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docx
- 文档编号:508320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4KB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docx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
深基坑支护及监测施工工艺标准
一、使用条件及范围
1、复合土钉墙的使用条件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进行人工降水后可塑、硬塑或坚硬的粘性土、胶结或弱胶结粉土、填土,随着土钉墙理论与施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土钉支护在杂填土、松散土、软弱土也得以应用,并可与混凝土灌注桩、微型钢管桩等配合进行支护,但土钉墙支护的基坑深度不易超过18米。
2、复合土钉墙的使用范围
①、基坑或竖井的支挡
②、基坑工程抢险
③、斜坡面的稳定
④、与预应力锚杆结合做斜面的防护
二、施工准备
1、深基坑支护材料要求:
①、土钉杆体材料采用HRB400Φ22、Φ25、Φ28钢筋,土钉墙面采用Q235Φ6.5钢筋网,复合土钉锚索采用15.2钢绞线(1860级),锚索端部在水平方向上采用腰梁(14#槽钢)。
②、土钉墙面层土钉灌浆采用PC42.5R的水泥。
③、微型钢管桩采用Q235B114×3.5钢管,灌注桩砼强度等级为C30。
④、钢筋、钢绞线、水泥、钢管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并及时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槽钢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
三、主要机具设备和监测仪器
1、深基坑支护机具设备
①、反循环钻机、台式电钻、电焊机、切割机、灰浆搅拌机、高压注浆泵、高压注浆管等施工机具。
2、深基坑监测仪器
①、基坑竖向位移、周边环境沉降观测使用美国产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配一对2m条码尺。
②、基坑水平位移观测使用日本产索佳SET220K型全站仪进行观测。
4、复合土钉支护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a、认真学习规范,熟悉设计图纸,根据甲方提供的地下障碍物和周边管线位置图。
b、编制施工方案,经集团公司总工审批,报淄博市住建局专家论证后,方可进行施工。
c、施工前应确定基坑开挖线、轴线定位点、水准基点、变形观测点等,并在设置后妥善保护。
d、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对班组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2、工艺流程
(1)、微型钢管桩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
钢管桩制作焊接?
测量放线?
孔距定位?
机械开挖循环集水坑、水沟和水坑?
钻孔机就位钻孔?
清洗钻孔?
注浆机安装?
安装下放钢管?
安装注浆管?
拌制水泥浆?
注水泥浆?
多次补浆直至上口翻浆。
①、注浆钢管制作焊接: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深度进行下料,对于超过6m的钢管桩进行加强焊接。
②、测量放线:
按设计要求的间距、排距及设计提供的标高进行测量放线。
③、孔距定位:
根据设计的孔洞直径、间距、排距进行定位。
④、微型钢管桩定位:
根据微型桩图纸设计要求,在成孔位置上安装钻孔机底盘,采用长度1米,6根直径20的钢筋地锚固定,确保其稳定。
⑤、就位钻孔:
将钻孔机安放在指定位置,安防水平,防止倾斜,将钻杆抬至钻机旁,水管和钻机接在一起,慢慢钻进,每进深2米需要接一次钻杆,直至达到有效深度。
⑥、钢管钻孔:
钻孔前按设计要求将钢管采用对焊接长,并在四周帮条搭接焊,搭接焊主筋采用34块50mm×150mm×4mm钢板,焊缝应饱满,并检查钢管的垂直度,钢管下部1米范围钻出浆口,直径10~20mm,间距为300mm,出浆孔呈梅花形布置。
⑦、清孔:
在注水泥浆前,首先对桩孔进行清理,使孔内泥浆全部排出,孔底沉渣厚度不超过50mm。
⑧、安装下放钢管:
待孔清洗后及时在孔内安装制作好的钢管,钢管露出地面200mm。
⑨、注水泥浆:
注浆压力为0.3~0.5Mpa,水灰比控制在0.5~0.7之间,注浆后暂不拔管,直至水泥浆从管外流出为止,拔出注浆管,封闭钢管端部,加压数分钟,待水泥浆再次从管外流出。
⑨、微型钢管桩施工中,应仔细测量孔深、钢管长度及注浆管长度,避免出现假桩。
⑩、严格控制桩顶和桩底标高,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垂直度不超过1%。
(2)、支护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
钻孔?
注泥浆?
下套管?
继续钻孔?
排渣?
清孔?
吊放钢筋笼?
射水清底?
插入砼导管?
浇筑砼?
拔出导管。
①、钻孔与注泥浆:
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开动机器钻进,达到设计深度。
②、护筒:
钻孔深度5米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a、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b、套管埋设深度:
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米,并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米。
③、继续钻孔:
为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严禁泥浆水位下降,当钻层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米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
④、孔底清理及排渣:
成孔时可注入清水,已原土造浆护壁。
⑤、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吊放前将砂浆垫块绑扎好,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⑥、清底:
在钢筋笼内插入砼导管,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⑦、浇筑混凝土:
停止射水后,立即进行砼的浇筑,随着砼的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在砼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⑧、灌注桩砼浇筑时,留置砼试块,每班不得少于1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1组。
(3)、复合土钉墙、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钻机就位?
校正位置和角度?
钻进?
钢绞线插入、安装?
灌注水泥浆?
绑扎钢筋网?
喷射砼?
锚具安装?
张拉锁定?
养护
①、钻孔与锚杆制作
a、钻孔时必须保证位置准确,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互相交错。
b、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mm,防止孔深不够。
c、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对焊或帮条焊,为使锚杆置于钻孔中心,在锚杆上每隔2000mm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
②、注浆
a、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为P042.5,水灰比为0.5~0.7,水泥浆材料液试块的抗压强度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在22S以下,整个灌浆过程在5S内结束。
b、灌浆压力不低于0.3MPa,不大于2MPa,采用封闭式压力灌浆,可有效提高锚杆的抗拔力20%。
c、注浆前用水湿润管道,灌浆后及时清洗输浆管道和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
③、喷射砼
a、喷射砼前,钢筋网片必须牢固的固定在边坡壁上,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b、喷射砼时,必须保证砼的水灰比和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喷射砼的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c、喷射砼初凝2h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此后应连续养护5~7d。
d、预应力锚杆注浆完成15天后,注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张拉、锁定。
e、采用QYB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张拉。
预张拉力根据施工方案设定值进行张拉。
f、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钢绞线和锚杆进行拉拔试验。
(4)、基坑变形监测
为确保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光缆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必须定期对基坑支护水平和竖向位移观测。
1、监测内容
①、基坑围护结构主体监测: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监测。
②、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周边建筑物、管线及道路的沉降监测。
③、现场巡视检查观测。
2、监测组织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并制定如下措施:
①、监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
②、做好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③、采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并定期校核。
④、测量仪器由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保管。
⑤、对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结果经过审核后及时提交。
⑥、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⑦、根据测量及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的实施。
⑧、测量数据的储存、计算与管理,由专人采用计算机及专用软件进行。
⑨、定期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交流信息和经验。
2、基准点的设置
①、根据规范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设置3个基准点,基准点设置在拟建场地院外,距基坑边线距离不小于3倍基坑深度,并不小于30m。
基准点设置方法为风钻打孔,注入砼,将Φ18×1200mm的基准点标志嵌埋于钻孔内,并砌保护井,保障基准点稳固,沉降基准点和水平基准点共用。
②、基坑位移观测点的设置
根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基坑观测点设置19个,标志使用Φ18×500mm钢制标志,嵌入护坡内,并注入砼,刻一十字标心作为观测标志。
③、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以及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基坑周边道路及邻近管线设置12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设置方法为电钻打孔,将Φ18×300mm专用标志嵌埋于钻孔内250mm,外露5mm,基坑周边建筑物设置10个沉降观测点,均匀分布于周边砼建筑物上。
基准点的观测
①、水平位移基准点的观测:
水平位移基准点采用0.5”全站仪按坐标法进行闭合联测,与测量初期联测一次,中期联测一次,测量精度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
②、沉降观测基准点的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DiNi03数字水准仪按往返进行联测,联测不少于3次,测量初期连测1次,结束联测一次,测量精度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
3、使用仪器及检测方法
①、基坑竖向位移、周边环境沉降观测方法:
使用美国产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2m条码尺。
由基准点与观测点组成环线水准路线观测,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小于30m。
②、基坑水平位移观测使用仪器与观测方法:
使用日本产索佳SET220K型全站仪进行观察,由基准点与观测点形成坐标法进行测量。
③、现场巡视检查:
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巡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支护结构、边坡土体、周边建筑物、地面等是否有异常现象。
4、监测频率、监测预警和监测报警:
①、监测频率
土方开挖期间,对相关区域每天不少于1次,并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变形趋势,适当调整观测频次,基坑正常使用期间且变形趋于稳定时,每周观测一次,达到稳定后每月观测1次。
基坑安全监测时间:
土方开挖前一周至地下室建成土体回填后一周止,监测频率应能系统的反应监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进度相结合。
周边环境观测与基坑位移观测同步进行。
②、监控预警:
为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根据规范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进行预警。
③、监控报警
a、监测实测数值达到或接近设计监控报警值。
b、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隆起、陷落等现象。
c、基坑支护结构土钉、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d、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e、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5、监测数据的处理及资料提交
①、每次监测后,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与建设方和施工方及时沟通,在监测数据经过处理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建设单位并提供监测点的变化说明,以利于动态掌握基坑变化情况。
②、资料提交
a、基坑、周边管线及道路的监测点布置图。
b、监测成果。
c、位移、沉降曲线图。
d、监测成果分析资料。
6、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
①、信息反馈:
监测数据经整理后当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当实测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即可向委托方口头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安全。
②、质量控制
a、深基坑变形监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b、每次监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消除不应有的误差。
c、岗位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减少人为误差。
d、对监测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安全要求
1、项目经理为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对现场安全施工负全责。
2、施工工长为安全施工的具体领导者,现场安全施工的实施者。
3、安全员为现场安全施工的专职人员,负责安全施工的教育、监督、检查。
4、明确安全施工责任,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切实将安全施工落到实处。
5、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在施工现场显著部位悬挂标语、警告牌。
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7、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8、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并要高挂低用,并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9、雨天作业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夜间施工应有充足的照明。
10、施工现场严格“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措施,严禁乱拉乱接电线,施工电源线要架空,避免漏电。
11、基坑周边做好挡水墙,防止雨后雨水灌入基坑内,导致基坑出现塌方现象。
12、基坑边坡2m以外搭设防护栏杆,防止放生人员意外坠落事故。
13、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检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在基坑变形稳定后再进行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支护 监测 施工工艺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