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习.docx
- 文档编号:519053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82.78KB
主题学习.docx
《主题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学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学习
坑小“语文主题学习”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年级年段
主备人
修改创建人
总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课文
丛书
第一册《走进西部》
单
元
整
体
分
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
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
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1.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5.自主学习《语文主题丛书》中的优秀篇目。
6.摘抄文章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单元
教学
重点
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
学
设
想
1.让学生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更多地了解西部的昨天与今天,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注重朗读感悟,精心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情感共鸣。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思维逐渐深入,认识逐渐深化。
4.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资源
准备
教材、丛书、教学课件
单
元
课
时
安
排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预习课(自学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单元整体预习达标课
第三、四课时:
展示交流课(精读《草原》、《白杨》,自主学习《语文主题丛书》“课文链接”模块中的文章)
第五课时:
略读提高课(自主学习《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时拉萨去》)
第六、七课时:
自主阅读课(自主学习《语文主题丛书》“西部风光”“西部风情”“西部人物”“西部印象”“西部放歌”模块中的文章)
第八课时:
阅读汇报课(汇报展示自主阅读的成果)
第九课时:
回顾拓展课(学习“回顾拓展一’)
第十课时:
口语交际课
第十一、十二课时:
习作指导课
第十三课时:
习作讲评课
第十四时:
巩固检测课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型】单元整体预习课
【学习目标】
我会依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教师述说单元导语,请学生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二、出示单元预习目标。
1.认字词: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字词,做到准确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
2.读课文: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知内容:
根据提示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同伴交流。
4.提问题:
提出本单元自己最感兴趣或读不懂的问题。
5.查资料:
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完成第一个预习目标(读准字词)。
自读要求:
默读整组课文:
1.读课文中画出的生字词,并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理解勾画出的词语。
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组内过关。
3.小组展示需要着重强调的字词。
(亮高招)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记住易错字的高招。
亮出高招者获得一朵花。
(二)完成第二个预习目标(正确读文)。
自读要求:
1.朗读整组课文。
2.同桌共用一本书轮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出现错误一方需重读,都正确后奖给自己一颗星,读完后举手示意。
(三)完成第三个预习目标(知课文内容)。
自读要求:
1.默读整组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与同伴交流,完善单元知识树或各课的思维导图。
(四)完成第四个预习目标(提出问题)。
自读要求:
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或读不懂的问题。
(五)完成第五个预习目标(查阅资料)。
四、教师小结:
从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学习得很投入,相信在下一节的预习达标课大家会有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走进西部
认字词读课文
知内容查资料
提问题
第二课时
【课型】单元整体预习达标课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我能理清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我能对不懂的内容质疑并交流,为精读引领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我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吧。
二、合作学习,组内达标。
1.小组达标:
组内成员采取多种形式逐一过关检查,并作出评价。
对于不过关的学生,组内成员帮助过关。
2.合作交流:
(1)组内成员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3)小组成员提出一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筛选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学习问题提交全班。
三、全员参与,班内达标。
1.字词达标:
勇闯识字关。
课件出示词语: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疾驰马蹄
礼貌 拘束羞涩 摔跤 天涯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新疆 陷入
热乎乎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撕扯
效率贯通下马威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浑黄一体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1)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加深印象。
各小组长向老师汇报小组内的过关情况。
(2)词语认读,抽查达标。
抽查易错字、词。
(部分常错的同学上黑板考察)
(3)理解词语,随机达标。
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认读,并指出理解方法。
2.课文达标:
朗读过关我最棒。
过关要求:
精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在读准确基础读的有停顿、干脆、流利。
(1)组内过关:
①同桌互查,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读的有停顿、干脆、流利就给你的同桌画一张笑脸。
②在小组预演朗读,可以齐读、可以默读、可以激情朗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2)精彩展示:
小组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读得最棒的被评为“朗读之星”。
3.内容达标:
(1)随机抽取学生上台展示绘制的思维导图。
(2)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四、自由交流,资源共享。
1.交流问题。
(1)各小组汇报一至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2.资料共享。
学生交流、分享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或者最感兴趣的内容。
3.推荐阅读:
教师或学生推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内容。
2.优秀同学现场示范生字。
五、教师总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相应环节的预习达标。
同时,在这节课上我们也梳理出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到我们的精读引领课中,相信在那里会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走进西部
勇闯识字关
朗读过关我最棒
课文内容我会说
我来提问质疑
资料你我共享
第三课时
【课型】单元整体展示交流课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2.我要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我能背诵课文1、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共同梳理思维导图:
草原美景
草原远方迎客
把酒话别
三、品读课文,感受景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别在哪里?
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
是什么使人舒服?
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4.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四、由景及人,感受人美。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a.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
b.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
)
c.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
2.同学们,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
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3.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
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
引导想象: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
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
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
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六、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七、引桥资料,拓展延伸:
1.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
让我们走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西部风光”。
(1)引读短文,互相交流。
大声诵读《西部风景》,背一背这首诗,加深对西部的景色的了解。
(2)自主阅读《西藏的云》《静默草原》等文章,圈点勾画,并作批注,感受西部风光的美丽。
2.齐读自读时圈画的好词。
3.把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八、总结再现草原美。
1.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板书设计】
1草原
蒙
风景美汉人情美
情
深
第四课时
【课型】单元整体展示交流课
【学习目标】
1.我要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并熟读成诵。
2.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我要初步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激起疑问。
1.听歌曲《小白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不仅要倾听旋律,还要留心歌词。
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看图片,白杨树很多很常见,想想,你在哪儿看到过它?
白杨树随处可见,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没有榕树一树成林的壮观,可是有的作家却对它情有独钟。
这是为什么呢?
⒉出示矛盾的《白杨礼赞》中的一段话: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自由读,分句读,读后说说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高,直,挺)
3.矛盾用细细描摹的方法介绍了白杨的外形,作家袁鹰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听写词语:
戈壁滩新疆介绍抚摸陷入
2.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戈壁?
3.选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1——12)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杨的特点?
(对话的形式)
课文的后面部分又写了什么?
(
三、初感形象,激发情感。
1.默读1——12段,摘录课文中体现白杨特点的词语。
(高直高大挺秀很快地生根发芽粗壮的枝干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2.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白杨的外形(高直粗壮高大挺秀)
白杨的品格(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自由读1——3段,讨论:
“高大挺秀”中的“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交流中点拨:
戈壁是“茫茫”,“浑黄一体”的,绿色的白杨给戈壁带来了生机;给过往的旅客带来愉悦。
4.有感情地朗读1——3段。
四、凸现形象,升华情感。
(附片段)
1.指名读爸爸的话。
2.想象引读,丰富“哪儿”具像。
3.创设情境引读,读出白杨屹然挺立的形象。
4.与白杨对话,抒发情感。
5.感情诵读爸爸的话。
6.背诵爸爸的话。
7.小结:
车窗外白杨挺拔的身影给寂寞的旅客带来了一份惊喜,爸爸的介绍让孩子们明白了白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
此时,在孩子们的眼里,白杨树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
(戈壁卫士)
二、阅读链接,解答疑问。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孩子们此时明白吗?
师生合读第14、15段。
理清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
2.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吗?
这篇文章于1963年发表,离现在整整45年了。
让我们读读同一时代艾青的诗,说不定你就明白这些问题了。
(1)自由朗读《帐篷》,读后思考问题。
(2)围绕“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
”“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进行汇报,随机学习诗歌。
交流一:
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边疆。
随机朗读第四节。
补充时代背景:
50年代,毛主席号召广大的知识青年服从祖国的需要,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
交流二:
新疆是个荒凉的地方。
扣住“帐篷是流动的家”“荒原”“野地”等词。
朗读1、2两节。
交流三:
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苦有没有吓退建设者们?
抓住“爱”体会建设者们无私的奉献精神。
感情朗读4、5两节。
(3)小组合作朗读诗歌。
三、理解心愿,领会思想。
1.再读爸爸的话。
2.讨论:
现在你们知道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思了吗?
(不畏艰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
3.爸爸的心不止这些,还有什么呢?
读16自然段。
重点理解:
“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白杨正迎正风沙成长起来。
”
引导:
“小白杨”在文中指谁?
体会“迎着风沙成长”的含义。
你读懂爸爸的心愿了吗?
(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
4.感情朗读第16自然段
5.教师小结:
现在我们真正理解了爸爸的心,爸爸的心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思,当他向孩子们深情介绍白杨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扎根边疆;爸爸的心还是一个殷切的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
)
四、领悟表达方法,尝试运用。
1.男女生分读表现爸爸心愿的两处语句。
2.说说有什么发现?
(爸爸的心愿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3.明确方法:
像这样假借某一物品的特点来表现人的某些品质、思想、或情感的写法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4.我们以前就接触过这类写法的,比如《落花生》一课,作者借花生成熟了也藏在地底下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
5.运用表达方法,写一段话。
在雪灾地震中赶赴第一线,为人民浴血奋战的解放军令你联想到了什么?
你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赞美敬佩之情吗?
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5、拓展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西部印象”中的《白杨礼赞》。
6、布置作业:
1.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用学会的表达方法描写梅花。
【板书设计】
白杨
戈壁滩的卫士守卫边疆
建设边疆
第五课时
【课型】略读提高课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时拉萨去》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
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绘制思维导图。
(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
三、进入情境,感悟情感。
过渡:
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
可选择1-2片段介绍。
(学生依据思维导图自由练、同桌练。
)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
(友好热情)
四、引入资料,促进感悟。
过渡:
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
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
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题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