当代利害相关的问题,如环境的恶化、能源供应、污染、社会秩序的杂乱无章等。
人类学家熟悉社会制度和价值模式,结合有关生产、人口、能量传递的广泛只是,可以对预见社会变迁的原因和性质做出贡献。
研究者可以根据对自然景观、生存技术、人口、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一套模式和建议。
四、综合性分析
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探讨环境对文化特征的影响。
虽然已单一环境因素进行的涵盖行推论收到批驳,但人类学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无视气候、地理条件、自然生物对他们所研究的人类群体的影响,而且在相似的环境中,可能会产生相似的文化。
第八章认知与文化
第一节认知人类学的发展历史
认知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类思想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
不过,这样的定于还不够全面和具体。
应当说,认知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实践与人类思想之间的互动和结构关系的一门学问。
认知人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50年代。
就民族志来说,随着社会和学科本身的发展,存在着一个“议程跳跃”和“范式转移”。
所谓议程跳跃只特定议程或课题在一段时间后,已经难以有新的突破,一部分研究者率先转向其他课题的研究,并逐渐成为气候。
范式转移指在老的研究模式不能解释新情况的时候,一些持新见解的人放弃老模式,用新模式解释这些新情况。
50年代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出现了“范式转移”,对人类学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在人类学领域传统上并没有排除心理和认知的研究,只是提法有一些不同。
普理查德就认为,只有把人类社会作为符号系统来研究,才能彻底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人类学的主流从研究社会制度转向研究象征符号体系。
在来自多种学科尤其是语言学的强大影响下,认知人类学从20世纪50-60年代进入了分析文化知识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同整个社会科学一样,强烈追求方法、形式和定量。
美国的耶鲁、宾夕法尼亚、斯坦福、伯克利、欧文等五所大学成为认知人类学的中心,20世纪70年代中期,认知人类学出现了新转折。
埃莉诺罗施引入心里人类学有关范畴的理论。
到80年代初,图式理论代替了原始型理论;80年代中期,出现了更为抽象的有关心理表象的性质的心理学理论。
认知人类学最新发展的焦点在于研究文化图式如何与行为相联系。
这个领域的研究涉及情感、动机、内化和社会化。
第二节认知与符号意义
符号是能只带另一种关系的关系结构。
它典型的变现为基于任意性的隐喻。
符号能够吧两种不同的观念经验联系起来,超越直观的所知和所察。
符号具有多义、模糊的兴致,因而它是人类表达感情、想象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语言是最典型的符号系统。
认知人类学既然受到语言学的直接影响,他自然要研究各种文化符号,只是其着眼点在于语言和心理方面。
符号人类学产生于19世纪末,发达于20世纪,受到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和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重要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耐德、特纳、斯波博、萨林斯和格尔茨。
符号人类学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式。
格尔茨代表了主要关注文化运行的早起美国人类学的转型,而特纳代表了关注社会运行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型。
格尔茨强调,文化并不是禁锢在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公众符号之中。
社会成员通过这些符号交流思想、维系世代。
特纳并不强调符号作为意义载体和世界观载体的角色,而认为它们是社会过程的算子。
这些算子在一定环境下以一定方式的组合能够导致社会转型。
然而,认知人类学不能满足于在社会里找文化,它要到人的头脑里去找文化、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成分分析法使认知人类学在对亲属称谓以及其他符号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时,获得了精确性和完整性。
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亲属制是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成员的地位取决于他在亲属制中的地位,也常常表现为称谓的符号关系。
对亲属成为的意义特征进行分析,是认知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当于语言学中的成分分析,认知人类学者利用这个方法比较成功地分析了许多史前族群的亲属称谓体系。
当然,特征分析法的运用并不仅限于颜色词和亲属称谓,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第三节认知与结构
认知人类学的研究讲究形式和方法,最近又走向量化,所有这些都需要结构的支持。
这种结构并不一定完全反映事物本身的特性,而是建立在主观互动智商的认知模式。
如同结构语言学吧语言看作具有深层结构的符号系统,列为斯特劳斯认为,文化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它表现了人类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排列和分类的通性;文化现象可以是多远的,但其底层的排列原则却是同一的。
认知人类学者研究对象的母语中寻找它们,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分类体系。
人类总要通过命名,对自己所感知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加以概括和分类。
民间分类学是民间只是的重要部分,也是认知人类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五节认知与行动
尽管有的认知人类学者认为该学科分支利用民族志方法“由里向外”研究文化,但这种“里”最重要落实到“外”才能得到证明和显现。
同时,我们要强调,人只是过程,而不是一些或某些“分类系统”、“范式”、“树形图”,因此,认知的最终归属是行动或者操作。
认知人类学的图式理论的产生,是有关学者关于人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
认知图式来自行动,也付诸行动。
认知人类学者也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学 通论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