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 文档编号:519035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58KB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这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篇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
从属二主,动词;今:
“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
使者,出使的人;今: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
那个人;今: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
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
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
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
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
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⑤再,重复。
(例: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
《左传·庄公十年》: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看不起,轻视。
(例:
《左传·昭公十六年》: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
本文:
“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
“杂然相许。
”)
④约数(例:
《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
(本文:
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
《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
《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
《资治通鉴》: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衰败。
(本文:
因人之力以敝之。
)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
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
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
表反问的句式,译为:
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第2篇
一、字词读音
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
秦伯说(yuè)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
失其所与(yǔ)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行李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
缺少的东西。
今义:
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夫(fú)人古义:
那人
夫(fū)人今义:
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
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五、一词多义
封
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⑤以乱易整(用,介词)
之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其
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②共其乏困(代词,代“行李”)
③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晋国)
④失其所与(代词,晋国)
⑤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翻译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
“不行!
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
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
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
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
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
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
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第3篇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烛之武是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
他在说秦伯之前,没有被重用,有着怀才不遇的怨愤,但在郑国危难之际,却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以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
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更是无理地吊销
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
美国海军的一个高级将领金步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
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
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惟愿长报国”的誓言。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作者及作品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他根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大主要作品著有《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第一次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
课文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
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
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
“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退秦师 知识点 归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