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docx
- 文档编号:511484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98KB
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docx
《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
教育就是让河流向远方
教育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之前,我必须再一次提及一个人,这个人就叫约翰.洛克。
读《教育漫话》,通篇里写满的全是殷殷的感动。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没有艰深晦涩的理论,但每一个字却又饱含哲理,它和中国时下流行的“教育学”显然不同。
其最明显的区别恰在于他是以“心”为纸的,是“坐着”写出的,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教育学,因而它没有文字的冷艳,绝少关于学术词汇的卖弄,更没有盛气凌人口吻的训斥,读他,你觉得温暖、舒服、感动。
其实这个人有时候也蛮“尖刻”的,比如他建议,人要“尽心竭力地为祖国服务,乃是每一个人不可不尽的义务;谁若没有这种想法,他便与家里的牲口没什么区别了。
”我不太赞成这样的教育,岂不是“泛工具化”的表现吗?
但人必须“有想法”,用中国话说,否则便是“行尸走肉”。
如果你真的把洛克的教育理解成“育人的工具”,那又错了,其实,《教育漫话》大部分的建议都是“基于儿童”的,借他的话说就是,“给儿童习惯、能力、意志”,通篇里写满的是爱,是成年人对儿童的“拳拳之心”。
读洛克,你会在某一时刻觉得这个人很“熟悉”,恍如饭桌上爱唠叨的老太太,让你不忍心拒绝甚至又不得不为之感动。
也难怪他这样爱唠叨,“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我对他的感慨是,这个人把教育真的看得很透,透的让他不厌其烦地唠叨,因而“唠叨”便成为洛克教育学的叙述特征,乃至于我很想模仿洛克,也写一部我以为看透的书。
我也是主张教育必须“基于儿童”的,离开了对儿童的研究,一味地以成年人想当然的方式去强行灌输,实在是愚不可及的。
然而,我们这么多年却一直干着这类的勾当。
儿童呢?
他们鲜嫩的生命此刻正蜷曲在哪处墙角?
他们正在我们苛责的狂风暴雨中,一点点无声无息地接近枯萎,可我们都忘记了教育就是“解救”。
我也研究儿童,但我对儿童的“认识”远远达不到洛克的境界。
他喜欢从儿童的表现和行为出发,向你娓娓道来,句句直击你软处的那个部位,令人很难绕开。
客观地讲,他当然主张要包容儿童,但包容不是纵容,他希望让儿童有教养,甚至希望儿童有德行,而教养和德行来自于“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
但他又同时提醒我们,“鞭挞儿童,这是一般教师所知道的或想到的管理儿童的惟一工具,是教育上最不适合的一种方法。
”除此外,他还告诉我们不可侮辱儿童,可以适当“惩罚”,但必须是“比较温和”,否则“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奖励很容易使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让儿童“得到快乐而无妨碍的娱乐”,决不可以“因为他们不爱做某件事情,或者非要用某种快乐去吸引就不愿做,所以便以此为报酬去给予他们。
”
很喜欢这样的话,儿童的“时间应该用来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去,而不在于把他们的头脑填满一些废物,那种废物他们日后一生一世通常是决不会灾区想到的。
”
他还这样近乎偏执地嘲笑说,“我要请花钱使儿子学到这种废物的父母们想一想,看他们的儿子投身社会的时候,身上带着一层受过教育的色彩,是不是很可笑?
”“学到废物”?
这句话令人颇为“无语”。
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让一代人展现出“教育的色彩”吗?
以至于一旦露出了受过教育的痕迹,便变得渺小、失掉体面、丧失信心呢?
儿童不是“垃圾箱”,这句话的意思再显然不过。
在洛克看来,“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而什么是他主张的教育呢?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江河的方向发生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记住,教育就是让河流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
如何让教学“升级”-----抓学科组
“学科组”就这样凸显在我们眼前,它被空前地重视起来,是因为它有能力可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成为教育的抓手:
从教学“升级”到教育。
然而考验也会是空前的,因为传统的学科组在一般概念里首先是“组织和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育的角色和任务并未被要求,自然也难以引起足够的关注,它作为教育的抓手被提出来本身就具有变革性。
从教学升级为教育,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角色感”。
因为“角色”不仅决定了教师的“行为”,也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结果”。
教育要“立德育人”,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一名“学科教师”,他唯有升级为一个“教育者”,才有可能实施“教育”。
教师何完成“角色”的升级?
这就对“学科组”的任务提出了挑战。
学科组仅仅是实施学科教学的组织吗?
如果它不被赋予“教育”的内涵而只停留在知识性“教学”上,显然是浅层次的甚至是“失职”的,没谁否定知识的重要,但情感、态度、价值观似乎比知识更重要。
不二元对立的建议是,能不能尝试改造学科组,让它在承担学科教学的同时,同时发挥“育人”的功能?
这不是突发奇想。
一个优秀的学科组就应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修炼场”,它也应该成为一个信念的“孵化器”,成为一个发育精神胚胎的“子宫”,它颠覆了传统的学科组概念,它扩展了学科组的内涵,它因体现出教育的本质而实现了更伟大的意义。
试想,假如学科组实现了升级,这个组织的每一个教师会有怎样的层次和高度?
他会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细节里抬起头来,把望自己每个行为蕴含的意义,这显然对曾经单纯的知识教学追求是一种质的飞跃,他得道了,就再也不用担心他还会退转进“应试”的地狱里;他觉悟了,就再也不会只盯着学科了;他成长了,他情感会决定他的态度,他的情感态度就形成了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他的使命与担当;他开阔了,他的“心房”里就会装进国家和民族。
这样的教师,他就会毅然决然地告别过去,而捍卫教育的神圣和尊严。
如果学科组没有这些功能,教师的升级就无法实现。
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唤醒教师“个体”,但为什么不借助“场”的力量呢?
而且,如果不改造学科组的功能,个体的力量恐怕也难于抵御群体的影响。
“期末总结”还可以这样创意
现象描述
教师总结的主题雷同、内容狭窄,局限于教学、分数,缺少多元的教育视角;教师对撰写工作总结采取的是应付的心态,粗制滥造,网上搜索、粘贴、复制或将自己去年总结改头换面,缺少“自我”,缺少“新我”……
破解策略
内容形式上的多元改革
一、话题式的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主题聚焦课改
谈人物:
教师可以谈本年度身边对自己有影响的重要他人或是谈自己;可以谈人物的先进事迹或擅长的技能;谈如何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等具体成因。
话题是“优秀课改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讲故事:
教师可以讲本年度自己的课改故事,也可以讲别人的课改故事,要求鲜活生动,有启发性,最后能回归到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教育主题上来。
话题是“我或同事、教研组的课改故事”。
叙事件:
教师可以把本年度自己经历或是看到过的课改小事件完整地描述出来,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
话题是“触及我灵魂或影响最大的课改事件”。
摆现象:
教师可以就本年度日常学校工作或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展开,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话题是“我为学校(班、学科)课改、管理、发展献良策”。
找细节:
教师可以就本年度课改带来教师或学生的言行举止、服饰、心态等细节变化展开谈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求宏观深入,重在启发。
话题是“课改改变了什么?
课改带来了什么?
课改需要关注哪些新问题”。
二、故事式的工作总结——用故事典藏智慧人生
创意意图:
人生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大串联。
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才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我主张每一学期教师至少要收集一个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里的故事。
用故事诠释“我的2013”:
围绕本年度自己教育教学中“最感动的一件事、最幸福的一件事、最成功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开心的一件事、最想分享一件的事、最得意的一件事、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件事、帮助他人一件事、最遗憾的一件事”,简要概述事件的经过,重点梳理自己的心得。
三、“悦历式”(台历式)的工作总结
将期末工作总结分解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月,以总结台历形式呈现。
台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一”:
读书心得(摘录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一个故事),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最值得回味的一节研讨课,最有创意的一个小点子,最能代表自己当月精神风貌、反映师生情深或感觉具有典藏价值的一张“刻录历史”的照片。
“悦历式”(台历式)的工作总结是教师凭激情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史书,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久保存的史料价值。
技术手段上的移植创新
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不一定千篇一律用纸质文本呈现,应积极倡导教师用微课程、微电影、微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呈现。
微课程式的工作总结
基本要求:
以本次期末工作总结为蓝本,遵循“提炼素材、梳理价值点、提升价值点、形成脚本、模板与背景、图画与布局、字号与字体、字数与速度、音乐选择的九步程序”制作一个微课程。
力求符合下列六个原则:
精美——音乐、画面、文字都极精、极简、极富美感;
简洁——时间5分钟左右,一事一议,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直抓关键词;
具体——以小见大,直指原因或对策,将理论暗含于问题、故事、策略中;
意外——巧妙设疑,有悬念、层层递进,总有让人想不到的地方,又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深刻——能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引发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情感——有情感共鸣,令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交流分享机制上的另类探索
教师的期末工作总结可以挂在学校网站上,可以发布在学校论坛、QQ群、教师博客圈上,也可以对教师总结的要点用学校微信、微博形式传播、交流、征求意见,还可以在全体教师年终例会上现场交流、评定。
一、现场交流式的工作总结
创意思路:
要求教师言简意赅对自己年度工作进行盘点、梳理,接受同行年度大考。
具体要求是以课件形式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普通教师限时3分钟,校级优秀教师限时5分钟,县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者限时8分钟;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论述“自己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将要做什么”或急需与同事分享的创意、策划、实验、观点、感悟、反思等,也可以解剖自己记忆犹新的典型案例,旨在让同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探索或给同事以启迪、警示,让其吸取教训或少走弯路。
二、小组组合答辩式的工作总结
创意思路:
对“拼教、拼研、拼学”常态化的学校,学习型组织已经建立;教师群体已形成教学、研究合作共同体,已达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因此学校不妨以备课组、年级组、某班全体教师为单位,进行小组组合答辩式的工作总结。
采取组长综述、组员分述或组员举例验证的组合报告的模式。
组合群体用组合报告形式阐述小组改革创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回顾、总结取得的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同时以互动、答辩的形式接受学校评审团的提问、质疑,体现小组工作总结突出全体参与、共同分享的团队意识,实现小组工作总结反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思考与感悟
学校对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的要求是一面镜子,映射了学校管理的效能。
任何工作思路的创新,首先是思维模式的创新;领导对教师布置工作,不要只讲工作重要性,要重点对该项工作的思路、方法、流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创新。
此外,教师撰写的工作总结是教师凭激情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史书,对教师而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对自己不同时期总结进行比较,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成长过程;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
学校通过研究各类教师不同时期的工作总结,可以发现教师成长规律,查找、探寻教师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这项工作还为学校职评、量化考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就是 河流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