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docx
- 文档编号:5119221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7.99KB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docx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就及其失败的原因
本章提示
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欧洲衰落,美、日盛行,欧洲主宰世界的场面此后宣告结
束.、
2、战争惹起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从头切割世界、保护战胜国利益和保护
战后和平的新序次.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流行的标志.
内容:
1、提议新道德,责备旧道德;
2、提议科学,反对迷信;
3、提议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财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鼎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示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
觉醒;
3、为以五四运动为初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思想
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限制
1、提议者没有揭穿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
财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根源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
的.
2、他们把改造公民性置优先地位,可是又走开改造产生封建
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公众中去,
可是依赖少许人的呼叫,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很多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必定或绝对否认的
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
1、启示:
经济文化落伍的国家也能够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
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流传.
3、工人和士兵的宽泛发动并由此赢获成功的事实,明示中国
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睁开革命.
三、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新的时代条件;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
了最初的公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外国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前一次完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完好性.
2、五四运动宽泛在动员和组织和公众,是一场真实的公众性
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宽泛流传,促使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联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
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初步.
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
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
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结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
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
表现:
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初版;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
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本质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公众相联合的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的创办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睁开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对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本质组织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大会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大纲和第
一个决策.陈独秀担中间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
后,获取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模范,是依照列宁的建党原则成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住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刚毅的领导中心.
2、中国革命此后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交流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
前途.
六、反帝反封建革命大纲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大纲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高大纲: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大纲:
除去内争,打垮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好独立;一致中国为真实的民主共和国.
(二)发动工农公众睁开革命斗争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公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
成.
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公民革命的流行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公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
民主义:
联俄、联共、帮助农工.
(二)公民革命的流行
1、黄埔军校成立
2、孙中山北上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五卅运动
5、省港大歇工
八、北伐战争的成功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1925年7月9日,公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
打垮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成功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
2、北伐军获取广大工农公众的鼎力支持.
3、获取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救援.
(二)工农运动的宽泛高涨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九、国共合作的破碎与公民革命的失败
(一)公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
案事件.
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二)公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权益的结协力量大
大高出刚刚流行的革命结协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一致
战线内部出现强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公众、城市小财产阶级和民族财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深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权益,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成功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大纲,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浸礼,积累了
初步的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代史 学习 笔记 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