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研究报告更新版.docx
- 文档编号:5176388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1.64KB
红柳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研究报告更新版.docx
《红柳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研究报告更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柳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研究报告更新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柳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研究报告更新版
神宁集团红柳煤矿
红柳煤矿2013年度矿井通风能力
核定报告
通风科
二〇一三年
第一章矿井通风概况
1.1通风方式及方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1.2进、回风井筒数量
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混合式开拓,目前,矿井共有3个进风井筒,分别为主斜井、缓坡副斜、一号副立井;2个回风井筒,分别为一号回风斜井、一号回风立井。
1.3矿井需要风量、实际风量、有效风量
矿井目前设计需要风量为11685m3/min,实际进风量为12050m3/min,回风量为12115m3/min,实际有效风量为11470m3/min,有效风量率为93.21%,矿井一号回风立井负压为650Pa,一号回风斜井负压为1285Pa,矿井等积孔为2.32m2,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1.4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
矿井2012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和低二氧化碳矿井,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0772m3/t、绝对涌出量为1.315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28m3/t、绝对涌出量为3.65m3/min。
1.5主要通风设备及运行参数,风压、风量,通风阻力
一号回风斜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No.24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2×250KW,通风机额定风量为58~155m3/s,即3480~9300m3/min,额定风压为600~3600Pa,目前,两台风机的叶片角度均调节为Ⅰ级5°,Ⅱ级5°,一台双级运转,一台备用,总排风量8430m3/min,负压1285Pa;一号回风立井井口安装两台FBCDZNo.30对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450Kw,额定风量为100~292m3/s,即6000~17520m3/min,额定风压230~4850Pa,一台双级运转,一台备用,总排风量3685m3/min,负压650Pa。
矿井通风设施完善,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风量满足需求。
一号回风立井投入使用前,已于2010年2月24日由西安科技大学对一号回风斜井主扇(包括备用)进行了性能检测(详见《通风阻力、主扇性能测定及通风系统研究总结报告》)。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工作于2010年2月28日测定结束,测定结论,井下巷道的通风阻力分布比例为3:
3:
4,阻力分配比较合理,矿井等积孔为4.32m2,矿井通风为容易时期。
通风阻力测定及通风网络解算详见《通风阻力、主扇性能测定及通风系统研究总结报告》。
1.6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
矿井于2010年7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2煤、3煤进行了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如下:
2#煤层,I03采区I030201运输巷煤样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类,属容易自然煤层,吸氧量为0.77cm3/g干煤;根据煤样升温氧化试验结果,采用最短自然发火期模型解算得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4天;挥发份Vdaf为25.88%,有煤尘爆炸性。
3#煤层,I01采区6#联络巷煤样自然倾向性等级为I类,属容易自然煤层,吸氧量0.74cm3/g干煤;根据煤样升温氧化试验结果,采用最短自然发火期模型解算得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6天;挥发份Vdaf为34.47%,有煤尘爆炸性。
1.7分区通风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目前,一号回风斜井承担I01采区和I03采区的回风,一号回风立井承担I02采区的回风,均已形成独立的采区进、回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管理。
1.8局部通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与胶质阻燃风筒相配套使用。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全部安装了风电、瓦斯电闭锁及风机开停传感装置,全部实现双风机、双电源供电,且能自动切换。
遥讯、消音器、综保装置齐全,“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按规定(每7天进行一次甲烷风电闭锁试验,每天进行一次双风机切换试验)定期进行试验。
1.9瓦斯管理
2013年度,红柳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和低二氧化碳矿井。
矿井现有25名瓦斯检查员,其中综采工作面为专职瓦检员,掘进工作面进行分区巡回检查,满足瓦斯检查工作需要;矿井按规定足额配备了便携式瓦斯-氧气两用仪,专用的“三人连锁”放炮器,严格“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在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和瓦斯管理上,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10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了KJ90N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按规定设置了各类传感器,主要监测各采掘工作面的甲烷、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以及环境参数,掘进工作面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状态、电气设备开停状态、风门关闭状态、主要通风机运行状态、回风井筒负压状态等,通过通讯光缆将数据传送到地面中心站主备机进行数据处理及监控。
中心站设在联建楼,与矿调度室相互联网。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每7天对井下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一次。
各类传感器设置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等标准及《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达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1.11防灭火系统
矿井采用注氮灌浆防灭火系统,制氮机房设在一号回风斜井南侧。
I01采区注氮主管路采用φ273mm的无缝钢管由制氮机房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1采区回风巷口,再由支干管路φ159mm的无缝钢管延至I01采区回风巷约900m处,支管路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各综采工作面运输巷延至综采工作面下隅角;I03采区,注氮管路采用φ273mm的无缝钢管由制氮机房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3采区回风巷口,再由支干管路φ159mm的无缝钢管延至I03采区回风巷内,支管路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I030201工作面2#联络巷至I030201运输巷连接至工作面下隅角。
管路端头采用Φ108mm钢管埋入采空区内30m处,出口端头10m范围内打均匀花眼,花眼直径不小于20mm,防止注氮出口被封堵。
灌浆站设在一号回风斜井东南侧。
I01采区灌浆主管路采用φ140mm的无缝钢管由地面灌浆站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1采区回风巷约1200m处,支管路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延至综采工作面上隅角。
I03采区灌浆主管路采用φ140mm的无缝钢管由地面灌浆站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延接至I03采区回风巷内,支管路采用φ108mm的无缝钢管经I030201回风巷和I030201运输巷延接至I030201综采工作面上下隅角。
管路端头采用Φ108mm钢管埋入采空区内40m处,出口端头10m范围内打均匀花眼,花眼直径不小于20mm,防止灌浆出口被封堵。
为了对井下自然发火倾向性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矿井安装了KSS-200型束管监测系统,使用SP3430型气相色谱仪对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流、采区回风巷回风流及矿井总回风流中的CO浓度进行分析;同时,每天对各个检测地点人工采样一次送至地面监测室进行数据分析,掌握井下自然发火倾向性气体浓度的变化。
1.12矿井防尘系统情况
在一号回风斜井工业场地设置井下消防水池两座,单池容积为400m3,通过一趟Φ219管路经一号回风斜井井筒、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I01采区回风巷、I03采区回风巷自流至各掘进工作面分支管路采用Φ108mm无缝钢管主斜井,主管路敷设至主井底,采用Φ108mm无缝钢管,为全矿井供水。
矿井防尘管路系统完善,净化水幕、喷雾装置、隔爆设施齐全。
地面皮带走廊间安装了转载点喷雾;采煤工作面做到了割煤、移架时自动喷雾;综掘工作面做到了掘进、打锚索时巷道风流净化;炮掘工作面做到了湿式凿岩,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浆时风流净化;皮带、刮板输送机做到了运输时风流净化和转载点喷雾。
在缓坡副斜井、主斜井、I01采区辅运巷、I03采区辅运巷、2煤辅助运输大巷、I010203、I030201综采工作面风机两巷安装自动喷雾,共计18道,矿井制定了巷道冲洗周期,并根据各区队及外委施工单位文明生产责任区域进行划分,定期冲刷巷道煤尘。
1.13矿井生产能力基本概况
红柳煤矿于2007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2月26日,经神宁集团公司批准,进入联合试生产。
矿井设计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
红柳井田资源/储量为21.8560亿吨,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16.6776亿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1.8814亿吨。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99年。
2012年矿井完成年产量为540万吨,2013年神宁集团公司下达生产任务为540万吨。
1.14结论
我矿局部通风、瓦斯管理、防尘、防灭火及安全监控系统完善,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齐全可靠。
采用机械式通风,主备通风机同等能力,主要通风机经检测合格;安全监测仪器、仪表齐全可靠、局部通风机安装和使用符合规定;矿井瓦斯管理符合规定,并按期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符合通风能力核定条件。
此次通风能力核定按照2013年矿井采掘接续计划进行核定,核定方法为“由里向外”法。
第二章矿井通风能力核定
核定期间开采煤层为2#煤层。
2013年主要开采的综采工作面为I010203综采工作面、I030201综采工作面、I010204备用工作面、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
根据采掘接续计划,同时施工的掘进工作面最多有15个,分别为:
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2煤辅运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I020202切眼扩帮、I020204切眼扩帮、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主水仓掘进工作面。
2.1矿井需风量计算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第二十九条规定,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包括按规定配备的备用工作面需要风量,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Q矿≥(∑Q采+∑Q掘+∑Q硐+∑Q备+∑Q其他)•K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备——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其他——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
K——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1.15~1.20),目前一号回风斜井主要通风机最长通风线路为19897m,一号回风立井主要通风机最大通风线路为11583m,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规定取1.20。
2.1.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温度、人数、风速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2个回采工作面,2个备用工作面,具体配风如下(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1):
(1)I010203综采工作面:
988m3/min
(2)I030201综采工作面:
781m3/min
(3)I010204备用工作面:
494m3/min(备用工作面风量为综采工作面设计风量的一半)
(4)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
494m3/min(备用工作面风量为综采工作面设计风量的一半)
因此,∑Q采=988+781+494*2=2757m3/min
工作面特征参数见下表:
I010203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m)
平均采高
(m)
原煤视密度
(t/m3)
回采率
(%)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走向长(m)
305
5.0
1.34
95
150
450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工作面个数
日推进度
(m/d)
采煤方法
生产能力计算
(万t/a)
预计开采时间段
80
1
6.4
一次采全高
90
1~5月
I030201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m)
平均采高
(m)
原煤视密度
(t/m3)
回采率
(%)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走向长(m)
305
4.0
1.34
95
240
750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工作面个数
日推进度
(m/d)
采煤方法
生产能力计算
(万t/a)
预计开采时间段
80
1
6.4
一次采全高
130
1~8月
I010204备用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m)
平均采高
(m)
原煤视密度
(t/m3)
回采率
(%)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走向长(m)
305
5.4
1.34
95
180
1650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工作面个数
日推进度
(m/d)
采煤方法
生产能力计算
(万t/a)
预计开采时间段
80
1
6.4
一次采全高
210
6~12月
I020202南翼备用工作面特征表
工作面斜长
(m)
平均采高
(m)
原煤视密度
(t/m3)
回采率
(%)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走向长(m)
305
5.4
1.34
95
90
770
正规循环作业系数(%)
工作面个数
日推进度
(m/d)
采煤方法
生产能力计算
(万t/a)
预计开采时间段
80
1
6.4
一次采全高
90
9~12月
2.1.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每个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量、工作面人数、温度、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风速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矿井掘进工作面数量按15个计算,所需风量分别如下(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2):
(1)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
330m3/min;
(2)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
300m3/min;
(3)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
350m3/min;
(4)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5)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6)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7)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8)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330m3/min;
(9)2煤辅运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
330m3/min;
(10)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11)I020202切眼扩帮:
330m3/min;
(12)I020204切眼扩帮:
330m3/min;
(13)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320m3/min;
(14)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
330m3/min;
(15)主水仓掘进工作面:
330m3/min。
因此,∑Q掘=330+300+350+320+320+320+320+330+330+320+330+330
+320+330+330=4880m3/min。
掘进工作面特征参数见下表:
(1)I01采区2煤辅运巷延伸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岩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
3
--
1
--
(2)I01采区边界泄水巷措施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2.9
1.34
3
--
1
--
(3)I010205辅运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6
--
1
--
(4)I010205回风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6
--
1
--
(5)I010205运输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6
--
1
--
(6)I0102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6
--
1
--
(7)I010205辅运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6
--
1
--
(8)2煤带式输送机大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7.9
1.34
2
--
1
--
(9)2煤辅助运输大巷北段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4
1.34
2
--
1
--
(10)I0202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9.8
1.34
6
--
1
--
(11)I020202切眼扩帮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9.8
1.34
6
--
1
--
(12)I020204切眼扩帮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9.8
1.34
6
--
1
--
(13)I020204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煤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19.8
1.34
6
--
1
--
(14)I02采区2煤辅运巷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半煤岩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0.1
1.34
3
--
1
--
(15)主水仓掘进工作面特征表
岩巷面积(m2)
原煤视密度
(t/m3)
日进度
(m)
年工作天数
(d)
工作面个数
(个)
生产能力
(万吨/年)
21.2
--
3
--
1
--
2.1.3硐室需风量
井下硐室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来计算,即:
∑Q硐=Q硐1+Q硐2+…+Q硐n
式中:
∑Q硐——所有独立通风硐室风量总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独立供风硐室风量,m3/min。
矿井硐室有11个。
(1)I01采区变电所:
120m3/min;
(2)+1051变电所:
80m3/min;
(3)I01采区1#水仓:
80m3/min;
(4)I01采区2#水仓:
80m3/min;
(5)I01采区3#水仓:
80m3/min;
(6)主水泵房1#副水仓:
80m3/min;
(7)主水泵房2#副水仓:
80m3/min;
(8)甲水仓:
80m3/min;
(9)乙水仓:
80m3/min;
(10)2煤辅助运输大巷输料硐室:
80m3/min;
(11)2煤辅助运输大巷7#联络巷水仓:
80m3/min;
因此:
∑Q硐=120+80×10=920m3/min。
2.1.4其它井巷需风量
其它井巷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其它巷道用风量的总和计算,即:
∑Q其他=Q其1+Q其2+…+Q其n
式中:
∑Q其他——所有其他井巷风量总和,m3/min;
Q其1、Q其2、…、Q其n——各其他井巷风量,m3/min。
矿井其它用风地点共4处,所需风量分别如下:
(1)I010203运输巷皮带机头:
80m3/min;
(2)I010204回撤通道:
240m3/min;
(3)I010204运输巷皮带机头:
80m3/min;
(4)2#管子道:
240m3/min;
(5)I02采区带式输送机巷皮带机头搭接点:
180m3/min;
(6)I030201辅运巷:
300m3/min;
因此,∑Q其它=80×2+240×2+180+300=1120m3/min
矿井总需风量为:
∑Q矿进=(2757+4880+920+1120)×1.20=11612m3/min
2.2矿井通风能力计算(由里向外核算法)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取当年度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产量,计算矿井通风能力。
A=ΣA采i+ΣA掘j
式中:
A——矿井通风能力,万吨/年;
A采i——第i个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年产量,万吨/年;
A掘j——第j个掘进工作面正常掘进条件下的年进尺换算成煤的产量,万吨/年;
i——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个;
j——掘进工作面的个数,个;
本年度矿井同时回采面有2个,备用工作面有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时,达15个。
矿井总需风量11696m3/min,一号回风斜井主扇额定风量最大为9300m3/min和一号回风立井主扇额定风量最大为17520m3/min,根据本年度采掘接续表,I02采区为基本建设巷道,目前掘进巷道较多,I01采区和I03采区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布置采掘,最终确定合理采掘比为1:
2。
2.2.1采煤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1)AI010203综采=L×h采×b×r×c×n×N
式中:
Ai——第i个综采工作面年产量,万吨/年;
L——工作面斜长,L=305m;
h——平均采高,h采=5.0m;
r——原煤视密度,r=1.34t/m3;
b——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b=6.4m;
n——工作日数,n=150d;
c——工作面回采率,c=95%;
N——正规循环作业系数,N=0.8;
则:
AI010203综采=305×5.0×6.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柳 煤矿 矿井 通风 能力 核定 研究 报告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