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docx
- 文档编号:5028977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830.66KB
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011年10月31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授牌仪式在广东省韶关市举行。
图1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 )
A.b ①B.a ②
C.e ③D.d ④
2.下列有关图1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B.③
C.④D.⑤
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Ⅰ——⑥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完成5~6题。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石林B.沙丘
C.海蚀柱D.“V”型谷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7~8题。
7.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8.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
A.石灰岩B.大理岩
C.花岗岩D.玄武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9题。
9.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
A.石灰岩形成之后B.页岩形成之前
C.变质岩形成之后 D.石灰岩形成之前
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11.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1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乙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乙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乙图所示地区位于 亚欧 板块和 非洲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 消亡 边界。
判断依据是 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
(2)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
D (选择填空)。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花岗岩 石灰岩B.玄武岩 大理岩
C.喷出岩 沉积岩D.花岗岩 大理岩
(3)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 A 、 B (选择填空)。
A.有色金属B.石油
C.金刚石D.大理岩
(4)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乙中①处至少发生过 B 次地震。
A.2B.3
C.4D.5
第2课 地球表面形态
2010年11月24日,我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①B.⑤
C.③D.④
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3~4题。
3.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
A.大理岩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分别是( )
A.③②① 地壳下沉B.②①③ 地壳下沉
C.②①③ 流水侵蚀 D.②①③ 地壳抬升
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
读图,回答5~6题。
5.“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作用
6.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怎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晚唐诗人胡玢在《庐山桑洛洲》中写道: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作用
B.“新住处”位于河流右岸,“古岸”位于河流左岸
C.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D.诗中主要描述的是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8.夷平面又称均夷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各种外力作用对地面进行剥蚀与堆积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地面。
以下地段形成夷平面最慢的是( )
A.河口三角洲B.上游河谷
C.下游河床D.中游冲积平原
9.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岩层形成时间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 )
A.G晚于B B.A早于D
C.B晚于D D.C早于F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岩层处
B.在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②地向下打井开采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
许多的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
读图,回答12~13题。
12.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13.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
(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 )
14.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 冲积扇 地貌,它是由 流水堆积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 河流出山口 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 乙 处。
(3)试在上右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第3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回答1~3题。
1.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箭头aB.箭头b
C.箭头cD.箭头d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
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
5.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7.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D.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第8题。
8.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回答9~11题。
9.图中曲线(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0.影响③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B.太阳高度
C.地势高低D.植被状况
11.近50年来①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环境污染
C.气候变暖D.人口增加
(2013·浙江)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2题。
12.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B.②
C.③D.④
(2013·山东)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6时B.9时
C.12时 D.14时
14.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15.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
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
(μg/m3)
甲
学校。
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
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
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
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第4课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3~4题。
3.③处出现低压的原因是( )
A.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抬升
B.海拔高,空气稀薄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温度高,空气下沉
4.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D.难以判断
5.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
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7.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8~9题。
8.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水循环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9.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热力环流原理来看,图示近地面( )
A.①为海洋 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 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 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 ④为海洋
11.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
试说明理由。
13.下图是我国某城区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是 城市中心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由于城郊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判断近地面①和近地面③两地的风向:
①地风向是 西北风 ,③地风向是 。
(3)图中②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工业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月份与季节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 春季
B.N表示7月份 夏季
C.M表示12月份 夏季
D.N表示1月份 冬季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6.②地常年盛行风( )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
百帕)分布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
8.F、G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
A.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
B.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C.寒冷形成的热力高压、气流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压
D.温暖形成的热力低压、气流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9~10题。
9.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1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13~15题。
13.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4.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15.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B.2月
C.7月D.8月
1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三 气候资料表。
地区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2月~次年
2月降水量
(mm)
6~8月降
水量(mm)
年降水量
(mm)
甲
26
26.5
643
612
2480
乙
-10.7
24.8
45
321
680
丙
8
25.0
345
32
740
丁
5.4
27.5
105
425
1015
(1)材料一表示的是 北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B 。
(3)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C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水源 。
(5)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 寒流 的影响。
(6)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
B.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带控制
D.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E.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
第6课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3~5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
下列图中,左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右图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左图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m、n和b、eB.b、n和c、e
C.s、e和t、cD.t、r和c、e
7.左图中d地区标杆的影子与右图中对应的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含详解 届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同步 训练 必修 第三 自然环境 中的 物质 运动 能量 交换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