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docx
- 文档编号:51088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42KB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docx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包括:
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等。
1、建设规模
也称项目成产规模,是指项目在其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
规模扩大所产生的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1)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1)市场因素,是确定建设规模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①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
通过对产品市场需求的科学分析与预测,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状况、及时了解竞争对手情况的寄出上,最终确定项目的最佳生产规模。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生产规模应以市场预测的需要量为限,并根据项目产品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作相应调整,确保所建项目在未来能够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②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建设规模的选择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如项目规模过大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造成项目所需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将制约项目的规模。
③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市场价格预测应综合考虑影响预期价格变成的各种因素,对市场价格作出合理的预测。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选择采用回归法或比价法进行预测。
④市场风险分析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风险分析是指对未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分析,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
市场风险分析可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2)技术因素。
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
若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规模效益,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造价支出严重浪费。
3)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项目规模确定中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
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
特别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项目规模作了下限规定,选择项目规模时应予以遵照执行。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确定建设规模,还应分别考虑一下因素:
①对于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头、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等因素。
②对于水利水电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水的资源条件、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因素。
③对于铁路、公路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运输量的需求预测,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系统中的作用确定线路等级、线路长度和运输能力等因素。
④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在确定建设规模时,应充分研究建设项目生产规模与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关系;新建生产规模属于外延型还是外延内涵复合型,以及利用现有场地、公共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能性等因素。
(2)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充分考核的寄出上,应确定相应的产品方案、产品组合方案和项目建设规模。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市场容量、环境容量以及资金、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大型、复杂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应研究合理、优化的工程分期,明确初期规模和远景规模。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在研究确定其建设规模时候还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
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
1)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
通过分析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找出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
当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项目就出现亏损,此点成为项目的最大规模盈亏平衡点。
当规模处于这两点之间时,项目盈利,所以这两点是合理建设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为确定合理经济规模的依据之一。
2)平均成本法。
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
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
因此可以通过争取达到最低平均成本,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3)生产能力平衡法。
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
最大工序生产能力法是以现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序为标准,逐步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使之满足最大成产能力的设备要求。
最小公倍数法是以项目各工序生产能力或现有标准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基础,并以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公倍数为准,通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形成最佳的生产规模。
4)政府或行业规定。
经过多方案比较,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或生产)规模的倾向意见,报上级机构审批。
2、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
建设地区选择是指在几个地区之间对拟建项目适宜配置的区域范围的选择;建设地点选择则是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
(1)建设地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状况。
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
3)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建厂的自然条件;
4)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协作、施工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
1)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
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要求,具体对待。
例如,对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由于大量消耗原料,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对于能耗高的项目,如铝厂、电石厂等,宜靠近电厂,由此带来的减少电能输送损失锁获得的利益,通常大大超过原料、半成品调运中的劳动耗费;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由于大中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协作配套条件完备、信息灵通,所以其选址宜在大中城市。
2)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不仅涉及项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争执、经济、国防等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发展。
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
1)选择建设地点(厂址)的要求;
①节约土地,少占耕地,降低土地补偿费用。
②减少拆迁移民数量。
若必须拆迁移民,应制定详尽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方案,充分考虑移民数量、安置途径、补偿标准,拆迁安置工作量和所需资金等,作为前期费用计入项目投资成本。
③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土壤耐压力应满足拟建厂的要求,严防选在断层、熔岩、流沙层与有用矿床上以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
滑坡区。
建设地点(厂址)的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底下建筑物的基准面。
④要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
地形力求平摊而略有坡度(5%-10%)。
⑤应尽量靠近交通运输条件和水电供应等条件好的地方。
⑥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建设期限,还关系到项目投产后的运营状况。
2)建设地点(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应具有全寿命周期的理念:
①项目投资费用。
包括土地征购费、拆迁补偿费、土石方工程费、运输设施费、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费、动力设施费、生活设施费、临时设施费、建材运输费等。
②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
包括原材料、燃料运入及产品运出费用,给水、排水、污水处理费用,动力供应费用等。
3)建设地点(厂址)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
建设地点(厂址)比较的主要内容有:
建设条件比较、建设费用比较、经营费用比较、运输费用比较、环境影响比较和安全条件比较。
3、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法。
在建设规模和建设地区及地点确定后,具体的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技术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
(1)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1)要根据国情和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先进与适用的关系。
对于拟采用的工艺,除了必须保证用制定的原材料按时生产出符合数量、质量要求的产品外,还要考虑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包括原有设备能否配套,技术和管理水平、市场需求、原材料种类等)是否相适应,特别要考虑到原有设备是否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跟上。
2)安全可靠。
3)经济合理。
(2)技术方案选择内容:
1)生产方法选择。
生产方法是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制作方法,生产方法直接影响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
一般在选择生产方法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研究分析与项目产品相关的国内外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方法;②研究拟采用的生产方法是否与采用的原材料相适应,避免出现生产方法与供给原材料不匹配的现象;③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的技术来源可得性,若采用引进技术或专利,应比较所需费用;④研究拟采用生产方法是否符合节能和清洁的要求,应尽量选择节能环保的生产方法。
2)工艺流程方案选择。
工艺流程是指投入物(原料或半成品)经过有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选择工艺流程包括以下:
①研究工艺流程方案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②研究工艺流程各工序间的合理衔接,工艺流程应畅通、简捷;③研究选择先进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提高收益;④研究选择主要工艺参数;⑤研究工艺流程的柔性安排,既能保证主要工序生产的稳定性,又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使生产的产品在品种规格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工艺方案的比选。
工艺方案比选的内容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可靠程度和技术对产品质量性能的保证程度、技术对原材料的适应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自动化控制水平、估算本国及外国各种工艺方案的成本、成本耗费水平,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技术经济指标等。
工艺改造项目工艺方案的比选论证,还应与原有的工艺方案进行比较。
推荐方案,应绘制主要的工艺流程图,编制主要物料平衡表,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水、电、气等的消耗量等图表。
4、设备方案
在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后,应根据工厂生产规模和工艺过程的要求,选择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1)设备方案选择应符合的妖气:
1)主要设备方案应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并满足项目投产后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2)主要设备之间、主要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的生产和使用性能要相互匹配。
3)设备质量应安全可靠、性能成熟,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
4)在保证设备性能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5)选择的设备应符合政府部门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2)设备选用应注意处理的问题:
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
2)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4)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
5、工程方案
工程方案选择是在已选定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的基础上,研究论证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方案,包括对于建筑标准的确定。
(1)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
确定项目的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时,应满足生产和使用的要求。
分期建设的项目,应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2)适应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
在已选定的场址(线路走向)的范围内,合理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底下官网的位置。
3)符合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4)经济合理。
(2)工程方案的研究内容: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决策 阶段 影响 工程造价 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