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 1.docx
- 文档编号:5216899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04KB
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 1.docx
《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1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0年
9月15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小学新教材培训
情
况
记
录
一、教师需要建立哪些新的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
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反思和对新课程目标的剖析,阐述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
1、活动--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参与式培训)。
2、达成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界所关注和提倡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施。
3、教师角色的定位:
从传授知识来看,教师角色的定位;从发展能力来看,教师角色的定位:
从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教师角色的定位。
二、课程专家解读新课程"双基"内涵。
专家认为,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
还应当明确的是,基础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本素养,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
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尽管这些"基础"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只重过程而不重结果,应当全面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处理好"双基"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0年
11月9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新课程下就如何备课
情
况
记
录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
“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行改革。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具体;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
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独自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
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
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
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三、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
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
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
我们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
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1年
4月15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如何写教学反思
情
况
记
录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1年
6月17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学习文章
情
况
记
录
一、学习《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
“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
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要力求做到:
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
①、创设问题,激发探究。
②、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③、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
④、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探究。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
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学调控能力主要包括:
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解、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教师要对“坏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中,尽量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以鼓励性评价。
二、宣读本学期数学组计划。
三、制定本学期研究课时间。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1年
9月13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学习《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我们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孤立地进行。
教学方法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要服从于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但是它又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
按照教学论的观点,教学方法是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密切联系着的。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联系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
(一)在教学目的任务上,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而更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由于教学目的的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为此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独立作业法等。
有些教育心理学家还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对启发思维、促进学习的迁移很有好处。
由于这些方法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1、教师要善于说明学习的意义,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师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
3、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教师要适当变换数学作业的形式。
5、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搞好检查与评价,加强反馈的效应。
三、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
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1年
11月16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学习《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题》
相关内容如下: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前提。
1、精心选题,用好教材中的习题。
2、精心设计练习。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精心设计练习题,课堂练习要注重开放性。
二、保证课堂练习时间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若不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就会很快遗忘。
所以练习应主要在课内进行。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正确理解的知识,及时巩固、强化,另一方面是错误的认识、解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及时纠正。
三、正确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
其次,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
四、用足用活每一题是提高练习有效性的捷径。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2年
4月10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课堂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数学教师为适应课改要求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树立信心,乐于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善于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学习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相互启发,使他们的思想相对活跃,从而体验成功,获得进步。
三、动手操作,勇于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重视活动,敢于自主学习。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2年
6月20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品尝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激发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初步经验,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学习习惯。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包括:
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3)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5)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会关心他人和环境,关注社会进步,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2年
9月12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
第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并有效开展的基础。
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并积极地投入探究。
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题目和内容。
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
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
第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第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深入浅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名词术语的讲解和记忆。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2年
11月23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导论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价值追求
二、现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表现及成因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发点和思路
第一章提高课堂教学讲授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一、讲授是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讲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提高讲授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第二章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三、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章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讨论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一、组织讨论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二、组织讨论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成因
三、提高组织讨论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3年
4月19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孟兆兰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依法执教。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
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校本培训记录
培训
时间
2013年
6月21日
培训
地点
办公室
参训者
全体教师
主讲人
汪运国
培训
内容
学习理论
情
况
记
录
《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
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
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
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9.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
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
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
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校本培训记录12个 小学 校本 培训 记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