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2.docx
- 文档编号:503196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4.97KB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2.docx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2.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2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让大家认识我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
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
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
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
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
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
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
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5、出示课件:
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6、教师小结:
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
教后记:
看谁涂得更好看
材分析: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
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
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劝、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觉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按自己的意愿,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来各种颜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述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作业,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讲一讲各种绘画材料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2、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同一幅画中进行绘画。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各种色彩美化画面。
4、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乱涂。
三、指导学生作画,巡回指导
1、学课本中的范画如“我的小手”,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2、学生自己命题:
***花朵,或小脚***进行创作。
课后记*
滚动乐园
教学目标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
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
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
《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
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
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
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
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
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
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
那些物体能滚动?
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
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
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好玩的泥巴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
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
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
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
(有水,有草的味道。
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
是什么颜色的?
(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
有什么感觉?
(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
泥土有什么用途呢?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
种花、种粮食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
泥与土有没有区别?
(土较硬,泥较软。
)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
(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各种方法:
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教后记: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
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由一张外形很随意的纸张,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如果它距离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有差距,还可以用彩笔进行添加。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添加。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马蒂斯的作品与学生的有什么不同,观察一下,两种画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以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势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
那出一张你喜欢的色纸,闭着眼睛(避免大脑严格受到现时中图形的影响)随意撕出一种图形。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随意撕出的纸片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多连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撕纸添画形式剪纸形式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撕纸添画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小结:
发表质疑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课后延伸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
纸与环保有什么关系?
教后记:
《花点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美版教科科书,一年级第一册、第六课《花点心》。
2.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彩泥的材料特点,通过观察学习尝试制作“花点心”。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大胆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发现生活美。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运用彩泥制作花点心。
教学难点:
表现花点心的外形美。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
彩泥、彩泥工具、美术书等。
2. 教具准备:
教师作品、课件、各种彩纸碟等。
3. 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电视、电脑。
4. 教学课件:
点心图片、录象、音乐、陕西面花图片等。
教学模式:
1。
名称: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环节: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
《花点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美版)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册、第六课教材。
本课教材为造型·表现课。
本课设计旨在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征,本课的总体思路是:
充分应用音乐、图片、实物、录像等教学媒体,以学生学习彩泥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简单的装饰方法为课堂显性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课堂隐性内容。
通过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是:
观察→感受→探究→表现→评价→拓展的过程。
2.教学设计:
依据课标中提到“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
……”的要求以及本课教学内容—“点心”这一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
我是这样设计具体教学方法的,下面我分四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⑴回忆花点心:
①听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②仔细听歌词前两句里提到了哪样点心?
③月饼是我国传统的点心,它不但香甜可口,而且圆圆的外型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
生活中我们经常吃到各种精美的点心,尤其是西点的样式更是特别美,比如过生日时吃的蛋糕。
④谁想向大家描述你吃过的蛋糕的形状,再说说它上面的装饰?
学生开始积极踊跃地响应。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运用优美的音乐,引领学生自然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喜闻乐见的点心上,而且学生在描述点心中积极感悟它形状和它上面的装饰;从而促进对点心认知的发展。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点心的组成形式,为后面的新授课做好铺垫。
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简单明确地向学生介绍了传统点心和西式点心的代表,使学生在感知点心的过程中丰富了对点心的形式的认识,形成了教学中的隐性认知。
⑵欣赏花点心:
①在学生描述之后老师也找到一些点心的图片,里面也有蛋糕。
出示图片,说说它们的形状?
②再次出示图片,说说它们是用什么装饰的,装饰在哪?
形成学生抢答的情境。
③我们今天也来设计漂亮的点心好吗?
谁能为我们这节课起个合适的课题?
④出示课题:
花点心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设计采用了以下方法,第一,感受。
目的是改变以往美术课堂中强调学习技能的现象,让学生在欣赏各式各样的点心过程中感受了解生活内容的美妙,认识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探究。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抢答问题的形式分层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环节的使用刚好为学生的亲身感悟和学习新知之间铺平了道路,顺理成章的点出了花点心的课题。
⑶制作花点心:
①分析材料,说说彩泥特点。
②看课件分三层学习:
制作方法、装饰方法、欣赏
③回忆方法,教师演示。
④出示教师作品,分析制作时先制作什么,再做什么?
⑤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设计是在消化理解“课标”中“…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研究的过程…”的指导要求后,我充分研究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依据一年级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水平,调整了教师直观演示这一传统教学指导方法,设计了一段学生制做花点心的录像。
引导学生直观的学习彩泥的制作方法,了解简单的装饰方法,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彩泥的材料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以及与录像中熟悉的同龄人相互竞赛的研究激情。
体现了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⑷展示花点心
①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欣赏。
②学生介绍优秀作品(自己或他人的),形状美的和装饰美的。
③生活小常识:
点心主要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④鼓励学生将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⑤出示图片,具体事例:
陕西面花。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我以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目标。
课堂评价,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和建构评价作品的氛围。
同时恰当地延伸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祖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鼓励学生将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把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生活中的美。
教后记:
《美丽的天空》
一、内容:
美丽的天空(1课时)
二、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画、剪、粘感受天空的美,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进行大胆想象。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讨论法、分析、启发、引导、情景创
设法、视觉激情法。
六、教具准备:
范围、作业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展示板。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天空
大胆想象
八、组成形式:
(包括座位编排)
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启发式教学。
讲台
九、个别辅导: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肯定、指点、提建议。
十、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贴图画、导入新课
1、在事先贴好的蓝天上指白云、星星、小鸟问学生是什么,再回答这一大片蓝色的就是“天空”,贴出“天空”。
2、讲《明明的梦》,随着故事展开,一一贴画出空中的景物:
眯眯笑的太阳、漂亮的月亮、艳丽的彩虹、活泼的白兔、火箭、飞船、雨、雪、行星、UFO和太阳小朋友等。
3、小组讨论给这片“天空”起个好听的名字。
4、从中选出“美丽的”贴在“天空”。
(二)、新授:
1、想象画出的《美丽的天空》。
这么美的天空,真的见到过吗?
有可能真的见到吗?
老师这片天空是怎么画出来的?
小组讨论,写出:
“想象”一词的汉字和拼音。
一起读,并告知“想象”在美术课中很重要,记住这个词。
2、欣赏《美丽的天空》。
(1)、老师的“天空”哪个形象想象的新奇、大胆,为什么?
(2)、书上小朋友的“天空”,哪些形象想象的奇特?
(3)、多媒体课件中的“天空”哪些形象想象丰富想象美好?
主要欣赏:
太阳和月亮搭彩桥、我到太空去做客、太空校园荡秋千
简单欣赏:
月亮船、空中家园、我座飞毯上天空、空中的节日
3、个人想象:
你想在天空上画什么新奇形象?
小组充分讨论。
想的再好,也看不到,能不能把想的画出来?
希望你
们画的比想的还好。
4、绘画方式:
(1)、小组创作。
展示两片剪帖好的“天空”。
这样大而美的“天空”,咱们一个人一节课不易画好,谁来想个好办法?
(2)、要求:
每个小组一片“天空”,每个同学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白纸上画出想象的形象剪下来,粘在“天空”上。
最后比比哪片“天空”想象最丰富,哪个同学想象最奇特。
画的时候形要大、色要匀、剪边齐。
形象和别人的不一样。
(三)、学生作画
1、小组讨论,想在蓝天上画什么,一人一个形象,不重样。
2、用具不齐全的组内互相帮助。
3、学生作画,注意安全卫生。
4、剪粘完后用彩纸做小部件装饰“天空”。
(四)、评议:
展示装饰好的六片“天空”。
1、哪片“天空”想象丰富?
哪片“天空”色彩漂亮?
2、哪个形象想象奇特?
哪个形象形大、色匀、边齐。
3、对形小,未加想象,色彩不协调的形象予以指出,下次注意。
发放小奖品。
画完的同学从盒里拿一小星星。
(五)、小结:
今天咱们小组合作画了“美丽的天空”,下节课咱们小组继续合作,给你们的“天空”编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一齐说一遍《数星星》,卫生员收废纸。
剩余时间继续装饰。
(六)、宣布下课。
教后记:
七彩生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
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
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分发冷、暖色纸两张。
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
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
1、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
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教后记:
谁画的鱼最大
课时:
2
教育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看,画,想,做等方法对热带鱼进行装饰,初步理解装饰的概念。
2、使学生懂得运用画、剪、撕线条进行装饰的表现方法。
发展性目标:
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师:
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
生:
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
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欣赏,观赏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指导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指导学生添加上美丽的花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检察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猜谜语:
摇摇头,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
师: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跟鱼有关。
板书课题:
穿花衣的鱼
解释“鱼”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是穿花衣的鱼和鱼有什么特点?
带着问题看录像。
1.学生说出答案“鱼”。
2.小组讨论:
你喜欢鱼吗?
为什么喜欢?
3.通过提问,点出鱼的美感特征(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并回应引入的问题。
4.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运用画,剪,撕,折,贴等各种方法表现鱼。
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
相信大家以后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三)欣赏教学,感受鱼的特征及美态
1、放录像,鱼的欣赏
2.指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加深对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3.鱼的外形的几何特征,鱼身花纹及色彩的特征。
(四)学习装饰鱼
教师讲授与示范制作的过程。
(1)折出(画,撕,剪)鱼的外形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来制作,在外形上也可以大胆创新。
(2)示范用画和撕贴花纹的方法装饰鱼
(3).教师巡回指导
情景教学,
教师出示一张黑板长度大的白纸――――海底世界
课堂小结
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热带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
相信大家以后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学生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做的鱼贴上大画面。
(2)再鼓励学生联想录像带的海底世界,共同添画上或剪贴出背景及其他生物,使画面丰富。
师生共同创作画面
本课运用“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斗习兴趣、活跃了课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学生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做鱼并给它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许多同学做得很好,很聪明。
大家课后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
板书设计:
看谁画的鱼最大
鱼的外形的几何特征
3.装饰鱼
教后记: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折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的飞机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教材出示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飞机供学生欣赏、分析、研究,为学生的创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构思的启发、引导作用。
此外,教材版面内容的安排上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知资料,如有图案、色彩和标志的造型各异的折纸飞机。
这体现了学生可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学习折叠飞机,并从中有所领悟,培养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分析:
1、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册教学设计 人美版 小学美术 一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