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docx
- 文档编号:5230770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39.43KB
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docx
《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
温州市环境污染形势分析与治理对策
2007~2008年,温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重点流域、行业环境污染治理不断推进。
但是环境污染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缓减,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叠加,危及生态环境安全。
了解温州环境污染现状,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于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温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一温州市环境污染现状
(一)温州市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
饮用水源:
根据2008年温州市各县(市、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除苍南的桥墩水库和温州的山根水库水源地外,其余水源地水质全部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标准以及地面水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
主要水系:
瓯江干流、楠溪江干流及飞云江干流水质良好,基本可以达到水质功能要求。
鳌江四个站位中,除上游埭头站位为Ⅱ类水能满足功能要求外,其余站位均为劣于Ⅴ类水,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
温瑞塘河除郭溪站位水质为Ⅱ类水,能满足功能要求外,其余站位为劣Ⅴ类水,均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BOD5,呈典型的生活污染型。
近岸海域:
2008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但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瓯江口、鳌江口、飞云江口和乐清湾,主要污染物仍然是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全市监测海域面积6190平方公里,水质均未达到清洁海域标准,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占6%,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占9%,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占85%。
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度温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有60天,占16.4%;Ⅱ级标准的有293天,占80.1%;达Ⅲ级标准的有13天,占3.6%。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其他各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大于90%。
温州市酸雨情况为:
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永嘉县、平阳县六地降水测点共设6个,共采集降水样品484个,其中酸雨样品450个,酸雨率93.0%。
(二)温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
1.废水污染源
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主要来自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第三产业排放的污水,第三产业分为住宿业、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包括医院、洗染服务业、理发美容保健服务业、洗浴服务业、摄影扩印服务业和汽车摩托车维护保养业)。
此外,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在垃圾堆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垃圾渗滤液由于废水污染物浓度非常高,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温州市生活废水年排放量39134.51万吨。
温州市各个县(市、区)均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厂设计总规模达到45.2万吨/日。
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实际处理废水量约为22.7万吨/日,即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率为50.2%,与生活废水日产生总量101万吨相比,污水处理率仅为22.5%。
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导致运行率低,不能满足废水处理要求。
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生活废水最终排入环境的COD为13.68万吨,氨氮为1.81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废水污染物COD去除量占产生总量的13.35%,氨氮去除量占总量的6.75%。
工业废水:
温州市工业企业共计40000余家,其中有废水排放的企业6239家,全市工业废水年排放量10717.5万吨,工业废水COD产生量为16.5819万吨,通过企业自身治理及集中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环境量为3.24万吨,治理率为80.5%。
温州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七大行业依次是: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七大污染行业的污染物COD排放量占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的85%。
全市共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数量1759套,废水治理效率参差不齐。
在前七大污染行业中,COD治理效率最高的是纺织业,治理率达到90.8%;其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治理率为89%;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治理率7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自身治理率为25.8%,但是通过园区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削减了大部分的污染物;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治理效果也不理想,COD治理率仅42%和35.6%。
农业废水:
各种农业活动若管理不善,均会产生水体污染。
畜禽养殖棚舍清洗时,会将部分排泄物带入附近河流;畜禽排泄物还田后,随农田排水、退水等途径进入附近河流;畜禽粪便堆场经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河流。
农田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或下渗进入水体。
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温州市耕地和果园的农药施用总量为99.48吨/年,旱地和水田的化肥总施用量为4976.27吨/年,园地施肥总量2368.52吨/年,种植业化肥施用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染物COD排放量2.37万吨/年。
畜禽养殖场粪便产生量80.28万吨,尿液产生量49.59万吨,废水污染物COD产生量17.33万吨,排放量5.7万吨,治理率约67%。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及沼气治理模式,但是部分地区治理效果不理想。
2.废气污染源
生活废气:
生活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用的各类燃煤、燃油锅炉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产生的废气。
生活燃烧烟气主要来自医院、学校、住宿餐饮行业、居民服务业的燃烧装置。
温州市生活用锅炉共378台,其中燃煤锅炉71台,燃油锅炉295台,其他锅炉12台,锅炉的吨位以1t/h的规模居多。
治理设施数量仅42套,治理比例较低,大部分废气污染物没有经过治理直接排入环境,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生活用燃烧烟气排放的废气总量约52.5亿立方米,废气污染物烟尘排放量564.26吨,二氧化硫1319.5吨,氮氧化物662.87吨。
近年来温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膨胀,车辆激增,机动车(含摩托车)保有量从1994年的不到10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99.5万辆,增长了近10倍。
机动车保有量在快速递增的同时,机动车向大气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等燃烧副产物,给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根据污染源普查测算数据,全市机动车废气排放一氧化碳114761.7吨,碳氢化合物12732.33吨,总颗粒物1453.9吨,氮氧化物13448.83吨。
来自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占生活废气总量的95%,占全市总量的3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垃圾焚烧厂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厂在处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烟气污染物,根据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固废处置设施产生烟气量总计29.05亿立方米,烟尘211.96吨,二氧化硫282.73吨,氮氧化物632.79吨。
工业废气:
工业废气主要来自工业供热锅炉产生的燃煤烟气、工业炉窑废气、工业粉尘等。
温州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七大行业依次是: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
七大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全行业总量的82.3%,其中电力行业占总量的38%。
除了电力行业外,其他行业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处理率较低,二氧化硫去除率均未超过20%,烟尘去除率均未超过50%。
氮氧化物和氟化物基本没有治理直接排放。
根据污染源普查汇总,温州市工业烟气的废气总量约1416.4亿立方米,污染物烟尘排放量2.14万吨、二氧化硫4.57万吨、氮氧化物2.59万吨、工业粉尘1.33万吨、氟化物6.97吨。
废气量排放最大的是龙湾区,占总量的42.8%,龙湾区工业废气主要来自合成革行业的锅炉烟气;废气排放量位居第二的是乐清市,占总量的30.8%,乐清市工业废气主要来自温州电厂燃煤烟气。
图1温州市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分布
3.固体废弃物
生活固废:
温州市生活固废种类分为生活垃圾、粉煤灰、炉渣、煤渣和医疗废物五种,统计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144.44万吨,生活固废中的粉煤灰、炉渣和煤渣主要来自生活用的供热锅炉,粉煤灰产生总量为134.18吨,炉渣产生量为1221.18吨,煤渣产生量为2.8万吨。
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615.29吨。
锅炉的炉渣和煤渣等均可以用作制砖或填路材料,基本可以做到综合利用。
温州市现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3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
无害化填埋量24.82万吨/年,无害化焚烧处理量为62.5万吨/年,其余部分垃圾通过简易填埋或其他方式处理,但是由于目前温州市卫生填埋的比例很小,大量的生活垃圾仅仅是简单地堆放,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
工业固废:
温州市普通工业固废主要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尾矿、脱硫石膏、污泥等,根据普查统计数据,普通工业固废产生总量为222.9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5%。
温州市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含重金属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精馏残渣、废酸、有机溶剂废物、农药废物、染料涂料废物等,其中产生量最大的废物是含各类重金属的废物。
全市危险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8672.80吨,综合利用率约71%。
由于温州市集中的危废处置中心尚未建成,部分危险废物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农业固废:
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温州市农村旱地和水田农膜使用量1263.76吨,每年约有260.59吨农用薄膜被废弃在田间,绝大部分农膜不可降解,废弃后残留在农田中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生产。
2007年温州市农村旱地和水田的秸秆产生量约14.84万吨,各类秸秆丢弃量0.35万吨,田间焚烧5.83万吨。
秸秆的燃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能源、有机肥料,使农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且污染大气环境,威胁交通安全,容易酿成火灾。
图2温州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布
二温州市环境污染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温州市“三废”污染特点
1.废水污染特点
(1)生活废水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温州市的主要废水污染物来自城镇居民生活废水,导致流域呈现有机污染特点。
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集中的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废水收集困难、废水管网渗漏严重、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行成为温州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2)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自身治污能力有限
温州市工业企业布局分散,除滨海园区等少数几个园区外,无集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通过自建的废水处理厂处理废水污染物的水平有限,全市有效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设施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企业自身治污能力较差。
第三产业废水处理规模小,废水治理设施数量少,污染物去除率低。
(3)农村农业废水污染程度加剧
温州市畜禽养殖方式落后,治污工艺水平低,禽畜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大量的畜禽粪便、尿液没有很好地处理和综合利用。
农药、化肥使用强度的加大,使得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
有机肥的使用比例逐年下降,化肥的使用比重逐年增加,由于不具备合理的施肥技术,过量的施用引起化肥的大量流失,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废气污染特点
(1)工业废气是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温州市主要的废气污染源,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量的96%以上。
温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电力行业和合成革行业。
(2)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率低
除了电力行业外,其他企业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率较低,二氧化硫治理率在10%~15%,烟尘治理率均未超过50%,而氮氧化物和氟化物基本没有治理,直接排放。
(3)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空气影响将日益突出
在生活废气中,来自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占生活废气总量的95%,占全市总量的3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3.固废污染特点
(1)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能满足要求
随着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与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处理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大部分垃圾通过简易填埋或其他方式处理,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
(2)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无害化治理设施严重滞后
温州市工业危险废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有含重金属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酸、精馏残渣、有机树脂类废物等,目前温州市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还远远不能满足危险废物的处置要求。
(二)温州市重点行业区域污染特点
1.温州市行业污染特点
(1)电镀行业
电镀业是温州市轻工产业的重要配套行业,目前温州市仍有电镀企业500多家,且布局分散。
电镀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酸碱、重金属、氰化物和有机物类。
小型电镀企业缺乏有效控制设施和手段,排放的电镀废水中各类重金属、氰化物、六价铬等不同程度超标。
温州市电镀行业整治工作进展缓慢,全市电镀园区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使得重金属为温州市流域特征污染物。
(2)制革行业
温州市制革行业主要分布在平阳水头、鹿城区仰义一带,其中水头制革业曾经是鳌江流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007年平阳县政府将制革基地内3228个转鼓削减为469只,通过重组的方式组建新企业39家,通过对水头制革基地企业全面整治,鳌江流域水质和生态功能逐步好转。
鹿城区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调整的政策,结合中心城区和谐发展的定位,实现产业调整和优化,所有制革企业已于2008年全部停产。
(3)合成革行业
龙湾区合成革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是龙湾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龙湾区拥有合成革企业83家,占全市合成革企业总数的80%。
合成革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气污染物主要是DMF、甲苯和丁酮等,废渣中的精馏残渣属于危险废物。
合成革企业排放DMF对龙湾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比较严重,DMF浓度不仅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且大大超出其嗅阈浓度,二甲胺的日均浓度也已经超出了其嗅阈值,DMF、二甲胺散发到大气中产生的难闻气味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龙湾区合成革行业干法生产线DMF回收治理、二甲胺废气治理工作均已经开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部分企业尚未做到稳定达标。
移膜革行业是鞋革、皮带、手袋、沙发等产业的配套行业,主要集中在瓯海区,目前有44家移膜革企业,主要分布在瞿溪、郭溪、潘桥、丽岙、梧田等地,该行业的污染状况与合成革类似,对周围的空气环境和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4)拉丝拉管业
不锈钢拉管行业是龙湾区的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龙湾区已经审批的20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永中工业街、海滨街道、瑶溪镇、沙城镇等地,拉管行业主要的污染物有拉管酸洗废水、废酸液、拉管酸雾、退火炉废气和废水治理污泥。
龙湾区标准件行业是龙湾区的特色产业,标准件的发展带动了拉丝加工业的衍生和发展,拉丝加工业主要分布在龙湾区蒲州街道和瓯海区的黄屿村。
拉丝加工过程同样产生酸洗废水和酸雾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
拉丝拉管行业酸洗废水排放导致龙湾区部分河段水体呈酸性,氟化物浓度严重超标。
龙湾区政府分批对不锈钢拉管企业下达废水限期治理,就地整治拉管企业,建成蓝田不锈钢拉管基地和蒲州拉丝基地,瓯海区建成黄屿拉丝基地,经过对无证无照不锈钢拉管企业和拉丝企业取缔整治后,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拉丝拉管行业的环境污染状况。
另外,永嘉的造纸行业、瑞安的印染业也出现一定区域性行业污染特征。
2.温州市区域污染特点
(1)鳌江流域
鳌江东西横贯于温州南部。
鳌江流域水质已达严重污染程度,丧失了饮用、灌溉、养殖等基本功能,成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一条江河。
污染排放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鳌江流域工业企业分布较多,且大多为重污染行业(如制革业),因此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是鳌江水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要控制鳌江流域水环境不断下降的趋势,必须首先控制工业源的排放强度,其次是控制生活污染和农业养殖污染。
鳌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温州市政府当前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随着鳌江流域整治工作的推进,近年来水质出现逐步好转。
(2)温瑞塘河流域
温瑞塘河水系主要由大罗山、吹台山及三溪(瞿溪、郭溪、雄溪)汇集而成,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
随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为地占用河道、任意排放污水等破坏环境的问题十分突出。
根据污染源普查统计数据,每年排放温瑞塘河的废水量约12970万吨,占温州市全部河网总量的63.4%,污染物COD排放量高达4.8万吨。
大量污染物排入塘河流域,致使温瑞塘河大部分河流出现了水质严重恶化、水体黑臭等多种水环境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严重制约了温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始于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截污纳管、重点污染源整治、滨水绿地缓冲带建设、生态调水、河面保洁、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但是温瑞塘河整治的预期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塘河污染治理面临的形势还非常严峻。
(3)瓯江流域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达17958平方公里。
瓯江流域是温州市最大的纳污流域,排入瓯江的废水量16004.03万吨/年,占温州市废水排放总量的32.3%,排入瓯江的COD达到5.84万吨/年。
瓯江由于径流量及潮流量较大,目前水质能够达到功能区要求,但是部分指标已经接近Ⅲ类水限值,加快沿江地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少排入瓯江的废水量应该作为瓯江水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
(4)废水污染物行政区域分布特点
鹿城区、龙湾区等由于城镇人口集中,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数量多,废水污染物产生量较大,鹿城区和龙湾区COD产生量占全市总量的37%,但是由于城市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比其他县、市好,因此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大幅度降低,鹿城区和龙湾区废水污染物COD排入环境量占全市总量的27%。
温州市各县(市、区)废水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和排入环境量对比情况见图3。
图3温州市各县(市、区)废水污染物COD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布
(三)温州市环境污染发展趋势
1.生活污染发展趋势
从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温州城镇社会经济发展、人口集聚速度将不断加快,随着城市化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的快速集聚以及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带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
根据温州市统计年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温州市总人口增加了五十几万人,2008年温州市总人口已经达到771.99万人,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污染发生量将逐年增加。
但是随着温州生态市建设的推进和污染物减排的要求,城市和乡镇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污水管网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将相继建成,生活污染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
2.工业污染发展趋势
温州企业规模结构以小型工业为主,市域内各地区工业布局严重不平衡,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工业较为发达,西部山区尚未脱贫。
相当数量的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在产业结构上,以传统产业、轻工业、加工业为主,在企业结构上“低、小、散”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难以改变,工业污染集中治理较难实现。
随着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工业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大。
3.农业污染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温州市的施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业由有机农业逐步发展为集约化农业,氮磷化肥的投入量明显超过有机肥料的投入量。
温州市种植业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增加,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程度继续扩大。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温州市加大了对畜禽养殖业的投入。
在畜禽产业发展的同时,畜禽污染物的处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导致畜禽污染物的总量持续上升。
畜禽污染物的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在农村面源污染中的比例会上升。
三温州市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根据温州市污染排放现状的调查数据和污染排放特点分析结论,本文对污染治理在政策措施、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为温州市环境质量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依据环境容量,促进工业合理布局
加快推进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为了从总体布局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环保部门应主动提前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的转变。
开展沿海产业带、瓯江口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调查、测算,做好沿海产业带开发规划环评,根据环境承载力,做好开发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严格环境准入,引进和发展高层次、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行业,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工程、典型企业和生态化园区,从生产源头控制环境污染。
在企业、园区、农业、城市、社区和村庄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乐清湾港区循环经济试点区、平阳苍南废弃塑料编织袋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大小门岛IGCC循环经济创业园、可再生能源风电产业带及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碳汇造林活动等重大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路灯利用等项目建设,促进温州市清洁能源发展。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奠定基础。
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3.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促进电镀、制革行业污染治理
继续推进并完成全市电镀基地建设,争取实现电镀企业入园生产;继续提高平阳水头基地和其他严管区产业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加大力度继续推进龙湾合成革业整治;进一步加强温瑞塘河流域污染源监管力度,全面开展内河水网沿岸的污染源整治,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塘河水质。
通过高压态势和建立长效机制遏制行业污染反弹。
4.加快城市排污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量
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的建设进程,在9个县(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力争新建污水处理厂年实际处理量达设计能力。
扩建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主要是加快温州市西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
由于温州市地形复杂,管网建设困难较大,因此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是生活废水治理的重要任务,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中心镇尽快建成污水处理厂。
提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域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加快工业企业集中入园,促进工业废水集中治理。
5.加快固废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进程
积极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生物制肥处理工程,建设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加快温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的建设,建立区域危险废物交换中心,促进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量,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市场,理顺处置单位关系,有效解决影响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问题。
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建设。
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市、区)以上集中处置”的运行机制,将垃圾分类,对部分垃圾回收再利用。
农村垃圾收集点按照每村设置1处的原则进行分配,各个乡镇原则上一个镇布置一个垃圾转运站。
6.控制农村农业污染,启动土壤污染修复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
改进养殖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
采用农牧结合的治理模式,推行干湿分离、种养结合工艺,粪便制有机肥、尿液预处理后还田综合利用,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开展农业种植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设生态农业,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推进农村土壤环境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市 环境污染 形势 分析 治理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