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docx
- 文档编号:5028987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58KB
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docx
《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关于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
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
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
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
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
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
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
走,去摘我家的。
”祝梅先发出邀请。
“我家的才好。
”小丽也不甘示弱。
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
“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
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
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
“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
”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
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
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
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
“真好吃!
”小涛说。
“谁家的最好吃?
”小丽问。
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
“两家样好吃。
”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
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
摸到了欢乐。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
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扭泥作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
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
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
人们忘记了寒冷。
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
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当读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元日》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过春节时的情景。
春节前,家家忙着准备年货,像牛肉干、香肠、汤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
其中,我了解了汤皮的制作过程:
做汤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将它和一些盐和香料等打磨成浆,舀一勺放在簸箕四边倾摇均匀后,放在锅里蒸上2、3分钟,起锅倒放就成了一片圆形的软软可口的汤皮,这时的汤皮可以现吃,又可以凉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随心所欲地点着佐料。
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开几份。
如果将将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晒,它会哂成很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块形,有空的晚上,妈妈将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时的汤皮真叫香啊!
远嫁他乡的姑姑最喜欢家乡的汤皮,因为定南才有这样的特产。
她说,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汤皮。
春节前,每家每户除了准备年货,还要大扫除。
为什么要大扫除呢?
传说,掌管人间的灶王要在过年时,将人间的情况上报给天庭。
哪些人做过了哪些坏事,哪些人做过好事,一一报给玉帝。
但是人间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爷哪记得住呢?
于是,他灶王就将这家人所做过的坏事全写在他们房子里,用蜘蛛网和灰尘挡着,待时间一到,灶王便会到各家各户去看看他们做的坏事,上报给天庭,让玉帝惩罚他们。
有些人为了不受到惩罚,会在过年前大扫除,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习俗中来。
因此,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过年时,人们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门前放鞭炮,贴对联。
上街补买一些遗忘的物品,并开始早早地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孩子们吃过午饭后,早早地洗完澡,换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伙伴们面前炫耀。
大家一齐欢笑,一块追逐打闹。
最开心的时候到了。
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什么都想吃,可是又觉得肚子不饿,于是东挑西拣的,父母亲也不说什么,因为是过年,这些小节似乎都是可以原谅的。
饭后,说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压岁钱就到手了。
春节晚会吸引全家人观看,边吃边看边笑,窗外已是鞭炮声不断,烟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开始走亲访友,当然外婆家是必须去的。
我也喜欢,因为外公外婆给的红包更大,还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每个人都会真心地给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岁岁健康平安,虽然天气寒风刺骨,但人人心里都温暖如春。
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
我的家乡是永康市外几十里的一个小村。
早些年,村里的许多房屋是茅草做的顶儿,所以得了“茅鼓隆”村名。
要问咱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
十有八九会告诉你“茅鼓节”了!
茅鼓节算得上是村里的特色节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
每年立秋左右,快到“茅鼓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收茅草。
茅草可是这活动必不可少的原料!
刚收的茅草油亮亮的,怎么看都像是打了蜡似的。
茅草摸上去滑溜溜的,可有韧性了!
任凭你怎么折,怎么弯,都不会断掉。
茅鼓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茅草编成鼓的形状。
因为在老人们看来,鼓就代表着团圆、平安。
用茅草编鼓可是有难度的,村里的大人,尤其是老人最会编了,孩子们要想参加活动,就得自己学着编。
编鼓要诀就是要环环相扣,扣紧了,鼓才不会散。
成形的鼓是扁扁的,厚约五至十厘米,鼓面为圆形,直径约二十至三十厘米。
鼓面摸上去光滑,有格子状的斑纹。
茅草的穿法也十分讲究,一根在上,一根在下,还有一根得在中间固定、支撑。
鼓编完了,就可以往鼓里装上大把的糖了!
乡下可没有那些好吃又好看的水果糖、橡皮糖,却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麦芽糖和皮筋糖。
皮筋糖实际上是跟皮筋相像的“硬糖”。
糖的外面有一层硬硬的壳,里面却是柔软的“夹心”,是孩子们的最爱。
把糖装好,孩子们的工作就完成了。
此时,大人们正在搭“舞台”,布置活动场地。
到了立秋当天,孩子们一早就抱着糖鼓出门了。
来到村头的台子上,大家就开始抢夺“领地”了。
争到了好位置,接到的糖也会越多。
日上竿头时分,活动正式开始了。
孩子们拿起小木鼓锤在鼓上猛敲一阵。
糖果就从鼓缝里往外掉。
无数的糖果随着一阵阵鼓声落下,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场“糖果雨”啊!
你瞧,孩子们嘴里含着两三颗糖,手里捏着两把糖,全身上下的口袋全塞满了。
大一些的孩子们利用自己身高优势跳起蹲下,不时还高兴地大声嚷嚷;年龄小的只能跑到台前捡别人掉下的;个别调皮的,直接躺在茅草堆边,张着嘴,等糖自动掉进嘴巴里!
这真是一场欢乐的糖果盛宴!
难怪咱家乡的孩子都爱茅鼓节,都爱这个名叫茅鼓隆的小村子!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
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
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
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
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
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
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
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
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
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我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乡的习俗也不同,那就给你们说一说家乡的习俗吧!
我妈妈的家乡风俗—春节,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月大家都在不可开交的忙碌着,有的烤腊肠、腊肉,有的买对联,有的买新衣,还有的买鞭炮…
正是过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汤圆、吃年饭、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红包。
我爸爸的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和春节一样热闹,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看到赛龙舟的人们在忙碌的练习。
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会来看龙舟。
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人会吃荔枝、龙眼、美味的粽子。
龙舟比赛一直到下午二点多才结束哩。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那你的呢!
作文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正月初旬就开始了。
俗话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
在腊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将大白云豆提前泡在水盆里;把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再去掉绿色芯。
到了第二天,豆子就变得又圆又大了。
熬粥时把白云豆先下入煮20分钟。
,然后再放些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饭豆和栗子。
这不是粥,仿佛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这之后,街上便有小贩摆摊卖东西了,各种蔬菜,各式各样的玩具,颜色各异的衣服和形状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烟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
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扫房子。
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
大街上也挂起了红灯笼。
按照姥姥的话说,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要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
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这一天,还要守岁,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们都是彻夜不眠。
现在的除夕,人们一般都在家看春节联欢晚会。
晚会结束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到来了。
这时各家都燃放起了烟花、爆竹。
整个小镇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早上,整个小镇都显得格外宁静。
到了中午,人们就开始相继走访拜年了。
拜年一般从家里先开始。
初一的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一些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也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姥姥总是大年夜将屋子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妈们要“送穷”,听她们说:
“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
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
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元宵刚一上市,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春节的热浪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
春节虽然很热闹,却没有月亮,在元宵节的这天晚上,月亮像一轮月盘,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朴实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红火而美丽。
吃过团圆饭后,大家便一起出去赏灯,大街上的灯各式各样,漂亮极了。
转瞬间,已到正月十六,春节也在这一天结束了。
大人们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学了。
家乡的春节虽不是过得那么繁华、气派。
但却使久别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孩子的心里乐开了一朵朵幸福、快乐的花!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
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
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家乡 民风 民俗 作文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