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517089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65.15KB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有关概念
夯实基础
1.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
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
如
才是等式。
2.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
,那么
。
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
温馨提示
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
如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
。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
a.对称性:
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
,那么
。
b.传递性:
如果
,那么
(也叫等量代换)。
例1: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
,那么
;
(2)如果
,那么
;
(3)如果
,那么
。
3.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
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
如
。
4.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及其特点
区别
联系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个式子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等式,
二含有未知数。
方程一定是等式,并且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主体是相等关系。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因为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式从属关系,且有不可逆性。
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内容
实质
方程的解
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具体的数值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变形的过程
温馨提示
①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只要用这个数代替方程中的未知数,如果方程两边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如果不相等,这个数就不是方程的解。
②方程可能无解,可能只有一个解,也可能有多个解。
③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④方程的解释结果,而解方程是得到这个结果的一个过程。
例3:
下列方程中解为
的是()
A.
B.
C.
D.
例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2)
掌握方法
1.等量关系的确定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关,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关键,那么怎样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呢?
(1)从关键词中找等量关系;
(2)对于同一个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得到等量关系;
(3)运用基本公式找等量关系;
(4)运用不变量找等量关系。
例1:
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
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为()。
A.
B.
C.
D.
2.利用方程的解求待定字母的方法
利用方程的解求方程中的待定字母时,只要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得到关于待定字母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例2:
已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解,则
的值应为()。
A.
B.
C.
D.
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夯实基础
1.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
标准形式:
方程
(其中
是未知数,
、
是已知数,并且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温馨提示
①一元一次方程中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未知数。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
如
,
,
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例1: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哪些不是?
(1)
;
(2)
;(3)
;
(4)
;(5)
。
2.移项
1.定义: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示例:
解方程
时,可在方程的两边先加
,再减
,得
,即变形为
。
与原方程比较,这个变形过程如下:
温馨提示
①移项的原理就是等式的性质1。
②移项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方程的一边交换两个项的位置。
③移项时一定要改变所移动的项的符号,不移动的项不能变号。
如解方程
,
若移项,得
就出错了,原因是被移动的项“
”的符号没有改变,而改变了没有被移动的项“
”的符号。
④在移动时,最好先写左右两边不移动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例2:
下列各题中的变形为移项的是()。
A.由
,得
B.由
,得
C.由
,得
D.由
,得
3.去括号与去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标是要得到“
”这一结果。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方程中有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即为去括号;方程中有分母的,根据等式性质2去掉分母,即为去分母。
温馨提示
(1)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时一般遵循去括号的基本法则。
但在实际去括号时,应根据方程的结构特点利用一些方法技巧,恰当地去括号,以简化运算。
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方程,可采用以下去括号的技巧:
①先去外再去内。
即在解题时,打破常规,不是由内到外去括号,而是由外到内去括号。
②整体合并去括号。
有些方程,把含有的某些多项式看作整体,先合并,再去括号,往往会简单。
如,解方程
时,可把
看作整体先合并,再去括号。
(2)去分母时,在方程两边要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当分母时小数时,需要把分母化整。
同时注意分母化整只与这一项有关,而与其他项无关,要与去分母区分开。
例3:
下列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A.由
得
B.由
得
C.由
得
D.由
得
例4:
方程
,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
C.
D.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
具体做法
变形依据
去分母
在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性质2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各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等式性质1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为
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化为1
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得到方程的解
等式性质2
温馨提示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有些可能用不到,有些可能重复使用,不一定按顺序进行,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2.在解方程的不用环节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分别如下:
去分母
(1)分子是多项式的,去分母后要加括号;
(2)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去括号
(1)括号前的数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
(2)括号前面是负数,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移项
(1)移项时不要漏项;
(2)将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要变号,而在方程同一边改变项的位置
时不变号
合并同类项
按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不要漏乘且系数的符号处理要得当
系数化为1
(1)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或小数时,方程两边同除以该系数;
(2)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时,方程两边同乘该系数的倒数
例5:
解一元一次方程
。
掌握方法
1.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应用
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即未知数的次数为1,系数不为0,由此来确定原方程中待定字母的值。
例1:
(1)若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2)若方程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2.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1)合并同类项时,不能用连等号与原方程相连。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移项时应该把它们放到一起。
(3)移项时把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式的另一边,而不是等式一边的两项交换位置。
(4)移项必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
例2:
解方程:
(1)
;
(2)
。
3.利用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利用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母去掉,把系数为分数的方程转化为系数为整数的方程。
(1)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去掉分母后,要把分母后,要把分子放在括号里。
(2)去分母时,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例3:
解方程
。
4.含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将小数化成整数,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含小数的项的分子、分母乘同一个适当的数,而不是方程所有的项都乘这个数。
小数化成整数,是对分母含小数的项的恒等变形。
例4:
解方程:
。
5.有关同解方程的解题方法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称为同解方程。
已知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求其中待定字母的取值,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其解法有所不同。
(1)在两个同解方程中,如果只有一个方程中含有待定字母,一般先解不含待定字母的方程,再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含有待定字母的方程中,求出待定字母的值。
(2)如果在两个同解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待定字母,一般是分别解两个方程,用这个待定字母分别表示两个方程的解,并建立等式,形成关于这个待定字母的方程,求出该待定字母的值。
例5:
已知方程
的解与关于
的方程
的解相同,求
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夯实基础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
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
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量。
(3)找: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4)列:
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解:
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验: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7)答:
写出答案。
二.设未知数的几种方法
设未知数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设未知数:
题目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
(2)间接设未知数:
对于一些应用题,如果直接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可能不容易列方程,这时可以间接地设一个或几个与所求的量有关系的量作为未知数,进而求出所求的量。
(3)设辅助未知数:
如果前两种方法都行不通,便可设某个量为辅助未知数,辅助未知数仅作为题目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桥梁,一般情况下,解方程时不需要求出这个量。
温馨提示
①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原则是使分析条件更方便,列方程更简单,这样比较容易得到方程,同时还要兼顾所得到的方程求解时难易。
直接设未知数,好处是容易选取未知数,而且在解方程时可以直接得到问题的解。
②如果题目里涉及的几个量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或某种比例关系,多采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间接设未知数是在直接设未知数、分析条件或列方程感到困难的时候才采取的方法。
其优点是列出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都比较容易。
③如果应用题涉及的量较多,各量之间的关系又不明显,若能设立适当的辅助未知数,把不明显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顺利地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例1:
通讯员原计划5h从甲地到乙地,因为任务紧急,他每小时比原计划快3km,结果提前1h到达,求甲、乙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