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习题答案全.docx
- 文档编号:520617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65.03KB
酶工程习题答案全.docx
《酶工程习题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工程习题答案全.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酶工程习题答案全
酶工程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酶:
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酶工程:
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它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微生物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是借助工程学手段利用酶或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提供产品的一门科学
3、核酸类酶:
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核糖核酸分子。
它可以催化本身RNA剪切或剪接作用,还可以催化其他RNA,DNA多糖,酯类等分子进行反应
4、蛋白类酶:
为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它只能催化其他分子进行反应。
5、酶的生产:
是指通过人工操作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培养产酶,酶提取和分离纯化等
6、酶的改性是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分子的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等
7、酶的应用:
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质或者不良物质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以及酶在各领域的应用等。
8、酶的专一性:
又称为特异性,是指酶在催化生化反应时对底物的选择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
亦即酶只能催化某一类或某一种化学反应。
9、酶的转换数:
酶的转换数Kp。
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二、填空题
1、根据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的不同,酶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核酸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_________,蛋白类酶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是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分子内催化作用的核酸类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活力是_______________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_______________的量度指标,酶的转换数的主要组分是________________的度量指标。
5、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__________________,米氏常数Km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酶工程是()的技术过程。
A、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B、通过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获得所需酶
C、酶的生产与应用
D、酶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2、核酸类酶是()。
消耗速度以及环境因素对速度的影响;在酶的发酵生产中,研究酶发酵动力学对于了解酶生物合成模式;发酵条件的优化控制,提高酶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填空题
1、转录是以 为模板,以 为底物,在 的作用下生成 的过程。
2、微生物产酶方式可以分为同步合成型, 中期合成型, 四种。
3、生长因素是 所必需的 。
4、莫诺德常数Ks是指生长速率达到 时的 。
5、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 ,基质消耗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三、选择题
1、可以通过添加()使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解除。
A、诱导物B、激活剂C、cAMPD、ATP
2、在酶发酵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D)。
A、诱导酶的生物合成B、阻遏酶的生物合成
C、提高酶活力D、提高细胞透过性
3、有些酶在细胞进入平衡期以后还可以继续合成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
A、该酶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好B、该酶所对应的DNA稳定性好
C、细胞自溶后使酶分泌出来D、培养基中还有充足的营养成分
4、莫诺德常数是指()
A、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基质浓度。
C、产酶速率达到最大产酶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基质浓度。
D、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细胞生长速率一半时的限制性基质浓度。
四、判断题
()1、固定化细胞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长繁殖,由于细胞密度增大,使生化反应加速,所以能够提高酶活力。
()2、某些酶的催化反应产物可以诱导该酶的生物合成。
()3、在酶的发酵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酶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酶合成方式是延续合成型。
()4、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识别mRNA和tRNA的功能。
()5、固定化原生质体与固定化细胞一样可以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五、简答题
1、为什么属于滞后合成型的酶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合成?
2、简述微生物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
3、简述微生物发酵产酶过程中工艺条件的限制性。
4、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有哪些特点?
5、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哪些特点?
6、试述酵发酵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六、综合分析题
1、在酵发酵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酶的产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章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DNA,核苷三磷酸,依赖DNA的RNA聚合酶,RNA2延续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3细胞生长繁殖,微量有机化合物4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限制性基质浓度
5产物生成速率
三选择题
1C2D3A4B
四判断题
1错2对3对4错5错
五简答题
1答:
属于滞后合成型的酶,之所以要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甚至进入平衡期后才开始合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酶的生物合成受到培养基中阻遏作用,只有随着细胞的生长,阻遏物几乎被细胞用完而解除阻遏以后,酶才开始大量合成;二是由于该类型酶对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好,可以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酶的生物合成。
2答:
培养基的主要组成包括:
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碳源是指能够为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在一般情况下,碳源也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能源。
碳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所有酶的重要组成元素。
所以碳源是酶的生物合成法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氮源是指能向细胞提供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氮元素是各种细胞中蛋白质。
核酸等组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也是各种酶分子的组成元素。
氮源是细胞生长、繁殖和酶的生产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必不可缺的各种无机元素,并对细胞内外的PH、氧化还原电位和渗透压起调节作用。
生长素是指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各种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分;嘌呤和嘧啶是核酸和某些辅助酶或辅基的组分;维生素主要是起辅酶作用。
3答:
微生物发酵产酶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和变化情况,适时进行PH、温度、溶解氧等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
(1)PH的调节控制
(2)温度的调节控制
(3)溶解氧的调节控制
4答:
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酶与游离细胞发酵产酶相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1)提高酶产率
(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
(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
(4)发酵稳定性好
(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产品容易分离纯化:
固定化细胞不溶于水,发酵完成后,容易与发酵液分离,而且发酵液中所含的游离细胞很少,这就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6)适用于胞外酶等胞外产物的生产。
5答:
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产酶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变胞内产物为胞外产物
(2)提高酶产率
(3)稳定性好
(4)易于分离纯化。
6答:
发酵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长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和基质消耗动力学。
细胞生长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产物生成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产物生成速率的影响规律;基质消耗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基质消耗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基质消耗速率的影响规律。
六综合分析题
1答:
在酶的发酵生产过程中,要使酶的产率提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的有:
(1)使用优良的产酶细胞:
通过筛选、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基因重组、定向进化等手段,获得生长快、产率高、稳定性好的产酶细胞。
(2)使用优良的发酵生产设备:
通过精心设计或者选择使用高产、低耗的发酵罐等发酵生产设备。
(3)采用先进的跟李纯化技术和设备:
采用操作简便、收得率高的分离化技术设备,以达到高产丰收的效果。
(4)控制好工艺条件:
在发酵过程中,要根据菌种特性,确定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工艺优化,并根据需要和变化的情况及时加以调节控制。
(5)此外还可以采取某些行之有效地措施,诸如添加诱导物、控制阻遏物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等。
第三章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一、名词解释
1、动物细胞培养产酶:
2、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3、抗体酶:
又称为催化性抗体,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4、纤维酶原激活剂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生产色素、香精、 药物 、 酶 、等次级代谢产物。
2、动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生产疫苗、激素、单克隆抗体、多肽因子、酶等 功能性蛋白质 。
3、抗体酶的主要获得方法有修饰法、 引入法 、酶蛋白抗原诱导法。
4、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的特性差异主要有细胞体积大,生长倍增时间长,营养要求较简单,大多数需要光照, 对剪切力敏感 等显著特点。
5、动物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悬浮培养, 贴壁培养 , 固定化细胞培养 。
三、选择题
1、半抗原()可以不做
A、可以诱导抗体生成,但不能与抗体特异结合
B、可以与抗体特异结合,但不能诱导抗体生成
C、可以诱导抗体产生,也可以与抗原特异结合
D、不能与抗体特异结合,也不能与抗体特异结合
2、端粒酶是(C)
A、催化端粒水解的酶
B、存在于端粒中的酶
C、催化端粒生成和延长的酶
D、催化RNA生成和延长的酶
3、抗体酶是(A)
A、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分子
B、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C、催化抗体水解的酶
D、催化抗体生成的酶
4、纤溶酶原激活剂是(D)
A、催化纤溶酶水解反应的酶
B、催化纤维蛋白水解反应酶
C、催化纤维蛋白原水解反应酶
D、催化纤溶酶原水解反应的酶
四、简答题与计算题
2、何谓抗体酶?
试述获得抗体酶的主要方法。
抗体酶又称为催化性抗体,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
要使抗体成为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酶,只要在抗体的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特性,就可能成为抗体酶。
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诱导法、修饰法,诱导法是抗体酶制备的主要方法,根据所采用的抗原不同,诱导法有半抗原诱导法和酶蛋白诱导法。
3、植物细胞培养有何特点?
植物细胞培养特点(与直接提取分离相比较而言):
(1)提高产率;
(2)缩短周期;
(3)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
(4)提高产品质量。
4、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流程。
(Page76)
工艺流程:
1、外植体的选择2、植物细胞的获取3、细胞培养4、分离纯化5、得到产物
以大蒜细胞培养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例
(1)大蒜愈伤组织的诱导:
选取结实、饱满、无病虫害的大蒜蒜瓣,去除外皮,先用70%乙醇消毒20s,再用0.1%升汞消毒10min,然后无菌水漂洗3次。
在无菌条件下,切成0.5cm3的小块,植入含有3mg/L2,4-D和1.2mg/L6-BA的半固体MS培养基中,在25℃,600lux,12h/d光照条件下培养18d,诱导得到愈伤组织,每18天继代一次。
(2)大蒜悬浮细胞培养:
将上述在半固体MS培养基上培养18d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转入含有3mg/L2,4-D和1.2mg/L6-BA(苄基腺嘌呤)的液体MS培养基中,加入灭菌的玻璃珠,25℃,600lux,12h/d光照条件下震荡培养18d,使愈伤组织分散成为小细胞团或单细胞。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经过筛网将小细胞团或单细胞转入含有3mg/L2,4-D和1.2mg/L6-BA的液体MS培养基中,25℃,600lux,12h/d光照条件下震荡培养18d。
(3)酶的分离纯化:
细胞培养完成后,收集细胞,经过细胞破碎、提取、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
5、试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2)植物细胞生长和发酵所使用的培养基:
大量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无机氮源、碳源(蔗糖)、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
(3)温度和pH值
(4)溶解氧的调节(通风与搅拌)
(5)光照
(6)前体的添加
(7)刺激剂的应用
6、试述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1、生长缓慢
2、培养中需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3、根据细胞的来源选择适当的培养方式
4、培养基成份复杂,成本较高
5、原代细胞培养50代后会退化死亡
6、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显得十分脆弱,必须小心地控制温度、pH值、渗透压以及溶解氧等外界条件。
7、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工艺条件?
1、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氨基酸
2、温度要求严格,一般控制在36.5℃,允许波动为0.25℃
3、pH调节的缓冲体系:
CO2与NaHCO3系统HEPES系统
4、渗透压的调节
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破碎:
许多酶存在于细胞内。
为了提取这些胞内酶,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破碎处理。
包括机械破碎,物理破碎:
化学破碎:
酶促破碎
2、酶的提取:
是指将酶或其他含酶原料中提取出来,再与杂质分开,而获得所需求的酶制品过程
3、沉淀分离:
使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析出,古老、实用、简单的初步分离方法
4、层析分离:
层析技术,亦称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5、凝胶层析:
利用某些凝胶对于不同分子大小的组分阻滞作用的不同。
6、亲和层析:
由吸附层析发展起来的,是从复杂混和物中纯化蛋白质的最好方法。
又称:
功能层析.生物专一吸附,选择层析,利用生物大分子间特异的亲和力来纯化生物大分子,如:
抗原和抗体;酶和底物或辅酶或抑制剂;激素和受体;RNA和其互补的DNA等。
7、离心分离:
离心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和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开的技术。
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8、电泳:
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性质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过程。
9、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
10、双水相萃取:
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用两种不相溶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extran)进行萃取。
由于形成的两相均有很高的含水量(达70%〜90%),故称“双水相”系统。
11、超临界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分开
12、过滤:
借助于过滤解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包括膜过滤和非膜过滤。
13、膜分离技术:
大部分微滤以及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等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称为膜过滤,又称为膜分离技术。
14、结晶:
是指物质以晶体的状态从蒸汽或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既是酶是否纯净的标志(只有同类分子才能形成晶体),也是一种酶和杂蛋白分离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破碎,物理破碎, 化学 , 酶促 。
2、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盐溶液提取,酸溶液提取,碱溶液提取, 。
3、结晶的方法主要有 盐析结晶 ,有机溶剂结晶法,透析平衡结晶法,等电点结晶法。
4、离心方法主要有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 等密度梯度离心 。
5、加压膜分离可以分为微滤, 超滤 ,反渗透。
6、常用的萃取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反胶束萃取。
7、按照凝胶的组成系统不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分为连续凝胶电泳,不连续凝胶电泳,浓度梯度凝胶电泳, SDS-凝胶电泳 。
8、在CO2超临界萃取中,目标产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等压分离,等温分离, 吸附分离 。
三、选择题
1、酶的提取是(C)的技术过程。
A、从含酶物料中分离获得所需酶
B、从含酶溶液中分离获得所需酶
C、使胞内酶从含酶物料中充分溶解到溶剂或者溶液中
D、使酶从含酶物料中充分溶解到溶剂或者溶液中
2、在凝胶层析的洗脱过程中,(A)
A、分子质量最大的分子最先流出
B、分子质量最小的分子最先流出
C、蛋白质分子最先流出
D、盐分子最先流出
3、超临界流体能够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C)
A、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B、超临界流体的黏度接近于液体
C、在超临界流体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D、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是通常液体的近百倍
4、在等电点聚集电泳系统中,形成pH梯度的主要原因是(B)
A、系统中有pH梯度支持介质
B、系统中有两性电解质载体
C、系统中有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
D、系统中阳极槽装酸液,阴极槽装碱液
四、简答题
1、简述酶沉淀分离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
沉淀分离方法分离原理
盐析沉淀法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等电点沉淀法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以及不同的两性电解质有不同的等电点这一特性,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有机溶剂沉淀法利用酶与其它杂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某种有机溶剂,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复合沉淀法在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使它与酶形成复合物而沉淀下来,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选择一定的条件使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质变性沉淀,而不影响所需的酶,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
2、何谓膜分离技术?
在酶的生产中有何应用?
膜分离技术:
大部分微滤以及超滤,反渗透,透析,电渗析等采用各种高分子膜为过滤介质,称为膜过滤,又称为膜分离技术。
应用,除菌,分离病毒及生物大分子,纯水制备,透析
应用:
脱盐,海水淡化,纯水制备,从发酵液中分离柠檬酸、谷氨酸及凝胶电洗脱。
3、简述双水相萃取的概念与特点。
双水相萃取:
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用两种不相溶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extran)进行萃取。
由于形成的两相均有很高的含水量(达70%〜90%),故称“双水相”系统。
优点:
① 每一水相中均有很高的含水量,为酶等生物物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② PEG、Dextran和无机盐对酶等无毒害作用,不会引起变性。
4、简述超临界萃取的概念与特点。
超临界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分开。
1)在超临界流体(SCF)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溶于其中,与不溶解或溶解度小的物质分开。
2)降低压力,使SCF变为气态(密度降低),溶解物质能力下降,萃取物与溶剂分离。
常用超临界液态CO2作为萃取剂,其主要特点是:
①由于一般采用CO2作为超临界流,它无毒、无味、不燃、价廉,对环境和产品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②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为31℃,萃取操作可以在接近常温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适用于对温度敏感,在高温下品质易发生变化的产品的加工;
③由于CO2对产品不产生污染,且极易与产品完全分离,故可省去复杂的脱除溶剂工艺,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
④选择性好,且产品中没有溶剂残留,提高产品的收率、浓度和纯度。
5、试述凝胶层析的原理与操作要点。
凝胶过滤(gelfiltration)又称分子筛层析(molecularsievechromatography)、排阻层析(exclusionchromatography),是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子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被洗脱出来;
小分子物质可自由出入凝胶孔,流程长而后流出层析柱。
凝胶层析操作⑴凝胶的选择和处理⑵柱的选择⑶加样⑷洗脱及酶活检测⑸胶的保存
第五章酶分子修饰
一、名词解释
1、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
2、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把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换成另一种金属离子,使酶的催化特性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
3、大分子结合修饰:
采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的侧链基团共价结合。
,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方法。
4、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在肽链的限定为点进行水解,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方法。
5、核苷酸链剪切修饰:
在核苷酸链的限定为点进行剪切,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方法。
6、酶的侧链基团修饰:
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的侧链基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
7、氨基酸置换修饰:
将酶分子肽链上的某一个氨基酸换成另一个氨基酸,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
8、定点突变:
是指在DNA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因的操作技术。
9、核苷酸置换修饰:
将酶分子核苷酸链上的某一个核苷酸置换成另一个核苷酸,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
10、酶的物理修饰:
通过各种物理方法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
二、填空题
1、定点突变是在DNA序列的 特定位点 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 突变基因 的操作技术。
2、锤头型核酸类酶含有 13 个保守核苷酸残基和 3 个螺旋结构域。
3、酶分子的物理修饰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酶分子的 空间构象 ,从而改变酶的 特性和功能 。
4、通过人工方法获得的具有催化RNA水解的单链DNA分子,称为 脱氧核酸类酶 。
三、选择题
1、氨基酸置换修饰通常采用(A)技术进行
A、定点突变
B、定向进化
C、化学诱变
D、物理诱变
2、金属离子置换修饰是将(D)中的金属离子用另一种金属离子置换
A、酶液
B、反应介质
C、反应体系
D、酶分子
3、酶分子的物理修饰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酶分子的(C)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
A、组成单位
B、侧链基团
C、空间构象
D、空间构型
4、氨基酸修饰(B)的分子修饰
A、只能用于核酸类酶
B、只能用于蛋白类酶
C、可以用于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
D、不能用于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
四、判断题
(✗)1、只有以金属离子为激活剂的酶,才可以进行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2、通过改变酶分子的空间构象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称为物理修饰法。
(✓)3、定点突变技术是氨基酸置换修饰和核苷酸置换修饰的主要方法。
(✓)4、某些RNA分子,经过核苷酸剪切修饰,可以成为核酸类酶。
五、简答题
1、试述酶分子修饰的概念和作用。
答:
酶分子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