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计划doc资料.docx
- 文档编号:506387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88KB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计划doc资料.docx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计划doc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计划doc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计划doc资料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我校教师的现状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目标:
(1)发扬民主,改善干群关系。
学校干群关系如何,通过教师在烦恼时是否愿意找领导谈心可以表现出来。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意找领导谈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相当数量的领导者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淡,不融洽。
有的学校干群关系更差。
改进领导作风,创造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2)重视人际间的互助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若想增强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吝啬对别人表示欣赏,同时能把感激的心情及时传达给对方。
学校领导者应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创设条件促进各种人际交往,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让教师懂得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多方面的看法与不同的做法,遇事应设法以弹性处理问题的角度来发现较好的处理方式,使事件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3)保持乐观,提高情绪的调控力。
俗话说:
“笑一笑,十年少。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
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控制情绪,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
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二、具体工作:
1、制订工作计划,宣传发动。
2、对全校教师开展专题培训。
(1)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3)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4)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3、对有需要的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与校工会共同组织教职员工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三、月安排:
九月:
1.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2.教师节庆祝活动
十月:
1.学习讨论《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2.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培训。
十一月:
1.观看电影《雨中的树》。
2.学习《江岸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简报》(教师专刊)《老师们
,新学期要好好疼爱自己》。
十二月:
1.教师自学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掌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
2.教师羽毛球比赛,锻炼身体,愉悦心境。
元月:
1.整理学期末相关资料。
2.教师迎新年茶话会。
南邵小学
2010.5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现在,教师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约有16%的中小学教师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他们或是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或是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长期处于焦虑和沮丧状态,或是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害怕竞争、感觉“苦海无边”。
要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脱离身心俱疲的心理困境,重新焕发工作热情,需要细究成因,积极应对。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身职业压力大。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这一切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安全感已不复存在。
教师的唯一选择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竞争、奋力拼搏、有所作为。
竞争出人才,压力变动力,但没有人能够成为永远的胜利者,挫折在所难免。
再加上教师的学历进修,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使教师疲惫不堪。
久而久之,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会出现职业倦怠。
第二,社会环境压力大。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一是道德压力。
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的笼罩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和期望,似乎教师就应该是智慧与品德完美结合的人,就应该安贫乐道,“吃草挤奶”,行道存德,纤尘不染,这无形之中迫使教师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
同时,媒体对绝大多数教师大爱真情的宣传明显乏力,对个别教师恶行劣迹的报道趋之若鹜。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不像是一个崇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
二是地位变化。
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教师处于知识的优势地位,是“知识权威”的形象。
但是,随着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显得单薄和有限,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甚至不及学生。
传统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三是心理失衡。
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收入不均衡现象,教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创造的巨大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反差。
第三,学生及其家长所给的压力大。
教育情系千家万户,牵动社会“神经”。
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和社会就业压力问题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又将这种期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
肩负着巨大的期望,教师不得不负重前行,牺牲业余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找学生谈话。
又因为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的付出并不一定能换来令人满意的成绩,家长却一味盲目追求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还时不时地找教师“兴师问罪”。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搞得教师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的教师连一些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
诸多压力系于教师一身,教师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倦怠心理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个人心理素质差异。
教师之间由于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同,所以心理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些教师由于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充实自己,因此变得性格内向而不愿与人交流。
当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解的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时,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抗职业倦怠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国家要引导社会用人从“学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上来,引导家长把期望从“望子成龙”转到“行行出状元”上来;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要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评价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给教师以适时地支持和鼓励,给予教师人性关怀而非单纯的业绩关怀;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尊重教师,配合教师工作,正确评价和对待教师的功过是非。
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减压”:
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善于多元思考;要学会休息,坚持运动,为自己补充“能量”;要主动进修,充电加油,消除“能力恐慌”;要打破封闭,加强沟通,学会纾解郁闷等。
南邵小学
2010.4
教师常见心理疾病分析
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与挫折,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压力更大,由于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高,工作量大等诸多原因,给不少教师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那些责任心强而又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师,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受心理困惑的可能性更大。
据笔者调查,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此以案例形式做简要的分析。
强迫行为症
某校的贾老师是一个工作了20年的老教师,爱岗敬业。
20年来,他不曾迟到、早退过1分钟,可是最近他“旷课”好几节了。
什么原因?
原来是学校最近出台一个新的制度:
要求每个上课的教师要在“点名表”上签名,并要写上学生出勤人数、旷课人数等等,缺一项没写的,就以旷课论处。
而贾老师不是忘记签名,就是忘记写出勤人数,于是,他就常“旷课”了。
被领导在大会上点评苛责,还要扣钱扣考核分,评先评优被一票否决了。
这些不符合事实的严厉处罚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就糊里糊涂地旷课了呢?
他先是郁闷,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他承认在“点名表”上有失误,但不至于以旷课论处吧?
“旷课”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不负责任而又严重的事啊!
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一进课堂就签点名表,签完后,还是不放心,常常要在上课期间停下来去看点名表是否签完整;现在发展到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点名表是否签完整,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还是不放心;下课了,还要回到教室去看……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更糟的是,现在做什么都生怕自己疏忽了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与伤害,认真仔细得不得了,评卷时统计分数,一张卷子要算好几遍,布置作业啰嗦三五遍……贾老师为自己的这种不必要的重复行为感到烦恼,但是,他又身不由己地一直重复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贾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强迫症的行为。
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是由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引起的。
对于贾老师来说,初始原因是没有将点名表签完整而被当“旷课”处理。
此后,他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责任心,并有了强迫行为症。
渐渐地又将强迫行为不断地扩大至教学的各个方面。
怎样才能让贾老师抑制强迫行为症呢?
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允许自己犯错误,也允许别人犯错误。
学校的各项制度中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甚至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的条款,但要有人提出来,才能让决策者知道,才能在修订中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到莫大伤害。
建议适时地给领导提合理化的建议。
让他人来肯定你做得很好。
就从签点名表开始吧,建议贾老师签完点名表,交给当天的值日班干,并交代他检查是否签完整,这样就可以放心了;布置作业用文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一转身就看到了,就不会重复布置;计算分数,与另一个老师合作,让他复查一遍,就不会出错了,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强迫行为。
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在小本子上提醒自己:
诸如点名表签完整了,作业布置清楚了,课备完了等等,当有强迫行为想法时,看看小本子,就会觉得再去重复已做好的事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易患强迫症)。
工作几十年,偶而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恐惧不安的心理
某校的苛老师是一个班主任。
某双休日,有一个学生因父母吵架,就离家到水库边散心,结果不识水性的她不慎滑入水中被淹死了。
虽然这位学生的死与学校和这位苛老师都没有关系,更没有责任。
但在学校对安全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学校就将这事作为典型,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把安全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苛老师,只要学生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总感觉学生会出什么事。
星期五学生回家,他常常会打电话给学生家长,问孩子到家了没有,同时又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说要让孩子注意安全,不然会有溺水呀,车祸呀等危险,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可家长烦了,觉得这位老师怎么像在诅咒他家的孩子?
苛老师费时费心费钱却不讨好,又于事无益。
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中。
苛老师的这种恐惧不安的心理,来源于他班级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在强化安全第一的同时,苛老师就不断强化不安与恐惧的心理。
同时他又在恐惧与不安中烦恼。
怎么缓解这种心理呢?
应用“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来缓解。
顺应自然是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事实抵制、反抗、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如带着症状工作,做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
如学生的安全问题令人不安与恐惧,那就暂且忍受吧;学校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能想到的,都与学生、家长做善意的提醒。
结果会怎样呢?
就顺其自然吧,因为结果不会因为某人的担心而改变。
即便真有什么天灾人祸,那也是无法避免的,尽职尽责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从苛老师的不安心理症状可以看出,是由过多的主观虚构而引起的:
学生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想着学生会出安全问题;双休日学生回家,就担心他们路上出事,这些都是他内心虚构的不安全“结果”。
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在见到全班学生时,才认识到以往的那些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呀。
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要让虚构吓自己”以此来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厌倦敌对的心理
某校的任老师近年来,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厌倦,甚至有敌对的情绪。
学校执行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考试后学生老师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排名,学生的排名有年段、班级排名,有进步、退步排名。
教师的排名就更多了:
有“三率”排名,有入围数排名,甚至还有区、县的排名。
这些排名让他感到反感与无奈。
他只好拼命地抓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品质的培养,他觉得自己“教师的灵魂”已经没有了,变成一个追求名利的势力者了。
对工作有厌倦敌对心理时,请试着去理解或忍受学校的评价方式,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绝非个别现象。
请想想所拥有的并珍惜:
有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多好!
多少人还为没有工作而一筹莫展!
名利的东西与心情、健康比起来简直是一文不值,人实在是不应该为名利所累。
面对这方面的困惑,最好的做法就是:
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当然,还有许多的心理困惑:
郁抑、自卑、焦躁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更严重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身体疾病增多,心理与身体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教师们热爱我们的身体,快乐地生活吧!
南邵小学
2009.9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些心理本来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气,总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辛苦教书育人半辈子,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2.超负荷的工作加重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从教育现状看,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教师任务重。
一些学校早上很早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能提前到校;晚上,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教师不得不到学校办公。
人多作业多,批改起来自然就费神费事;教案要写还要抄,考试要评比,期中考、期末考,甚至连一个单元也要考,监考、阅卷、讲评,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竞赛,老师心力交瘁,很难保持愉快的心态。
3.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让老师们之间展开教学竞争。
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管理方面还有更绝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制”,在“淘汰”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
有的教师为了成绩自动地开始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这使教师疲惫的身心更是雪上加霜。
过分的竞争使学校失去了整体优势和集体智慧,导致同事之间剑拔弩张。
4.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中小学普遍地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
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晚的签到、签退,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指标学生的谈话记录、单元过关试题学生评价、定期的学生评教等。
还有的学校学生对老师打分,这不仅影响着老师的经济收入,甚至还导致学校解聘老师。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给老师打分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上课或者教学严厉的老师一般打分比较低。
一些老师因此困惑,怎样对待学生才算最佳?
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
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而且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5.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心理承受力超负荷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情绪,而教师也是普通人,同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于是,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往往在挫折中产生哀怨。
6.角色落差感产生教师职业疲倦感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收入不会随着劳动强度和劳动数量的提高而提高。
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自卑感,与自己同时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强烈的自卑感更是挥之不去,长久笼罩心头。
于是不少教师持消极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教师角色的意愿。
7.环境、对象相对稳定延缓教师的心理成熟期
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除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生活比较单调,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进入社会与人打交道往往带有很浓的书生气,缺乏灵活性、通融性,缺乏与各种人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又影响老师。
这使得一些教师的心理成熟要比同期进入其他行业的同学晚得多,有的教师甚至终生都无法具有成熟的心理。
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关键
政府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条件。
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实施教师聘任制,这就必然导致部分教师“落聘”,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有相应措施做好“落聘”教师的善后工作,避免人人自危。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政府要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
政府要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使全社会都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在有关宣传媒体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设立热线电话、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实行教师心理健康动态观察,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培训。
加强法制教育。
在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带来的恶性事件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法律知识都极其欠缺,法制观念极端淡薄。
因此,必须把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孩子懂得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让教师懂得自己必须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尊重。
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
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校以人为本、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是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核心
尽量提供进修机会。
让教师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心服口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工作。
用人文关怀贯穿挫折教育。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应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中。
全力解决超负荷问题。
条件较好的学校要控制班级学额,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允许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坐班制度;给所有的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
广开感情宣泄渠道。
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渠道。
关心教师家庭生活。
教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如果能关心这些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他们感激万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忘我的工作中。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勤于自我调节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保障
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师要想靠在校十几年的学习就应付一辈子的教学,是万万不能的。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寻求发展,开阔视野,使自己站在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
通过学习、内省、立志和实践等方法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主动驾驭和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合理宣泄情感。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转嫁给学生,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就容易使人出现心理疾病。
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如碰到不理解自己工作的家长,可以在办公室说说;工作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可找自己信得过的领导或有威望的教师评评;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诉;或者干脆在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培养多种业余爱好。
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以此舒缓紧张的神经,提升生活质量,让身心得到科学的调节。
营造和谐温馨家庭。
教师平时要善待父母、配偶和孩子,使自己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
这样,如果在工作中有不愉快的事,也容易在家庭的温情中融化。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在课堂上用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用赞扬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如果教师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那就不要躲躲闪闪,放任自流,以致越来越严重。
应该勇敢地寻求心理咨询,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南邵小学
2009.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维护 计划 doc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