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福建省第三中学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5031727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55KB
精品福建省第三中学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精品福建省第三中学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福建省第三中学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福建省第三中学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第三中学2012届高三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6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2),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6)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同里①顾氏梅林记
朱鹤龄
同里环湖泊之秀,多故家士族。
元末倪元镇、杨廉夫辈尝游憩其地,遗迹至今存焉。
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
老梅铁干几二百株,中有高丘矗上,可十余丈。
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
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
居其侧者,章子两生、顾子仲容。
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
每至春日暄妍,香风馥郁,必提壶造其地,痛饮狂歌,不烛跋不止,翩翩致足乐也。
不十余年,仲容举进士,宦游去。
余复徙居邑城,键户不出。
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今春避兵,栖泊兹土,因与两生至其处,则园林已数易主矣。
东阡西陌皆非旧径,推老梅尚存百余株,亭亭发秀,冷艳迎人。
鼻观嫣香,沁入肺腑,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②如噩梦。
自变故以来,风俗之古今、墟井之盛衰、友朋之生死聚散,其尚有可问者乎?
当日与里中数子对案操觚③、飞扬跋扈之气不可遏抑,而今于何有?
素发历齿,已亦自憎其老丑,而况后生乎?
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
然则人寿之不如草木者多矣,而犹不深省于石火电光之说,岂非庄生之所大哀乎?
请与老梅约:
嗣后每岁花发时,吾两人必携豚蹄,载醇酎,狂歌痛饮,追复旧欢;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④而发咏;以嬉暮齿⑤,以遣流光。
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许我也。
【注】朱鹤龄,本为明诸生,平生历经明清易代的兵火离乱。
①同里,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城东。
②怳,同“恍”。
仿佛。
③操觚(gū):
作文。
④清棻(fēn):
散发清香的树木。
⑤暮齿:
晚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昔寓同里寓:
居住B.键户不出键:
锁闭
C.盖不过梅林者过:
造访D.以嬉暮齿嬉:
游戏
3.下列句子陈述内容直接表现“顾氏梅林”景色优美的一组是()(3分)
①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②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③亭亭发秀,冷艳迎人
④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⑤春日暄妍,香风馥郁⑥鼻观嫣香,沁入肺腑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里的东边,顾氏家族的旧居有一片梅园,种有梅花两百多棵,每到花开的时候远望如雪,香气四溢。
B.作者曾居住在同里,每当春天梅花盛放时,常和章、顾两位朋友到梅林饮酒作诗,不到蜡烛燃完不回家。
C.三十多年后,作者再游顾氏梅园,并和当年的同乡的几位朋友在一张桌子写文章,意气风发不可遏止。
D.这篇并非一般的游记,而是以风景作为触发情感的媒介,面对美丽风景,作者沉痛的故国旧物之思尽寓其中。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
(2)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
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诗歌为作者送朋友从军塞外所作。
②骢:
指黑色的骏马。
③虏障:
指防御工事。
燕支:
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1.诗歌尾联在抒情效果上豪气万千,明白晓畅,请简析其抒情手法。
(3分)
2.隋末诗人庾抱送别友人有“愁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之句,与本诗颔联相比有何异同?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军阀混战,张太太带着琴和梅逃到了高公馆。
觉新与梅再次相遇,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几天后,瑞珏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
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理解。
梅感动,坦率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痛苦。
(《家》)
B.赵云救得阿斗,曹操大军追来,张飞率大军于树林中埋伏,杀气四起,曹军不敢轻进。
张飞横矛立马桥头,发出断喝,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众军也仓皇逃窜,刘备军大胜,刘备赞张飞英勇过人。
(《三国演义》)
C.聂赫留朵夫相信了别人所说的玛丝洛娃同医师调情而被逐出医院,对她很反感。
他让玛丝洛娃在告御状的状子上签字。
但当他看着玛丝洛娃忍着哭泣的样子,又怜惜起她来,再次向她表示自己跟她去西伯利亚的决心。
(《复活》)
D.葛朗台死后,欧也妮变得富有了,而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
许多客人来访,大家暗示她要找一个能干的丈夫。
她一直盼望查理归来,她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做随身的宝物。
七年来,他杳无音讯。
(《欧也妮·葛朗台》)
E.深夜一点钟,加西莫多终于等到弗比斯。
弗比斯却不愿再见爱斯梅拉达,他对加西莫多的诉说不屑一顾,策马远去。
加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将实情告知爱斯梅拉达,希望她死心,但爱斯梅拉达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
(《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便伸手先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第五回)
这说的是哪一位女子?
她的“灵巧”最突出表现在哪件事上?
她最终是什么结局?
(2)阅读下面《子夜》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吴荪甫把心一横,坚决地回答。
可是他这话刚刚出口,他的心立刻抖起来了。
他知道自己从前套在朱吟秋头上的圈子,现在被赵伯韬拿去放大了来套那益中公司了。
(《子夜》第十七章)
请问“吴荪甫套朱吟秋”与“赵伯韬套益中公司”各指什么事件?
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②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2)孟子谓乐正子③曰:
“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④也。
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孟子•离娄上》)
【注】①馁:
饥饿。
②禄:
做官的俸禄。
③乐正子,子敖:
人名。
④餔啜:
吃喝。
(1)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与孟子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共同看法。
(2分)
(2)请结合上文分析孔孟如何看待学习与谋生的关系。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王君超
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
是网络文化。
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
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
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
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
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
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以及博客、微博等的“自媒体”属性,使其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肩。
但是,“公民推客”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刷新,可使网络努力呈现真实的事件与舆情;网民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对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以抵制,有利于保持网络文化的正气;网民通过上载、分享健康信息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则有助于维护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品质。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创新的管理文化。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网络民意”成为时代的强音。
但是,由于“扭曲传播”①现象的存在,难免会使网络空间滋生乱象:
“水军”、“推手”②操纵舆论,骇客、病毒无孔不入,“推手造星”泛滥成灾,违法、不良信息屡禁不绝,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网络公民”在畅享“信息高速公路”便利之时,个人隐私时有被侵犯之忧;信息超载和“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使得网络秩序备受诟病。
从全球来看,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依然只是愿景。
因此,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科学、包容、创新的管理文化护航。
网络管理贵在科学决策、艺术疏导。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崭新的“粉丝文化”。
曾几何时,“粉丝”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一跃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文化奇观”。
“粉丝”不仅是明星的拥趸,也是明星的社会符号。
以往网络事件中的一些“粉丝”,往往画地为牢、互相攻击,常让口水淹没了真相。
须知“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恰如水之于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构建崭新的“粉丝文化”:
不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而是诉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对方的表达权、质疑权和批评权。
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全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让真诚与理性为伴,让民意健康生长。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07日有删节)
【注】①扭曲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
②
网络水军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指那些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决定网络能否引领媒体风骚的诸多因素中,内容的真实可靠比网络的人气、传播方式等更重要。
B.虽然网络在内容的真实性等方面比不上传统媒体,但推客、网民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这些不足。
C.以往有些“粉丝文化”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而崭新的“粉丝文化”则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
D.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了全社会。
11.请结合全文概括网络文化的特点。
(3分)12.“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怎样做才不至于“依然只是愿景”?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低语
朱以撒
⑴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
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
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至低到只限定在二人的耳听范围内。
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
眼睛滴溜溜转着,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
⑶少年时的好奇,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⑷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⑸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
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
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
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
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可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
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
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
⑹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
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
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
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
如果没有到城市来,还可以如《诗经》中的人们,听到“五月斯螽动股”或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节气预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
正是听不真切,许多带着灵性的传达以虚幻、玄妙注入在微弱的浮动中。
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
⑺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
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
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
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
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
所以,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
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
⑻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
(选自《三十年散文观止》,有删改)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从对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说话方式的回忆写起,引申向自己生活中对“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独特体会,意蕴深厚。
B.作者喜欢乡村孩子质朴的语言,不喜欢城市孩子的伶牙俐齿,原因是经常被他们过大的声音吓到。
C.文章的第六段划线句作者用细腻的语言结合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低语也十分动人。
D.文章的第七段,作者写品鉴弘一大师晚年书法的感受,丰富了对“低语”的体悟,延伸了“低语”的文化意蕴。
E.“低语”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作者以其为出发点,表达了对清静寥阔,简约质朴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14.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细致描写了两位老人低语时的情态,有何作用?
(4分)15.本文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文中的“低语”有着怎样的内涵与价值?
(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澍:
所有庞大的东西,注定都要崩溃王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恋箫管,擅书法和山水画,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
美誉。
2012年,荣获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
⑴人物周刊:
上世纪90年代,您有6年隐居起来了,当时您就批判中国“新建筑大量爆发的非常态的状态”,今天您如何评价现状?
⑵王澍:
愈演愈烈,到了疯狂的地步了。
几乎是不顾一切,你可以看到任何地区都是失控的状态,地方政府疯狂建设的欲望如此强烈,简直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这可能跟过去几十年的变革有关,传统文化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另一方面,表面上谈中国传统文化调门喊得很高,但具体做法全在模仿西方,这揭示了大家实际上对自己的文化既不了解也没有信心的状态,出现了整个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方向上的完全迷失的状态。
⑶人物周刊:
您有一个观点,建设好乡村就是对中国城市建设的最大贡献,包括向乡村学习的态度,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⑷王澍:
中国传统一直有句话,“礼失求诸野”。
我们接下来可能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城市化的过分强调,但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在乡村。
我经常开玩笑说,你看一下我们明清以来乡村建设的质量,就可以下一个判断:
我们至少已经全面城市化六百年了!
我们的乡村根本不是无序的简单的农舍,我们的乡村都是结构井然的,它其实都是小城市来的,我们早就城市化了,只不过不是以今天这种现代性的异化扭曲的方式的城市化,它是一个跟自然更和谐的城市化的状态。
这些,是中国未来的老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的未来的话,应该回头看一下我们乡村的状态。
我们传统乡村的状态,是中国的未来。
⑸人物周刊:
您曾说,“中国人在说传统的时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时间概念”,建筑实践中,您如何实现“对传统进取地保护”?
⑹王澍:
我这两年经常在西方做一个演讲,主题叫“重返自然之道”。
中国人有一个基本意识,首先,自然肯定比人优越,是人的老师。
西方建筑的基本观念里头,建筑和自然是对立的。
中国一向是另外一种观念,相对来说建筑次要一些,人做的事情次要一些,这在我们的山水画中就可以看出来,主题是自然的山水,建筑在里面永远是一小块而已。
这个前提下,人对自己要有强力的约束,人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做任何事情第一位首先是自然,之后才是人做的事情,它有一个次序在里面。
⑺人物周刊:
您眼中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⑻王澍:
这个问题特别难探讨,我经常说,到了互联网时代,其实大城市已经是不需要的东西了,我就呆在村子里,用互联网和全世界方便地联系。
当走进一个更加平民化的状态时,当我们想让整个社会像大自然一样包含足够多样性的序列时,就不需要大城市了。
曾经,一个记者请我对2050年做一个展望,我的回答是:
我已经看到全部高层建筑塌掉,我认为有一个趋势——所有庞大的东西,不管它是以怎样的名义建立起来,都注定要瓦解和崩溃的,因为普通人的意识正在逐渐觉醒。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访谈中建筑家王澍对当代中国的新建筑爆发的现状非常不满,并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
B.王澍认为中国农村已经有六百年的城市化传统,这是中国当代都市所不及的,因此中国的城市化之路要向农村取经。
C.第六段中,王澍谈到中西方建筑观念的区别在于是否将建筑与自然对立,并以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进行举例论证。
D.王澍认为在建筑上应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实现这一想法,人对自己要有强力的约束,抑制自己的欲望。
E.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王澍发现当下社会普通人的意识正在逐渐觉醒,这将带来高层建筑崩溃瓦解的灾难。
14.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王澍引用“礼失求诸野”一语的作用。
(4分)15.结合访谈内容,举例谈谈王澍作为一名“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的建筑家坚持着怎样的中国本土建筑理念。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从民俗文化到自然风光,从经济开发到转型升级,“擎海西、拓福地、勇开先、谋超越”,福州,这个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形成了开放博大、①的城市文化底蕴。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落脚,繁②后代。
作为后代的我们,“要进一步①抓好项目、②抢抓机遇、③解放思想、④加速提升”,发挥福州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切实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永不满足,用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让福州更有“福”。
(1)请在横线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请在横线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3)将划线句子正确排序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
以下是某校记者团为本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撰写的新闻稿,其中存在语病与不得体的现象,请找出并改正。
①2011年12月4日,为关爱与保护熊猫,②该校高二学生30多人自发组成大熊猫保护志愿者队伍,③前往福州熊猫世界参与保护大熊猫活动。
④本次志愿者活动中,熊猫世界陈玉村主任荣膺我们的活动指导,⑤在他的分配下,我们三到四人分为一小组,为熊猫世界清理粪池、修剪树木、拔草、捡垃圾、清洁地板。
⑥我们深刻认识到,把关爱动物落到实处,决定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持续改善。
⑦我们会继续用我们的爱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第句改为。
将第句改为。
将第句改为。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一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必修3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杜甫插图被高中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
端着狙击枪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千年之前的“诗圣”
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
请简述理由。
(150字左右)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
一只蚂蚁急匆匆地奔走在偌大的办公桌上,显得单薄和纤小。
我清楚这只蚂蚁一定在觅食中走错了方向。
我把手放在它奔走的前方,待它爬进我的掌心后,轻轻地把它送归到地板上。
——我不想让它在迷途中走得太远。
不料,我刚刚把它放在地板上,它顺势一扭身,竟然不屈不挠地从远处的另一条桌腿攀了上来。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
(1)长余佩之陆离
(2)银瓶乍破水浆迸(3)一时多少豪杰
(4)锲而不舍(5)亦足以畅叙幽情(6)其喜洋洋者矣
2.D(嬉,使动用法,使晚年得到娱乐)
3.A(①写的是梅林中小丘上所看到的景色;④此为作者的愿望)
4.C(作者再次来到梅园感叹物是人非,对案作文,意气风发是对当年的回想)
5.
(1)每当花开时,高高低低,满望去好似积雪,香气在数里外都能闻到。
(发、弥各1分,句式1分)
(2)或许十年,或许二三十年后,这些老梅树一定还有像过去一样繁盛的。
(或……或1分,尚1分,句式1分)
【参考译文】
环绕同里的湖泊风光秀丽,此地多有旧时的大家望族。
元朝末年的倪元镇,杨廉夫等人常在这个地方游览休憩,他们的遗迹到现在还留存着。
在同里东边的有一块园林,是过去顾氏家族的祖居。
此中种有古老的梅树两百多棵,梅林中间有一座小丘高耸,有十多丈高。
登上它的顶部,庞山,九里湖都在指点纵览的范围内,湖上的风帆,沙上的宿鸟出没在烟波中,村庄、船坞、竹林,树丛历历可见。
每当花开时,高高低低,满望去好似积雪,香气在数里外都能闻到。
住在梅林边上的,有张两生和顾仲容。
我以前住在同里,与这两个读书人作文饮酒,早晚相会。
每到春暖花开的日子,梅园花香浓郁,我们必定提着酒壶来到这个地方,兴奋的饮酒高歌,不到晚上蜡烛燃完不休止,使人感到十分快乐。
不过十多年后,顾仲容考中进士,外出做官而去。
我又搬家到邑城,闭户不出。
行踪聚散,感慨就随之产生,没有造访梅林已经三十多年了。
今年春天(我)躲避战火,留在这地,于是和两位朋友到那个地方,然而梅园已经多次更换它的主人了。
向东向西的道路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估计古老的梅树还剩下一百多株,风姿卓立,冷傲美艳以迎接游人。
用鼻子嗅那香气,深深的透入脏腑。
与两位朋友追忆起当年出游的经历,感慨万千(前后变化)仿佛一场噩梦。
自从国家发生变故以来,风俗过去与现在大不同,村落兴衰变化,朋友或生或死相聚分散,难道还有值得追思(缘由)的吗?
过去与村中的许多读书人在桌前一起写文章,年轻飞扬的意气不能抑止,现在又在哪里表现出呢?
(我)头发变白,牙齿稀疏,自己也憎恶自己变老变丑(的样貌)。
更何况后辈少年(看我)呢?
想来从现在往后,或许十年,或许二三十年后,这些老梅树一定还有像过去一样繁盛的。
而我和你怎么能够得到神仙的药,留驻容颜延续生命?
然而人的寿命不及草木的寿命来的长久,却仍不能深刻认识到生命短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福建省 第三中学 届高三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