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5163527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23.63KB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常用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学过的质量单位包括克、千克、吨;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千克=1000克1敦=1000千克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差+减数=被减数
★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调换加数的位置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长方形的特性:
对边相等,有四个直的角;
★正方形的特性:
四边相等,有四个直的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余数小于除数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分=60秒1时=60分
★0乘任何数都得0;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分数比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越小;
★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越大;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
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
5、0乘任何数都得0。
6、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7、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8、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腊(12),31天永不差;4、6、9、冬(11),30整,只有2月有变化。
平年2月28八,闰年2月29。
9、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10、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1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1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14、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15、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
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
用2008-1949=59周年
16、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8、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1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3.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4.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5.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角的度量
1.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3.直线、射钱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
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4.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5.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7.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
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
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四、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点:
(1)三条边: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b>c
(2)三个角:
内角和是
180度,至少有两个锐角
(3)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
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其他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是90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3)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相等,每个角都是60度。
(4)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5)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6)至少2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至少3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4、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5、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除法运算律:
a÷b÷c=a÷(b×c)减法运算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6、常见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单产量=总产量÷数量工作总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时÷工作效率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五、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
a÷0×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
a×0=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
0÷a(a≠0)=0
简便计算一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125×8=1000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0+98+50=50+50+98=100+98=198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488+40+60=488+(40+60)=488+100=588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25×56×4=25×4×56=100×56=5600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99×125×8=99×(125×8)=99×1000=99000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
简便计算二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25×(40+4)=25×40+25×4=1000+100=1100
二、合并式:
135×12—135×2=135×(12—2)=135×10=1350
三、特殊1:
99×256+256=99×256+256×1=256×(99+1)=256×100=25600
四、特殊2:
45×102=45×(100+2)=45×100+45×2=4500+90=4590
五、特殊3:
99×26=(100—1)×26=100×26—1×26=2600—26=2574
六、特殊4:
35×8+35×6—4×35=35×(8+6—4)=35×10=350
简便计算三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
65+35
)
=528
—
128
—
89
=528
—
128
—
150
=528
—
100
=400
—
89
=400
—
150
=428
=311
=250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
25÷
4
=3200÷
(
25×
4
)
=3200÷
100
=32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
—
58+44
250÷
8×
4
=256+44
—
58
=250×
4÷
8
=300
—
58
=1000÷
8
=242
=125
六、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
分别写作
0.1
、
0.01
、
0.001
„„
2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
3
、
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
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
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
10
。
4
、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
点
小数部分
数
位
„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十
分
位
百
分
位
千
分
位
万
分
位
„
计
数
单
位
„
万
千
百
十
一
(
个
)
十
分
之
一
百
分
之
一
千
分
之
一
万
分
之
一
„
5
、
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
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
6
、
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
(按照原来的写法)
,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
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
7
、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8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1
)
先比较整数部分;
(
2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
3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
)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
、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6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0
倍;
……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
1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1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0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
1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00
;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
10000
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000
;
……
10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长度:
1
千米=
1000
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0
毫米
1
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面积: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人民币: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1
元
=100
分
11
、小数的近似数
(用
“
四舍五入
”
的方法):
(
1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
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
5
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
2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
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
前一位进一。
(
3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
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
5
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
一位进一。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
,
一般要把
0
去掉。
2
、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八、统计图
1
、
条形统计图优点:
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
折线统计图优点:
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
、
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
上升或者下降。
九、数学广角
一)植树问题:
1
、
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
÷
间距;
总长=间距
×
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1
;
间隔数=棵数-
1
2
、
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
÷
间距;
总长=间距
×
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1
;
间隔数=棵数+
1
3
、一端载:
棵树
=
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
1
;
次数=段数-
1
总时间=每次时间
×
次数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1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
可以看成是一端栽树的问题。
总长
÷
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7
2
、
封闭图形中的最外层总数
=
一边的间隔数
×
边数
五年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1
、
小数乘整数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3.6×
5
表示
5
个
3.6
的和是多少或者
3.6
的
5
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
2.6×
0.4
就是求
2.4
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
3.4
就是求
8.5
的
3.4
倍是多少。
2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
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时,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
0
的要去掉。
3
、
一个数
(0
除外
)
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a
×
b
﹥
a
);一个数
(0
除
外
)
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
a
×
b
﹤
a)
。
4
、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
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
、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
、
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
算。
如:
2.6÷
1.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2.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1.3
,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
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
,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
要添
0
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
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然后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
、
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
②进一法
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
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
、
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
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
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
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
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
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
12.
0.46
5
、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8
6
、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7
、无限小数包括:
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
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
、
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
=
a×
(b×
c)
乘法分配律:
(a±
b)×
c
=
a×
c±
b×
c
2
、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a+b)×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a2
3
、
x
2
读作:
x
的平方,表示:
两个
x
相乘。
2x
表示:
两个
x
相加,。
4
、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
、解方程常用的数量关系。
和
=
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加数
积
=
因数×另一个因数
因数=积
÷
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
积
÷
因数
差
=
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商
=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
商
除数=被除数
÷
商
大数-小数
=
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
=
小数
小数+相差数
=
大数
一倍量
×
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
÷
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
÷
一倍量=倍数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字母公式:
s=ab
长方形周长
=(
长+宽
)×
2
字母公式:
c=(a
+
b)×
2
2
、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字母公式:
s=a2
或者
s=a×
a
正方形周长
=
边长
×
4
字母公式:
c=4a
或者
c=a×
4
3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字母公式:
s=ah
4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字母公式:
s=ah÷
2
5
、梯形面积
=(
上底+下底
)×
高
÷
2
字母公式:
s=(a
+
b)×
h÷
2
6
、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
顶层根数
+
底层根数
)×
层数
÷
2
7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
: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8
、组合图形:
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
、平均数
=
总数量
÷
总份数
2
、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