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docx
- 文档编号:5160417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25KB
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docx
《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
科技局专利工作总结(2篇)
范文
(一)
(一)总体思路
切实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落实市委“双驱动四治理”的总体部署,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轮驱动,着力抓好推动大协同、建设大平台、实施大专项、构筑大梯队、强化大服务、优化大环境六个重点工作(一个导向、两轮驱动、六大重点),扎实开展科技服务专项行动,着力推动高端研发平台(新材料科技城)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创新,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上台阶、上层次,为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1、研发投入继续较快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5%,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1.15%;
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授权发明专利力争达到2600件;
3、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250家(新认定80家)、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4000家。
4、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认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0家(力争总量达到950家),新增省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3.5%;
5、新启动建设科技创新团队15个,累计达到88个;全社会研发人员达到9.8万人。
6、全面深化“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50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0项。
7、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型初创企业,力争实现跟投项目30项,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金额3000万元。
8、科技支撑与服务“三农”、服务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组织农业重大科技专项3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立项12项,培育农业新品种8项,扶持农业创新型企业15家。
9、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达到88亿元。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着力”:
一是着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大科技”理念,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从增进创新驱动合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扶持、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入手,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做好参考。
按照“八翻番”、“四提升”的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抓好科技服务专项,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进一步强化市与县(市)区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
抓好创新政策的落实,基于我市现行的20余个创新政策要点及40个专项政策,制订具体政策实施方案,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分析,指导县市区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重大创新政策。
二是着力推动“新材料科技城”建设。
落实《关于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决定》,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配合、推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在新材料领域重大技术创新、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的协同和配合,支持新材料科技城开展人才股权期权激励试点,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融合。
三是着力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实施“智团创业”计划,大力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来甬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毕业生,或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科技人员携带技术、项目、团队等形式,在我市创办领办创新型初创企业。
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计划”,构建新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全面积极推进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与发展。
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信贷贴息等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型初创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的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天使投资发展环境。
推进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专利等科技基础条件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支持,促进人才、技术、成果等资源共享、开放,强化对企业创新的服务支撑。
四是着力扶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实施科技领航计划,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路径,加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
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管理和服务,加强科技统计分析研究,提前发掘与培育高新技术后备苗子企业。
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动力。
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领军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机制,鼓励创新型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提升创新型企业整体实力。
五是着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命健康、研发与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在优势企业扶持培育、重大项目引进、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建设等方面,积极协同市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全面深化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石墨烯下游应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产品示范推广,构筑以应用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研发企业、应用企业三者新型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推动石墨烯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开展“科技招商”积极引进共建技术创新载体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超级电容储能电车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做好项目对接和人才引进工作,组织高层次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组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推进“四换三名三创”工程,实施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与应用。
五是着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和综合服务,推动高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加强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北方材料科学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研究院所和创新载体的跟踪和服务,鼓励面向市场组织技术研发,进一步强化应用和产业化导向,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创新载体与我市相关产业、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强化高校、科研机构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
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机制,鼓励面向产业需求的新型研发组织发展,以需求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应用为目标,通过“应用研究→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并促进规模产业化”,有效实现资源组合、整合和集聚。
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主动做好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的征集和对接工作,支持鼓励企业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六是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上台阶。
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要求,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专利资助政策,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要求,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发明创造。
实施发明专利增量提质服务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扶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训,推广企业专利数据库,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保护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浙江中心落户宁波。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完善行政、司法、海关多部门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公平、合理、有效调处专利纠纷,打击专利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七是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惠民工作。
以种子种苗培育(引进)为重点,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系统解决主导产业中若干发展难题。
开展星火示范基地的评估,控制数量,提升质量,淘汰一批不合格示范基地,滚动支持一批优秀的星火示范基地,推广一批重点农业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继续推进“百团千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百区千企”科技创业行动,通过经验交流、跟踪服务、结对企业走访、创建产业链创业行动等方式,提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的实效,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鼓励农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围绕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节能环保、消防安全等领域的难点问题,推出1-2个重大科技惠民项目,推动民生领域技术攻关、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
按照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城市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的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示范。
八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面向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产业需求导向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探索建立完善直接支持、事后补助、间接支持等政府引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计划体系,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的择优委托与主动设计,简化科技计划组织实施流程,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绩效考评,提前建立与充实各类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申报储备库,支持企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速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强化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导向,着力开发标致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产品(样机、工艺、标准)或形成产业技术集成示范系统。
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机制,鼓励面向产业需求的新型研发组织发展,多渠道引导各类资本投入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实现资源组合、整合和集聚。
整合现有科技项目申报系统、专家评审系统,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系统。
九是着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三服务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提效能,不断提高服务基层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倡导依法行政、文明办公,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机关运行机制。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全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制约,着力形成鼓励干事、奋发做事的导向,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范文
(二)
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今后一阶段我市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通过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加大对重点创新企业和重大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形成功能配套、上下衔接的高新产业链,使其成为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
二、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共建研发平台,实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精密机械、金属建工等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走,更多地把研发和营销抓在手中,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两大突破:
以更加开拓的理念,在企业自主创新上求突破;以更加开放的思路,在产学研合作上求突破。
1、以更加开拓的理念,在企业自主创新上求突破。
1.加大高新产业培育力度。
以培育产业高端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为目标,加大科技对传统产业升级和对新兴产业培育的支撑。
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品55个,省民营科技企业45家,培育创新型企业30家,做大做强我市现有的4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扩大政策惠及面。
2.加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掌握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权。
重点鼓励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攻克科技难题;继续培育企业专利大户10家、专利示范企业10家,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提升专利质量,争取形成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专利群,全市专利申请量争取达3500-4000件,发明专利占10%以上。
3.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节能等领域的研发机构,鼓励、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借脑、借智、借技术、借资源的方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今年争取新培育各级科技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20家以上。
2、以更加开放的思路,在产学研合作上求突破。
1.积极推进“科技接轨上海”工作。
进一步加大与上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对接与合作。
有序推进院士企业工作站、博士后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建设。
筹划建立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分市场,组织“两院院士行”活动,同时谋划中科院产业基地建设,力求将上海科技、人才、资源引入,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
以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不断加深、加大与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校的合作深度与广度,通过校企、院企联动,全力打造产学研合作高地,充分发挥科研院校服务地方的骨干作用,加快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我市创新发展优势。
3.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
帮助“科技镇长团”各成员与各镇区产业有效对接,为我市做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贡献。
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产品研发、项目申报,有效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科技支持。
三项重点: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功能,大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1、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速科技载体提档升级。
科技创业园,完成1.5万平方米的建设,新开工3.5万平方米项目用房,新引进企业30—50家,产出超3亿元。
软件园,开工完成1-2万平方米,新引进10家规模型企业,新建软件测试与教育培训平台,培育15家初创型企业,产出超亿元。
LOFT工业设计园,二期开工3万平方米,投入1500万元新建快速成型中心,新引进15家企业,产出约5000万元,争取列入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中心。
年内,争取新建1-2家创新载体及基地,用于集聚、培育、孵化、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用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完善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3+1”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化纤加弹技术服务中心等现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数量向中小企业转移辐射先进科技成果,数据信息等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年内,再新增1-2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功能。
打造首个科技服务超市。
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资源整合,扎实推进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成为我市首个全方位、集约化的科技服务“超市”,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中介、科技培训、创业投资等“一站式”“一条龙”科技服务。
今年确保省级示范中心,争取进入国家示范中心行列。
构建新型科技融资体系。
加大贷款贴息、风险补助等政策引导力度,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积极引进风投、充分发挥创投这两种金融工具,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改善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
三、大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1.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
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机制,以产业布局为导向、企业需要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与产业优化升级需要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年内,新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名左右,争取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5人以上。
2.发挥人才创新创业潜能。
充分利用“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发挥政府对创新创业人才导向作用,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制约我市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
为了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我市科技部门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确保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是当好锐意进取的“排头兵”。
通过学习培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素养,努力成为岗位的行家和多面手,增强科技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是当好廉洁自律的“模范者”。
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并重,全面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等的各项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当好服务企业的“排头兵”。
通过完善挂钩乡镇、现场办公等制度,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经济的水平,竭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廉洁高效、服务基层、人民满意的机关单位。
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群策群力,不断强化科技引领,放大创新优势,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局 专利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