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04898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28KB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主备人ydl
第八单元下跳棋——可能性
信息窗:
可能性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等稍复杂可能性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向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
难点:
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和等可能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
课件。
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一红一蓝两颗棋子,装在布袋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谈话:
同学们下过跳棋吗?
下棋前,你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谁先走棋?
学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谈话:
(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思考:
图中两个同学是怎样约定谁先走棋子的?
(学生回答)
师谈话:
图中有两个袋子,你认为他们用哪个袋子来摸棋子公平?
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师随机评价)
师谈话:
在甲袋中,红、蓝棋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
师谈话:
请同学们猜猜,用甲袋来摸棋子,摸到红棋子和蓝棋子的可能性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回答)
师谈话:
摸到红、蓝棋子的可能性到底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还需要怎样验证?
(学生回答)
师谈话:
对。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摸棋子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小组摸棋子验证猜想)
师谈话:
哪个小组想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
在甲袋中,红、蓝棋子各占总数的,所以摸到红、蓝棋子的可能性也都是。
师谈话: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分析一下摸乙袋棋子为什么不公平?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
师谈话:
谁想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
在乙袋中,红棋子占总数的,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是;蓝棋子占总数的,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是,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师谈话:
根据前面的探究,你认为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
可能性的大小与事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关系;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师谈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可能性的大小与游戏规则公平有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
对每个游戏者的机会均等,游戏规则才公平,否则不公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求可能性大小最基本的练习。
(练习时,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作出判断,再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道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充分交流,之后师继续设问“要使规则公平,该怎样修改转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自主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用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开锁人不知道哪把钥匙能打开门”(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订正)
4.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与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知识你掌握得怎么样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检测一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
二、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1.学生回忆,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重点:
事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2.可能性的大小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重点:
可能性大小相等,游戏规则才公平,否则不公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玩过纸牌吗?
纸牌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出示情境图
1.指生说出A、J、Q、K各代表哪些数字?
(学生回答)
2.学生独立解答
(1)
(2)题。
3.学生仿照
(1)
(2)题,提出问题并独立回答,集体交流。
4.学生解决问题(3),集体交流订正。
四、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掷飞标游戏。
(1)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是几分之几?
(2)飞标掷向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是几分之几?
(3)飞标掷向哪两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同样大?
是几分之几?
2.砸金蛋游戏。
(1)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到钢笔,书包的可能性分别由多大?
(2)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砸不到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有两个人依次砸蛋,谁先砸中钢笔谁算赢,你认为公平吗?
五、课堂小结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自己、同学在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吗?
数学与生活
教学内容:
数学与生活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页《合理安排时间》
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
(多媒体出示)师:
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
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2、师:
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
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小结:
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活动二:
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师总结:
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
(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
”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6)拓展延伸:
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7张呢?
9张呢?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
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
(也可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学生回答
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教学内容:
数学与生活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页《找次品》
重点难点:
会用把物体尽量平均分成3份的最优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8个小立方体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会用把物体尽量平均分成3份的最优策略解决“找次品”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到策略优化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实效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找次品”让学生根据天平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推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
“燃放烟花爆炸事故和不合格奶粉事件”的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教师小结:
严格把握检验关,不让次品流入市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次品”。
你们认为什么是次品?
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找次品呢?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原理。
1、3瓶一模一样的木糖醇,其中有1瓶被分吃了几颗,那相对另外两瓶而言,就会轻些,把这瓶轻点的称为“次品”,有办法找出来吗?
如果用天平来称,你需要称几次?
2、汇报:
板书:
3瓶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5瓶糖中有一瓶较轻次品,怎么称保证找到?
2、汇报,板书:
5(2、2、1)↗平1次
↘不平2(1、1)2次
5(11、111)2次
课件同时演示天平称出次品的过程。
四、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从9瓶糖中找到一瓶次品,要保证找到,你需称几次?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9(111111111)4次
9(22221)(11)3次
9(333)(111)2次
9(441)(22)(11)3次
(2)观察比较:
要保证找到,哪种方法用的次数最少?
把9瓶平均分成3份,用天平称两次找到次品。
问:
它在分组上和其他的相比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平均分成3份)
2、如果27瓶糖中有1瓶较轻的是次品,保证找到,最少需要称几次?
怎么称?
(1)想一想。
(2)汇报:
需要称几次?
怎么称?
问:
这3次是不是所有分法中次数最少的呢?
(3)课件出示表格:
27瓶糖的所有分组方法以及它们需要称的次数。
3、小结:
从刚才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寻找次品的时候,要保证找到而且次数最少,只要怎么分组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把物品进行平均分)
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 年级 下册 数学 第八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