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05122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0.97KB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走进古镇,就是走进了一段旧时光。
墙角青砖斑驳,墙头青草萋萋,鲜yán(_____)的花,随风摇yè(_____)。
一位娉婷女子,踩着高高低低的麻石条路,脚步在低吟一首平平仄仄的诗歌,不断寻找着前行的韵律……
走出街巷,回眸一piē(_____),古镇安详,一颗怅wǎng(_____)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二、句子默写
2.根据赏析点评,完成古诗文填空。
序号
诗文雅句
赏析点评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境界顿开,高昂乐观,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②
_____,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与人之间若只有初相识相遇那般彼此如意,相知相伴,彼此信任,那该多好啊。
③
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④
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这两句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⑤
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句道出了古仁人的豁达胸襟,正印证了杨绛先生说的:
“人生最受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⑥
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君子坦然舒泰情状,小人役于物固多忧戚。
三、选择题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B.“衔觞赋诗”“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觞”“筹”“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
C.“滕子京谪守望巴陵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谪”表示官吏降职或远调,“左迁”表示升职。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四、名著阅读
4.阅读《艾青诗选》时,小语绘制了“艾青的诗歌历程”思维导图。
根据不同阶段艾青诗歌的特点,为图中①③④处选择恰当的诗篇。
A.“北方的晴天,辽阔的一片,我爱它的颜色,比海水更蓝。
”(《鸽哨》)
B.“如今,你的诗集“Alcool”是在上海的巡捕房里,我是“犯了罪”的,在这里,芦笛也是禁物。
”(《芦笛》)
C.“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镜子》)
5.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认为不够贴切。
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封面(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构图要素: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③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九(8)班准备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活动流程)
资料搜集整理阶段:
(甲)
星月的来由
顾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
(乙)
罗伯特·史蒂文森
从客厅和厨房投来的灯光,
透过了布帘,栅栏和玻璃窗;
窗外有千万颗星星,
正在高空穿梭不停。
它们比一棵树上的叶子还要多,
也多过了公园和教堂里的人群。
天狼、北斗、猎户和所有的天神,
还有水手的导航精灵,
这些星星们都落进墙边的水桶,
桶里一半装着水,一半装着星。
(A)大人们发现了我,
紧抓住我的衣襟,
他们把我丢上了床,
我眼中的光辉,
却仍然闪烁不停,
脑海中,
还旋转着划过天空的星群。
(丙)
雪
图多尔。
阿尔盖齐
晶莹纯洁的雪花,
我期待着你下凡。
你,栽种在蓝天上花瓣。
(B)蓝天正在凝结,
为寒冬制作项链。
整个天穹都在忙碌,
为你准备洁白的衣衫。
但是,你同星星和月亮
一起来到我们人间,
永远难免涉足尘埃,
落入那污浊的泥潭。
6.某小组搜集了三首诗歌(如右所示)。
根据诗歌内容,你认为这组诗最应安排的朗诵单元是()
A.哲思短笺B.时代浮光C.情寄风物D.童心无价
7.该小组在查找诗歌的过程中,找到了乙诗不同的译本,发现标题有不同的翻译。
结合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为乙诗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睡前的逃跑B.该睡的时候溜了
诗歌研读阶段:
(朗诵脚本设计)
8.为更好地完成朗诵,该小组一起设计了朗诵脚本。
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朗读设计。
朗诵小贴士
朗诵时,应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朗读设计示例:
《星月的来由》一诗前两句重读“想”“撕裂”“只”,尤其是“撕裂”一词,表现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诗歌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快,语调轻快,表现作者情感由痛苦转化成希望,留给人无限的期冀和想象。
(诗歌主旨探讨)
9.经过对诗歌的理解和研读,为更贴合这组诗歌特点,该小组决定以“星辰大海”为组名。
请你整合诗歌内容和主旨,阐述“星星”意象的丰富内涵。
(撰写邀请函)
10.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始,选择一个邀请对象,根据提供的信息,以九(8)班全体同学的名义写一则120字左右的邀请函。
邀请对象:
A:
压力巨大的徐老师
B:
对九年级读诗活动不支持的妈妈
活动地点:
校文化礼堂;
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20日
稚子不识白蜡烛,是孤陋寡闻吗?
(新闻事件)
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
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因为要研究材料的沉浮,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蜡烛的浮沉。
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
“老师,这个是什么?
”
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孙老师留了个心眼,实验前就指着蜡烛问全班: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
”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说是塑料条,第二个同学倒是答对了,但根据举手情况,她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让孙老师哭笑不得的是,即使告诉学生“这是蜡烛”,仍有孩子在实验报告里写“蜡烛是塑料做的”。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根本没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快10岁的小朋友,居然不知蜡烛是何物,到底是因为现在的孩子无知,还是课本OUT了?
这个问题让孙老师思考了许久。
毕竟,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蛋糕上五颜六色又细又长的生日蜡烛,能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微乎其微。
(摘自《钱江晚报》)
(媒体观点)
很多孩子的生活由父母一手包办,缺乏常识。
比如,吃水煮蛋时,如果鸡蛋刚从滚烫的水里拿出来,壳是很难剥的。
让学生解释这个现象,80%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家里平时都是长辈剥好吃现成的。
杭州留下小学的科学老师仰毅明告诉钱报记者,之前班里有许多学生,被父母保护得太好,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让碰,更不要提动手操作。
六年级学习“工具与机械”单元,要求孩子们将教室橱柜上的螺丝拧下来,结果很多孩子还是人生第一次碰螺丝刀。
没有生活阅历,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无法活学,只能靠死记硬背。
(摘自《钱江晚报》)
看似很传统、很落后的白蜡烛,确实有几分“自古以来”的意思。
所以,我们没有因为BP机、5寸软盘的过时而奇怪,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
唐诗有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其实在古代,点蜡烛是达官贵人才有的待遇。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白蜡烛也是70年代刚刚普及的现代产品。
我们不必感慨白蜡烛从孩子们的认识中消失,那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合乎知识更迭规律的。
(摘自新浪网)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
比如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突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
如果不是从小呵护过度,何以至此?
不识蜡烛和火柴,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摘自人民网)
(网友评论)
网友一:
蜡烛就是蜡烛,应先不管颜色,先教孩子们怎么区分蜡烛与塑料以及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加深孩子们的认识与实践,这才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网友二:
蜡烛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确实有很多孩子不知道。
但一想,当我们的孩子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茫然不知何物,着实有点遗憾。
我:
作为学生,我认为
11.针对“稚子不识白蜡烛”,各方见解莫衷一是,请简要阐述两种主要观点。
1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却对看起来“土气”的白蜡烛,倒会有“怀古”之心。
(2)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孩子难免沦为“套中人”。
13.新浪网引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网友引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处古诗文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
14.请在“网友评论”区添加一条评论,先表明观点,再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
六、对比阅读
(甲)
浣溪沙①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颖州时。
②六幺:
绿腰,曲调名。
③尊:
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⑥《醒心亭记》)
(注)①涯:
岸边,②欧阳公:
即欧阳修,③构:
建构,④直:
当,临,⑤洒然:
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末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5.文言文实词推断有很多方法,请你根据方法提示,推断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
词语
方法
示例
解释
滋
组合成词
构亭曰“丰乐”:
构,建构
①云烟之相滋
(1)_____
或
课内迁移
得山之高:
发现,找到
既出,得其船:
发现,找到(《桃花源记》)
②或醉且劳
(2)_____
即
成语还原
可望而不可即
③则必即丰乐以饮(3)_____
优游
联系语境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联系“无憾”,
给足的意思就是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④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4)_____
16.下列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一山之隅,一泉之旁B.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C.至于负者歌于途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D.醒能述以文者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17.请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8.小阳在阅读这几篇选文时,想对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做进一步的探究,他需要你的帮助。
(1)小阳将甲乙两文中百姓与欧阳修出游的欢乐情态进行比对,请你助他完成表格。
语文
百姓
欧阳修
《浣溪沙》
词的上阕一个“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舫的喜爱之情。
一个“出”字①
词的下阙写出了作者②的情态,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文言虚词不虚。
虚词能表达语气,凸显作者情感:
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的“也”字③;虚词能开启话题,引出下文,如乙文中的“至于”一词,从上文的四季之乐转入对行人之乐的描写。
(2)小文阅读中发现欧阳修与百姓出游时多次提出自己的“白发”,他觉得欧阳修“与民同乐”不只是简单地跟老百姓一起玩乐,背后包含着欧阳修“经世济邦”的思想,这让他想到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请结合丙文和《岳阳楼记》“忧”与“乐”,谈谈你对“经世济邦”思想的理解。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2021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节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
(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妍曳瞥惘
2.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若只如初见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D
4.①B③A④C
5.太阳(添加构图要素)太阳属于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理由)我选A,理由:
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背景主色调,主要由于艾青诗歌和土地有关意象的大量运用,如《我爱这土地》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旷野》中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乌暗而干枯的田亩”、“褐色阴暗的山坡”;这棕色是斑驳暗沉的是祖国大地曾经伤痕累累的象征,是诗人艾青心系祖国大地上苦难的人民象征;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发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这斑驳暗沉的棕色之上衬托着太阳,更能凸显诗人内心在苦难中依旧渴望光明。
6.D
7.示例:
应选择《睡前的逃跑》作为诗歌标题。
本诗描写了一个孩子在该睡觉的时候却偷偷溜下了床,留恋大自然的灯光,久久不愿回房的情境。
译者把这一行为比作“逃跑”,饶有趣味地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以《睡前的逃跑》为题,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状态。
8.示例:
A句中前两句重读“紧抓”“丢”,语速较快,表现出“我”不得不暂时打断美好想象的无奈之情;后两句朗读时语速渐慢,语调轻松,重读“闪烁不停”“旋转”,表现“我”的好奇心从未停止,让人感受到孩子的童真与美好。
示例:
B句朗读时语速轻快,重读“凝结”“项链”“整个”,展现出雪花的高洁,读出雪花即将铺满大地,天地银装素裹的隆中;“洁白的”重音轻读,体现雪花的晶莹和轻盈,表现诗人内心美好的想象。
9.示例:
《星月的由来》一诗中,“星星”代表着诗人努力追寻的光明和希望;《睡前的逃跑》一诗中,“星星”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探险;《雪》一诗中,“星星”和“雪”“月亮”都象征着人内心所追寻的纯洁的理想。
三首诗中,虽然星星这一意象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寄寓了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的探索与追寻。
“星辰大海”中的“星”代表着小组成员们对美好的追寻,引人遐想。
10.示例一:
尊敬的徐老师:
您好!
经历一个月的诗歌学习,九(8)班全体同学准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
诗歌净化心灵,缓解压力,聆听美好的诗歌,能给您在忙碌的生活中带来美好的享受。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与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缓解压力,更好的前行。
2021年11月20日,校文化礼堂,我们不见不散!
九年级8班全体同学
2021年11月11号
示例二: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少年情怀总是诗。
经历一个月的诗歌学习,我们班准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
也许您认为读诗是浪费时间,但如果你了解了诗歌的魅力,一定会消除这样的想法。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与我们一起走进感受诗歌的魅力,更多的了解我们,更多的了解诗歌。
2021年11月20日,校文化礼堂,我们不见不散!
九年级8班全体同学
2021年11月11号
11.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可见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令人堪忧;一是“稚子不识白蜡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值得大惊小怪。
12.
(1)“土气”,这里是对白蜡烛外形简单,看起来传统落后、没什么科技产品样子的特点的概括。
(2)“套中人”,这里指被家长过度保护而丧失基本动手能力的孩子。
13.“新浪网”的引用,意在表明蜡烛虽看似“自古以来”,其实在古代也并非寻常物。
网友的引用,对孩子不明古诗中的“烛”为何物表示遗憾,暗含着对“不管时代发展如何,孩子们还是应该对这些事物有所了解”观点的支持。
14.示例:
(作为学生,我认为)时代在不断发展,事物和许多知识都会在迭代中淘汰,很多事物并非在生活中不存在就不需要了解,比如历史。
蜡烛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少,终将会成为历史。
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去了解它的理由,更何况蜡烛还具备文化意味。
(言之成理即可)
15.滋生有时到达悠闲自得
16.D
17.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8.
(1)①“出”字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动静结合,仿佛让人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使画面顿显盎然生机。
②追求欢乐、旷达不羁、乐而忘形。
③语气舒缓,为自己能与民同乐而喜悦不已。
(2)丙文中提到“公之乐,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他以君王能够悠然自得无为而治而为乐,以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而为乐,以天下学者都能人尽其用而为乐,心系天下,心系苍生。
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便是为民着想,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经世济邦”思想的体现。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足见范仲淹虽被贬,但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先忧后乐”先人后己的“经世济邦”的思想。
19.范文示例:
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什么?
是鲁迅弃医从文,挽救国家;是巴金老爷爷《随想录》的忏悔;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曹刿虽是平民,但处处为国家着想,在国家危难关头,他出谋划策,解决困难。
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邹忌以小喻大,以家喻国将治国的道理寓形象的讽谏之中,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邹忌不畏进谏,对自己,对国家尽职尽责,他能从生活琐事反思出治国大道,足见他心系朝政,勤恳实干,这也是敢于担当。
古代就是这些敢于担当的伟人顶起了朝代的兴盛,带领着了文明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在近现代,这样敢于担当的伟人也枚不胜举。
留学归来的詹天佑在众人嘲讽中建成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京张铁路,詹天佑为中国的发展做担当,他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崇敬。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学有所成后,毅然放弃一切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全身心的投入科学事业,担当起研制“两弹一星”的重任。
钱学森的敢于担当,是为中国之复兴负责任,他的“有失才有得”的精神值得我们品悟。
“尽大责任得大快乐,今小责任的小快乐,未尽的责任则是最苦的,逃避责任就如自投苦海”,梁启超先生告诉我们要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不论大小,你总会有收获。
我们即使不能像那些伟人那样承担起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责任,但对自己的事敢于担当也是一种美德。
只有担当你才快乐。
敢于担当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优良美德,我们应该学会担当,在担当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人生大快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浙江省 温州市 龙湾区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