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docx
- 文档编号:519071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8.99KB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docx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考试重点
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重点)
第一节机械安全概要
1、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
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圆形心轴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2、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钢板、铸造箱体)
3、皮带摩擦后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不适用于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
4、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5、皮带设置防护罩的情况:
(不应小于50mm)
①传动机构距离地面2m以下时;②皮带轮中心距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③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④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6、消除联轴器隐患的根本办法:
加防护罩;
7、机械伤害的类型:
正常工作状态下、非正常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
非正常状态包括:
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
8、区分伤害类别:
①物体打击:
不包括:
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引发的物体打击;
②车辆伤害:
不包括:
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车辆停止发生的事故;
③机械伤害:
不包括:
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④起重伤害:
起重作业中坠落引起的物体打击;
⑤触电:
雷击伤亡;
⑥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⑦淹溺:
包括高出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
⑧高处坠落:
高处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⑨坍塌:
如脚手架、土方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车辆其中伤害、爆破引起的坍塌;
⑩火药爆炸。
⑾化学性爆炸:
指可燃气体、粉尘等引起的爆炸;
⑿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容器超压爆炸;
⒀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和中毒性窒息;
⒁其他伤害:
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9、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方法:
(顺序先消除、再减少-重点)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②减少或消除接触危险部件的次数;
③使人难以接触危险部位;
④保护装置、个人防护装备。
10、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①培训,提高辨别危险的能力;
②重新设计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③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④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11、保护罩一般不准脚踏或站立,必须做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
12、本质安全:
(重点)
①采用本质安安全技术:
避免锐角、尖角、突出部分,确定物理量限制。
②限制机械应力;
③材料的安全性;
④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⑤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⑥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⑦预防电气危害;
13、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①固定安全防护装置:
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防护装置;
②连锁安全装置:
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或组合的形式;
③控制安全装置:
使机器能迅速的停止或反转;
④自动安全装置:
使用于低速的机器;
⑤隔离安全装置;
⑥可调安全装置;
⑦自动调节安全装置;
⑧跳闸安全装置;
⑨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仅对操作者提供保护。
14、厂区干道双向:
双向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不小于3m。
门口设置限速限高牌、提示牌、警示牌。
15、车间安全通道:
通行汽车宽度>3m;电瓶车>1.8m;手推车三轮车>1.5m;人行通道宽度>1m。
16、设备布局(记忆)
大型设备
中型设备
小型设备
外形尺寸
>12m
6~12m
<6m
设备间距
≥2m
≥1m
≥0.7m
与墙柱距离
≥0.9m
≥0.8m
≥0.7m
17、产品胚料堆放:
白班存放=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
18、工件、物料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
2,垛高不超过2m;砂箱不超过3.5m;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19、机床的危险因素:
静止部件、旋转部件、内旋转咬合、往复运动或滑动、飞出物。
20、机床异常现象:
温升异常、转速异常、振动或噪声大、出现撞击声、输入参数异常、机床内部缺陷;
机床由于振动而产生的故障率占整个故障的60~70%;
21、运动机械中易损件的故障检测:
①零部件检测重点:
传动轴、轴承、齿轮、叶轮;
②滚动轴承损伤的现象:
砸碎、断裂、压坏、磨损、腐蚀等;
③齿轮装置故障。
22、砂轮机正面应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防护罩开口角度65°)
23、直径≥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进行平衡调试;
24、砂轮与卡盘的匹配:
①法兰盘的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1/3;
②砂轮磨损到比法兰盘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
③砂轮与法兰盘之间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1~2mm的软垫。
25、砂轮机的使用:
①禁止侧面磨削、②不准正面操作、③不准共同操作;
第三节冲压机械安全技术
26、冲压作业危险因素:
(不包含“冲压件装卡不牢,飞出伤人”)
①设备结构的危险;完成一个循环,才会停止;
②动作失控:
零部件变形、磨损;
③开关失灵:
人为误动作;
④模具的危险;
27、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①机械式:
包括推手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和拉手安全装置,对作业干扰影响较大,操作人员不喜欢使用,有局限性;
②双手按钮式:
实行隔离保护;
③光电式、④感应式;
28、剪板机的安全技术措施:
应由2~3人完成;运动部件安装防护罩;③手指离刀口距离最少保持200mm;
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29、木工机械危险因素:
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粉尘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
30、木工机械安全装置:
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控制装置、安全报警信号装置;
31、技术要求:
“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切有挡”;
32、带锯机:
采用液压可调式封闭防护罩;
33、手压平刨刀轴设计与安装要求:
①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
②压力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缘相合,手触及刀轴时,只会碰伤手指皮,不会切断;
③刨刀刃口伸出来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
④刨刀开口量应符合规定;
第五节铸造安全技术
34、铸造作业危险因素:
火灾和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和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温度达到40℃以上,对工作健康极为不利;
35、铸造工艺布置:
非采暖季节(污染小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污染大的)——上风侧;
36、凡产生粉尘污染的定型铸造设备,应配备密闭罩;
37、铸造车间厂房主要朝向——宜南北向;
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
38、锻造危险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灼烫(无高处坠落、无急性中毒);
39、锻造职业危害:
噪声和振动、尘毒危害、热辐射;
40、锻造安全技术措施:
①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不动部件上;
②启动装置必须保证能对设备迅速开关;能防锻压机意外开动或自动开动;
③停车按钮为红色,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④高压蒸汽管道必须装有安全阀个凝结罐;
⑤蓄力器必须装有安全阀;
⑥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⑦独立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
第七节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41、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主导作用,机器起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
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需求——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42、人机系统分类:
(区分-记忆)
①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应用最多),系统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本质安全性、人为失误状况;
(半自动——人充当操作者、控制者)
②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系统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全自动化——人充当监视者、管理者)
第八节人的特性
43、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
民族因素、性别年龄因素、职业因素;
44、人体测量主要统计函数: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差;百分位数。
45、人体测量数据运用准则:
①最大最小准则;②可调性准则;③平均准则;④最新人体数据准则;⑤地域性准侧;⑥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46、产品最佳功能尺寸=功能修正量+心里修正量+百分位人体尺寸数据;
47、产品最小功能尺寸=功能修正量+百分位人体尺寸数据;
48、暗适应过度时间=30min;——从亮到暗;
49、明适应过度时间=1min;——从暗到黑;(慢慢适应)
50、炫光造成的有害影响:
①破坏暗适应、②产生视觉后像、③降低照度、④减弱对比度、⑤产生模糊感觉;
51、视错觉:
①形状错觉、②色彩色觉、③物体运动错觉;
52、眼睛能承受的最见光的最大亮度值——106cd/㎡;
53、视觉运动规律:
①眼睛水平运动比垂直快;②运动顺序左右、上下、顺时针;③水平估计比垂直准;④观察有些顺序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54、人的反应时间:
0.1S~0.5S,复杂的选择性感应时间1~3S;
55、听觉:
人耳对频率感觉最强烈;
56、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①合理选择感知类型、②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③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无:
缩短工作时间)
5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分为4级,4级最重;
58、人的能力:
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操作能力;
59、疲劳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
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和工具条件差;工作环境差;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
熟练程度;操作技巧;身体素质及对工作的实用性;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劳动情绪。
第九节机械的特性
60、机械安全特性:
系统性、防护性、友善性、整体性;
61、故障诊断步骤:
①信号检测、②信号处理(特征提取)、③状态识别、④诊断决策;(顺序-重点)
62、故障诊断技术
①诊断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振动信号一般用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
传感器应尽量安装在诊断对象敏感点或离核心部位最近的关键点。
低频振动测3个方向,高频振动测1个方向。
②油液分析技术:
应用较多的有光谱油液分析和铁谱油液分析 。
③温度检测及红外线监测技术;
④超声探伤技术:
声波振动频率更高,可以对所有固体材料进行探伤和检测。
⑤表面缺陷探伤技术:
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
(重点)
63、可靠性度量指标:
可靠度、故障率、平均寿命、维修度、有效度;
64、维修性设计应考虑:
①可达性、②零组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③维修人员安全;(重点)
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
65、光的度量:
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照度(重要影响因素);
66、引起眼睛疲劳的颜色:
蓝色、紫色、红、橙;
67、不易引起疲劳的颜色:
黄绿、绿、绿蓝;
68、暖色——红、橙、黄;冷色——蓝、绿、紫;
69、高明度、暖色系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感觉;
低明度、冷色系具有后退、凹陷、远离的感觉;
70、舒适温度——21±3℃;允许温度——舒适温度±3~5℃;
71、高气湿——相对湿度大于80%;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
舒适湿度——相对湿度40%~60%;
72、舒适风速——室外:
0.15m/s、房间:
0.3m/s、拥挤房间:
0.4m/s;
73、评价作业场所高温控制主要指标是——作业地点的wbgt指数;
评价劳动条件舒适程度指标——卡他度;
74、高温作业环境类型:
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第十一节人机系统
75、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①传感功能、②信息处理功能、③操纵功能;
76、人的特性优点(与机器对比):
通用性强、图像识别能力强、随机应变能力强、适应性强、有预测能力;(重点)
77、机器的热性优点(与人对比):
抗干扰性高、重复性好、计算速度准确+快、监控能力强、耐久性好、质量好;
78、人机功能合理分配原则(重点)
①机器来做:
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单调的、精度高的、可靠性高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
②人来承担:
研究、创造、决策、指令、程序、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应付不测等工作;
79、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串联直接×(计算-重点)
①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人机串联系统:
可靠度 = 人可靠度×机可靠度;
(2)人机并联系统:
可靠度 =1-(1-人甲 )(1-人乙 )——并联可靠度相对高
②两人监控人机系统的可靠度:
(1)异常状态时,相当于两人并联:
可靠度=[1-(1-人甲 )(1-人乙 )]×机可靠度
(2)正常状态时,相当于两人串联:
可靠度 = 人甲×人乙×机可靠度;
例题:
某系统由甲乙两人监控,甲的操作可靠度为0.90,乙的操作可靠度为0.80,机器设备的可靠度为0.95。
当两人并联工作,并发生异常情况时,该人机系统的可靠度为( )。
[1-(1-0.9)(1-0.8)]×0.95=0.931
79、高可靠性原则:
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①自动保险:
外行或不熟练的人操作,也能保证安全;
②故障安全:
个别零件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仍可靠工作。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重点)
80、电气危险因素:
触电、电气火灾和爆炸、雷电危害、静电危害、视频电磁场危害、电气装置故障。
81、电流值
①感知电流:
男性1.1mA,女性0.7mA;
②摆脱电流:
男性16mA,女性10.5mA;
③室颤电流:
50mA;
④电流最危险途径:
左手到前胸;
人体电阻:
干燥:
1000~3000Ω;潮湿:
500~800Ω;
工频电流伤害大
电击类型:
①按照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带电:
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
②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
单向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
82、电气火灾爆炸原因:
①危险温度:
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芯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和照明器具、电磁辐射能量;
②电火花和电弧:
(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
Ø工作电火花及电弧:
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或断开线路时产生火花,插销拔出插入火花等;
Ø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雷击放电、二次放电、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绝缘损坏、导线断线、短路、接地时产生的火花等;
83、电缆火灾起因:
①电缆绝缘损坏、②电缆头故障、③接头存在隐患、④电缆上粉尘起火、⑤可燃气体入电缆沟+配电室、⑥电缆起火蔓延;
84、雷击的危害:
①雷电流幅值大、②雷电流陡度大、④冲击性强、⑤电压高;
85、雷电破坏作用:
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
86、雷电参数:
①雷暴日;②雷电流幅值;③雷电流荼毒;
87、静电的起电方式:
①接触后分离起电:
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后再分离;
②破断起电:
材料破断后
③感应起电:
④电荷迁移:
当带点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便会产生电荷迁移;
85、静电的消散:
①静电中和、②静电泄露(表面泄漏和内部泄漏两种途径);
86、电气装置故障:
①引起火灾爆炸、②异常带电、③异常停电、④系统失效。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重点)
87、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①绝缘: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
②屏护作用:
防止人体触电、电弧伤人、防止弧光短路、便利检修工作;
Ø屏护间距:
(遮拦)1.7m,底部离地0.1m;栏条竖向间距:
0.2m;
Ø户外变配电:
2.5m;
③间距:
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设备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88、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000Ω/V;
89、绝缘材料电阻率:
不低于107欧姆·m;——兆欧表(摇表)
90、检修间距
①低压操作:
不得小于0.1m;
②高压操作无遮拦:
(10kv)——0.7m;(35kv)——1m
91、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难点-重点)
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保护接地电阻RE≤4Ω;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E≤10Ω。
①IT系统(保护接地):
金属部位与接地体同大地紧密连接;T=设备外壳接地;
②TT系统(低压用户):
一般不能将出点危险性降低到安全范围内;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配电网+设备外壳双接地)
③TN系统(保护接零):
迅速切断电源。
Ø火灾、爆炸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最高——全部分开
Ø厂内低压机民用楼房采用TN-C-S系统;——先合(C)后分(S)
Ø危险小、简单场合采用TN-C系统;——最低——全部共用
92、接地要求:
(重点)
①一般不允许设备只接地,不接零。
②重复接地合格;
③发生PE线单项短路时,能迅速(5秒)切断电源;
④工作接地合格。
一般不超过4Ω,高土壤电阻率不超过10Ω;
⑤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PE线:
有机械防护,不得小于2.5mm²、无机械防护不得小于4mm²;
PEN线:
铜质的不得小于10mm²、铝质的不得小于16mm²;
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
✓相线<16mm²=======相线
✓16<相线≤35mm²=====16mm²
✓相线>35mm²=======1./2相线;
93、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安全条件:
(重点)
①01类、1类设备必须装保护接地;
②二类、三类设备不接地、不接零;
✓工作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2MΩ;——位于带电体与不可接触金属件之间
✓保护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5MΩ;——不可接触金属件与可接触之间;
✓加强绝缘、双重绝缘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7MΩ(回)。
④手持电动工具:
优先选用二类设备;
⑤潮湿场所——三类或二类设备;
94、安全电压:
Ø42V:
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电动工具;
Ø36V、24V有电击危险环境;
Ø12V:
金属容器、特别潮湿;
Ø6V:
水下作业;
9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作用:
防止触电电击、防止接地故障火灾、监测故障;
96、同时兼备直接+间接接地:
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97、爆炸危险物质分类(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最小引燃电流比)
①一类:
矿井甲烷(CH4);
②二类:
爆炸性气体、蒸汽;
危险性:
ⅡC类(氢气)>ⅡB(乙烯)>ⅡA(丙烷);
③三类:
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危险性:
ⅢC类(导电粉尘)>ⅢB(非导电粉尘)>ⅢA(可燃性飞絮);
98、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区分:
(0区最危险)
①0区:
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危险气体。
(油罐内部页面上部空间)
②1区:
可能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
③2区:
不出现或短时偶然出现(油罐外3m)-----安全
99、电气线路连接:
1区中间接头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增加:
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形式及符号:
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性-i;浇封型-m;无火花型-nA;火花保护-nC;
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重点)
10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火药制造车间、乙炔站、电石库、汽油提炼车间;具有0区或20区建筑物;具有1区或21区建筑物(电火花易引起爆炸);
10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国家级重要建筑物;大型城市给水泵房、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特级和甲级特技体育场;具有1区或21区建筑物(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具有2去或22区建筑物;等等;
10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省级文物保护、档案馆等重要或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物;等等。
103、第一类建筑的直击雷防护:
要求装设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第二类、第三类建筑的直击雷防护:
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
104、避雷器:
将雷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105、外部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与出口不宜小于3m)、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与出口不宜小于3m);
106、内部防雷装置:
屏蔽导体、等电位连接件、电涌保护器、避雷器(防雷电波侵入);
107、静电防护:
①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取代易燃物质、降低爆炸性气体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
②工艺控制:
材料、限制物料运行速度、加大静电消散过程;
③静电接地:
不应大于100Ω
④增湿:
相对湿度增至50%以上;
⑤抗静电添加剂;
⑥静电中和器。
第五节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108、变配电室通道要求:
①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时,应设两个通道;
②低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③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
109、变压器的安装要求
①10kv变压器壳体不应小于1m,距墙不应小于0.8m。
②采用自然通风时,变压器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1.1m;
③居住建筑物内安装油侵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得超过400KV·A
④室外变压器不超过315KVA的可柱上安装,315KVA以上的应在台上安装;
⑤柱上变压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裸导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5m;
⑥变压器台高度不应低于0.5m,变压器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7m,壳体距离围栏不应小于1m,操作面距围栏不应小于2m;
⑦变配电室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
”标志;
110、干式变压器,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
111、切断电路顺序:
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
112、接通电路顺序:
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
113、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的场所,必须装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
114、低压保护电器
①熔断器:
热容量小,动作快。
适用于短路保护元件+过载保护元件;
②热继电器:
热容量大,动作不快,只用于过载保护。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117、承压类特种设备:
①锅炉:
容积≥30L;
②压力管道:
工作压力≥0.1MPa;
③压力容器;工作压力≥0.1MPa;
118、机电类特种设备:
电梯、起重机械(0.5t)、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专用机动车辆(超过5km/h);
119、锅炉工作特性:
爆炸危害性、易于损坏性、使用广泛性、连续运行性;
120、锅炉事故发生的原因:
超压运行,超温运行,严重缺水,水质管理不善,水循环破坏,违章操作;
121、发生锅炉事故应急要点:
(重点)
①紧急停炉顺序:
停止燃料、停止送风、减弱引风;
②熄灭和清除炉膛内燃料,不可浇水,可用黄沙、湿煤灰;
③打开炉门、以冷却炉子;
④因缺水紧急停炉时,切勿向锅炉内进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122、锅炉爆炸事故:
水蒸气爆炸、超压爆炸、缺陷、严重缺水爆炸;
123、锅炉缺水事故:
通过“叫水”判别缺水情况;(重点)
①轻微缺水:
可立即补水;
②严重缺水:
必须紧急停炉,严禁给锅炉上水;
124、锅炉被迫停炉:
省煤器损坏;
125、满水事故主要危害:
降低蒸汽品质、损害过热器。
126、锅炉炉膛爆炸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重点)
①燃料必须以游离状态存在炉膛中;
②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达到爆燃浓度;
③有足够的点火能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注册 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 技术 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