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048546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26MB
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方案.docx
《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方案
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07标段
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第07标段项目部
2015年10月
路堑开挖及弃渣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1编制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等文件及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
(2)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6)《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8)《浙江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浙乐清湾指﹝2014﹞52号)
1.2编制目的
本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统筹地组织现场施工,保证路堑开挖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为实现标准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起于温岭城南镇沙头门,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终点,路线南行过瑶坑岭头后进入玉环县境,路线沿海边布设,经沙门、龙溪、芦浦,经分水山、跨乐清湾东汊至茅埏岛,再跨乐清湾西汊至乐清市南塘镇东山头,路线终点设南塘枢纽与甬台温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38.168km。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1。
图2.1-1乐清湾大桥地理位置图
本项目07标主线起止桩号为K237+220~K240+218,路线长度(以右幅计)为2.998km,包括主线路基、南塘高架桥、南塘枢纽。
主线路基起止桩号为K237+220~K237+726,长度为506m,挖方约为613396方,最高边坡位于路基左侧,设六级边坡,高度和坡度设置分别为:
一级h=4m,i=1:
0.25;二级h=10m,i=1:
0.5;三级h=10m,i=1:
0.5;四级h=10m,i=1:
0.75;五级h=10m,i=1:
0.75;六级h≦12m,i=1:
1,边坡防护类型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路堑挡土墙、柔性防护网+攀藤植物、柔性防护网+攀藤植物、系统锚杆+厚层基材、锚杆框格梁+厚层基材、厚层基材;互通区挖方主要位于被交104国道拓宽匝道左侧路基,长度为130m,挖方约为14177方,最高为三级边坡,高度和坡度设置分别为:
一级h=4m,i=1:
0.25;二级h=10m,i=1:
1;三级h≦8m,i=1:
1,边坡防护类型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路堑挡土墙、系统锚杆+厚层基材、厚层基材。
主线路基平面及横断面图见图2.1-2、3。
图2.1-2主线路基平面图
图2.1-3主线路堑横断面图
2.2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2.2.1气象条件
项目位于浙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台风频发的气候特点。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35.0℃,极端最低气温-5.5℃。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500mm,年最大降水量2500mm,最小降水量1000mm。
(3)风:
桥址区累年各月平均风速2.1~5.6m/s之间,平均大风日数35.8d,极大风速50.4m/s。
每年7~9月出现台风,平均每年3个。
2.2.2水文条件
本项目沿线水系较为发达,跨越大量的水塘、鱼塘、河道,特别是南塘枢纽区大部分匝道均处于朝霞村水塘区域,水塘最大宽度约为200m,水深约为2~6m。
2.2.3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海堤内侧,属于海积平原地貌类型,地势平坦开阔,互通区地面标高一般为1.2~4.0m,主要为水田及河塘;主线路基位于山坡地区,地面标高为12m~60m。
2.2.4工程地质条件
主线路基左侧深挖方边坡表部为残坡积碎石土,黄褐色,中密,碎石占60%左右,粒径一般20~50mm,棱角形,砂占10%左右,余为黏性土,厚约0.5~1m,为普通土(Ⅱ)。
下伏基岩为强风化凝灰岩,黄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较坚硬,厚度约5m左右,为软石(Ⅳ);其下为中风化凝灰岩,紫灰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为次坚石(Ⅴ)。
岩体中主要发育五组节理:
①188°∠74°,较平直,延伸长,1~2条/m;②291°∠44°,平直,延伸长,1~2条/m;③105°∠46°,平直,延伸长,1条/m;④322°∠71°,平直,光滑,延伸长,1条/m;⑤232°∠46°,平直,光滑,延伸长,1条/m。
据赤平投影图分析:
节理②和节理④组合、节理③和节理⑤组合与坡面形成易滑动的楔形掉块,右边破为不稳定结构边坡。
节理③和节理④组合与坡面形成易滑动的楔形掉块使左边坡为不稳定结构边坡。
节理裂隙的发育,使岩体破碎,完整性差。
2.3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借用104国道、既有村道和新修便道,主线路基施工借用南塘高架桥中心顺桥向便道,新修便道以路堑爆破开挖宕渣作为路基填筑材料,路面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路面。
2.4施工临时用电、用水
2.4.1施工临时用电
施工临时用电计划在南塘高架桥位置布设一台315KVA变压器,供高架桥和路基施工使用。
2.4.2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井点取水,水质必须经过试验检测确定合格后使用。
于施工场内取合适位置钻井,数量及深度根据实际用水量及地质情况确定。
三、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本项目挖方路基较为复杂,包括土方路堑和石方路堑,主线路基为新修,全断面开挖,被交104国道为路基拓宽,与既有建筑临近,在施工方法上有所不同。
现场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1)路堑开挖施工前应具备如下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施工设计图纸;
3)总平面布置图;
4)施工现场地理位置及毗邻建筑、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等相关资料。
(2)路堑开挖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施工现场应具备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道路畅通等条件;
2)施工场地平整完成,满足施工人员、设备进场条件;
3)应完成场地毗邻建筑、道路、管线、高压输电线、构筑物、边坡、环境等保护措施;
4)爆破施工方案及安全方案报监理、业主进行审批,爆破安全方案报当地公安局进行审批并备案,同时应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完善炸药使用手续。
3.2土方路堑开挖
(1)土方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2-1。
图3.2-1土方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
1)开挖过程中经常放线检查宽度、坡度,及时纠正偏差,避免超欠挖,保持坡面平顺。
2)路堑从上至下逐层顺坡(按设计坡率)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开挖,用挖掘机将土方装入自卸汽车运输,人工刷坡修整,并及时做好防排水设施。
3)路堑开挖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
4)开挖应自上而下纵向、水平分层开挖,纵向坡度不得小于4%,严禁掏底开挖。
5)基床换填、边坡防护封闭应与开挖紧密衔接。
当不能紧跟开挖时,应预留厚度不小于50cm的保护层。
6)设有支挡结构的路堑边坡应分段开挖、分段施工。
设计要求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路堑边坡,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施工,支挡工程施工与开挖紧密衔接。
如果不能紧跟完成的,应预留厚度不小于50cm的保护层。
7)严格控制每层开挖的边坡一次成型,刷坡工作紧跟开挖,形成边开挖边刷坡多个工作面同时进行的流水线作业。
每段开挖工作完成后,对边坡进行及时防护。
开挖出的弃土运到弃土场堆放。
种植土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于指定地点用于复耕或种植植被。
8)路堑短距离的土方,从路堑的一端或按横断面全宽逐渐向前开挖。
9)对于距离很长的集中性土方,采用纵挖法施工,即沿着路堑纵向将高度分成不同的层次依次开挖。
挖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再超挖30cm,而后按填方路基进行施工,以确保路基的平整度及压实度。
(3)施工注意事项
1)当路堑路床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大的土层时,则先设置纵向渗沟,必要时设置纵横渗沟,将地下水引出,再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换填深度满足路基基底强度及规范要求,平整顶面,分层回填平整压实。
2)对基床需进行处理的地段,按设计要求及基床处理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
3)采用机械开挖前,首先调查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必要时先人工开挖,探明情况再用机械开挖,对邻近的民房或其它结构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以免损坏。
4)对坡面中出现的坑穴、凹槽杂物进行清理,嵌补平整。
路堑较高时按设计做出平台位置,路堑平台做成一定坡度,确保不积水。
5)路堑开挖出的土方除留够路堤填方外,多余者运至设计弃土场或监理指定的地点做弃方处理。
表土或腐植土先弃于指定地点,最后用于造田、复耕、恢复植被。
弃土场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地表种植土的覆盖和栽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6)挖方边坡坡度严格按设计施工,刷坡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确保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7)施工中保持坡面平整,严禁乱挖,若路堑边坡有变形迹象,不可随便刷方,迅速采取应急的合理减载措施,并立即研究对策采取措施。
3.3石方路堑开挖
岩石边坡机械开挖难度大,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技术为主进行爆破施工,并辅以机械出渣的方式完成路堑开挖,禁止使用大爆破施工。
104国道拓宽段由于临近既有公路及其他建筑物,考虑到施工安全问题,采用预留隔墙纵向拉槽浅眼控制爆破和多排微差起爆技术,达到“松而不飞散、裂而不滑塌”的效果,保证既有建筑物及行车、行人安全,满足噪声、粉尘等环保指标要求。
对于靠近居民区较近,可能对房屋造成影响的路堑地段采取机械破碎施工。
路堑爆破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3-1。
图3.3-1路堑爆破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3.3.1路堑爆破方案
(1)露天(一般环境)深孔台阶爆破法在石方爆破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满足一般环境开挖工程的技术要求,既可以全面改善爆破质量,又能改善爆破技术经济指标,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但是,对于爆区周边建(构)筑物及设施较近时,其爆破飞石、振动往往满足不了安全要求。
(2)露天(一般环境)浅孔爆破,主要应用于交通不便,开挖量小的项目。
机械程度要求低,施工方便,能控制爆破振动。
但是,效率太低,爆破飞石不易控制。
(3)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在交通、水利、铁路及城镇平基建设中广泛应用,可满足爆区周边环境复杂区块的安全,能有效控制爆破有害效应。
(4)城镇浅孔爆破,主要应用于城镇环境复杂,对爆破振动要求高,爆破规模小的项目。
(5)机械(炮头机凿除)凿除,安全,不会产生爆破有害效应。
但是效率低,成本高。
本工程爆破环境复杂,控制爆破有害效应,减少爆破对施工的负面影响,在本工程施工中尤其重要。
露天(一般环境)深孔台阶爆破辅助露天(一般环境)浅孔爆破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岩石破碎质量好,破碎块度符合工程要求,基本上无大块,无根底,爆堆集中和具有一定松散度,能满足铲装设备高效率装载的要求。
但是,爆破飞石和振动满足不了对近距离的建(构)筑物的安全。
复杂环境深孔辅助城镇浅孔爆破,结合局部机械(炮头机)凿除的施工方法,能将爆破有害效应控制在被保护对象允许范围内,为减少后冲、后裂与侧裂、降低爆破地震的危害,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能确保边坡达到交通设计要求。
综合分析比较,决定采用复杂环境深孔辅助城镇浅孔爆破,边坡光面爆破,局部采用机械(炮头机)凿除,分台阶施工方法,设计台阶高度为10米。
本设计根据环境划分区块。
距保护对象40米以内的区块,采用机械(炮头机凿除)开挖;距保护对象40~60米的区块,采用城镇浅孔爆破,台阶高度设计为4m;距保护对象60~80米的区块,采用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台阶高度为5m,依据该项目图纸设计的台阶高度分两层爆破开挖;距保护对象80~100米的区块,采用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台阶高度为10m,100米以上的部分采用一般环境深孔爆破的方法施工。
路堑爆破开挖推进方向为自西向东,由上而下进行台阶式分层开挖,各级之间设置2~3m平台,平台采用4%的坡率向外倾斜。
边坡采用光面爆破,当边坡较缓时采用爆破结合机械进行修坡。
路堑爆破开挖示意图见图3.3.1-1。
图3.3.1-1爆破开挖断面示意图
为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形成平整的边坡,边坡采用光面爆破,台阶高度分别为5米、10米,光面爆破孔孔径为90mm,采用Φ90潜孔钻机穿孔;采用Φ32mm2#岩石乳化炸药,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引爆。
3.3.2爆破施工方法
3.3.2.1布孔
钻孔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亲临现场,按设计的孔排距,精心布孔。
应控制好前排抵抗线,避免由于布孔不当导致爆破飞石事故。
3.3.2.2钻孔
工程技术人员应将具体孔位、孔深及炮孔倾角向钻孔人员交待清楚,必要时当场在进行标识。
严格的事前控制,是保证爆破安全的先决条件。
实践证明,钻孔质量的优劣,对爆破施工、安全、效益影响极大。
钻孔人员应按设计要求精心钻孔,确保钻孔深度及钻孔角度符合要求。
爆破前,必须逐孔认真检查钻孔深度,孔壁的完好状况。
注意检查前排孔的抵抗线、炮孔方向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堵、卡、等;注意检查炮孔深度、角度等,以免因钻孔偏差过大产生爆破根底。
掌握好钻孔资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确保爆破安全、效果的重要条件。
3.3.2.3装药
根据设计药量,逐孔装药,当布置起爆体时,应慢速,严禁抛掷。
全部炮孔装药结束,爆破员应再次逐孔校验填塞长度,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炮孔填塞。
填塞时,应对孔内引出的延期雷管导爆管采取“先固定,再填塞”的措施,不得将导爆管拉得过紧,以防拉断或被个别锋利的堵塞物损坏。
填塞物宜用潮湿细碎的新鲜黄土,伴有少量沙子或钻孔排出的石屑,不允许用碎石、树根、杂草等充当填塞物,以防引起填塞不实导致冲孔事故。
3.3.2.4网路联接
起爆网路联接应有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应持有网路示意图或现场施工详图,以便随时对照,避免装错、联错,整个网路联接成复式。
网路联接完毕,经多次检查确认无误后,通知警戒负责人落实警戒工作,接上起爆雷管,等待警戒负责人下达起爆命令。
3.3.2.5起爆
到当天爆破的起爆时间,所有人员撤离危险区,所有车辆或设备转移至安全地点,并具备安全起爆条件后,警戒负责人下达点火指令,通知起爆点爆破员进行点火。
3.3.2.6爆后检查
爆破后15min,待爆堆及边坡稳定后,爆破员方可进入爆破现场,认真检查有无盲炮、瞎炮、拒爆及其它不安全隐患。
经爆破员检查,确认无隐患,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后,通知警戒负责人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各警戒人员方可撤除警戒。
3.3.2.7瞎炮处理
由原装炮人员当班处理,如不能处理完时,装炮人员要在现场将装炮情况、炮眼方向、装药数量交待给处理人员;只有对瞎炮孔内的爆破线路、导火索、导爆管等检查完好后,方可重新起爆;重新起爆前要检查瞎炮的抵抗线情况,并布置警戒;严禁用拉动导火索或雷管脚线的方法取出雷管;硝铵类炸药可用水冲灌炮眼,使炸药失效;禁止在瞎炮的残孔内重新打眼爆破。
可打平行眼装药爆破:
对于浅孔,平行眼距瞎炮边缘不小于0.5米,对于深孔,平行眼距瞎炮边缘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瞎炮处理后,应认真检查、清理残余未炸的爆破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撤除防护标志。
瞎炮处理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清理残余未炸的爆破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撤除警戒标志。
3.3.2.8危石、孤石处理
由于爆破现场地形起伏较大,在形成标准拉槽顶面和临空面前需进行场地的清平工作,当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局部软石、片石人工能利用风镐或机械挖除的一律先行挖除。
对于大块石、孤石、危石的处理,严禁采用裸露药包法,应采用钻孔爆破法;对于既有边坡处由爆破形成的大块石,可采用风镐凿除。
3.3.2.9出渣
出渣采用220反铲挖掘机,装11.5t自卸汽车运输。
将可利用的宕渣就近存放或直接运至回填部位进行填筑施工,其他弃方运至弃渣场堆放。
3.3.2.10边坡修整
(1)若光面爆破效果达不到爆破质量控制要求,则需用凿岩机辅助人工开挖进一步修整坡面,确保坡面不平整度(又称起伏差)的允许值为±15cm。
(2)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往下分段整修,每下挖2~3m,宜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同时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
(3)石质边坡不宜超挖。
(4)石质边坡质量要求:
边坡上无松石、危石。
(5)修整后的坡面应顺适、美观、牢固,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3.2.11路床修整
(1)欠挖部分必须凿除。
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细粒土找平。
(2)石质路床底面有地下水时,可设置渗沟进行排导,渗沟宽度不宜小于100mm,横坡不宜小于0.6%。
渗沟应用坚硬碎石回填。
(3)石质路床的边沟应与路床同步施工。
3.4地下水路堑施工
(1)有地下水路堑开挖时,必须做好地面排水,施工场地内,不得存积地表水,软化路基面。
施工中,要随时将渗出的地下水排出施工场地。
(2)渗水暗沟沟槽开挖时,硬质岩石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
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采用挖铲挖槽,确保沟槽两壁平顺。
(3)渗水暗沟基础施工时,混凝土基础表面要平整,不能出现反坡或凹凸不平现象。
为了与下道工序紧密衔接,检查井与浇筑混凝土基础同时完工。
3.5控制边坡平顺性、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1)石质路堑采用爆破开挖时,施工中预留光爆层,利用二次爆破技术。
主要目的:
一是减少对路堑边坡及路堑基床下部岩石的爆破松动;二是提高开挖边坡的平顺性,减少超欠挖。
预留光爆层爆破通过试验确定爆破参数。
一般在炮孔底部装一管药卷,上部采用导爆索进行爆破,能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
(2)土质路堑及软质岩石路堑开挖时,两边边坡预留20cm,底部预留20cm。
挖至预留层时,停止机械开挖,待进行路基基床施工时,用人工突击开挖。
(3)如路堑坡面上出现坑穴、凹槽,及时采取勾缝、灌浆、嵌补、支顶等措施防护进行加固。
3.6光面爆破技术要求
(1)开挖壁面岩石完整性用岩壁上炮孔痕迹率来衡量,炮孔痕迹率也称半孔率,为开挖壁面上的炮孔痕迹总长与炮孔总长的百分比率。
对软质岩体(Ⅳ、Ⅴ级)炮孔痕迹率达到30%以上;对中硬岩体(Ⅲ级)应使炮孔痕迹率达到60%以上;对硬质岩体(Ⅰ、Ⅱ级)炮孔痕迹率应达80%以上。
而且,爆破壁面不应有明显的爆生裂隙。
(2)壁面不平整度(又称起伏差)的允许值为±10cm。
(3)若光面爆破效果达不到爆破质量控制要求,则需用凿岩机进一步休整坡面,确保壁面不平整度(又称起伏差)的允许值为±15cm。
3.7质量控制与检验
(1)认真按照要求的质量检测项目、频率进行检验和控制。
(2)路堑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3)路堑基床换填宽度、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边坡坡面应平整且稳定无隐患,局部凹凸差不大于15cm。
边坡防护封闭无变形、开裂。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检验方法:
观察、尺量。
(5)刷坡修整随时检查堑坡坡度,路堑开挖边坡坡率不得偏陡。
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50m单侧边坡抽样检验8点(上、下部各4点)。
检验方法:
吊线尺量计算或坡度尺量。
(6)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核对路基面和边坡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当与设计不符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检验数量:
全部检验;当与设计不符时,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
对照设计文件核对并详细记录。
(7)路堑边坡变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位置、宽度允许偏差按照表3.7-1控制。
表3.7-1路堑边坡变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的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变坡点位置
±10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单侧边坡各抽样检验6点
水准仪测或尺量
2
平台位置
±100mm
水准仪测或尺量
3
平台宽度
±50mm
尺量
注:
变坡点按路肩以上高度计,平台位置以平台顶面标高计。
3.8弃渣方案
3.8.1弃土场设置原则
(1)路基弃土场设计必须结合水保方案进行,与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不得影响路基稳定,不得造成水土流失、淤塞灌溉沟渠、压盖农田及其他不良后果。
并应尽量利用废方造地,支援农业建设。
(2)以少破坏植被为原则,尽量少占用耕地,合理消化废方。
挖方尽可能充分利用,通过土石平衡合理确定弃土场位置。
(3)应充分重视腐质土的保护。
它是当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故应将腐质土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待。
任何永久或临时用地都不得填埋或碾压腐质土,应揭除地表草皮后将腐质土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地表回填,恢复植被。
(4)弃土场范围内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做好防护、绿化工作,采取平整、改造、覆土等土地整治措施,对植被进行恢复,并开发利用。
3.8.2弃土方案
本合同段弃土主要来自路堑开挖、沿线清表及鱼塘清淤、路基预压卸载和施工加宽刷坡等,对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
本合同段全线挖方总数为61.34万方,填方总数为18.12万方,无借方,废方47.14万方。
本合同段挖方多,填方少,产生大量的废方,经过现场查勘及与建设单位积极协调,沿线临海围垦区工程可利用消化本项目的弃渣。
考虑弃土场“随弃随运”的滚动利用,本合同段共设置1处临时堆场以堆放清表土等,临时堆场使用完成后要进行复耕或植树绿化,弃土场具体设置位置见表3.8.2-1。
表3.8.2-1弃土场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弃土场位置
弃方量(万方)
占地(亩)
桩号
左(m)
右(m)
1
8#临时堆场
K240+218
270
1.65
11.25
弃土场平面及断面布置见图3.8.2-1、2。
图3.8.2-1弃土场平面布置图
图3.8.2-2弃土场断面布置图
3.8.3弃土一般要求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路基弃土一般要求如下:
(1)施工前,应对设计提供的弃土方案进行现场核对,若有疑问,应及时处理。
(2)弃土不得占用耕地。
(3)沿河弃土不得影响排洪、通航,不得加剧河岸冲刷。
不得向水库、湖泊、岩溶漏斗及暗河口处弃土。
禁止在贴近桥墩台、涵洞口处弃土。
(4)沿线弃土堆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弃土应相对集中堆放,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严禁随意处理。
2)弃土堆的几何尺寸、压实程度、位置应保证路基边坡和弃土堆自身的稳定。
弃土堆的边坡不陡于1:
1.5,顶面向外设不小于2%的横坡,其内侧高度不宜大于3m。
3)在地面横坡陡于1:
5的路段,不得在高于路堑边坡顶的山坡上方设弃土堆。
4)在山坡上侧的弃土堆,应连续而不间断,并在弃土堆上侧设置截水沟。
山坡下侧的弃土堆,应每隔50~100m设宽度不小于1m的缺口排水,排水主流方向不得对地面结构物及农田等造成不利影响,必要时可设人工沟渠导引排水。
弃土堆坡脚应进行防护和加固。
(5)弃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压实。
(6)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完成弃土场的防护、排水工程。
3.8.4弃渣场排水及挡墙施工
(1)弃渣场排水沟施工
1)测量放线:
进行截水沟和弃渣场外缘排水沟中线位置放样,确定开挖边线。
2)水沟开挖:
采用PC200挖掘机进行水沟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局部陡坡地带机械达不到之处采用人工开挖,沟底纵坡不小于3‰。
3)水沟砌筑:
水沟材料及尺寸为:
M10浆砌片石,厚度30cm,底宽100cm×深100cm,底部用M10砂浆抹面,厚3cm。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水沟基坑开挖完成后,需对基底进行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水沟每隔10米或地质变化处设一道沥青麻絮沉降缝,缝宽2cm,底部铺设一层加筋复合土工膜,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
②水沟施工时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分段分层施工,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挖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