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三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 文档编号:5230187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68.39KB
杨辉三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杨辉三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辉三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辉三角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杨辉三角”教学设计
黄锦书(沈惠娟特级教师工作坊)
在2016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南宁市沈惠娟特级教师工作坊,工作坊承担自治区课题《“互联网+学科拓展型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初中学科活动课程开发》。
本设计是笔者上交工作坊的第一篇活动课的课例,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坊主沈惠娟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衷心对她说声“谢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到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与同行补充、指正。
设计如下: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材中安排的一篇阅读材料,是在学习了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整式乘法的拓展,为今后学习二项式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参与“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活动的能力,对有挑战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
3、教学目标
1.掌握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
2.在探究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在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4.通过介绍杨辉三角数学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
探究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
6、教学难点
杨辉三角的数字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
7、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请同学们说说(a+b)2=?
生答。
再问:
(a+b)10=?
(a+b)n=?
设计意图:
复习已学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二)探究规律,形成新知
师:
应该怎么思考解决呢?
设计意图: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需知规律才行,启发学生化未知为已知、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去分析。
学生求出(a+b)3、(a+b)4的展开式后追问: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若学生找不到思路,无从入手,可提示:
因为(a+b)n的展开式是多项式,而多项式是由单项式组成,所以大家观察分析看看这些单项式有何规律。
如果学生探究还有困难,还可进一步引导提示如下:
1.什么是单项式?
你应该怎样去探究规律?
2.字母部分有何规律(字母及其指数规律)?
写出下面展开式及其对应系数排列启发学生。
(a+b)1=a+b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11
121
1331
14641
3.系数有什么规律?
(后面一个与前面一个或是下面一个与上面一个有何联系?
比如2、3、4、6是怎样得来?
)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学生回归概念,从字母部分与系数部分去分析。
(三)介绍杨辉,感受成就
下表如三角形,出现在杨辉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该书还说明此表源于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这表明我国发现这个表不晚于11世纪,因此,此表叫作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
在欧洲,这个表首先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发现的,他们把这个表叫作帕斯卡三角,这表明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将近500年,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杨辉三角就是感悟古人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
(四)范例讲解,应用新知
例1:
计算(a+b)10=?
设计意图:
回应引入环节的问题,练习应用新知。
例2:
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2天后是星期几?
85天后呢?
8n天后呢?
若学生不懂可如下引导:
1.怎么算过若干天后是星期几?
2.你如何求8n/7的余数是多少?
3.如何利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五)联系名题,拓展新知
先介绍“斐波那契数列”,在斐波那契的传世之作《算盘书》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下面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假定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子,再过一个月就开始生下一对小兔子,并且以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子。
设所生一对兔子均为一雄一雌,且均无死亡,问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年内可以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若有时间,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若时间不足,可出示斐波那契数列给学生再分析给学生,并观察分析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
然后介绍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斐波那契数列的有趣现象,再提问:
由杨辉三角可得出“斐波那契数列”吗?
设计意图:
了解斐波那契数列,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发现杨辉三角蕴含了许多优美的规律,培养探究精神与能力,养成爱数学的好习惯。
(六)小结
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可如下提问:
1.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脉络,加深记忆。
2.是怎样学到的?
又是怎样想到这样学的?
设计意图:
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
3.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何启发?
请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作业:
(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62天后是星期几?
63天后呢?
6n天后呢?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渗透类比思想(类比例题)、分类讨论思想。
(2)对杨辉三角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请你查阅有关杨辉三角和“斐波那契数列”的资料,写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素养。
8、反思
波利亚说过: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在本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杨辉三角的规律,注重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如果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好,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后,自己能够提出(a+b)n=?
或(a-b)n=?
自己再运用转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去分析解决。
在原设计中,讲解例题后就用作业
(1)做练习,没有过程(五),后来想想陈景润的老师沈元老先生,在讲课时讲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虽然与上课内容无关,但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陈景润攀摘皇冠上的明珠播下了期望的种子。
[1]由此,我也添加了过程(五)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希望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裴光亚.偏离主题之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中旬,2016(6):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角 教学 设计 新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