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价值.docx
- 文档编号:510453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07KB
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价值.docx
《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价值.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价值
保护和延续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历史文化名称中轴线“申遗”的现代意义
孔繁峙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存至今的大量古都城市建筑,生动形象地构成了古都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
其中耸立在古城中长达7.8公里的古都中轴线及其建筑所构成的不同区域的城市功能、不同建筑结构及建筑性质和围绕它所形成的古都城市建筑的对称格局等独特的建筑景观,仍能使世人穿越这座座建筑的时空,领略古都城市的沧桑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
自1982年北京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对北京名城的保护工作在不断加强和深化,90年代初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将古都中轴线及其建筑的保护列为首要的保护内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修编,进一步深化了对北京名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名城整体保护的理念,实施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古都保护与古都发展思路。
2010年市委市政府采取四城区合并的举措,强化对名城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市委领导为加强对北京名城保护,提出中轴线申遗的工作目标。
一、中轴线申遗对北京名城保护的重大意义
古都中轴线申遗能极大的提升北京名城的世界影响力,早在元代,大都城即被《马可·波罗游记》描绘为一座无与伦比的东方城市,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其美善至极、未可之言”的都城,在元大都城基础上营造并保存至今的明清北京城,尽管历经时代沧桑而已残缺,但仍可以透过各类壮丽的古都建筑——特别是宏伟独特的中轴建筑,让世界感受昔日东方城市建筑的辉煌。
元代大都城的设计营造,是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规划理念并传承了我国历代都城的建设规制,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宏伟壮丽的大都市,以后的明清北京城又继承和发展了元大都的建设规制,全城以皇城为核心,以南北中轴建筑为主线,形成北京城的脊柱,城墙四面围合,皇城四周和中轴线两侧有序地分布各类衙门、王府、寺庙、民居等。
整个城市等级森严,井然有序。
北京自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以后,按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建设的需求,在历经了一个改造发展时期后,古都城市内发展创新了一大批现代城市建筑。
由于坚持了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古都城市的原有建筑格局得以保留,特别是古都城市中轴线及建筑群,在得以保留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历史发展的时代建筑——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以及一批社会文化服务设施,使中轴线既保持了古都城市建筑的原貌,又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仍能作为古都民族建筑精华,进一步扩大北京历史名城的国际影响力。
中轴线申遗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名城整体保护工作水平。
首先是推动构成古都历史文化基本元素及重要特征的保护:
在首都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要着重做好古都历史上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所组成的城市分布和分布其四周的天、地、日、月坛与都城的整体景观联系,保护古都原有布局的建筑特色;保护好由内城和外城构成的古都“凸”字型城廓平面,创造条件逐步复建外城的左安门、右安门及角楼,以显示城墙的走向及标志;保护和恢复明、清时期古都城内的河、湖水系及河道遗迹;保护好棋盘式街道的网络骨架和街巷、胡同的原有格局,特别是保护好旧城内以四合院为主体的传统建筑形制,保护和恢复古都传统的城市风貌。
此外,还要以科学的方式,认真处理好旧城内的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传统风貌与现代风格的关系,以促进和提升北京名城的整体保护水平。
中轴线申遗将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北京建设发展的新定位。
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发展绝不是单纯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内的全方面的发展。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发展战略就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涵。
历经千百年发展而保存至今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为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名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独具特色的中轴线及建筑群,充分展示了历史文化古都的魅力,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而为我们保存至今的独特的文化财富与物质财富,体现着国家和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加快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必须保护好古都城市的各类历史建筑,特别是要保护好具有北京名城核心价值的中轴线及建筑群,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全面弘扬传统文化软实力,也将极大地提升首都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和首都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推进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步伐。
二、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古都中轴线的传统文化价值
延续至今的北京旧城,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对全国的统治中心,古都城市的营造规划及全城各类建筑的布局、体量、规制等,都充分体现了封建国家利益制度与等级观念,尤其是古都城市中轴线及其建筑,在全市规划建设的功能定位中,则更能折射出封建帝国皇权至高无上的理念和封建制度对国家的统治威严。
1、城市中轴线及其建筑在封建国家都城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功能。
长达7.8公里的清明北京城中轴线,纵观北京的外城、内城、宫城、皇城,通过以全城的中心位置和显要的建筑形制,在保障封建国家同志和证券的运行、维护封建等级、规范全市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确立了皇权在都城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处于全市中心的宫城和位于宫城核心的金銮殿,通过皇宫两侧及全市两侧建筑对称布局的建设方式,更加凸显出皇权统治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是,确立了封建国家统治的权威。
中轴线位于皇城南侧的千步廊,布置了直接为封建王朝行使权力的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锦衣卫等衙署,象征着封建帝王拥有统治全国的最高权力和主宰一切的权威。
三是,确立和掌控着全市(全国)作息时间的发布。
处于中轴线北端终点的钟鼓楼,是全城最高大的两座报时功能的建筑。
由朝廷统一掌控,采用铜壶滴漏的古代计时法,以撞钟、击鼓的方式,向全市统一报时,全市各行各业均闻钟鼓声而作息。
四是,通过中轴线对两侧的辐射作用,有效地控制和制约着全市的建筑秩序。
从整体看,处于内城的中轴建筑,规范着两侧分布的衙署、王府、品管宅邸、寺庙、百姓居民等各类建筑的形制、高度、色调,使内城的城市建筑等级分明、尊卑有序;处于外城的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大量的商业店铺、会馆和民居。
五是,规范了古都城市干道走向。
与中轴线平行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贯全程南北的东单大街和西单大街,中轴线的南部和北部均与两侧城区的商业街和民居四合院区域的棋盘街相沟通,构成了古都城市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2、古都中轴线及建筑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都城建设发展的最后结晶,代表了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最高水平。
其中古都城市中轴线及其建筑,更是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是,传承了我国几千年古都城市建筑传统与文化。
元代大都城的营建是按照形成于三千余年前的《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营造理论,形成以皇城、官城为市中心,城市南北轴与宫殿轴线平行布局和“左祖右社”的总体规划。
明清北京城在保持和继承了这种传统的都城建设理论与布局方式的同时,又进一步丰富了中轴的建筑,明北京城的改造与营建,又按照风水理论在工程北面中轴增建了“景山”(万岁山),明嘉靖时期又扩建了南部外城,使城市中轴线延伸至永定门,将天坛、先农坛至于中轴线两侧,进一步丰富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蕴含了我国古代都城演变的历史文化。
二是,体现封建帝王在都城建筑中对国家统治的理念。
皇城以高台基大屋顶的最高建筑形制与“千步廊”六部衙门占据中轴线的主体位置,天、地、日、月四坛分布在中轴线四周,充分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统治的思想观念和象征着封建帝国拥有的最高权力及主宰一切的权威。
三是,反映了封建国家及制度的等级观念。
在封建制度下的宗族礼法、等级秩序的制约下,中轴线上营建的各类建筑的体量、形制、内容、装饰及排列组合,都反映了皇权至上、集权统治及等级秩序等内容。
四是,包含古代传统的风水理论,将皇宫规划在中轴线中心,坐北朝南,在其北面中轴线上营建了高大的万岁上,前面环绕金水河。
这正符合古代风水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理论。
五是,体现了封建社会都市百姓的生活及文化。
中轴线的北段是规划中“前朝后市”的商业区,但随着明中期外城的扩建、中轴线的南延等变化,在中轴线及两侧逐步形成前门外老北京传统商业区和什刹海、钟鼓楼及周边的北京传统特色的商业、四合院民居、胡同街巷等市井民俗文化区域,古都中轴线上在不断增添着浓郁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
3、孤独中轴线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价值。
中轴线在古都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帝王都城的运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对国家统治的重要功能,其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几点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都城规划准则、帝王统治理念、社会等级观念等众多历史文化元素。
在新的历史时代,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由人民当家作主而开启的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古都城市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古都中轴建筑也随之失去其封建统治的功能。
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我们的历史责任,保护和传承古都中轴线及建筑的传统文化内涵,对推进“人文北京”建设,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一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及建筑,是我国历史上几千年都城建设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代表了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突出特色。
在全国七大古都城市中,明清北京城市最完整、历史建筑保存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特别是保存有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建设的规划理念和自魏晋以来都城中轴规划建设形成发展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古都历史文化价值和古都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价值。
二是,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
古都中轴线及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
从表层看,它直接体现的是封建帝王“唯我独尊”和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古都中轴线及其建筑,更贯穿着一种维护国家统一、规范社会秩序、追求社会和谐和民众安居乐业的思想理念和目的。
正式实施了这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观念,才保持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文化统一和国家统一。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华民族始终是世界上的东方强国,在古都中轴建筑中所表达出的这种追求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优秀的名族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今天深入地研究、借鉴和传承。
三是,具有国际上的“人类遗产”价值。
北京古都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城建设发展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古都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北京名城建筑的核心——中轴线及建筑群,更是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在世界古都城市建筑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北京名城中轴线及建筑,符合联合国世界“人类遗产”列入准则的第3条与第6条,即:
它能为一种现存的或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同时又与某些事件、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史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可见,北京名城中轴线及建筑已具备了这一标准。
四是,首都城市现代发展的文化资源价值。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城市,将永远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在今后首都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北京城市的建设将全面实施“多中心”城市的发展方案,在建设“宜居城市”和发展新的功能城市的建设中,北京古都城市历史上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将成为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古都中轴线及建筑所体现的规范社会秩序与追求社会和谐等诸多理念,更值得我们在“新北京”的建设中借鉴、传承和发展。
3、古都中轴线历史价值的延续与传统功能的转变
古都中轴线及建筑,是古都名城的重要构成,保护古都中轴线就是保护名称的核心价值,是推进名城整体保护的重大举措,要着重保护好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好中轴线及历史建筑的完整性:
一是,保护、融汇新时期古都中轴建设构成的整体性。
古都中轴线的建筑,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改造的进程,明初营建北京城,中轴线仅有5.78公里。
经明嘉靖扩建外城后使中轴线达到了7.8公里。
由于北京城市是发展的,中轴建筑也曾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的改造发展,而成为一条跨越历史的北京名城中轴线;清初在皇宫后万岁山上添建了5座佛殿,在琼华岛上建造了白塔等,增加了中轴线及城市的景观效果;民国初期,先后拆除了正阳门翁城及皇城两侧的城墙,部分改变了中轴线的历史建筑;新中国建都北京以后,根据首都发展的需要,先后拆除了天安门前的千步廊和六部衙署,将原T形广场扩建为宽广的天安门广场,在中轴线上建设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广场两侧建设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广场,具有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80年代,又在中轴线上建设了毛主席纪念堂,作为对中华民族历史伟人的永久纪念,使古都中轴线建筑也因增加新时代的内容而具有了多种文化内涵,并产生了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在保护上,我们应把古都中轴建筑及文化作为一个发展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来看待,古都中轴线上各时期形成的各类建筑都具有民族意义与历史意义,将古都中轴线上延续至今的各类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名族文化体系加以保护。
二是,古都中轴线历时功能的转变与现代功能的发展。
古都中轴建筑由以往历史赋予的帝王独尊及封建统治的功能,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为国家首都服务的功能,其原有建筑所体现的传统观念,以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加以保护。
在新的历史时期,古都中轴建筑将在首都发展进程中,发挥以下7个方面的功能:
(1)国家政治活动场所的功能: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是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广场升国旗已经成为国家的象征;
(2)革命传统教育场所的功能:
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每天接待数十万人瞻仰,接受着革命传统教育;(3)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功能:
故宫、太庙、社稷坛、景山、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天坛等宏伟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和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4)民俗文化展示的功能:
前门商业街、大栅栏、地安门商业街等大批传统老字号及什刹海、锣鼓巷等老北京传统四合院,可向国内外游人展示传统商业于市井民俗文化;(5)北京古都城展示窗口的功能:
通过游览永定门至钟鼓楼的中轴线,了解古都名城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特色,通过参观国家博物馆,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6)城市交通的功能:
孤独中轴线上的交通轴线地段,如永定门至前门、景山至钟鼓楼之间地段,始终在承担着城市中心交通的功能;(7)首都城市发展轴线外延的功能:
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明确,首都城市的扩建发展仍以古都中轴线为基点向北延伸,195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了向北延伸市轴线的方案,直到80年代的亚运会工程,才真正实现了中轴线北延至北四环,为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而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进一步将中轴线延伸至北五环。
在规划中的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目前道路已打通至南五环,从而使得古都中轴线总长度达25公里,随着市政府“城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南中轴线还将继续延长,在首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古都中轴线将发挥着中心周线的重要作用。
按照首都世界城市发展的目标,南北外沿中轴线将是北京未来整合首都文化中心职能、提升首都文化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将成为带动北京21世纪发展的核心战略:
中轴线北延将成为集国际文化、体育、会展、创意产业为一体,体现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国际多元文化区域;中部的古都轴线将成为汇集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名城历史博物馆,展示内容丰富的名族历史文化;中轴线南延,将成为北京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商业贸易、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繁荣发展的区域。
4、中轴线及建筑的保护状况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作为封建国家都城的中轴线及其建筑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上几千年象征封建皇权的皇宫御苑变为社会文化活动场所,中轴线上的皇家御道变为城市的交通干道。
由于历史功能及使用功能的重大改变,随着城市建设和市政交通发展的需要,自民国开始,古都城市内先后拆除了一批沿街的传统建筑,同时建设了一批文化、商业等现代城市建筑,使古都的面貌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
特别是对天安门前“T’形广场的改造,是中轴线上形成了著名的天安门广场,两侧分别建设了人民大会堂和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为国家博物馆)。
在广场中央树立了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改造工程,为古都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使古都历史中轴线增添了新的文化内容。
首都城市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之后,处处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古都中轴线及主体建筑在时代的发展中得到了保护和延续,但是,由于几十年来的首都城市建设与发展,古都中轴线的建筑及其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古都中轴线的整体状况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中轴线历史建筑的缺失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先后拆除了中轴线上的正阳门瓮城、皇城的东、西、北三面城墙、地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千步廊、六部衙署、大清门、永定门城楼、箭楼、和瓮城、天桥等一批重要的历史建筑,破坏了中轴线建筑结构的历史完整性,特别是地安门、天桥、永定门等地标性建筑的拆除,既失去了古都地区的标志,也失去了古都城市传统建筑的控制点,造成了区域传统建筑及文化的空白。
二是,现代建筑严重干扰了中轴历史建筑的组合结构的问题。
在中轴线的许多地段加建了一些体量高大的现代建筑,严重影响了这一区域的传统建筑色调。
如地安门百货大厦,以完全现代化的建筑形制对鼓楼大街的传统商业店铺和什刹海传统风景区的历史景观造成极大冲击;国家话剧院宿舍大楼,对中轴线及东侧的锣鼓巷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的历史建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皇城内的太庙、社稷坛等重要的历史建筑群内,均添加了体量高大的现代形制的音乐厅、体育馆和办公楼以及南中轴线西侧的天桥百货商场等等,杜严重破坏了中轴线不同地段的历史建筑的组合结构和中轴线整体建筑规制,降低了中轴线的历史价值。
三是,中轴线传统文化特色不足的问题。
历经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轴线两侧的建筑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的店铺、商场、饭店等建筑,使中轴线的一些地段发展成为现代商业大街。
其历史的文化”痕迹“已所剩不多。
近几年,虽经市、区政府对很多地区开展了多项整治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整治效果,先后恢复了中轴线永定门地段和景山后街的传统环境,但从整体看,在中轴线的很多地段内,现代性质的各类建筑仍然过多、过大,两侧沿街的建筑普遍存在现代形制的门窗、或不宜使用的高规格的彩画描金装饰、新式建筑材料、现代形式的匾额和创新的市政设施及路面铺装等等,普遍感觉现代商业气息过浓,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特色不足。
四是,现代建筑严重影响中轴线传统景观风貌的问题。
历史上的中轴线及建筑具有规范和制约古都城市建筑高度、体量的功能,形成一种全市建筑左右对称的古都城市建筑景观。
随着几十年来市内一些高大建筑物的出现,这一传统景观受到很大影响,古都中轴线建筑已逐渐失去其历史上在全市建筑中的最高地位,钟鼓楼、万宁桥(后门桥)、故宫周边及皇城内等传统平房区域内,一些体量高大的现代楼房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上的灰色四合院平房、绿树围绕中轴线上红墙、黄瓦的皇宫御苑等传统景观。
特别是永定门两侧的天坛、先农坛内建起的体育场馆、居民楼、办公楼等建筑物,更是严重影响着中轴线和历史建筑的景观环境。
五、“人类遗产”视角下的古都中轴线保护工作
明清北京城凝聚了我国几千年古都城市建设发展的文化积淀,保留了历史古都城市特有的规划格局和确定古都形态的大量各类历史建筑。
特别是古都城市中轴线及建筑,更是在世界古都城市中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遗址保护组织公约的规定,具备了世界“人类遗产”的标准,但目前的整体状况还是不具备加入“人类遗产名录”的条件,为此,需要我们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保护好中轴线上的文物建筑。
要着重做好中轴线上各标志性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对中轴线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果,故宫博物院已连续开展武英殿、景福宫、太和殿等主体建筑的修复工程,成果显著;正阳门城楼、箭楼、天安门城楼、端门城楼、鼓楼等建筑也完成了局部抢险和整理维修工程。
为全面恢复中轴线历史建筑的原貌,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要推进景山寿皇殿占用单位(北京少年宫)搬迁工作,并及时开展全面的维修工程及开放工作;开展大高玄殿的整治修缮工程和太庙等修缮保护工作,是中轴线上的各个标志性建筑达到历史上最好的状况。
二是,恢复中轴线上缺失的重要建筑。
古都中轴线上的各座历史建筑,都曾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由于后期部分建筑的拆除,造成了中轴线历史功能及文化内涵的缺失。
为了达到联合国教科文遗产保护组织公约关于人类遗产的标准,应创造条件逐一恢复中轴线缺失的重要建筑。
作为古都的南大门和中轴线南起点的永定门,应在复建城楼的基础上,继续恢复瓮城和箭楼,使其城门建筑体系得以完善;中轴线上的天桥已消失多年,使其地域“有名无实”,座位中轴线上地域标注建筑和蕴含着“龙脉水系”等文化内涵的建筑——天桥应予以恢复;正阳桥应作为正阳门的组成部分,可在现有路面高度重建其桥面及汉白玉栏板、望柱等桥面建筑,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实施正阳门瓮城的复建工作,以使正阳门这组历史建筑得以完善;地安门是因城市交通而拆除的,它座位中轴线及皇城北门的地标性建筑,应创造条件(制定交通措施)或采取南移的方式,以使中轴线上的历史建筑得以完善。
三是,恢复中轴线两侧的传统建筑形态和历史环境。
古都中轴线在历史上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中轴线上的各类建筑构成的不同结点所形成的各个空间格局,都有其特殊的空间文化形态,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而使中轴线在古都城市中构成了内涵丰富、气魄宏达和起伏有序的变化与内容。
为延续中轴线这一历史文化特色,近些年来,市、区政府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整治工作,很多地段以逐步显示出历史原貌。
如景山后街部分地段,通过治理,沿街再现了历史上的黄瓦红墙。
但在地安门外和前门外大街的部分地段,沿街建筑的现代化装饰气氛依然过浓。
应继续加大力度,按历史上的传统商业店铺、老字号的建筑形式,恢复街面的建筑装饰,以恢复中轴线沿街的历史文化特色。
四是,继续整治和拆除中轴线两侧沿街的现代化建筑。
根据世界遗产组织提出的保护遗产“原真性”的要求,对中轴线历史完整性造成重大影响的现代化建筑必须拆除。
目前,对于古都中轴线构成重大影响的,有北中轴西侧的地安门百货大楼、东侧的国家话剧院宿舍楼和南中轴西侧的先农坛、东侧的天坛坛墙内测的体量高大的体育场馆和60年代的居民楼以及沿街的天桥商场大楼等,都对中轴线的历史环境造成巨大影响,都应逐步整治和拆除。
同时在南中轴西侧部分在施工的现代建筑,应及时调整和减低建设高度,修改建筑形制,防止再次出现新的对中轴线产生不良影响的现代建筑。
五是,保护和恢复中轴线两侧的历史景观风貌。
中轴线沿街传统建筑外侧景观环境的保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在保护和恢复沿街层面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还需做好其外侧建筑景观环境的保护,要对沿街建筑外围的建设高度、体貌实行严格措施,必须为中轴线历史建筑和沿街建筑的外围保留一定的景观空间,作为中轴线整体保护的外围传统环境,防止在中轴线沿街建筑后面较近距离内出现影响景观的高大建筑,以增强中轴线传统环境保护的景观效果。
六是,规划中轴线整体保护的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科学合理地界定中轴线整体保护的区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中轴线的保护,完全不同于一处独立的文物保单位的保护,中轴线是一个跨越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包含有各级各类文物单位和各类传统建筑在内的、具有多种文化内涵的古都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采取有别与一般文物单位的特殊方式,以突出中轴线的“点”(文物建筑)、“线”(延长道路)、“面”(街面建筑)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中轴线整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原则上,是将中轴线上历史建筑的单位区域和中轴线两侧沿街建筑,划定为中轴线的保护范围,其外侧的一定范围为中轴线的建设控制地带,根据整体中轴线的各“点”、“段”和不同区域的景观要求和视觉效果,确定不同地段的建设控制的尺度和高度。
古都中轴线及建筑,既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代表古都城市历史文化核心价值的特殊类型的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护 延续 北京 古都 轴线 历史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