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5150372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29.20KB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
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
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
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
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
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
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
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
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
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
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10、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BCD)
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1、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ABCDE)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E、散逸层。
12、大陆地壳由(AB)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三、填空
1、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5年公布的地球参数表面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温度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
4、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5、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四、判断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
2、高原是海拔在800m以上,地势较为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
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
√
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
√
5、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
6、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
7、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
×
8、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
9、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
10、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
11、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
×
12、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
13、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
第二章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内动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3、地壳运动:
指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
4、新构造运动:
第三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
5、地震:
地震是地应力突然释放产生的地壳快速颤动。
6、双变质带:
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
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河流:
大陆表面常年有定向流动水体的槽形谷地。
9、地下水:
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岩石孔隙度:
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洋流:
指海洋中在较大范围内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
12、冰川:
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3、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4、剥蚀作用:
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5、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6、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17、喀斯特:
地下水溶蚀作用为主,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特殊地形及这一过程称喀斯特。
1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9、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二、选择
1、地表出露的褐铁矿,称为“铁帽”,常常是寻找地下多金属矿床的标志。
它是由(A)形成的。
A、氧化作用;B、溶解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
2、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3、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C)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
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B、太阳能;C、地球引力能;D、科里奥利力。
5、下列地区中几乎没有沉积物发现的是(D)
A、海沟;B深海平原;C、陆隆;D洋中脊裂谷。
6、下列岩石中最易风化的是(A)
A、橄榄岩;B花岗岩;C、石英砂岩;D、长石砂岩。
7、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B、河流下蚀作用;C、河流截弯取直;D、河流分叉。
8、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D)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9、海蚀地貌不包括(B)
A、海蚀柱;B、天生桥;C、波切台;D、海蚀崖。
10、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BCDF)
A、太阳辐射能;B、旋转能;C、重力能;D、结晶能和化学能;E、日月引力能;F、放射能。
11、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ABCD)
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
1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BCD)
A、地质营力的大小;B、岩石的结构和构造;C、岩石的矿物成分;D、自然地理条件
13、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BC)有关
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
14、河流容易发生机械沉积的主要场所是(ACD)
A、河流进入湖泊处;B、河曲的凹岸;C、河曲的凸岸;D、山区河流进入平原处。
15、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ABCD)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16、冰川搬运冰运物的方式有(CD)
A、悬运;B、跃运;C、推运;D、载运。
17、成岩作用主要包括(ABC)
A、压实作用;B、胶结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体沉积作用
三、填空
1、根据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特点,可将其分为内能和外能两大类,它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重力能,放射能,旋转能,结晶能和化学能,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
2、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3、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___________和与之平行的___________。
(高压低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
4、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5、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自然地理条件,岩性)
6、河流的下蚀极限是___________。
(侵蚀基准面)
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海浪,潮汐,洋流,浊流)
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9、地表松散堆积物由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搬运到别处。
(悬移,跃移,推移)
10、风积物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风成砂,风成黄土)
四、判断
1、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2、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
3、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
4、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
×
5、地幔柱位置固定,板块运动通过地幔柱的时候可能形成火山链。
√
6、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
7、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
√
8、糜棱岩是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
9、水化作用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
×
10、相同气候条件下,非晶质、细粒、等粒结构或孔隙度大的岩石比成分相同的结晶质、非等粒和粗粒的岩石更不易于化学风化。
×
11、在风化作用中,岩石最不易风化的矿物组分是石英。
√
1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
√
13、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
14、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15、泉华是地下水沉积作用的产物。
√
16、南极洲属于大陆冰川。
√
17、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
×
18、蜂窝石是风蚀作用的产物。
√
19、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风成黄土。
√
五、简答与论述
1、简述世界地震的分布。
答:
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答:
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
压力的作用分两种。
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
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
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
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
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
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
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
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
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
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
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
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4、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答:
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
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
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
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
主要是:
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
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5、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
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6、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
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
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压实作用
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2、胶结作用
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7、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
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
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
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8、简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
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
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
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
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
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
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
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
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
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
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
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
海蚀作用趋于停止。
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第三章矿物岩浆岩与变质岩
一、名词解释
1、晶体:
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
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
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
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
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
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
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
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
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
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
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
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
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
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二、选择
1、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2、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的水是(D)
A、沸石水;B、化合水;C、层间水;D、吸附水。
3、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
4、白云母和黑云母属于(C)
A、完全解理;B、不完全解理;C、极完全解理;D、中等解理。
5、橄榄石属于(B)矿物
A、环状结构硅酸盐;B、岛状结构硅酸盐;C、架状结构硅酸盐;D、链状结构硅酸盐。
6、花岗岩属于(A)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三、填空
1、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层间水)
2、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65%)
四、判断
1、结构水不参加晶体组成,且与矿物晶体无关。
×
2、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
×
3、矿物的颜色可以用类比法进行描述,比如说赤铁矿的猪肝色。
√
4、矿物的光泽其实是指矿物表面的发光性。
×
5、金刚石的摩氏硬度为10。
√
6、白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
7、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都是链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
8、高岭石和云母是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
9、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10、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
11、鲍温反应系列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
√
12、花岗岩是酸性深成侵入岩。
√
13、安山岩是中性喷出岩。
√
14、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被称为正变质岩。
×
15、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
×
16、片麻岩是一种区域变质岩。
√
五、简答与论述
1、简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答:
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1、吸附水:
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
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2、结晶水:
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3、结构水(或化合水):
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
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以H2O放出。
4、沸石水:
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2O存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5、层间水:
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
2、简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
答:
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
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
连续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
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 综合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