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504040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0.45KB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一科二必背知识点
科一综合素质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一、请简要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个新)
答: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请简要阐述评价观(目的,内容,形式,主体,过程)
答:
1、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3、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5、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三、简要阐述学生观
答:
1、学生是一个完整地生命个体(完整;不仅是学习的机器);
2、学生身上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个体间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4、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四、简要阐述现代教师观
答: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立者和开发者;
4、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5、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五、现代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改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和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启发、引导、帮助;
3、在对待自身方面,新课程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六、简要阐述现代教学观
答: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注重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
答: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业,辅导检查)
答:
1、备课,包括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
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成绩检查和评价;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
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三、为什么说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实际考点:
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
答: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便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相结合;
2、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3、学习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
1、心理准备2、领悟知识
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
5、效果检查
六、简要说明常用教学原则(直启巩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答:
1、直接性2、启发性
3、巩固性4、循序渐进性
5、因材施教6、理论联系实际
7、量力性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七、启发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1、教师应该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是学生学会思考;
八、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
3、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
答:
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善于问;
3、善于引导、启发;
4、善于小结、归纳
十、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答: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对全班同学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有三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有三点: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2、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
中学德育
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趋向成熟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向成熟过渡;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答: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里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三、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与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
四、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安四生)
答:
1、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2、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3、升学就业的指导
五、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思活长)
答: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或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是一个长久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六、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信知书,极致因善)
答:
1、方向性
2、疏导性
3、信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
6、长善救失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8、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七、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清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八、简述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进行德育应该有计划地、有目的的将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德育应有系统和计划;
九、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品德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和内容,避免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十、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答: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法
3、指导实践法(实践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十一、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答:
1、明确目的性
2、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十二、简述榜样法的基本要求
答:
1、选择良好榜样
2、树立学生心中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按照榜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十三、简述实际锻炼德育方法(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答:
1、使用实际锻炼法的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锻炼
2、目的明确,有序有恒的要求,坚持不懈的锻炼
3、不断的监督检查,使之坚持
4、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情感体验相结合
十四、简述情感陶冶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是学生共同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注意。
一方面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的因素,另一方面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课。
2、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个体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符合学生需求,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4、采取行动,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三、简述记忆过程
答: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识记,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具有选择性,即对信息的时机具有选择性;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个体对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海中的巩固过程,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
是记忆的第二环节,遗忘和保持矛盾的两个方面。
3、再认或回忆,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
再认是指体验过、思考过、感知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面前,能够认出来。
四、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答: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精细加工,加深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组织学习内容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避免遗忘
五、思维形式有哪些
1、概念,是指人脑中形成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知识的基础
2、判断,是人对概念和概念的关系的认识,是事物之间关系和联系在人脑中的映像;
3、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联系的判断,推断出的有逻辑性的新的判断
程。
是根据已有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是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过程
六、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答:
1、学生观,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差异性
2、学习观,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主动建构
3、教学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
4、知识观,知识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动态性
七、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依赖:
1、生理需要(吃喝拉撒);2、安全需要(安全感);3、归属与爱的需要(家庭,朋友);4、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的追求)
八、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一)内部动机
1、培养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培养合适的归因模式
(二)外部动机
1、表达明确的期望,提出要求
2、明确、及时、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运用表扬
九、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答:
1、迁移情境的相似程度
2、迁移材料的性质
3、迁移活动的多样性
4、对原学习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5、智力水平
6、年龄特征
十、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三教一学)
答: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一、简述学习策略训练原则(煮花生特有效)
答:
1、主体性
2、内化性
3、生成性
4、特定性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自我效能感
十二、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
1、重视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重视教学反馈
3、充足的教学时间
十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
1、开设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课程(头脑风暴,发散思维、自我设计等训练
2、设置有助于创造性产生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改革考试制度)
3、注重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性)
十四、简体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答: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七个方面组成:
1.语文能力,包括说、读和写
2.数量能力,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
3.空间能力,认识环境和辨别方向
4.音乐能力,辨别音乐和表达音律
5.社交能力,与他人交往并和睦相处
6.运动能力,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
7.自知能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
课程
一、简述学生中心论课程主张
答:
1、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能力等为核心编排课程;
2、课程的组织心理学化,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
3、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情绪体验。
二、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答:
泰勒的目标模式可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明确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三、简要阐述新课程的具体内容
答:
1、三维目的,分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
2、课程结构,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务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能教育。
3、学习方法,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4、课堂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5、课程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答:
1、教育终身化,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2、教育全民化,尤其是适龄儿童
3、教育多元化,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民主化
全民多现身
二.简要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
1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诞生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由伦理学和心理学两大理论基础
3、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
4、教学四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5、赫尔巴特主张教育性教学
6、性恶论
三、简要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
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写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2、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新教育的三中心:
学生,活动,经验
3、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4、教学本质: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5、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四、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答: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
内人结手规速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五、教育与政治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答:
(一)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决定教育目的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出现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所需的人才
2、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
3、促进政治民主
六、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内容制约教育内容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和改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2、选择
3、融合
4、创新
七、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教育的独立性是指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内容、方式、理论和经验的继承
2、教育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是完全同步的
八、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
1、遗传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性
2、个体间遗传的差异性是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因素的成熟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程度
九、环境对人的发展作用
答: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2、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不是消极被动
十、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有组织的对个体进行教育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一批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执行的
3、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十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答:
1、加速个体身心发展进程
2、是个体发展具有社会规范性
3、挖掘个体的潜能
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十二、如何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答:
1、根据个体发展得顺序性,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2、阶段性-----针对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
4、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互补性—全面发展
十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哪些
答:
1、社会政治经济制的和生产力的现状
2、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特点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十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本途径
十五、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
1、全面发展的内容包含如下五个方面
(1)德育:
思想,道德,政治,心理教育
(2)智育:
知识,能力与技术教育
(3)体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4)美誉:
审美教育,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能
2.、五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德育是五育的灵魂,保证五育的方向
智育是在五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体育是为其他各育的物质基础
美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美的具体实施
十六、简要阐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
1、增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时间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统一
4、高等教育类型多元化
5、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线日渐模糊
6、终身教育体制建设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十七、简要阐述教师角色
答:
传统教师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型角色
新型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教师是终身教育的践行者5.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十八、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答:
1、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素养
2、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4、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十九、教师必备的知识素养有哪些
答:
1、学科知识素养
2、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素养
二十、简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答: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区别:
1、课前计划,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通常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难以按照实际课堂情况调整
2、课堂教学过程,专家型教师能够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并坚持执行,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3、课后评价,专家型教师关注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新手型教师关注课堂上发生的细节
二十一、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答:
1、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自身生存环境,学生喜不喜欢自己等
2、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班级大小等教学情境相关
3、关注学生阶段:
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十二、阐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答:
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经验
2、运用微格教学
3、重视教学反思
4、专门的训练
微观教训
二十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提高自身修养
3、主张民主教学
4、妥善处理师生矛盾
5、树立良好的学生观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一、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特征:
感觉和运动分化
两大成就:
①主体和客体分化;②理解因果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特征:
①概念是具体的、非抽象的,思维不可逆性;②形成表象和形象的图示;③、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主要特征:
①产生抽象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②去自我中心;③逻辑思维;④恒常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主特特征:
思维脱离可感知事物物束缚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
1、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智力活动的特点
②教育创造着最新发展区
三、简述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答:
1、对感知物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增强
2、感知的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
3、更具有目的性,能够比较稳定的,长时间的进行感知
四、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
1、图像记忆优于文字记忆,
2、记忆的容量增加,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3.、理解记忆是主要手段
4、有意记忆是占主导
5、抽象记忆占主导
五、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答:
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2、形式逻辑思维快速发展
3、辩证逻辑思维发展
六、简述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答:
1、对语意的理解可以把握本质
2、进一步语法结构
3、口语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七、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
1、注意更具有目的
2、注意品质增强,注意的广度和分配接近成人,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转换注意。
八、简述关于情绪的早期理论
答:
1、詹姆士-兰格
外界刺激----生理反应----情绪体验
情绪是源于身体反馈
2、坎农-巴德
外界刺激----丘脑—同时(情绪和生理反应)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
九.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
答: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
十、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答:
情绪受环境,生理唤醒,认证过程3种因素制约
1、个体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
2、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
十一、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答:
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十二、如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
答:
1、培养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十三、影响人格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遗传与生理因素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3、家庭
4、自我调控的影响
十四、人格的结构组成
答:
人格的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人格的核心,后天可以改变,态度与行为共同形成的人格特征
2、气质,稳定的,后天不易改变,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方向性
3、认知风格,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冲动性和沉思性,延时性和即时性
4、自我控制,作用:
协调其他人格成分,保证人格完整,统一,和谐,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十五、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答:
1937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之父“
1、共同特质,大部分人或一个群体共同具有的特质
2、个体特质,个体独有的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十六、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
因素分析方法
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1、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环境特质和体质特质
3、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4、动力、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十七、简述气质类型学说的内容
答:
1.、胆汁质:
表里如一,刚强,精力旺盛,感情用事,冲动;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突变的色彩
2、多血质:
活泼好动,粗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高中 科一科二必背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