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复习过程.docx
- 文档编号:5117455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2.20KB
修辞手法复习过程.docx
《修辞手法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手法复习过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辞手法复习过程
修辞手法
1.修辞的概念、种类
〖修辞的概念〗
一、修辞的含义
二、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修辞通过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语言规律来提高表达效果,自然要注重研究谐音、叠音、拟音、双声、叠韵、平仄、押韵、字调、语调、重音、轻音、停顿、音节、节奏和儿化韵等。
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如:
双关、对偶、拈连、歇后、摹声、同字、谐音、讳饰、借代、飞白等。
2.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是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的,这就势必要从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调遣、安排,也必然用到各种各样的语言建筑材料,如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素词、褒义词、贬义词、外来词、古语词、行业语以及熟语等。
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如语意双关、反语、仿词、婉曲、对偶、对比、借代、通感、夸张、顶真、回环、拈连、反复、比喻、移就、歇后等。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
〖修辞的种类〗
1.消极修辞
与“积极修辞”相对,又叫“普通修辞”“规范修辞”。
它以内容上明确、通顺、周密为标准,要求表达得明白、正确,不出现用词造句或逻辑上的错误。
应用于各种语体,特别是在科学、公文、法令、应用语体中更应重视,这是积极修辞的基础。
2.积极修辞
与“消极修辞”相对,又叫“高级修辞”“艺术修辞”。
它以内容上鲜明、生动、形象、深刻为标准,要求不仅表达得明白、正确,而且说得动听,写得出神,能引起美感,呈现出具体形象,具有感染力。
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1)属于语言要素的选择。
如:
语音、词汇、句式的选择等。
(2)属于修辞方式的选择和创造。
通常所说的“修辞格”都是积极修辞。
2.修辞格
(1)
一、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像乙。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是乙。
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
这里是花的海洋。
(“花”修饰“海洋”)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
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
甲代乙。
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3)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②拟物。
例如: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孔繁森。
④形象代本体。
例如: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
⑦质料代本体。
例如: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镜子,古代用铜镜)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①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对偶的作用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在一起,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
(3)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反复
(1)概念
反复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
(2)反复的种类
①接连反复。
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②间隔反复。
例如: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3)反复的作用
①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②抒情写景,感染力强;③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8.设问
设问是故意从正面提出问题,随即自己作出回答,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9.反问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式。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①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3.修辞格
(2)
二、其他修辞手法
1.双关
(1)概念
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2)双关的种类
①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苟)
②语意双关。
例如: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反语
(1)概念
反语就是以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2)反语的种类
①讽刺性反语。
例如: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②非讽刺性反语。
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3)双关与反语的不同点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其表面的一层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内里的一层意思是上下文所赋予的。
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反语的表、里两层意思是相反的,而双关的两层意思是相关的。
3.引用
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叫做引用。
引用包括以下两种:
(1)直接引用。
例如:
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2)间接引用。
例如:
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4.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5.映衬(衬托)
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式。
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
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例如: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2)反衬。
即陪衬事物对照主要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例如: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用“……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反衬“我”的急切心情)
衬托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②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6.顶真(顶针、联珠)
顶真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为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例如: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具有续接的特点,这种语言形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
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会变成文字游戏。
7.移用(移就)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它实际上是一种词语活用的方法,通常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到物上。
例如: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再和谐不过的。
(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形容“建筑”)
移用与拟人的不同点:
移用体现的是相关事物的修饰语的变化,而拟人则是侧重于把事物“人化”,二者不可混淆。
8.通感(移觉)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通感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如例①)和比喻的通感(如例②、例③)。
例如: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沟通,有时也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畴而本身比较抽象的事物。
例如:
①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②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移用与通感的不同点:
移用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替换,而通感则侧重于感觉的相移。
9.婉曲(委婉)
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一般可以把婉曲分为烘托与暗示两种。
例如:
①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
例①不说本意,只用天气、鸟虫这些相关的事物来烘托秋天后半夜的空旷、沉寂;例②则用“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暗示“又挨打了”。
10.回环(回文)
回环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例如下面的回文联:
清代誉满京城的“天然居”饭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北京的老舍茶馆回文联:
满座老舍客 客舍老座满
厦门鱼腹浦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广东湛江德邻里回文联: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①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断,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②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③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其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
甲一乙,乙一甲;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顺连而下:
甲一乙,乙一丙。
11.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例如:
①雷锋啊,你虽然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但人们从你身上,也从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身上,看见了未来的人类,共产主义的人类。
(呼人)
②啊,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我的长剑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呼物)
12.互文
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并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并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
13.摹状
摹状又叫摹绘、仿拟或摹拟,是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形状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分为摹形、摹声和摹色三种情况。
例如:
旱獭……到了夏至后,发青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滚滚。
(摹形)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摹声)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摹色)
14.示现
把实际未见未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叫示现。
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和悬想式示现。
(1)追想式示现。
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2)预感式示现。
即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例如: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悬想式示现。
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例如: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5.仿词
仿词也叫逆换,是根据表达上的需要,临时造出一个同原来的词语意义相连的新词语,以造成表达上的新鲜感。
例如: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第二天早上,她们的头发上都结了霜,男同志们笑她们:
“嘿,你们演《白毛女》都不用化装了!
”她们也笑男同志们:
“还说哩,你看你们不是‘白毛男’吗?
”
还有一种同音仿词,即借助仿词与本词的同音而造成的一种仿词。
两者借助某种联系,而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
如下面的新闻标题:
①花季为何变花祭?
②莫让酒杯变“酒悲”!
例①的相关报道是花季少年因学校一纸处分而轻生,例②的相关报道是因贪杯而导致病变死亡。
同音仿词形象鲜明,能深刻揭示事件的本质。
16.飞白
“白”指“白字”。
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法有两种:
一是人家怎么错的,就照直录用;二是援引人家的错误以取笑或讽刺。
例如:
湘云走来,笑道:
“二哥哥,林姐姐。
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林黛玉笑道:
“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
其中“爱”与“二”谐音,而“爱哥哥”的“爱”是第一种用法,“幺爱三四五”的“爱”是第二种用法。
17.析字
把一个字析为音、形、义三个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事代替或推演上去,叫析字。
其基本方法有三种:
(1)化形。
例如: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选自《红楼梦》第五回,此句中就是把孫绍祖的“孫”字析成“子”“系”二字,再借“子”“系”来代替“孫”字)
(2)谐音。
例如:
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
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鱼(余)”的意思。
(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例句中的“鱼”和“余”是谐音)
(3)衍文。
例如:
称“假”为“西贝”,就是把“假”字先按谐音看做“贾”字,再按字形析为“西”“贝”。
18.拈连
修辞格的一种。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甲乙两类事物相连述说时,将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趁势巧妙地连用到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手法。
拈连可分两类:
(1)顺连:
把适用于上文事物的词语顺便“连”用在下文事物上。
例如: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杨朔《荔枝蜜》)“酿”本来适用于“蜜”,现在“拈连”在“生活”上。
(2)类连:
根据上文出现的现成词语临时仿造一个反义的或类似的词语“连”用在下文中。
例如:
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
李有才作出来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
这本小书既然是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做“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这是拈连和仿词相结合的修辞手法。
拈连这种修辞方式含蓄形象,容易唤起人们的联想。
同时由于是顺着说下来的,因而结构连贯,语气畅达,新颖生动,别有风味。
4.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套用
套用是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修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含有其他修辞格。
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排比中套用了比拟)
2.连用
连用是在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修辞格。
例如: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都有丰饶的物产,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我可真说不完。
(碧野《天山景物记》,加点的句子是排比,后接连的加线的是对偶)
3.兼用
兼用是指一个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出它兼有多种修辞格。
例如:
“砰”的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暴发,像飞瀑倾泻。
(鲁光《中国姑娘》,此句从形式上看,“像……像……像……”构成比喻、排比;从内容和气势上看,它构成夸张和层递,因此,此句兼用比喻、排比、夸张、层递四种修辞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辞手法 复习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