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docx
- 文档编号:5077911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83KB
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docx
《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
2019-2020年河北语文中考模拟记叙文专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
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
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
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
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
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
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
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
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
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
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
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
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
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
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
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
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
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
8月份,评选开始。
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
“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
”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
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
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
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
“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不妥。
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
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
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
”“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
不妥。
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注意。
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
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
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
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
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
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
《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
他说:
“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
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
”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
(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2)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
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做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
“我要这辆车!
”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
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
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
”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
“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
“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
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越看越可爱,就是骆驼祥子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
祥子有主意:
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
拉到了,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
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选文略有改动)
(1)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对画线词语进行赏析)
②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画线词语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理)
(3)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4)结合全书内容,说说祥子的“希望”是怎样一步步落空的。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
“您到哪儿?
我拉您去。
”
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一毛钱。
”
“四十枚。
”
“三十六枚吧!
”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
“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
“请您坐上去吧。
”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
“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去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跟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我的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
“拿去这点钱吧。
”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凭什么要你的钱?
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了。
跟我同行的两个友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
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
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了,我只得缩回去。
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我还是换一辆吧!
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倒数第五段加横线的句子。
(4)结合选文中倒数第三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侯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
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侯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曰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文有删节)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4)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部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
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拖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
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
“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
看把你累的急的!
是亲戚?
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
朋友?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
“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
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
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5)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
买、求),很是红火。
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
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
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
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
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
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
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
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
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
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
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
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
这人,就是曾白。
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
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
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
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
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
“小子,你出师了。
”曾白眼睛一亮:
“师父,真的?
”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
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
“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
”曾白忙说:
“请师父出题。
”王独行笑笑:
“急什么?
早着呢。
”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
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
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
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
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
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
“为啥?
”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
”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
我一直(乙:
告诉、告诫)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
”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
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
曾白问:
“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
㉑“不行!
”王独行一(丙:
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
我决定,曾白上。
”
㉒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________→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________→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________→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2)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买、告诫、挥B.求、告诉、遥C.求、告诫、挥D.买、告诉、摇
(3)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
②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和第㉒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
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孤独成就逆袭
①我高中时,班里有个同学叫张松。
当年,他的中考成绩离我们这所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只差1分,他爸花了8000块钱让他进了学校。
高一年级,1400名学生,他是第1400名。
后来,他爸又通过关系把他塞进重点班。
②进入高中后,张松爱玩的天性并没有改变,上课不听讲,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
③一个月后,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他考了班级倒数第一,年级1300多名。
他高兴地请全班同学吃雪糕,理由是他竟然不是年级倒数第一了。
全班40个同学,接受他雪糕的只有10个,其他同学都以学习忙没空拒绝了他的热情,他也不恼。
④其实张松除了成绩不好,人挺好的,大方,幽默。
但是班上的同学并不太喜欢他,觉得他是走关系才来重点班的。
⑤别人讨论数学题时,他在看小说;别人奋笔疾书时,他在睡觉。
他想融入他们却没法融入,曾有朋友提醒过他,让他别这么懒散,他点头答应,却改变不了。
⑥他不讨喜,朋友还是有几个。
班上男生去打球,偶尔还会叫上他。
如果没有和同桌的那次矛盾,我想就不会有后来的张松了。
⑦矛盾的产生也是因为打篮球。
班上的男生五五分队,张松刚好和同桌是对手。
打球打得正激烈时,不知是张松同桌犯规了还是他撞到了同桌,最后他们打了起来。
其他8个男生都站在他同桌那边。
⑧一比九,张松脸上挂了彩。
班主任来了,把他们拉开。
不等班主任说什么,张松就跑了,门卫都没能拦住他。
那时,我们才16岁,正值青春年少、自尊心强的年纪。
⑨之后,张松缺了一个星期的课,打人的男生每人写了一份3000字的检讨。
张松回学校后,把座位搬到最后排,一个人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
全班同学都当那件事没有发生过,他们没有再次挑衅张松,比挑衅更伤人的是把张松当成了透明人。
⑩有句话说得很好,总有一些事情会伤害到你,而那些事往往会让你迅速成长。
⑪张松的改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他在数学老师下课后,拿着练习册跑去请教问题时,一些同学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们可能不相信,原本只会吃喝玩乐的他会主动学习。
从此,“透明人”张松,用着最傻却最有用的方法,刷了一道又一道题。
⑫随之而来的是月考,成绩出来那天,张松在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语文 中考 模拟 记叙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