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docx
- 文档编号:523600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0.58KB
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docx
《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医学影像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医学影像行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主要涉及医学生物、分子生物、计算机等领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行业朝着多元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输出介质的具体形态经历了从感蓝片、感绿片向湿式激光胶片、干式胶片的发展进化过程。
医用胶片由模拟胶片阶段向数字化胶片阶段演进的过程如下:
目前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即形成的影像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后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和医用干式胶片等介质进行打印输出。
目前,医用干式胶片已经成为数字化医学影像记录的主要方式。
数字化医学影像输出示意图
医用干式胶片可以将数字化的医疗检测图像精准清晰地输出,满足目前数字化医学影像的输出打印需求,且具备成像打印速度快、方便快捷的优势,目前中国数字化的干式胶片基本取代了感蓝片感绿片等模拟胶片,医学影像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2、医用干式胶片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医用胶片市场主要处于医用干式胶片阶段,现阶段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显像材料的环保水平不断提升和医学影像输出质量更加清晰两方面。
(1)显像材料的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医用干式胶片按照显像材料中是否含银盐进行区分,主要包括含银干式胶片和非银干式胶片等两类。
含银干式胶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硝酸银等高成本的化工原料和易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减少使用硝酸银等易污染的化学原料生产干式胶片已成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采用热敏成像技术的非银干式胶片由于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打印方便快捷、环境友好等特点,并且能够与医学影像数字化趋势相结合,成为医疗机构影像打印输出的主要形式。
非银干式胶片的技术发展重点为热敏成像技术的研究和新型显像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开发更加经济、环保的干式胶片产品。
(2)医学影像的输出质量更加清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像的分辨率大幅提高,体现在影像的边缘愈发清晰和细节愈发丰富,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因此对于影像的输出介质,即医用干式胶片的输出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非银干式胶片的图像输出质量能够满足数字化医学影像的输出要求,随着技术发展,未来非银干式胶片将向着更高的对比度、更低的噪讯和更清晰的细节方向发展。
3、医用干式胶片电子化趋势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即形成的影像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后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和医用干式胶片等介质进行打印输出。
干式胶片符合医学影像日益数字化的趋势,基本完成了对感蓝片、感绿片等模拟胶片的数字化替代,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打印输出的主流形式。
从目前行业发展、行业标准和政策等方面看,公司资产主要产品医用干式胶片未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具体分析如下:
(1)医用干式胶片市场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1)宏观经济层面
①国家政策鼓励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支持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
2010年11月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行深化医院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等政策,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医学影像行业的发展和崛起,对提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化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2016年末,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支持企业、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联合建设第三方影像中心”、“推动医学检验检测、影像诊断等服务专业化发展”、“建立居民健康影像档案”。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把“医学影像设备及服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品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同时,医学影像行业是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来推进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的发展与崛起。
②医学影像行业具备市场容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无论从市场绝对金额还是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均有较大增长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规模约5.6万亿元,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计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
在发达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5%,而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仅占GDP的7.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统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450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近三年增速持续高于20%。
医学影像行业作为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亦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③医学影像行业稳定性高、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
包括医学影像在内的医疗健康产业是需求刚性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其消费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发展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医学影像行业具有稳定性较高、抵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
④老龄人口增加带来医疗影像需求的增加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系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
2000年起,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7%。
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1.4%,中国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长。
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据日本经验,65岁以上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是45-64岁居民的26倍,并随年龄提高而逐级提升,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强。
因此未来老龄人口的增加将带来医疗影像需求的快速增长。
⑤城镇化加速、居民医疗健康意识的加强促进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根据发改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中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76倍。
城镇化的加速及居民就医意识的增强,均会拉动医疗服务需求增长,促进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2)行业发展层面
①分级诊疗制度促使医学影像行业持续发展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分级诊疗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基层转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四大目标。
分级诊疗是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标为合理疏导和再分配医疗资源,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
据卫健委统计,截至2018年6月,中国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合计99.78万个,其中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4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4万个,占比高达94.56%的基层医疗机构仅承担了全国诊疗工作的21.43%,分级诊疗制度还有很大的推行空间。
目前医疗影像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备率较低,未来随着政策落实,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将配备医疗影像设备、具备医学影像诊断能力、承担更多诊疗工作,将为医疗胶片行业带来更多机会。
②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迎来发展良机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建设第三方影像中心作为重要工程之一;2016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明确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连锁化、集团化发展,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迎来发展良机。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能够缓解中国看病难的现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补齐基层医院设备落后、诊断能力薄弱的短板。
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开设,将进一步促进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③健康体检催生医学影像配套耗材的需求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体检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中国的健康体检次数达到4.52亿人次,占全国人口总数比值的32.8%,相比2015年上涨17.4%;当前中国健康体检市场的总收入规模约1,331亿元,未来5年行业将实现约11%复合增速,预计2023年达到2,815亿元。
健康体检人数及行业规模的快速增加,推动大量体检机构的开设,同时也催生相应的医学影像设备和耗材购置需求,带动行业的发展。
④国产医用胶片将加速替代进口产品
在乐凯医疗进入医用胶片行业之前,国内医用胶片市场基本被富士、锐珂、爱克发等少数国外品牌垄断。
近几年,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各类政策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口替代”,将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推到国家战略高度。
乐凯医疗顺应国家政策,依靠自身科研技术、市场渠道方面的突破,研发生产的非银医用干式胶片具有环保、可靠、清晰度高的特点,该产品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国医疗胶片市场的垄断。
2018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及国内医学影像行业的持续技术进步,未来国产医疗胶片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将会进一步加速。
⑤全球市场将为国产医用胶片带来发展机遇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巨大,根据EvaluateMedTech的数据,全球2017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5,950亿美元。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较2016年增速明显,各大类产品进出口均实现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到217.03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5.84%,达历史新高。
目前,乐凯医疗作为国内医用干式胶片的龙头企业,其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未来随着产能的扩大,依托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乐凯医疗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契机,紧跟医疗器械行业出口提速的大趋势,积极拓宽产品出口渠道,扩大海外销售规模。
随着中国医用胶片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体量庞大的海外市场将成为国产医用胶片的重要目标市场。
(2)医用胶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存在
1)国外医学影像市场电子化特征
中国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部门尚未发布国外医用胶片总体市场情况、电子化进展等具体数据。
根据乐凯医疗的说明,国外医疗胶片市场的电子化趋势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化发展特点。
在美国、欧洲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建设较为完善,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数字化程度较高,与中国医用胶片的情况类似。
在东亚、南美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市场正在从传统胶片逐渐进入数字化胶片阶段,感蓝片、感绿片等模拟胶片阶段产物逐步被淘汰,医用干式胶片正在成为医学影像输出的主流介质;在非洲、南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医疗水平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仍主要使用模拟胶片、大范围采用普通X光机作为影像诊断设备,以感蓝片、感绿片作为医学影像的主要输出介质。
2)国内医学影像的电子化发展特征
中国医学影像的电子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①医用胶片被电子化替代缺乏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国内并未形成电子化替代标准,各个厂家生产的电子化系统在软件的稳定性、对数字影像的兼容性、数据资料存储的安全性、病毒防范能力上都有所不同,各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也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医疗网络。
根据2018年实施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关影像记录介质的规范指出,CT、MRI、CR、DR等用于作为诊断依据的医学影像记录,要采用激光胶片(含银盐)和热敏胶片(非银干式胶片等)。
目前部分医院运行的电子胶片系统,主要作用系作为医疗数字影像的存储介质和本院内的查阅手段,医生仍主要依据激光胶片、热敏胶片等医用胶片作出诊断。
此外,电子胶片尚不属于国家发改委等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规定的收费项目。
现阶段电子胶片替代医用胶片仍缺乏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支持。
②干式胶片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依据
医用胶片作为医疗影像输出的介质,对于保障医疗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干式胶片有不易受潮、不易受损、不易褪色、耐撕耐磨、难以篡改等特性,存储时间达10年以上,是较为理想的物理存储方式,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干式胶片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
③医用胶片符合当前诊疗习惯
医用胶片在医疗系统已使用几十年的时间,被影像科医师、临床医生普遍认可,大多数临床医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阅片习惯,更倾向于使用胶片作为影像载体。
从影像动态范围、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及灰度层次等方面来看,胶片的影像质量更直观、更形象、更准确,能够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做出准确诊断的有力依据。
④干式胶片契合患者分级诊疗、转院等需求
随着中国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转诊的需求不断增加,患者在转院时,需携带过往病历和医用胶片,以便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进行诊断;即使需要重新进行影像检查,医生也需要将检查结果与之前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以准确地判断病程。
因此干式胶片更符合患者的就医、转诊习惯。
中国目前医疗资源呈现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低的特点,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患者需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转诊的几率将会提高,因此干式胶片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将持续存在。
⑤完全电子化替代的系统购置及维护成本高昂
完全电子化替代的系统包括终端医用显示器、云储存设备及配套软件,还需要大带宽的互联网作为支持,购置成本较高。
此外,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因此完全电子化后,医院需要付出的改造费用、后续维护费用和电子数据信息长时间保存的成本较高。
同时,医院还需要组织人员对系统的操作进行相应培训,目前电子化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前期资金投入后回收期较长,会对医院的财务造成一定压力,尤其会显著增加中小型医院的经营压力。
综上,医用干式胶片的市场将长期存在。
4、干式胶片与电子化系统相关成本比较分析
目前公司资产核心产品为医用干式胶片,医疗机构的使用成本包括医用图像打印机的配置成本,以及后期在为患者提供胶片过程中所产生的耗材、人工等成本。
电子胶片的使用成本包括前期终端医用显示器、云储存设备及配套软件等软硬件配置的成本,以及云存储空间及配套软件等维护更新等费用。
相较于使用医用干式胶片的前期配置成本,为使用电子胶片所需的前期采购软硬件的成本相对更高;在后期运营成本方面,考虑到目前仅有少数省份出台了电子胶片的收费标准,采用电子胶片尽管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综合诊疗成本,但从医疗机构角度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模式。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医用干式胶片相关成本分析
①医用干式胶片的运作模式
目前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即形成的影像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后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和医用干式胶片等进行打印输出。
医学影像通过医用干式胶片输出示意图
医用干式胶片可以将数字化的医疗检测图像精准清晰地输出,满足目前数字化医学影像的输出打印需求,且具备成像打印速度快、方便快捷的优势。
目前医用干式胶片已经成为中国数字化医学影像记录的主要方式。
②相关成本分析
使用医用干式胶片作为医学影像输出介质的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的医学影像输出设备的采购以及后期运营中医用干式胶片的成本,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A、前期投入成本
使用医用干式胶片的前期投入主要为医用图像打印机的购置,医用图像打印机可以直接连接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实现数据传输。
医用图像打印机系与医用干式胶片配套使用的专用医用设备,实践中医疗机构主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采购医用图像打印机。
参考公开信息查询的部分医疗机构采购医用胶片打印机的中标价格,假设一家医疗机构的影像科患者为300人/天,则一般使用医用干式胶片前期采购医用胶片打印机的费用不超过10万元,前期投入金额相对较低。
因此,使用医用干式片的前期投入仅涉及医用图像打印机的配置,需投入的采购金额相对较少。
B、后期运营成本
医用干式胶片作为数字化医学影像记录的主要方式,面向患者具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一般能够覆盖医疗机构在提供胶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耗材、人工等成本。
医疗机构在实际的运营中根据患者的情况打印医用干式胶片,不会对医疗机构的经营造成压力。
综上所述,采用医用干式胶片的前期设备配置成本较低,不会对医疗机构产生较大负担;后期运营中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情况打印医用干式胶片,且医用干式胶片具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一般能够覆盖医疗机构的各项成本。
使用医用干式胶片不会对医疗机构的财务和经营产生较大压力。
(2)电子胶片相关成本分析
①电子胶片的运作模式
现阶段电子胶片的全面推广缺乏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政策支持,各个厂家生产的电子化系统在软件的稳定性、对数字影像的兼容性、数据资料存储的安全性、病毒防范能力上都有所不同,各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也存在差异。
根据完全电子化的系统架构,通过CT、DR、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形成的影像以数字形式存储于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之后医生使用医用显示器作为介质将相关医学影像输出,在医用显示器进行阅片并为患者进行诊断。
医学影像通过电子胶片输出示意图
医疗机构提供的数字影像服务内容,应包括医疗机构影像检查产生的、诊疗所需的无损DICOM格式(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12052,它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影像和后处理影像以及影像科医生签发的报告。
后续临床医生及患者可以通过云端储存的数据进行浏览或者授权下载。
②相关成本分析
A、前期投入成本
a、医用显示器
I、采用电子胶片的形式进行医学诊断,必须选择专业的医用显示器作为阅片工具
使用电子显示器查阅数字化的医疗影像信息,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医用显示器用于影像的诊断;一种是使用普通显示器(如普通计算的显示器、PAD、手机显示器等)用于浏览、查看、分享影像信息。
如医生在普通显示器或移动设备上进行阅片诊断,则存在误诊、漏诊的风险。
故如采用电子胶片的形式进行医学诊断,需选择专业的医用显示器作为阅片工具。
包括电子胶片的试点省份浙江省,专家对数字影像也有共识:
“使用移动设备调阅电子胶片图像时,仅为方便浏览、查看、分享影像信息,不适用于影像诊断(经特殊认证的移动设备除外)”。
II、医用显示器技术标准要求较高、采购单价较高
使用医用显示器用于影像诊断对于显示器的分辨率、亮度、灰阶度、稳定性、一致性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要求能够支持DICOM的相关标准。
医用显示器作为专业医用设备,医疗机构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III、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化胶片推广普及需投入的医用显示器成本较高
目前一般医疗机构临床门诊科室配备的主要是普通电脑显示器,专业的医用显示器普及率相对较低,主要在放射科等少数部门配置;若实现电子化胶片推广普及,需为医疗机构内涉及阅片诊断的医生及科室配备医用显示器。
不同等级的医院的科室及医疗工作人员配置差异较大,按照主要科室配置1-2台医用显示器估算,一家全科医疗机构需采购10台以上医用显示器,参照近期医疗机构采购医用显示器招投标案例的价格,假设采购分辨率为3MP的医用显示器,根据公开招标统计,近期分辨率为3MP的医用显示器的平均单价为3.43万元/台,则完成上述医用显示器的采购所需投入金额均远高于医用干式胶片的前期配置成本,如果特别的科室需配备更高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投入将会更大。
b、医疗影像数据储存中心建设
根据试点地区对数字影像业务基本规范的要求,相关的数字影像服务期限应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门诊检查之日起15年、或住院检查之日起30年。
数据存储的服务器可以考虑由医疗机构自建存储中心、或向相关医疗影像数据存储传输服务商采购的方式实现。
目前专业服务商相对较少,且由于医疗影像涉及患者的隐私,对于数据的安全性、隐私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医疗机构自建医疗影像数据储存中心的投入分析如下:
I、硬件采购成本
搭建医疗影像数据存储空间的硬件费用根据选用的硬件性能、存储空间的大小等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企业用云存储中心的硬件成本不低于10万元。
考虑到医疗机构数据存储量相对较大,以及对于数据安全性、隐私性的较高要求,未来随着时间积累,存储中心需不断提升存储空间以保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门诊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5年、住院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0年的要求,医疗机构搭建医疗影像数据存储中心的费用相对较高。
II、相关系统及软件成本
i.电子胶片系统
云储存中心到位后还须搭配电子胶片系统使用,以实现患者后续通过云端浏览,抑或者授权下载的功能。
目前电子胶片的全面推广缺乏行业标准及相关法规政策支持,各厂家生产的系统在稳定性、对数字影像的兼容性、数据资料存储的安全性、病毒防范能力等均存在较大的区别;且考虑到电子胶片未包括在现行有效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不属于中国政策规定的医疗器械,其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和医疗证据上的推广和使用缺乏政策和法规上的支持,故目前中国的电子胶片产品主要为第三方提供的有偿便民服务,是物理胶片的补充。
综上所述,目前电子胶片尚未成熟,亦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其系统软件及服务还未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
ii.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其他配套软件
云储存中心建设完毕后,为保障云储存中心的正常运营,以及维护数据安全、确保患者的隐私等,医疗机构还需购置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配套软件,故采用电子胶片还需考虑相关软件成本的支出。
医疗机构全面采用电子胶片需要前期进行较多资金投入,对医疗机构的财务将造成一定压力。
B、后期运营成本
采用电子胶片后期运营的成本包括云存储空间维护及扩容的费用、相关系统及软件的更新维护费用、云存储空间运营维护的人工成本以及宽带费用等,采用电子化胶片后续持续支出及维护的相关费用较多。
结合目前电子化系统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完全电子化替代将可能对医疗机构的经营造成一定压力。
综上所述,采用电子胶片的前期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可能会对医疗机构产生一定的负担;后期运营中,医疗机构需要在云存储空间维护及扩容等方面持续投入。
考虑到目前仅有少数省份出台了电子胶片的收费标准,采用电子胶片尽管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综合诊疗成本,但从医疗机构角度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模式,电子化替代将会对医疗机构的财务造成一定压力,尤其会显著增加中小型医疗机构的经营压力。
5、工业探伤领域电子化现状及发展特点
工业探伤胶片主要应用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或其它衰变系数较小的材料制作的器件、型材、零件或焊缝的无损X射线检测。
X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发展经历了X射线照相技术、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和X射线层析成像技术三个阶段,其数字化水平在逐步提高。
20世纪初,X射线照相技术首先被应用于工业探伤,并以直观、可靠等优点迅速地在现代工业产品检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20世纪70年代,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逐渐进入工业应用,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平板技术的引入而不断进步,实现了自动化检测、缺陷识别、存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医学 影像 行业 研究 发展 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