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评价海南宁夏卷.docx
- 文档编号:512132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1.58KB
高考试题评价海南宁夏卷.docx
《高考试题评价海南宁夏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评价海南宁夏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评价海南宁夏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评价报告
课程标准卷
一、总体评价
试卷以新的课程标准、全国考试大纲和2007年宁夏、海南考试说明为依据,试卷的结构与大纲卷对比,变化不大,平稳地实现了由大纲卷到课标卷的过渡。
试卷针对各地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实际情况,紧密贴近中学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试卷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潜能。
试卷对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结合考查的科学、规范和深化,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考生。
考试中心命制的这份试卷给实施新课程的省市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支持和促进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二、试题特点
1.体现课标理念,发挥试卷导向
试卷围绕课程标准中内容主线、核心能力、改革理念命题,考虑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关注了必修和选修的比例以及文理的差异,力图达到推进课程改革的目的。
试卷对三视图、算法框图、几何概型以及统计内容等新增内容进行了考查。
对传统内容的考查也适度创新,如改变了传统三角函数的考试模式,给解三角形问题赋予了实际背景,既简单,又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2.倡导通性通法,考查全面综合
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多数试题都是通性通法。
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了集合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导数的运算、复数的四则运算、等差、等比数列的运算等;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求值,考查了算法和框图,考查了三视图和几何体的体积,考查了标准差、排列组合等,这些内容的解决没有特殊的技巧,主要是概念和简单运算。
在解答题中,对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以及选做题的平面几何证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等考查得比较全面,并且大多数试题都是常规解法。
3.强化思想方法,深化能力立意
重视对常规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6)题,文科第(7)题以抛物线为素材,理科卷第(22)题(选考题)C题以不等式为素材,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科第(12)题用体积问题考查构造图形的方法和能力,理科第(21)题是函数和导数的综合问题,突出考查函数的思想和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
突出对新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5)题以程序框图为文本,考查算法的思想和读图的能力,文科第(8)题给出了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突出考查考生读图、构图、画图及其计算的能力等,理科第(20)题是从概率统计的角度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虽然考查几何概型和二项分布,但实际上是对概率统计思想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重点考查。
4.体现数学应用,凸显时代背景
试卷创设的背景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例理科第(11)题,文科第(12)题以射箭为背景,考查标准差,体现数学的应用;理科第(17)题,文科第(17)题以三角函数的测量为背景,反映出三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理科第(5)题,文科第(5)题以算法为背景,考查算法的基本思想、框图、程序语言,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这些试题充分展示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现出现代与传统、数学与文化的交融,对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建议与商榷
1.试卷对海南、宁夏两省考生来说,容易题显得偏少,中高档题偏多,总体难度偏大。
2.理科第(18)题考查二面角,似乎高于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全国卷Ⅰ
一、总体评价
试卷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立意新颖、甄别能力。
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在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进行了适度的改革和创新。
“稳定”体现在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坚持对重点内容重点考查,坚持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坚持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适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在对重点内容常考常新,对试卷结构的微小调整等方面。
试卷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试卷的难度与能力要求适合于使用本卷地区的考生。
二、试题特点
1.紧扣大纲,贴近教材
试卷紧扣大纲,多数题目都属于常规试题,部分试题源于教材,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入考查。
如文科第
(1)题与课本第一册(上)第11页例1基本相同。
理科第
(1)题、文科第
(2)题与课本第一册(下)第25页例2基本相同。
文、理科第(3)题源于课本第一册(下)第123页习题5.7的第2题。
文、理科第(4)题源于课本第二册(上)第113页练习2的第2题。
文、理科第(7)题源于课本第二册(下)第14页练习第4题。
这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引导中学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
2.注重思想,突出能力
试卷突出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理科第(6)、(11)、(12)题,文科第(6)、(10)、(11)题重点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函数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最值、图像、反函数等方面,如理科第(8)、(9)、(12)、(20)、(21)题。
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计算求值等方面,如理科第(8)、(10)、(15)题、文科第(16)题等等。
对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参数的讨论等方面,如理科第(18)、(20)、(21)题等。
重视考查能力和素质。
试卷中多数试题概念性强、充满思辩性,突出对理性思维的考查。
如理科第(5)题判断字母的取值,需要从正面和反面去判断,这是一个思考与辨别的过程。
理科第(12)题需要用导数的方法研究函数的性质,从方法的选择到研究工具的使用都体现了能力的要求;理科第(20)题第(Ⅰ)问,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第(Ⅰ)问,理科第(22)题第(Ⅱ)问都是不等式的证明,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是对考生能力素质的最高考查要求,是区分较高水平考生的典型设问方式,适合于试卷使用地区使用。
3.保持稳定,适度创新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本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进行,本份试卷较好地解决了创新试题与试卷难度的矛盾,理科第(16)题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还融入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体现了方程的思想,突出考查了创新意识,并且新而不难。
对应用意识的考查,在试卷中保持了平稳的主基调,仍是用概率、统计知识为主的应用题进行考查。
试题文字短小,易于读懂,转化的过程比较简单,转化成的数学问题又是最基本的,且难度不大,对中学数学教学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建议与商榷
1.文、理科试卷只各有一道小题考查平面向量,解答题中没有涉及,考查力度略显不足。
2.理科第(20)题的答案比较简洁,建议再具体、详细一些,这样不仅有利于阅卷,而且有利于中学教师对试题的研究。
全国卷Ⅱ
一、总体评价
试卷以稳定为核心,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层次清晰,能力为先。
试卷科学规范,平和贴切,体现出了多年形成的命题经验和成熟的命题技巧。
试卷起点较低,坡度适中,层次鲜明,结构基本稳定。
试卷的难度与能力要求适合于西部地区的考生。
今年在去年评价反馈基础上对难度的调整是近些年来最平稳的一次,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矫枉过正、一年容易一年难的现象,显现出命题工作在难度的控制上有了重大进展。
二、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试卷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进行全面考查。
多数选择题、填空题比较简单,并表现出“对小知识点小题考”的原则,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数等内容都用小题考查。
多数解答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也都是由若干个基础题整合加工而成,重点核心内容在试卷中占有较高比例。
2.注重方法,渗透思想,强化能力
试卷从数学的一般方法入手,如考查了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了突出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理科第
(2)题、文科第(3)题、文理科第(12)题;分类讨论的思想,如文理科第(10)题,文科第(19)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如理科第(13)、(17)、(18)、(22)题,文科第(10)、(17)题。
对能力的考查合理、适度,使用常规题型,但在情景的设置和设问方式上有所创新。
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常规、平稳,对运算能力的考查突出算理而降低运算量;以不等式证明的设问方式突出考查理性思维的试题只有两小问,适合使用本份试卷的考生。
3.分散难点,适度综合,合理创新
试卷注重试题的层次性,合理分散难点,有效地控制了试卷的综合性及难度。
大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单一,综合性及难度不大。
以考能力为主的解答题,起点较低,较难的解答题均采用分步设问的方式,用以体现分散难点,多题把关、提高区分度的作用。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也有利于区分各分数段的考生。
试卷没有刻意设计突出考查创新意识的新题,体现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本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
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保持了平稳的主基调,以概率与统计知识为主的应用题进行考查。
试题易于读懂且难度不大,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建议与商榷
1.选择题在难易的排列上可以作适当调整,如理科第(6)、(9)题,文科第(5)、(11)题较容易,可适当前移,理科第(4)、(5)题,文科第(3)、(4)题较难,可适当后移。
2.个别知识点的考查有些重复,如理科第
(1)、
(2)题考查的都是正弦函数;理科第(4)、(8)题考查的都是自然对数。
北京卷
一、总体评价
试卷平和、新颖,符合《2007年北京卷考试说明》的规定,覆盖了中学数学的基本内容,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
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在保证平稳的前提下,适度创新,试题设计重视相关知识点的有机交汇,突出对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
试卷难度在去年较为容易的情况下进行了调整,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有新,解答题的考查内容与往年有变化,设问新颖,对考生适应新情境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
二、试题特点
1.基础知识考查全面
试卷对基础知识考查比较全面,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了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排列组合、数列、圆锥曲线和平面向量等内容。
在解答题中考查了空间线面关系、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内容。
2.思想方法考查到位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文理科第(14)题考查枚举法;理科第(15)题、文科第(16)题考查数列中求通项的方法;理科第(4)题以平面向量为素材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文理科第(6)题以线性规划为材料考查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理科第(10)题以等差数列为载体考查函数思想;文科第(13)题以2002年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为背景,考查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文科第(20)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3.能力素质考查突出
试卷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而且要求较高,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能力的命题思路,试卷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文科第(4)、(12)、(15)、(17)、(19)题,理科第(18)、(19)题突出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
文科第(17)题、理科第(16)题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理科第(20)题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转化都有较高的要求。
4.试题综合性强
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综合性要求较高。
如文理科第(8)题综合考查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科第(15)题、文科第(16)题综合考查数列知识;理科第(17)题、文科第(19)题综合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双曲线方程;理科第(19)题是函数、方程、导数等知识交汇在一起进行设计的,综合程度很高。
三、建议与商榷
1.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欠平衡,有些内容考查显得过重,有些内容又没有考查。
2.试卷使用2道解答题考查应用意识,比重偏大。
6个解答题中有4道题都设置了3问,似乎偏多。
天津卷
一、总体评价
试卷符合《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覆盖了中学数学的基本内容,突出考查了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内容。
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又注重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试题总体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增加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比例。
二、试题特点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起点低,入手容易,紧扣《考试大纲》,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集合、不等式、函数、数列、极限、三角、平面向量、线性规划、排列组合、概率、导数、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等在试卷中都得到了考查。
2.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试卷十分重视教材中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其中向量、导数、概率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且分别设置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各类题型中。
如理科第(10)、(15)、(18)、(20)题,文科第(15)、(18)、(21)题。
3.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试题突出学科特色,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理科第(16)、(18)、(20)、(21)题、文科第(16)、(18)、(21)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科第(7)、(9)、(15)、(17)题,文科第(7)、(9)、(15)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理科第(4)、(8)、(11)题,文科第(8)、(12)题考查了方程的思想。
4.重视对能力素质的考查
试题加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要求较高,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指导思想,理科第(17)、(19)、(20)、(22)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运算能力;理科第(19)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理科第(18)题考查应用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理科第(10)、(21)题综合考查了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重视文理差异
试卷充分考虑了文理科教学内容及高校要求的差异。
10个选择题中只有两个相同的题目,6个填空题3个相同,3个不同,6个解答题4个题目完全不同,1个题目第二问设问不同,突出了文理差异。
三、建议与商榷
1.理科第(8)、(13)题考查的都是等差数列,略显重复。
2.理科第(21)、(22)题,文科第(22)题运算量偏大,思维要求较高;文科第(20)题、第(21)题的第3问都是不等式的证明,文科第(10)题也涉及不等式,重复考查,难度较大。
辽宁卷
一、总体评价
今年辽宁省试卷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试题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突出了主干内容;在注重考查通性通法的同时,也重视了基本数学能力的考查,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基本按由易到难排序,梯度较好,区分度较高,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
二、试卷特点
1.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合理考查新增内容
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
同时,试卷合理考查了平面向量、导数及概率与统计等新增内容。
如理科第(12)、(13)、(19)题考查了导数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理科第(3)、(6)、(14)、(20)题,文科第(4)、(7)、(16)、(21)题都涉及了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理科第(9)、(19)题,文科第(10)、(17)题考查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运算。
2.注重突出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综合运用
试卷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地位,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理科试卷中考查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空间线面关系等主干知识的试题占了试题总数的80%,文科试卷中考查主干知识的试题占了试题总数的70%。
如理科第
(2)、(6)、(12)、(13)、(22)题,文科第
(2)、(7)、(9)、(13)、(22)题都是以考查函数内容为主的试题;理科第(4)、(21)题,文科第(5)、(20)题都是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的试题;理科第(5)、(17)题,文科第(16)题都是以考查三角函数内容为主的试题;理科第(10)题,文科第(11)题都是以考查不等式内容为主的试题;理科第(8)、(11)、(14)、(20)题,文科第(3)、(8)、(16)、(21)题都是以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内容为主的试题;理科第(7)、(15)、(18)题,文科第(6)、(15)、(18)题都是以考查空间线面关系内容为主的试题。
在突出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理科第(19)题的求解需要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期望、导数等基础知识;理科第(21)题的求解需要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以及不等式等基础知识;文科第(21)题求解需要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平面向量、圆与抛物线的方程及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
3.充分关注通性通法,注重基本数学能力
试卷重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通性通法的考查。
试卷的大部分试题都可以用学生熟悉的通性通法求解,理科第(12)、(21)和文科第(22)等题虽然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考查的目的仍是基本的数学素质,所涉及的方法也仍是通性通法。
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如文、理科第(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理科第(19)题考查了运用概率和函数知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第(17)题考查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第(22)题考查了运用方程、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建议与商榷
1.理科试卷第(19)题中,利润似与销量有关,但题目没有提及销量。
2.文科试卷第(22)题设置的参数过多,难度偏大。
上海卷
一、总体评价
2007年上海市试卷文理分卷,试卷继续保持历年自主命题的风格和特点。
试卷结构,主客观试题搭配,难易题目比例,题型和题量等均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在坚持以能力立意考查的思想指导下,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的考查,既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意全卷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设计科学严谨,体例规范,文字表述准确;试题排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较好的梯度,有利于不同程度考生的水平发挥。
全卷难易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二、试题特点
1.注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主干内容
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填空题理科第
(1)-(8)题,文科第
(1)—(6)题,选择题理科第(12)、(13)题,文科第(12)、(13)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函数、直线方程、二次曲线以及概率等基本内容,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和基本公式,运算简单、方法常规。
试卷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如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理科第
(1)、(3)、(5)、(6)、(15)、(18)、(19)等题考查函数概念、函数性质、函数应用等,涉及的函数内容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分式函数及这些函数的综合等。
2.重点考查基本数学能力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试卷以能力考查为核心,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均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层次明显、清晰。
文、理科第(16)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题目很基本,考查线面关系及几何度量;解答题中各道都考查了运算能力,但运算量适中,方法常规,符合中学实际水平;理科第(20)题是数列题,需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但仍属于中学生能够达到的要求。
理科第(20)题“对称数列”概念应用,文、理科第(21)题求“果圆”方程等题目都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都有较全面的考查。
3.注重考查应用意识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理科第(18)题是以太阳电池年生产量增长变化为背景的实际问题,贴近实际生活,问题来源于市场,考查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量关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能力。
这样的实际问题背景公平,所用数学知识比较基础,解答较容易,既考查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对中学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文、理科第(20)题引入了“对称数列”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不等式等多项内容,学生必须综合这些知识,熟练运用其解决问题。
题目设计新颖独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具有良好区分度的综合性试题。
三、建议与商榷
1.试卷中概率统计内容偏少,似可适当增加其考查力度。
2.文科第(9)题,理科第(7)题应该区分“数”与“数字”的概念。
3.创新题较多。
有三个解答题文字过多,阅读量过大。
江苏卷
一、总体评价
今年江苏省试卷仍然是文理合卷,试卷的结构、试题的类型、试题的数量与分值的设置都与去年试卷相同,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内容较为全面,同时又突出了主干内容。
试题既注重常规思想方法的考查,又突出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考查。
试题排序由易到难,有利于区分不同程度的考生。
二、试卷特点
1.重视基本素质,强调通性通法
试卷重视考生基本数学素质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的运用。
大部分试题都突出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素质,考生可以用熟悉的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求解这些试题。
第(7)、(16)、(19)、(20)、(21)题等五个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要求较高,但考查的目的仍是考生的基本数学素质,所涉及的方法也仍以通性通法为主。
2.突出主干知识,重视新增内容
试卷突出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考查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的试题构成试卷的主体。
同时,试题也重视导数、概率等新增内容的考查,较为合理地设置了考查这些内容的试题,如第(8)、(13)、(19)题考查了导数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第(17)题考查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3.注重思想方法,重视综合运用
试卷以数学知识为素材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如第(20)题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素材考查了考生运用由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能力与思想方法,如第(17)题考查了运用概率和函数知识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第(20)题考查了运用方程、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及推理论证的能力;第(21)题考查了综合运用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第(3)、(6)题等多个小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12)、(20)、(21)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0)、(21)题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第(15)、(18)、(20)、(21)题考查了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
试卷重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第(19)题的求解需要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抛物线的基本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导数、简易逻辑等基础知识;第(21)题的求解需要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
三、建议与商榷
1.考查以函数内容为主的试题偏多。
2.第(21)题的后两个小题考查的思想方法略显重复。
浙江卷
一、总体评价
试卷符合《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规定,继承前三年命题的成功经验,在平稳中力求创新。
试卷立足教材,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立意,在考查基本方法的同时突出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的考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试题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梯次分明、文理有别,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试卷结构略有调整,增加填空题个数,减少解答题个数,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升。
二、试题特点
1.调整试卷结构、增加知识覆盖
试卷结构由去年的10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6个解答题,调整为10个选择题,7个填空题,5个解答题,增加了知识点的覆盖。
试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如理科第(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评价 海南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