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挡墙专项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5037059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3.09KB
混凝土挡墙专项施工方案.docx
《混凝土挡墙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挡墙专项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挡墙专项施工方案
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总承包
K34+860~K41+940段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5年10月26日
一、工程概况3
1.1设计概况3
1.2气象水文3
1.3地形地貌4
1.4主要工程数量4
二、编制依据5
三、施工计划和施工部署5
3.1施工管理目标5
3.2施工段划分6
3.3进度计划和控制6
3.4材料计划6
3.5机械设备计划7
3.6劳动力需求计划8
四、施工准备8
4.1施工图、方案、交底准备8
4.2现场准备9
4.3原材料及商品混凝土的要求9
五、施工工艺技术10
5.1工艺流程10
5.2测量放线11
5.3基槽的开挖11
5.4模板安装11
5.5基础施工14
5.6墙身浇筑14
5.7混凝土振捣15
5.8填摆片石16
5.9沉降缝16
5.10泄水孔16
5.11混凝土养护17
5.12混凝土拆模18
5.13墙背回填19
5.14混凝土缺陷处理19
六、质量控制措施20
6.1质量检验程序20
6.2基本要求20
6.5质量检查标准21
七、安全文明保证措施22
7.1安全施工措施22
7.2文明施工措施23
八、环境保证措施24
九、应急预案25
9.1应急准备25
9.2应急响应25
十、附件28
10.1混凝土挡墙侧模计算书28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K34+860~K41+940段挡土墙圬工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所用的水泥、砂浆及石料应满足规范要求。
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15m,泄水孔设置间距为2~3,按梅花型布设。
挡土墙基底埋置深度一般地段不小于1.0m,设置在斜坡地面上的挡土墙,基础前趾埋入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按下表控制:
土层类别
最小埋入深度h(m)
距地表水平距离b(m)
图示
较完整的硬质岩石
0.25
0.25~0.50
一般硬质岩石
0.60
0.60~1.50
软质岩石
1.00
1.00~2.00
土层
≥1.00
1.50~2.50
地基承载力要求详见挡土墙设计图。
1.2气象水文
拟建项目地处云南高原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受印度洋温暖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项目区域内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4.3℃,一般年份,五月天最热,最冷一月份。
多年平均降雨量977.8毫米,最大1251.50毫米,最小724.9毫米。
降水量80%以上集中在5~10月,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值在1204.1~1比降水量大20%左右。
常年多西南风,平均风速2.3米/秒,相对湿度73%,日照49%。
项目所处区域河流属于南盘江流域。
地表水体较不发育,仅路线右侧发育中大河,补给形式多样,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与地下水(暗河)。
中大河发育于泸西盆地中,平均流量4.16m3/s,年径流量1.312亿m3。
1.3地形地貌
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路线所经区域位于云南高原东部,总体地势两端低、中部高,海拔一般1370~1900米。
本合同段地貌可划分为岩溶中山地貌和构造堆积盆地地貌。
拟建路线里程K38+000~K41+960属于岩溶中山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地表分水岭或高原与盆地相接的缓坡地带。
岩溶发育一般,岩溶形态以石芽,溶沟及溶隙为主,陡坡地带基岩多裸露;缓坡地带坡面多覆盖黏土,受地表水切割,侵蚀,坡面上“V”字型冲谷较发育,沟谷内可见小片石林及石柱等岩溶形态发育。
拟建路线里程K34+860~K38+000属于构造堆积盆地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于泸西盆地及其边缘,地势相对较平,局部为缓坡盆地方向与大地构造方向一致。
泸西盆地为构造溶蚀盆地,处于断裂带附近,碳酸盐经过长期溶蚀形成,盆地边缘和中部可见溶蚀残丘,边缘不规则,地形封闭。
1.4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C20片石混凝土垫层
m3
533
2
C20片石混凝土基础
m3
3192
3
C20片石混凝土墙
m3
19704
二、编制依据
1、《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红河州泸西至弥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076-95)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2.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资料等。
三、施工计划和施工部署
3.1施工管理目标
1、质量目标:
按照国家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一次验收合格。
2、工期目标:
计划2015年10月28日开始施工,2016年11月30日完成。
3、安全目标:
杜绝一切轻伤、重伤、死亡安全事故;
4、环境、文明施工目标:
实施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在建设期间均要达到云南省文明工地的要求。
3.2施工段划分
现场分为两个施工队伍同时施工,路基一队负责主线挡墙施工,路基二队负责匝道挡墙施工,每个队伍至少配备80名工人。
3.3进度计划和控制
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2015年10月28日开始施工,2016年11月30日完成。
根据施工组织和工艺流程,挡墙基坑的开挖应配合好基础的浇筑并与其交叉进行流水施工,严禁长距离开挖使基坑长时间暴露。
3.4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需求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片块石
m3
7300
2
C20商品混凝土
m3
16400
3
碎石
m3
2000
4
φ10PVC管
m
850
5
钢筋
T
2.5
3.5机械设备计划
机械设备(仪器)需求计划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神钢250
5
或同规格
2
装载机
厦工50
4
或同规格
3
自卸汽车
东风牌8t
12
4
洒水车
东风牌
1
5
砼振动棒
10
6
GPS
华测
1
7
水准仪
苏光DS1
3
苏光DS3
6
8
钢卷尺
50m
10
9
钢卷尺
5m
30
10
蛙跳式打夯机
8
11
手扶小推车
10
12
钎探仪
1
3.6劳动力需求计划
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序号
类型
单位
数量
1
模板工
人
18
2
砼工
人
40
3
普工
人
40
合计
人
98
四、施工准备
4.1施工图、方案、交底准备
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核对图纸数据,准确掌握各项技术参数。
阅读和学习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了解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完善交底工作,由项目总工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项方案的交底,明确施工管理目标,确保施工方案准确到位执行。
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队组、工人进行详细的各项工作交底,特别是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按照管理系统逐级进行。
教育工人树立明确的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意识,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制度法规。
配齐各种施工仪器、试验设备并提前调试、校验,检测合格。
4.2现场准备
挡土墙施工前,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做好空中电线、地下电缆、水管等障碍物的调查工作,如与挡土墙发生冲突,及时找相关单位协助解决。
开挖前,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4.3原材料及商品混凝土的要求
1、石料:
采用澄江县中关石场石料,进场前应检查其强度等级(MU30)、耐久性是够满足设计。
检查砌筑石材的力学性质除了考虑抗压强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应考虑它的抗剪强度、冲击韧性等。
石材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有抗冻性、抗风化性、耐火性、耐酸性等。
采用的毛石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石料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2、φ10cmPVC管:
采用符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
外观检查管材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凹陷、分解变色线和其它影响性能的其它缺陷。
管材不应含有杂质,应不透光。
管材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3、砼配合比
C20混凝土采用云南建工商品混凝土,用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
拟用C20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实际以批准为准)
水
水泥
山砂
机制砂
公分石
瓜子石
外加剂
矿粉
粉煤灰
170
168
348
522
927
163
4.8
36
36
4、进场后的材料必须堆放整齐,每种材料必须挂牌,标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产地、试验或检验结果和使用部位,料堆不得影响交通;材料进场后马上通知取样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施工工艺技术
先浇筑基础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成后进行墙身施工。
该段挡墙由于墙身较高,为6~12米,因此墙身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完成,每层浇筑高度为1.2米,施工缝接茬采用在混凝土接茬面栽少量片石连接。
当浇筑高度达到1.2米时,可在距离墙背1m以外的局部位置临时回填出一道上下挡墙的通道,以降低作业垂直高度,保证作业安全,也降低因搭设操作平台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待挡墙浇筑完成后,挖除临时回填通道土方,按照墙背回填要求重新回填。
5.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积水导流→挖除换填→机械碾压夯实→基槽开挖→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安装泄水孔→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拆除模板→养护
5.2测量放线
根据图纸设计用GPS每隔10米精确放出挡土墙的外缘线点及内缘线点,根据施工图中设计的挡土墙各要素:
桩号、墙身到中桩的距离进行实地放样。
测量成果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3基槽的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采用1:
0.3的放坡。
根据测量放出的点位,设立标桩,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挖出的土不能任意堆放,以免妨碍开挖基槽及其他作业。
基坑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5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然后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挖成的基坑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设计承载力0.4~0.5MPa。
当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及时上报监理、业主以及设计单位,经监理、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允许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开挖基坑后,先对基底整平、夯实,以保证夯实后满足设计要求。
挖基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开挖长度宜为10~15米一段,严禁长距离开挖。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5.4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钢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3、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4、钢模板表面清理除锈并涂刷脱模剂,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
5、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
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6、模板采用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300㎜。
7、模板采用钢管作主楞和方木作为次楞,配套穿墙螺栓使用Ф12对拉螺栓加固。
竖向内楞采用50×80木方,水平外楞采用双钢管Ф48×3.5。
通过在双钢管处打孔拉结穿墙螺栓紧固。
斜撑采用钢管Ф48×3.5。
8、四周竖向内背楞采用60×80木方,间距300mm,每个侧面两端的方木与模板用圆钉固定,水平外楞采用钢管Ф48×3.5,间距600mm。
加固通过背楞上打孔拉结穿墙螺栓,水平、竖向间距均为450mm,端头带圆塑料块限位片,以便拉杆端头处理。
斜向支撑用钢管上中下三道进行间距600mm加固,以保证其稳定。
挡墙下部1/3范围对拉螺栓两侧加双螺母。
(具体计算详见附后《混凝土挡墙侧模计算书》)
(h=600mmb=300mm对拉螺栓水平间距均为600mm)
挡墙模板设计示意图
模板组装前要进行组装设计,板缝留设要一致,拉杆间距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达到美观要求,严禁乱设。
组装时严格按照模板配板设计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的精度要求如下:
1)两块模板之间拼缝≤1;
2)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2;
3)模板平整度≤3;
4)模板平面尺寸偏差±3;
5.5基础施工
1、片石混凝土采用木模板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8~14,浇筑高度大于2m时必须用串筒入模。
混凝土中片石的掺量控制在25%范围以内,片石用人工摆放,分散布置。
2、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且无蜂窝麻面等。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
4、在片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5.6墙身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2)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3)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板、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
(3)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4)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5)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6)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5.7混凝土振捣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3、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4、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5.8填摆片石
1、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2、底层先浇筑20-25cm砼后再按梅花形布放片石,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3、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4、片石采用装载机装运到混凝土浇筑地点,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
严禁装载机直接倾倒片石,以防片石砸坏模板。
5、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接茬面栽少量片石。
6、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
5.9沉降缝
挡土墙的沉降缝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间距一般为10~15m、缝宽2cm。
施工时,为保证沉降缝或伸缩缝宽度和不被杂物堵塞,沉降缝材料采用2cm厚的木板或泡沫板。
沉降缝内用沥青麻絮沿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
5.10泄水孔
挡土墙在高出地面部分设置泄水孔,泄水孔上下排间距2m,按梅花型布设,水平间距2.5m。
泄水孔采用ф10cmPVC管,最低泄水孔底部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30cm,在泄水孔进口下部设置20cm厚C15混凝土隔水层,不使积水渗入基底,挡墙墙背50cm范围内采用碎石反滤,外侧铺设渗水土工布。
泄水孔设置4%~10%坡度,要求水平、竖直都在同一条线上。
泄水孔设置示意图(图2)
5.11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5.12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8、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
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9、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5.13墙背回填
1、回填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分层回填,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使用。
严禁使用含有淤泥、淤泥质土、腐质土及有机物的土方填料。
根据回填部位,选用适当的机具进行分层回填、夯(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96%以上。
2、墙背回填在相应部位挡墙浇筑完成、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进行。
3、靠近墙背反滤层1m范围内:
采用蛙跳式打夯机分层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
4、靠近墙背反滤层1m范围以外:
采用18T压路机分层压实,辅以打夯机夯实边角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如墙背回填区以外的路基尚未填筑压实,则应将墙背已回填压实的端部开挖成台阶状,以保证路基填筑时新、老压实区沉降变形的均匀性。
5、施工、质检、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控制层厚,并在墙背划出回填区域,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5.14混凝土缺陷处理
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2、如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检查凿除后混凝土表面是否密实,有无明显空隙,如有空隙也应凿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高压力清水冲洗干净湿润,然后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涂刷一层混凝土专用黏着剂(如环氧树脂),以便更好的加强新旧混凝土面的粘结。
再用同等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混凝土振捣密实。
3、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混凝土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
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4、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六、质量控制措施
6.1质量检验程序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6.2基本要求
1、石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
2、木胶合板选统一规格,面板平整光洁、防水性能好的。
3、模板安装基层找平,并粘贴海绵条,模板下端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靠紧,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4、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
5、墙背填料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靠近结构物2m范围内不得采用大型压路机械进行碾压,可采用小型夯实机械碾压进行压实。
6、沉降缝、泄水孔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图纸要求。
7、抓开挖质量关,勤测量复核。
控制超挖,杜绝欠挖。
8、抓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9、抓好立模支护关,控制好中线、水平、结构尺寸。
10、抓好混凝土的浇灌、捣固关、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
11、进行层层技术交底;认真执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记录,严格遵守监理程序。
12、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和使用率,定期维修、保养,满足施工要求。
13、各工种制定详尽严格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严格照章办事。
14、严格工程自检、工程检验程序。
每道工序先由具体操作者进行工序自检后,各工序互检,最后技术人员专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15、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6.5质量检查标准
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砌体挡土墙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和评定。
1、外观鉴定
(1)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
(2)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3)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2、检测标准
七、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7.1安全施工措施
1、严格按照《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建设标准化工地,进行安全文明施工。
3、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必须整齐,实行文明施工,对脏、乱、差的工地要严肃处理。
4、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地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坚决制止。
5、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持证上岗。
7、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挡墙 专项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