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5122938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54MB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一)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滑雪场数量不断增加。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推向高峰。
滑雪场是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与滑雪相关的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大致可分为室外滑雪场和室内滑雪场(馆)两类。
下图示意我国770家滑雪场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我国新建滑雪场数量增加最显著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
2.南方地区滑雪场通常选址低山丘陵地带是因为()
①建设成本较低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地形和气温条件较好
④临近城市和人口密集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导致我国滑雪场分布不均衡的主导因素是()
①自然环境质量
②冰雪资源分布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奥运赛事助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题答案】
【答案】1.C2.B3.D
【解析】
1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图中显示华北地区近年来新增的滑雪场较多,且由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在华北地区,因此近年来新建滑雪场最多的是华北地区,故C正确,排除ABD,答案选择C。
【2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机季风气候,低山丘陵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起伏较大,地形适合建设滑雪场,建设起来更易,节约成本,故①③正确;低山丘陵相对平原交通较为不便,故②不选;低山丘陵距离城市和人口密聚区较远,地势平坦的地方距离人口密集区更近,故④不选。
答案选择B。
【3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自然环境存在差异,主导滑雪场分布于环境质量无太大关系,故①错误,排除AB;由于气候和地形因素,我国的冰雪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滑雪场也分布不均衡,故②正确;滑雪场所在位置大多距离经济高水平区域较远,故③错误,排除C;材料中显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滑雪项目的发展,导致滑雪场迅速增加,故④正确。
答案选择D。
【点睛】建设滑雪场受到的自然条件影响有: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地形、地势等。
我国是世界纺织业出口贸易大国。
近年来,国内外经贸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纺织业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图示意2001、2006、2011和2016年我国纺织出口前五的目的地及出口额(亿美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出口目的地
2001年出口额
出口目的地
2006年出口额
出口目的地
2011年出口额
出口目的地
2016年出口额
日本
15.7
美国
45.4
美国
83.9
美国
85.1
美国
10.2
日本
25.1
越南
45.7
越南
47.5
韩国
9.1
韩国
16.6
日本
44.0
孟加拉国
34.7
意大利
4.2
阿联酋
12.0
孟加拉国
30.0
日本
32.3
孟加拉国
3.4
意大利
11.5
印度
29.1
印度尼西亚
23
1
4.近年来我国纺织业进一步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主要是由于东南亚()
A.政府政策大力支持B.纺织业生产成本低
C.纺织原料丰富廉价D.纺织产品需求攀升
5.我国纺织业贸易主要向东南亚出口()
A.棉花及半成品B.工业用纺织制成品C.羊毛及半成品D.服装用纺织制成品
【4~5题答案】
【答案】4.B5.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纺织业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
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都在上升,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租金低,我国纺织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是因为其生产成本低,B正确;我国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与政府政策关系不大,A错误;东南亚除出产少量麻类,棉花及毛类原材料缺乏,纺织原料并不丰富廉价,C错误;纺织企业转移东南亚是将其作为加工地,不是主要的销售市场,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东南亚缺少棉花等重要纺织原料,随着我国纺织业向东南亚转移,对原材料的需求日渐增加,因此,我国纺织贸易向东南亚出口的主要是棉花及半成品,A正确;根据上题可知,我国纺织工业向东南亚转移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因此,不会出口制成品,BD错误;世界主要纺织工业为棉纺工业,毛纺工业占比较低,C错误;故选A。
【点睛】纺织工业,生产过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因此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在多次世界产业转移过程中,都向经济欠发达,廉价劳动力较丰富的区域转移。
2018年7月31日~9月4日,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查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
下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科考期间观测区域对流层顶高度大致在()
A.7~9kmB.9~11kmC.11~13kmD.13~15km
7.科考期间观测区域()
A.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旺盛B.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C.近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稳定D.对流层和平流层物质能量交换弱
【6~7题答案】
【答案】6.B7.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7到9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仍在对流层,故A项错误;9到10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到11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到达了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故B项正确;11到13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是平流层,故C项错误;13到15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属于平流层,不是对流层顶,故D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B。
【7题详解】
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温度较低,说明对流运动不是很旺盛,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13到25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所以降低幅度并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由图可知,近地面风速变化为10米每秒到20米每秒,变化趋势不稳定,故C项错误;图中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下部气温相差较小,说明物质能量交换弱,故D项正确。
因此本题选D。
【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千米到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低,仅为8~9千米。
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由于季节的不同,温度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流运动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有差异,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法兰克福是德国黑森州最大城市,面积248.3km²。
城市现有两条绿带,第一绿带是1806年原中世纪星形防御城墙拆除后改建的市民公共绿地(1827年立法保护该地区永不被建设侵占);另一条是环绕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带,始建于1992年,绿带建设采取长期大量小型子项目的渐进式"慢营建"策略,总体实施期限50年。
下图示意法兰克福绿带在城市中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法兰克福第一绿带的独特功能是()
A.减轻城市内涝B.纪念城墙历史C.调节城市气候D.美化城墙环境
9.法兰克福城市绿带建设采取"慢营建"策略的主要理由有()
A.争取当地政府政策支持B.塑造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C.克服资金人员短缺困难D.缩短小型项目建设时间
【8~9题答案】
【答案】8.B9.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第一绿带的规模小,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城市气候作用不显著,AC错误;绿化带是在原中世纪星形防御城墙拆除后改建的市民公共绿地,1827年立法保护该地区永不被建设侵占,可见其历史文化意义在于纪念城墙历史,B正确;城墙已拆除,不存在美化城墙环境,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城市绿带是政府建设行为,不存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A错误;塑造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与"慢营建"无关,B错误;"慢营建"避免短时间内工程大量开工,需要投资的资金和人员太多,给建设带来困难,C正确;缩短小型项目建设时间不是"慢营建"目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城市绿化带有吸烟滞尘、减轻污染、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朋曲流域(27°49'~29°05'N,85°38'≈88°57'E)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大部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平均海拔4500m,流域内发育了大量冰川。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朋曲流域冰川分布面积变化显著。
下图示意1990~2020年朋曲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冰川分布面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2010~2020年朋曲流域年降水量高于前30年,其冰川面积变化趋势说明()
A.气温影响更为显著B.降水影响更为显著
C.坡度影响更为显著D.海拔影响更为显著
11.推测1990~2020年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率最小的坡向为()
A.东坡B.南坡C.西坡D.北坡
12.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变化导致该流域()
A.湖泊数量减少B.太阳辐射增强C.洪水灾害减少D.地面辐射增强
【10~12题答案】
【答案】10.A11.D12.D
【解析】
【10题详解】
2010~2020年朋曲流域年降水量高于前30年,冰川面积应该增加;但是图中2010~2020年冰川面积减少幅度最大,说明冰川面积变化受降水影响小,B错误。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朋曲流域冰川分布面积变化显著”,近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会加剧冰川融化速度,A正确。
坡度、海拔一般不随时间变化,CD错误。
故选A。
【11题详解】
图中1990~2020年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变化显示冰川面积减少;北坡是背风坡、阴面,受气温、降水、光照的影响小,冰川面积变化最小,D正确。
东坡、南坡、西坡受气温、降水、光照的影响大于北坡,冰川面积变化大于北坡,ABC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减少,地面得到的热量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正确。
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局部海拔范围减少明显,湖泊水量可能减少,但数量不一定会减少,A错误。
冰川面积变化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B错误。
朋曲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主要集中在5900-6100米附近,其余高度变化不大,洪水灾害不一定会减少,C错误。
故选D。
【点睛】年降水量高于前30年,冰川面积应该增加,但是图中2010~2020年冰川面积减少幅度最大,说明冰川面积变化受降水影响小。
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密度梯度及其变化是研究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衡量指标,揭示了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聚散趋势。
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越大,说明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衰减得越快;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的增加反映了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的趋势,反之,反映了由城市中心地区向外扩散的趋势。
下图示意上海市以人民广场为市中心,距市中心不同范围的市域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特征反映该区域()
A.第三产业就业岗位聚集B.房价受到轨道交通影响强烈
C.经济活动向外扩散明显D.站点周边人口和岗位密度小
14.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变化的差异导致()
A.人口向市中心迁移B.城市形成单中心的空间结构
C.居民通勤距离增加D.远郊站点周边岗位数量稳定
15.今后上海市城市规划可以进一步考虑()
A.增强第二产业与轨道交通匹配度B.提升站点周边职住功能水平
C.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域覆盖工程D.疏解城市中心过密居住人口
【13~15题答案】
【答案】13.A14.C15.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越大,说明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衰减得越快;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的增加反映了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的趋势,反之,反映了由城市中心地区向外扩散的趋势。
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梯度小于岗位密度梯度,由此可知,岗位的城市中心地区集聚的趋势大于人口的趋势,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在市中心聚集,A选项正确。
根据图文信息无法得出房价受到轨道交通影响强烈,B选项错误。
经济活动向内聚集明显,C选项错误。
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站点周边人口和岗位密度大,D选项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据图分析,上海市人口密度梯度与岗位密度梯度存在差异,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大而人口密度梯度较小,反映岗位向市中心聚集明显,而人口呈向外扩散的趋势,A选项错误。
站点周边相对聚集度较高,城市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B选项错误。
岗位向市中心聚集,人口向外扩散,说明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变远,居民通勤距离增加,C正确。
图文信息无法反映远郊站点周边岗位数量稳定,D选项错误。
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上海市居民通勤距离增加,应提升站点周边职住功能水平,减小通勤距离,缩短通勤时间,B选项正确。
上海市中心以第三产业
主,应增强第三产业与轨道交通匹配度,A选项错误。
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域覆盖工程,工程量大,耗费时间长,C选项错误。
由图文信息可知,市中心居住人口密度并不大,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等。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多丘陵和低山,最高峰海拔1000.3m。
鼎湖山分布着典型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3种森林类型,伴随自然演替进程,土壤水分储量逐步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鼎湖山各林型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垂直变化。
(1)指出鼎湖山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森林类型。
(2)描述鼎湖山森林演替从早期到晚期阶段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16~17题答案】
【答案】
(1)森林演替早期阶段:
马尾松人工林;演替中期阶段:
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后期阶段:
季风常绿阔叶林。
(2)特征:
鼎湖山森林演替从早期到晚期阶段,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步提升;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显著。
原因:
鼎湖山森林演替从早期到晚期阶段,地表植被组成与结构趋于复杂,土壤理化性质逐步改善,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步提升;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完善(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增加等),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强,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显著。
【解析】
【分析】本题与广东省肇庆市鼎山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材料,设置了两个小题,涉及到景区森林演替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广东省肇庆市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其稳定的森林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据材料和示意图可知,鼎湖山分布着典型森林植被演替序列的3种森林类型,分别是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
马尾松是一种耐酸性土壤的乔木,适合在亚热带地区形成的红壤、黄壤上生长,是亚热带森林的先锋军,随着马尾松的生长,逐渐会形成马尾松与阔叶林混杂的针阔混交林,最后,形成稳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
因此鼎湖山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森林类型:
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
【小问2详解】
特征:
根据上题分析鼎湖山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晚期阶段森林类型:
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
结合干季湿季土壤体积含水量可知,土壤体积含水量,季风常绿阔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马尾松人工林,因此鼎湖山森林演替从早期到晚期阶段,土壤体积含水量逐步提升;又据二图可知,表层土壤比下层高,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显著。
原因:
鼎山湖森林在演替中从早期的针叶林到中期的针阔混交林,到晚期的常绿阔叶林,地表植被组成与结构趋于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含水量得到提升;最后形成的稳定的常绿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不断完善,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增加。
【点睛】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巷古村始建于南宋,其形成之初,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一带,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
洞庭红橘是陆巷古村的传统特色经济作物,电视剧《橘子红了》曾在此取景,剧中"万千绿中点点红"的迷人秋景唤起了人们前往观橘、品橘的欲望。
古村旅游开发始于2000年前后,旅游开发绩效不高,村民收入仍较大程度依赖经济作物。
近年来,陆巷古村茶果产业蓬勃发展,但是洞庭红橘却大多被枇把树替代,面临传承危机。
下图示意陆巷古村位置。
(1)说明古代陆巷古村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的原因。
(2)分析近年来陆巷古村洞庭红橘大多被枇杷树替代的原因。
(3)阐述保护和传承陆巷古村洞庭红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7~19题答案】
【答案】
(1)陆巷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依山傍水,(便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优美;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气候温和;靠近苏州,生产生活物资获取便利;位于太湖之中的岛屿,相对封闭(防御条件较好),使之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
(2)陆巷古村自然条件优越且适合枇杷树生长,为枇杷树种植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古村旅游开发绩效(收益)不高,洞庭红橘未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枇杷单位面积经济收益高于洞庭红橘,改种枇杷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3)积极宣传洞庭红橘所蕴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增强村民情感认同;制定和出台保护洞庭红橘政策,鼓励村民积极种植;加快洞庭红橘种植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提升古村旅游质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陆巷古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乡村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发展变化、传统农业振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
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东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古村选址于东山后山湖滨一带,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说明陆巷村选址于苏州市东山镇后山,与太湖西山隔湖相望,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位于太湖附近,气候宜人,冬暖夏凉;靠近苏州,物资获取便利,生产生活方便;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使之成为世家大族隐居、避难之地。
【小问2详解】
枇杷喜光、稍耐阴、稍耐寒、不耐严寒。
陆巷古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受太湖影响,冬季温暖,不易出现严寒,适合枇杷树生长,为枇杷树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由于古村旅游资源单一,旅游业发展不景气,传统农产品洞庭红橘未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且单位面积产值低;而枇杷单位面积产值高于洞庭红橘,改种枇杷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丰富乡村旅游资源。
【小问3详解】
充分挖掘红橘独特优势和价值,加大宣传洞庭红橘所蕴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加强乡村社会的情感认同,引导村民树立红橘文化自信与保护;制定和出台保护洞庭红橘政策、补贴种植红橘政策,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户实现了“订单农业”生产,激发种植红橘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红橘的文化和旅游综合效应,提高红橘在农旅融合方面的知名度,提升古村旅游质量,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点睛】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青藏高原南部风积地貌典型分布区,河流宽谷地区沙丘地貌广泛分布,而峡谷地区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
2019年11月,我国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科研人员从雅鲁藏布
江河谷选择了14个典型的新月形沙丘(采样点位置见下图,自西向东依次命名为D1~D14,沙丘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进行采样研究。
雅鲁藏布江沙丘主要分布在5个河流宽谷段。
沉积物粒度组成反映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的百分含量,表示意不同宽谷段沙丘的粒度组成。
区域
粒级级配/%
黏土一中粉砂
0~31µm
粗粉砂
31~63µm
极细砂
63~125µm
细砂
125~250µm
中砂
250~500µm
粗砂
500~2000µm
马泉河段
3.81±1.10
0.83±0.69
8.16±6.74
40.79±13.80
39.70±10.77
6.71±10.22
拉孜段
12.25±3.38
1.58±0.51
10.95±5.45
39.68±4.83
32.31±8.20
3.22±3.06
日喀则段
6.33±2.81
1.61±1.04
8.37±6.42
38.88±7.06
38.16±7.83
6.67±7.06
山南段
5.54±1.43
1.06±0.51
7.84±3.90
41.81±7.40
39.39±7.05
4.35±4.11
米林段
7.89±1.85
2.84±1.57
11.97±5.96
36.00±8.73
33
38±7.34
7.92±8.75
(1)分析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的原因。
(2)阐述雅鲁藏布江河流宽谷地区沙丘地貌形成过程。
(3)专家指出影响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而不是流水作用,请说明理由。
【18~20题答案】
【答案】
(1)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风速加强);河岸(河漫滩)沉积物少,沙源供应不足,因此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
(2)冬春季节(河流枯水期),河流沉积物在宽谷地区的河岸和河漫滩出露,经风力吹蚀和搬运作用,受地形等因素阻挡在河流宽谷地区堆积形成沙丘。
(3)雅鲁藏布江沿江河岸或河漫滩的沉积物是附近沙丘的主要沙源。
由于河流的分选作用,自上中游至下游河岸或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减小趋势,而整个河谷沙丘平均粒径未出现逐渐减小趋势,因此流水作用不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
在风力作用下,强劲的起沙风速会将近地表沉积物细颗粒组分吹走,留下较粗颗粒组分,导致沙丘粒度整体以细砂和中砂组分为主,因此风力作用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风积地貌的材料为情境,涉及了该区域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影响雅鲁藏布江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外力作用。
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风积地貌的发育,首先要有充足的风沙来源,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河道狭窄,水流速度快,河床、河滩沉积物少,沙源供应不足;其次,风积地貌发育,往往有一个风速变弱的过程,雅鲁藏布江峡谷地区,由于狭管效应显著,风力搬运作用强劲,风沙也不易沉积,所以几乎无风积地貌发育。
【小问2详解】
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
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强劲,经风力吹蚀和搬运作用,在宽谷地带风力减弱或受地形的阻挡,在江岸地区或附近山坡上堆积形成沙丘。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雅鲁藏布江沿江河岸或河漫滩的沉积物是附近沙丘的主要沙源。
通常情况下,河流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即自上中游至下游河岸或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呈减小趋势,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而表中信息显示,整个河谷从上游地区至下游地区,沙丘的粒度组成情况相差不大,沙丘平均粒径未出现逐渐减小趋势,因此流水作用不是影响河谷沙丘粒度组成的主要原因。
而风力作用下,强劲的起沙风速会将河床、河滩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吹走,留下较粗的砂、砾物质,导致沙丘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高考 地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