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复习.docx
- 文档编号:506507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3.90KB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docx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概论复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文化产业研究的背景、内容与方法
引言:
1、文化产业是现代工业文明产物,文化产业研究是对文化与工业文明关系性研究的反应
2、中国的文化产业研究有着与西方文化产业研究不同的产生背景,而且在研究对象和内容方面也有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文化产业研究兴起的背景
1、建国初期——80前后——反复与困境
2、冷战后国际文化关系的变动与世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全面挑战和历史要求
一、建国初期我国文化体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领域里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中国因循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随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国有和国办文化的文化体制
2、文化生产主要是根据政治任务的需要来安排,是在文化事业的政策范围内被社会认知和运作,一直没有获得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存在形态和合法性身份
二、20世纪80年代后文化建设的形态性变化
1、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全新的运动形态和存在方式(院团体制改革、图书零售业等)
2、社会力量的参与与介入,政府办文化格局的转变,使得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形态转型,文化产业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两大主题之一
三、文化产业研究的反复与困境
1、文化产业形态在中国的迅速发育,并未同时有效地带动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
2、文化研究的贵族心态,迅速地使中国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与实际拉开了距离
3、21世纪,文化产业在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它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四、冷战后国际文化关系的变动与世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使得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一夜之间失去了对手,瞬间的突变导致了瞬间的政策无能,长久以来冷战赖以建立的关于意识形态之争变得不重要了,为这一主题服务的整个国家文化机器,它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必须寻找新的战略出路和新的战略对象,服务于新的战略需要,并以此来构筑新的战略优势
2、在福山宣告“历史终结”后,亨廷顿站在“防卫中的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立场上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揭示了这种重建的历史趋势,并勾勒了它的未来世界文化图景和理论模型
3、国际文化关系的变动,使得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前一直未加充分注意的领域——文化产品及其市场成为新的世界文化之需重建的关键性因素
4、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在尝试着“文化市场”和“文化商品”的时候,率先出来反对的反而是知识界的学术性批判,对象的陌生性,导致了理论上的迷茫和政策选择、政策决策上的犹豫不决,反映了中国的学术界、尤其是文艺理论界对国际文化关系变动所带来的世界文化秩序重建需求这一全球趋势的隔膜,以及所谓“大众文化”及其产品运动在这一世界性文化秩序重建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量的整体性认识和判断的缺乏
五、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全面挑战和历史要求
1、必须进行文化政策方面的战略性调整,在继续推进国家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推进和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竞争,用文化发展的现代方式推动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也就现实地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
新文化变革
2、分析和把握现代文化产业运动的特点,文化产业组织运动和结构运动的特殊规律;揭示文化产业运动在整个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制定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全面地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制度建设等,这既是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历史使命,也是文化产业研究在当代中国兴起原因: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求
第二节文化产业概念的学理品格和学科基础
1、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是在批判“文化工业”中获得的,由此而形成了关于“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学术研究系统
2、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文化产业的学理品格和逻辑基础是建筑在以机器复制为典型特征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大众文化消费的基础上的
3、文化产业是对一种现代社会现象的抽象,既是对有别于传统的经典意义上的文化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新的以文化的意义生产和符号生产、流通、消费与服务经济生产关系的描述;这种生产关系既反映了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和分配关系,也反映了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所蕴藏的政治力量关系,因而,是现代社会关系构成的深刻反映,构成了现代语境特指的认知系统,揭示了文化与产业之间、文化产业和社会存在的结构之间的现代同构关系,在深刻表现它与传统文化存在形态的差别性的同时又表现了它与传统经济系统显著的差别性,具有身份存在的个别性
4、文化产业是现代科学、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与现代精神文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质使文化研究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产业学科,即具有应用理论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基础学科的性质
5、概念是对对象特征的本质概括,同时概念本身又是一个具有无限丰富性的有机生命整体,虽然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统一的文化产业定义,但是完全可以在不断探索“什么是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建立起作为科学的文化产业学科,奠定我们建立文化产业理论学科认知的基础
第三节文化产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1、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确定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无争论的领域,就是最通常意义上的宣传文化系统所属的那一部分文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其相关领域,把具体领域的文化产业带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并从中找到产业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容、特征。
文化产业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文化产业的历史进程
(2)文化产业的发展条件
(3)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4)文化产业的政策取向
2、文化产业科学的学科属性与文化学的学科属性的定位一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它既可以属于诸多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时又不完全属于任何一个学科;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存在具有一般经济运动的某些特点,但是一般经济学理论,包括应用经济学理论,却无法解释这种产业的“文化”属性;一般的艺术学理论同样只能包括而不能代替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建立,而这恰恰反映和揭示了文化产业学科能够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的交叉性的特点:
没有一个现存的学科能够涵盖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全部问题的全部领域,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确立了“文化产业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的全部价值
第四节文化产业学科的理论系统架构与研究方法
1、文化产业学科理论体系架构,主要包括:
(1)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关系理论
(2)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关系理论
(3)文化产业与现代社会关系理论(4)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进步关系理论
(5)文化产业与现代产业结构理论(6)文化产业组织与市场关系理论
(7)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理论(8)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文化产业战略理论
(9)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管理理论
2、文化产业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系统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
(2)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
1、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的关系是文化产业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
2、研究文化产业运动的最一般的关系和理论,了解和掌握文化产业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就不能不从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最一般关系入手
第一节现代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20世纪20--30年代,新的文化现象出现,收音机、留声机、电影等复制技术出现
2、20世纪中期,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社会学、语言学、艺术学对文化研究的深化,扩大了经济与文化学科间认识上的鸿沟,经济与文化变得各执一端,但这只存在于理论领域,现实中与文化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3、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文化产业逐渐进入高峰,实践中(法律、法规)文化产业大潮从涓涓细流到大潮涌动
4、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文化产业”这一名词也被置换为一个中性概念,“文化产业”正式与其母体脱离,变成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经济类型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合并使得产业集团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经济”诞生;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后工业时代”,非物质、符号交换与消费,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二.现代文化产业发生和发展的动因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1、经济基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文化产业法制的制度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一方面它受制于市场经济,随其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的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它直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促使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发展的精神动力
2、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条件:
科学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三次革命;科学技术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在贡献,在于把原先无法利用的资源用新的形式组合起来,成为一种十分有用但又可以廉价获得的充沛资源,为文化产品的大众化的生产和销售创造了条件,给文化产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会;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现代文化产业发生发展的另外一个动因是消费社会的兴起
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西方社会主导价值观-新教伦理精神逐步被主张享乐主义的消费道德观所取代
2、消费社会和享乐主义成为西方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促动因素
3、文化产品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需求也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三)现代文化产业发生发展应注意的其他方面
1、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分离有关;闲暇时间是社会结构中某种变化,某种新的规范,新的社会关系的源泉,它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有助于引导个人和社会集体在时间分配上的意愿和选择,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它有着改变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在力量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众休闲的需求与当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之间,具有一种伴生的关系,一方面是大众休闲的需求刺激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成长又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于休闲性文化产品的消费胃口。
(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1、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得文化产品从一次性的存在到可批量生产,是工业化、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
2、对于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就体现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到市场转变的过程中
(1)在计划体制下,文化发展模式基本运行机制包括:
计划者决定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计划;文化投资格局是国家计划的结果;计划者规定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价格和“实际生产者价格”;资源配置、文化产品的流通有计划者决定。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发展模式之运行机制,暗含着完全信息及计划者具有完全理性的假定,但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完全信息是不可能的,计划者的理性也是有限的
(3)完全与不完全、无限与有限的矛盾无疑是导致现实中计划体制下文化资源配置低效率、文化产品的供给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的重要原因
3、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文化领域更多地发挥了意识形态的、精神的功能,而文化的经济属性却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才能被充分认识和发掘:
文化领域的商品化、面向市场化;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以规模经济为前提条件的文化产业的形成成为可能。
第二节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1、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产业中科技手段的运用
2、知识经济分散化、标准化3、高新技术+文化产业
劳动力结构变化新文化行业的涌现
一、文化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文化对经济不断渗透,产品的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增大,新增社会财富中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个科学文化大发展时代已经来临;
2、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也是物质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
三、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1、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三个主要特征:
(1)时间尺度上的无限性
(2)物理环境的衡定性
(3)保障人类生活需求
2、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人民幸福指标的变化;文化产业的高回报等实践已经证实,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必然会造成亟待分流的富裕人员,产生显性失业或隐性失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开辟新的就业空间,缓解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第三节未来经济社会存在的文化方式
1、结绳计事——龟甲篆刻——竹简丝帛——雕版印刷——电子激光
2、技术程序和文化生产方式的意义是决定性的,不同的传播媒介和文化生产方式将会改变既有文化的形态、风格以及作用于社会现实的方式和范围;新的传播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已经使人类今天和未来经济社会存在的文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一、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文化方式
1、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可以根据传播技术的差别,将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分为口语媒介、书面和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
(1)口语媒介在时间上的留存是一瞬的,在空间上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2)书面和印刷媒介克服了文化交流中时空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知识的权利垄断,教会霸权也被颠覆,但是书面和印刷媒介的局限性在于只有掌握了文字符号才能参与,传播因之而成为一种权利的标志,成为少数掌握和使用文字符号技术的人的文化特权
2、从传播方式上看,电子媒介具有普及性、大众性和民主性,使得它成为大众文化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形式
(1)电报业——广播业——电影业——电视业——电脑业
(2)文化艺术品不再是一次性的存在,而是可批量生产的;文化艺术品由少数人欣赏变为由多数人欣赏,大众传媒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二、人类文化进入了影像的、形象的或视觉的时代
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被纳入产业化运作的时代以及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电子媒介时代,必然是视觉符号取代语言符号并成为占统治地位文化符号的时代;
2、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正在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同时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将深刻地改变未来经济文化的存在方式
第三章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
引言:
1、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是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而提出来的,它们和文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不少区别
2、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内涵,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区别和联系
1、本节从它们的概念起源出发,展示三个不同概念不同的形成之路,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本节并没有给出三个概念的准确的定义,这说明随着学科的发展,概念还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其中基本的、确定的含义是我们必须把握的
一、文化产业
1、文化产业概念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合著《启蒙的辩证法》中把由传媒的技术化和商品化推动的主要面向大众消费的文化生产称之为“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文化产业的论述各有侧重,观点也不尽相同,但出发点都是视艺术为独立于经济社会的批判力量,因而其批判锋芒直指以商业化和技术化而称为资本主义操纵大众意识形态工具的文化产业
2、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文化产业的兴起得益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的条件变化;艺术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条件变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其所包含的内容日益多样化;文化产业概念已经不再仅限于社会批判理论所经常使用,而逐渐成为学术界描述现实社会中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工具,并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产业分类概念
3、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有着较大差异,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分类概念,其内涵并没有统一标准,文化产业自身的业态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各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目前,国际上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没有得到十分严格和统一的界定,但这一概念的多重含义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观察
(1)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共同点大于不同点
(2)作为产业分类概念,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各国的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在我国,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文化单位和部门其活动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尚未得到明确的界定和分离,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文化蝉翼分类概念的定义,将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做出调整
总之,认识和理解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时空之中,特别是要联系文化发展在各国的具体实践,才能把握其动态变化的特征,理解其内涵与本质
二、内容产业
1、内容产业概念的提出同信息在生产活动中的传递、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只有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被称之为内容。
信息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软件的功能就是其包含的内容,信息产业所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除信息产业之外的一切领域。
2、狭义的信息产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产业,即信息服务业;广义的理解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制造、对信息进行收集、生产、传递和储存的行业的总称;北美的信息业是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它包含了
(1)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
(2)提供或传递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的行业(3)处理数据的行业三大类;北美行业分类系统将计算机及电子器件的生产销售从信息产业中划出
3、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其产品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内容;文化产品通常都有物质载体,但形式各异、内涵多样的文化产品因其内容而有价值,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内容产品;信息技术在内容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上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内容产品的生产能力。
从这个角度,欧盟将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y)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其着眼点是把握信息技术为提高欧洲文化产业及其文化产品竞争力所提供的机遇。
4、大众传媒是指可以面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递信息的工具,规模巨大,其中媒介居于核心地位,运作有明确的组织形态和方式;信息技术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凸显了作为内容生产者其内容生产的重要性,并正在促使内容生产与媒介相分离而成为独立的产业。
我国学者赵子忠认为,内容产业是依托内容产品数据库,自由利用各种数字化渠道的软件和硬件,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向消费者提供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内容产品的企业群。
5、显然,内容产业概念的形成与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周振华把以比特加工为主的产业部门称为内容产业;内容产业大都是由传统的文化产业经过信息化改造后形成的,或由传统的文化产业与新兴的网络通讯业融合而成的,所以不是所有的文化产业都可以称为内容产业,也不是所有的内容产业都是文化产业。
三、创意产业
1、英国政府为强调文化创意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创意产业定义为:
“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由此引起研究创意产业的热潮。
美国学者凯夫斯从创意行为的经济性特性出发研究创意活动的交易和合同方式,重点分析以往经济学家很少涉足的文化创意活动的经济特性
2、创意产业概念的确切内涵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他从概念定义上解决了一直以来令西方感到困惑的创意活动中艺术与科学相分离的问题;澳洲坎宁安对创意产业的描述主要在于强调这一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创意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共识
第二节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经济特性
一、文化资本:
文化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
1、文化产业的上述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文化产业是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行业,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的属性
(2)文化产业是由企业群组成的,具有经济属性
(3)“企业行为和活动”的性质也表明,文化产业是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2、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是指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内容性;其产业性,是指它所具有的经济性质。
二、经营性文化的属性与文化产业的属性
以娱乐性、消遣性、益智性为特征的经营性文化,拥有相对广大的消费人群;产品的需求越多,市场也就越大;表明经营性文化可以进行批量生产、达到最适生产规模、实现单位生产费用的低点;通过产业运作方式和市场机制,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利润最大化,承担了全部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使得文化产品生产的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从而可以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的补偿和价值增值。
第三节公益性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属性
一、公益性文化与规模经济效益
1、在经济学中,所谓最适生产规模也称规模经济,是指在特定的行业之中和技术水平之上,一个生产或经营单位的规模有一个最佳点。
达到了最适生产规模,也就达到了单位生产费用的最低点;文化产品的生产同样也只有达到了最适生产规模,才能达到单位生产费用的最低点
2、按照布尔迪厄的“场”的理论,某些公益性文化的生产显然属于“有限的生产场”;文化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是由它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的;如果以市场的方式和产业化的方式运作,许多公益性文化产品由于市场需求度较小,往往难以达到最适的生产规模并实现单位生产费用的低点,从而实现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
3、由于经营性文化符合最适规模规律或规模经济规律,因此它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一些公益性文化由于其自身品性以及消费对象的小群体性所决定,难以进行大规模、大批量生产。
在这种情形下,文化市场领域的竞争也会导致垄断,即有可能确立经营性文化对公益性文化的霸权地位或“垄断地位”,而这会导致文化领域内部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公益性文化与公共物品
1、所谓公益性文化产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无偿获取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这就意味着公益性文化具有经济学上所谓相对私人物品的公共物品的特征,而公共物品的属性与市场的属性、产业的属性往往是不兼容的。
而市场机制、产业化运作方式对公共物品的生产往往是不适用的
2、相对于私人物品,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1)在其允许的限度之内,对它的消费不存在竞争性;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竞争性或排他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增加相应的成本;
(2)公共物品一旦被供应出来,则供应者或生产者就不能阻止任何人来消费。
这就是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和不可排他性,也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公益性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显然扰乱了市场机制以及文化产业运作逻辑的功能,造成了市场失灵;还有些具有某种不完全公共物品特点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服务,则是准公共物品,虽然某种意义上具有部分排他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必然或必须按照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逻辑来运作,社会仍要求它们低收费甚至免收费。
三、公益性文化的价值与市场价值
1、由于在公益性文化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生产者的以精神劳动为特征的活劳动量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公益性文化的价值的认定,只能作有限的估量;文化产业以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为目标,而许多公益性文化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往往难以按照一般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接受市场的选择,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
2、公益性文化担当的是影响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环境、教育、语言等广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功能,可以产生经营性文化无法比拟的社会效应;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产业 概论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