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穴位速记.docx
- 文档编号:5079717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13
- 大小:71.43KB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穴位速记.docx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穴位速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穴位速记.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穴位速记
1.手太阴肺经
1.手太阴肺经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
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
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分支:
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交于手太阳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循行方歌
手太阴肺起中焦,下络大肠胃口绕;
通过膈肌至喉部,横行胸外中府交;
腋下上肢内缘靠,过肘入寸拇指桡;
分支腕后列缺逃,掌背食桡商阳到;
至于手太大肠交,咳嗽气喘咽痛疗;
咯血胸痛肩背痛,肩臂挛痛腕痛调。
1.手太阴肺经主治:
(1)肺系病证: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2)循行病证:
肩背痛,肩臂挛痛,手腕痛等
1.手太阴肺经(七个穴位)
手太阴肺中府列,尺泽孔最太渊穴,
鱼际少商肩背痛,咳喘咽痛与咯血。
肩臂挛痛胸痛别,肺经主治腕痛悦。
1.中府(肺募)2列缺(肺络,任脉八脉交会穴);3尺泽(肺合)4孔最(肺郄)
5太渊(肺输原,脉会之八会穴);6鱼际(肺荥)7少商(肺井)
1.手太阴肺经主治:
(1)肺系病证: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
(2)循行病证:
肩背痛,肩臂挛痛,手腕痛等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歌诀
主治
刺灸方法
1.中府
1.中府
肺经募穴
1.中府
在胸前壁外上方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1.中府
中府肺募胸外上
1肋间隙正6旁
咳嗽气喘胸满痛
斜刺平刺肩痛康
1.中府
1.位治:
咳嗽、气喘、
胸满痛等肺部病证
2.循治:
肩背痛
中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可向内深刺,
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2.尺泽
2.尺泽
肺经合穴
2.尺泽
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2.尺泽
尺泽肺合肘纹中
肱二头肌桡侧行
肘臂挛痛咳嗽喘
急性吐泻咽喉肿
特治中暑儿惊风
咯血肺热直刺孔
2.尺泽
1.位治:
肘臂挛痛
2.脏治:
咳嗽、气喘、
咯血等肺系实热性
病证;急性吐泻等
肠胃病(肺与大肠
相表里)
3.循治:
咽喉肿痛
4.特治:
中暑、
小儿惊风等急症
2.尺泽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3.孔最
3.孔最
肺经郄穴
3.孔最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3.孔最
孔最肺郄腕横纹
尺泽太渊间7寸
肘臂挛痛咳气喘
咽喉肿痛咯血寻
3.孔最
1.位治:
肘臂挛痛
2.脏治:
咯血、气喘、
咳嗽等肺系病证
3.循治:
咽喉肿痛
4.特治:
痔疾
(九版教材删)
3.孔最
直刺0.5-1寸
4.列缺
4.列缺
肺经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4.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4.列缺
列缺肺络八交会
通任咳嗽气喘肺
桡骨腕横纹1.5
咽喉肿痛头痛随
口眼歪斜项强给
齿痛项疾肺系追
4.列缺
1.脏治:
咳嗽、气喘
等肺系病证
2.循治:
咽喉肿痛,
头痛、项强,
口眼歪斜、齿痛等
头项部疾患
“头项寻列缺”
4.列缺
向上斜刺0.5-0.8寸
5.太渊
5.太渊
肺经输穴
肺经原穴
八会穴脉会之脉会
5.太渊
掌后腕横纹桡侧端,
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5.太渊
太渊八会肺输原
掌后腕纹桡侧端
桡动桡侧处凹陷
咽喉肿痛咳气喘
肩臂痛脉会太渊
特治无脉直刺安
5.太渊
1.位治:
腕臂痛
2.脏治:
咳嗽、气喘
等肺系疾患;
3.循治:
咽喉肿痛
4.特治:
无脉症;
5.太渊
避开桡动脉,
直刺0.3-0.5寸
6.鱼际
6.鱼际
肺经荥穴
6.鱼际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6.鱼际
鱼际肺荥咳嗽找
第1掌骨中点桡
咯血咽干咽肿痛
疳积失音掌中热
6.鱼际
1.脏治:
咳嗽、咯血
等肺系热性病证
2.循治:
咽干、
咽喉肿痛,失音,
掌中热
3.特治:
小儿疳积
6.鱼际
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7.少商
7.少商
肺经井穴
7.少商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7.少商
少商肺井鼻衄诊
拇桡指根01寸
咽喉肿痛与咳嗽
特治高热癫狂昏
7.少商
1.脏治:
咳嗽
2.循治:
咽喉肿痛、
鼻衄
3.特治:
高热、昏迷、
癫狂
7.少商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手阳明大肠经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
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
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
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
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入缺盆,
络肺属大肠;从缺盆上走项,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
手阳大肠食桡商,循上肢外前缘向
上肩至肩关节前,经大椎到锁骨上
入胸下膈属大肠,分支锁骨上窝上
经颈至面入下齿,回出挟口人中航
至对侧鼻旁迎香,交足阳明胃经乡
头面五热神胃肠,咽喉肿痛齿痛挡
口眼歪斜鼻衄养,热病昏迷聋癫狂
眩晕泄泻与腹痛,手臂麻肠鸣腹胀
半身不遂手臂酸,大肠腧穴要记肠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
(1)头面五官病: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热病,神志病:
热病昏迷,眩晕,癫狂等
(3)胃肠病: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循行病证:
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2.手阳明大肠经(六个穴位)
手阳大肠合商阳,曲池肩髃偏迎香,
头面五官神志病,皮肤热病与胃肠。
口眼歪斜鼻衄养,热病昏迷聋癫狂;
眩晕泄泻与腹痛,手臂麻肠鸣腹胀;
半身不遂手臂酸,大肠腧穴要记肠。
1合谷(大原)2商阳(大井);3曲池(大合)4肩髃5偏历6迎香
2.手阳明大肠经主治:
(1)头面五官疾患
(2)热病(3)皮肤病(4)肠胃病(5)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简略)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歌诀
主治
刺灸方法
1.商阳
1.商阳
大肠井穴
1.商阳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商阳
商阳大井食桡侧
指根01齿痛择
咽喉肿痛五官疾
热病昏迷急症疴
1.商阳
1.循治:
齿痛、咽喉
肿痛等五官疾患
2.特治:
热病、昏迷
等热证,急症
1.商阳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合谷
2.合谷
大肠原穴
2.合谷
手背,第1、2掌骨之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2.合谷
合谷大原1.2掌
第2掌骨桡中央
头痛鼻衄目赤肿
牙关紧闭痄腮降
口眼歪斜耳聋养
咽喉肿痛五官伤
发热恶寒外感病
热病无汗多汗彰
经闭滞产病妇产
针麻拔牙甲状腺
2.合谷
1.循治:
头痛、
目赤肿痛、鼻衄、
牙关紧闭,痄腮,
口眼歪斜、耳聋,
咽喉肿痛五官疾病,“面口合谷收”
2.特治:
发热恶寒等
外感病证;
热病无汗或多汗;
经闭、滞产等妇产
科病;
牙拔除术、甲状腺
手术等口面五官及
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2.合谷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3.偏历
3.偏历
大肠络穴
3.偏历
屈肘,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处
3.偏历
偏历大络手臂痛
屈肘阳溪曲池中
腕横纹上3寸处
耳鸣鼻衄五官病
腹部胀满治水肿
直刺斜刺偏历功
3.偏历
1.位治:
手臂酸痛
2.循治:
耳鸣、鼻衄
等五官疾患
3.特治:
腹部胀满、
水肿
3.偏历
直刺或斜刺0.5-0.8寸
4.曲池
4.曲池
大肠合穴
4.曲池
屈肘成直角,
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4.曲池
曲池大合屈直角
肘横肱外中点找
上肢不遂手臂肿腹痛吐泻胃肠效
咽喉肿痛齿痛逃
目赤肿痛五热矫
隐疹湿疹瘰疬皮
热病高压癫狂笑
4.曲池
1.位治:
上肢不遂,
手臂肿痛等上肢病
2.脏治:
腹痛、吐泻
等肠胃病
3.循治:
咽喉肿痛、
齿痛、目赤肿痛等
五官热性病证
4.特治:
隐疹、湿疹、
瘰疬等皮肤病;热病
高血压病;癫狂
4.曲池
直刺0.5-1寸
5.肩髃
无
5.肩髃
肩峰端下缘,
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5.肩髃
肩髃肩峰前凹陷
三角肌上臂外展
肩臂挛痛上不遂
特治隐疹效勘验
5.肩髃
1.位治:
肩臂挛痛、
上肢不遂等肩、
上肢病证
2.特治:
隐疹
2.肩髃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
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6.迎香
无
6.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6.迎香
迎香鼻翼外缘中
旁开0.5鼻塞用
鼽衄口歪面痒病
特治胆道蛔虫症
6.迎香
1.位治:
鼻塞、鼽衄、
口歪,面痒等面部
病证
2.特治:
胆道蛔虫症
6.迎香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外台》不宜灸
3.足阳明胃经
3.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
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汇合,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
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
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2分支:
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咽喉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3直行者:
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
处的(气街穴)。
4分支:
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
下行大腿前侧,到膝髌,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历兑穴)
5分支:
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
6分支:
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指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3.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
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
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
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3.足阳明胃经循行方歌
足阳明胃鼻旁起,鼻外下行入上齿;
环绕口唇交承浆,下颌耳前头角止;
从颈下胸主线是,内行缺盆连胃脾;
外行胸腹2侧线,腹股沟处到下肢;
外侧前缘下肢去,第2趾外侧端止;
膝下3寸足背分,到于中趾足大趾。
头面五官病神志,胃肠热病与便秘;
食欲不振胃痛呕,噎膈腹胀泄泻痢;
眼睑润动目赤痛,癫痫转筋下肢痹。
3.足阳明胃经治
(1)胃肠病:
食欲不振,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2)头面五官病: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
(3)神志病:
癫狂
(4)热病(5)经脉循行病证:
下肢痿痹,转筋
3.足阳明胃经(十六个穴位)
足阳明胃承头维,地仓颊车下关随,
梁门梁丘天枢犊,足三上巨丰条汇;
解溪内庭与厉兑,头面神志皮热胃。
1承泣2头维;3地仓4颊车5下关;6梁门7梁丘(胃郄)8天枢(大募)9犊鼻;
10足三里(胃合;胃下合穴)11上巨虚(大肠下合穴)12丰隆(胃络)13条口;
14解溪(胃经穴)15内庭(胃荥)16厉兑(胃井)
3.足阳明胃经主治:
(1)胃肠病(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痢疾、便秘,噎膈)
(2)头面五官疾患(口眼歪斜、目赤肿痛、上齿痛、头痛等)
(3)神志病(4)皮肤病(5)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方歌
主治
刺灸方法
1.承泣
无
1.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承泣
承泣眼球眶下间
正视瞳孔直下观
眼睑润动迎风泪
口眼歪斜面肌挛
近视夜盲目疾安
不宜提插靠眶缘
直刺0.5之1.5
防止出血出针按
1.承泣
1.位治:
近视、夜盲
迎风流泪、
眼睑瞤动等目疾;
口眼歪斜,
面肌痉挛
1.承泣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地仓
无
2.地仓
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上直对瞳孔
2.地仓
地仓口角04寸
巨髎直下斜平针
上直瞳孔颊车透
口歪流涎三叉神
2.地仓
1.位治:
口歪、流涎、
三叉神经痛等局部
病证
2.地仓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3.颊车
无
3.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按之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3.颊车
颊车口歪齿痛刺
牙关不利颊肿施
咀嚼咬肌最高点
下颌角前1横指
0.3,0.5是直刺
地仓透刺病证治
3.颊车
1.位治:
口歪、齿痛、
颊肿,牙关不利等
局部病证
3.颊车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可向地仓穴透刺
4.下关
无
4.下关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4.下关
下关聤耳耳鸣聋
口眼歪斜三叉痛
牙关不利与齿痛
闭口取穴张口封
下颌髁状突前行
颧弓下颌切迹中
合口有孔耳屏前
留针不可张口动
4.下关
1.位治:
耳聋、耳鸣、
聤耳等耳疾
2.循治:
齿痛、三叉
神经痛、口眼歪斜、
牙关不利等面口
病证
4.下关
直刺0.5-1寸。
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宜闭口取穴
5.头维
无
5.头维
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5.头维
头维正中旁4.5
额角发直上0.5
头痛目眩目痛证
平刺05之1寸入
5.头维
1.位治:
头痛、目眩、
目痛等头目病证
5.头维
平刺0.5-1寸
6.梁门
无
6.梁门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6.梁门
梁门脐上4寸找
正中旁开2寸绕
胃痛纳少泄泻呕
肝大慎用禁过饱
6.梁门
1.脏治:
胃痛、呕吐,
纳少,泄泻等胃肠
疾病
6.梁门
直刺0.8-1.2寸。
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用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7.天枢
7.天枢
大肠募穴
7.天枢
脐中旁开2寸
7.天枢
天枢大募孕不灸
脐中旁开2寸游
腹胀肠鸣绕脐痛
月经不调痛经救
便秘泄泻痢疾求
直刺1到1.5留
7.天枢
1.位治:
腹胀、肠鸣
绕脐痛
2.特治:
便秘,泄泻,
痢疾等胃肠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等
妇科疾患
7.天枢
直刺1-1.5寸
《千金》孕妇不
可灸
8.梁丘
8.梁丘
胃经郄穴
8.梁丘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8.梁丘
梁丘胃郄膝肿痛
下肢不遂与乳痈
急性胃痛乳痛病
髌骨外上2寸从
髂前上棘髌外中
屈膝直刺1寸用
8.梁丘
1.位治:
膝肿痛、
下肢不遂等下肢病
2.脏治:
急性胃痛
3.循治:
乳痈、乳痛
等乳疾
8.梁丘
直刺1-1.2寸
9.犊鼻
9.犊鼻
无
9.犊鼻
屈膝,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
9.犊鼻
犊鼻后斜刺屈膝
髌韧带外凹陷是
下肢麻屈伸不利
膝痛下肢膝关疾
9.犊鼻
1.位治:
膝痛、下肢
麻痹,屈伸不利等
下肢、膝关节疾患
9.犊鼻
向后内斜刺0.5-1寸
10.
足三里
10足三里
胃经合穴
胃下合穴
10.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0.足三里
足三里虚劳诸证
下肢痿痹呕胃痛
噎膈腹胀腹泻痢
癫狂便秘乳肠痈
胃合胃下合特定
犊鼻穴下3寸中
胫骨前嵴外1指
强壮保健温灸功
10.足三里
1.位治:
下肢痿痹
2.脏治:
胃痛、呕吐、
噎嗝;腹胀、腹泻,
痢疾,便秘等胃肠病
3.循治:
乳痈、肠痈
等外疾
4.特治:
虚劳羸瘦、
癫狂等神志病
虚劳诸证,为强壮
保健要穴
10.足三里
直刺1-2寸。
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1.
上巨虚
11上巨虚
大肠
下合穴
11.上巨虚
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11.上巨虚
上巨虚大下合穴
下肢痿痹腹痛泻
犊鼻下6三里3
肠鸣肠痈秘痢别
11.上巨虚
1.位治:
下肢痿痹
2.循治:
肠鸣、腹痛、
腹泻、便秘、肠痈、
痢疾等胃肠病证;
11.上巨虚
直刺1-2寸
12.条口
12.条口
无
12.条口
上巨虚穴下2寸
犊鼻穴下8寸,足三里穴下5寸
12.条口
条口上巨下2寸
下肢痿痹与转筋
脘腹疼痛肩臂痛
犊鼻8三里5寸
12.条口
1.位治:
下肢痿痹,
转筋
2.循治:
脘腹疼痛
3.特治:
肩臂痛
12.条口
直刺1-1.5寸
13.丰隆
13.丰隆
胃经络穴
13.丰隆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13.丰隆
丰隆胃络特祛痰
咳嗽痰多癫狂痫
下肢痿痹腹胀秘
头痛水肿眩晕看
外踝尖上8寸观
条口穴外1寸延
胫骨前嵴外2指
直刺1-1.5寸砭
13.丰隆
1.位治:
下肢痿痹
2.脏治:
腹胀,便秘
等胃肠疾患
3.特治:
头痛、眩晕,
痰多咳嗽,水肿,
癫狂痫等因痰致病
者(祛痰要穴)
13.丰隆
直刺1-1.5寸
14.解溪
14.解溪
胃经经穴
14.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4.解溪
解溪胃经踝关病
足背踝关横纹中
拇长伸肌趾长肌
下肢痿痹眩头痛
癫痫腹胀便秘从
足下垂等肢踝病
14.解溪
1.位治:
下肢痿痹、
踝关节病、足下垂
等下肢、踝关节疾患
2.脏治:
腹胀、便秘
3.特治:
头痛、眩晕、
癫痫
14.解溪
直刺0.5-1寸
15.内庭
15.内庭
胃经荥穴
15.内庭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15.内庭
内庭胃荥足背肿
足背2、3趾间缝
胃痛吐酸腹胀痢
泄泻跖趾关节痛
便秘齿痛咽喉肿
口歪鼻衄与热病
15.内庭
1.位治:
足背肿痛,
跖趾关节痛
2.脏治:
胃痛吐酸、
腹胀、泄泻,痢疾,
便秘等肠胃病
3.循治:
齿痛、鼻衄
咽喉肿痛、口歪等
五官热性病
4.特治:
热病
15.内庭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6.厉兑
16.厉兑
胃经井穴
16.厉兑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16.厉兑
厉兑胃井咽喉痛
鼽衄齿痛五官病
第2趾外根01
癫狂热病神多梦
16.厉兑
1.循治:
鼽衄,齿痛、
咽喉肿痛等实热性
五官病证
2.特治:
热病,多梦、
癫狂等神志疾患
16.厉兑
浅刺0.1寸
4.足太阴脾经
4.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
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
进入腹部,属脾,络胃。
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足太阴脾经分支:
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4.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隐白原,起足大趾内侧端;
内侧赤白肉际沿,上行过内踝前缘;
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内踝8寸间;
交出足厥阴之前,上沿大腿内前缘;
进腹属脾络胃看,穿膈食道两旁沿;
连舌本散舌下全,分支胃别通膈端;
注入心中心经连,脾胃前阴妇科管;
胃痛腹痛便秘呕,月经不调泄泻缓;
下肢痿痹阴挺参,崩漏不孕遗精安;
治疗阳痿胸胁痛,足太阴脾至此完。
4.足太阴脾经主治:
(1)脾胃病: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
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
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循行病:
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4.足太阴脾经(八个穴位)
足太阴脾妇前阴,太白公孙三阴隐,
地机血海大包用,加上阴陵健脾运;
脾胃妇科与前阴,经脉循行病可针。
1太白(脾输;脾原)2公孙(脾络;冲脉之八会穴)3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
4隐白(脾井);5地机(脾郄)6血海7大包(脾络);8阴陵泉(脾合)
4.足太阴脾经主治:
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歌诀
主治
刺灸方法
1.隐白
1.隐白
脾经井穴
1.隐白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1.隐白
隐白脾井癫狂梦
腹满暴泻便血崩
大趾内侧根0.1
月经过多尿血惊
1.隐白
1.脏治:
腹满、暴泻
2.特治:
便血、尿血
等慢性出血证;
月经过多,崩漏等
妇科病;癫狂,
多梦;惊风
1.隐白
浅刺0.1寸
2.太白
2.太白
脾经输穴脾经原穴
2.太白
第1跖骨小头
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脾输原肠鸣
腹胀腹泻和胃痛
第一跖骨小头后
赤白肉际凹陷中
体重节痛便秘功
2.太白
1.脏治:
肠鸣、腹胀、
腹泻、胃痛、便秘
等脾胃病证
2.特治:
体重节痛
2.太白
直刺0.5-0.8寸
3.公孙
3.公孙
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3.公孙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3.公孙
公孙脾络八交会
胃痛腹痛呕吐随
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际内
逆气里急腹泻卫
气上冲心奔豚退
心烦失眠痢疾狂
胃肠神志冲脉备
3.公孙
1.脏治:
胃痛、呕吐、
腹痛、腹泻、痢疾
等脾胃肠腑病证
2.特治:
逆气里急、
气上冲心(奔豚气)
等冲脉病证;
心烦失眠、狂证等
神志病证。
3.公孙
直刺0.6-1.2寸
4三阴交
4.三阴交
足太阴
足少阴
足厥阴
交会穴
4.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
后缘
4.三阴交
三阴交带下阴挺
内踝尖上3寸行
胫骨内侧面后缘
下肢痿痹阴虚证
肠鸣腹胀痿遗精
月经不调遗尿病
腹泻不孕滞产悸
高压失眠孕妇停
4.三阴交
1.位治:
下肢痿痹
2.脏治:
肠鸣腹胀
腹泻等脾胃虚弱证3.循治:
月经不调、
带下、阴挺、不孕、
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遗精、阳痿、遗尿
等生殖泌尿系疾患
4.特治:
阴虚诸证、
心悸、失眠、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中医 综合 针灸 穴位 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