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术.docx
- 文档编号:5028238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3.61KB
骨折固定术.docx
《骨折固定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固定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作者:
佚名 来源:
佚名 点击数:
1491 更新时间:
2011-09-16
骨关节损伤和骨科手术后,为了保持骨折复位或矫形术后的位置,给予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来维持的技术,称为固定术。
(一)夹板固定
【学习目的】
1.掌握夹板固定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夹板固定术的操作步骤;
3.熟悉夹板固定术的注意事项。
【适应证】
1.四肢闭合性骨折者(包括关节内和近关节骨折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对股骨骨折,因大腿部肌肉收缩力强,常须配合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创口已闭合者。
【禁忌证】
1. 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及伤口感染严重者。
2. 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3. 躯干骨骨折。
4. 固定不易牢靠部位的骨折。
【器材准备】
模拟人、夹板、压力垫(一般采用棉纸)、扎带3~4条(扎带通常采用宽1.5~2cm的布带或使用绷带,亦有人主张用尼龙粘带或皮带式橡皮条)
【操作步骤】
1.夹板放置
(1)形式:
超关节、不超关节;超关节+骨牵引。
特殊部位:
髌骨(抱膝圈+夹板);指、趾(小竹片,小木板)等。
(2)安放夹板:
首先放好后侧板,再放前侧及两侧板,在这一过程中的助手扶持固定骨折端,以免移位。
2.压力垫放置
(1)一垫固定法:
直接压迫骨折片或骨折部位。
多用于移位倾向较强的撕脱性骨折分离移位,或较大的骨折片,如:
肱骨内上髁骨折,外髁骨折(空心垫),桡骨头脱位(葫芦垫)等。
(2)二垫固定法:
将两垫分别置于两骨端原有移位的一侧,以骨折线为界,不能超过骨折线。
适用于有侧方移位倾向或残余侧方移位的骨折。
(3)三垫固定法:
一垫置于骨折成角移位的角尖处,另两垫置于靠近骨干两端的对侧,三垫形成加压杠杆力。
用于有成角移位倾向或残余成角移位的骨折。
常用的固定垫有以下几种:
种类
适应
形状
平垫
适用四肢长骨干骨折、肢体平坦处,其宽度可稍宽于夹板,以增大与肢体的接触面
长度应据使用部位而定,成人一般为4~8cm,其厚度根据使用部位软组织厚薄而定,一般为1.5~4cm
塔形垫
多用于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关节后侧等
其中间厚、两边薄,外形象宝塔样
梯形垫
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关节后侧
做成一边厚、一边渐薄,如阶梯状的固定垫
高低垫
适用于锁骨骨折
为一边高、一边低的压垫,可适应锁骨上窝的形态
抱骨垫
适用于髌骨骨折及尺骨鹰嘴骨折
呈半月形
葫芦垫
适用于桡骨头脱位或骨折
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形
横垫
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厚薄一致,呈长条形,一般为长6~7cm,宽1.5~2cm,厚约0.3~0.5cm
合骨垫
适用于下尺桡关节脱位
为两头较高,中间凹陷的固定垫
分骨垫
适用于尺桡骨干、掌、跖骨骨折
以一根铁丝为中心,外用棉花卷成梭形
空心垫
适用于踝部内、外踝骨折
在平垫中心剪一园孔即成
大头垫(蘑菇垫)
适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
在肱骨外科颈骨折内侧夹板的一头包裹一团棉花使之如蘑菇状膨大,而起压力垫的作用
3.绑扎扎带
(1)原则上应先绑中间的一条或两条,然后绑扎远端的一条,最后绑扎近端的一条。
(2)绑扎时将扎带在夹板外缠绕两周后打上活结,打结时应两手同时用力,切忌单从一头用力抽紧。
(3)活结应打在前侧或外侧板便于操作的部位,各扎带之间距应基本相同。
为加强摩擦力,防止松滑,第一结可仿照外科结的打法,第二结打活结。
(4)常用方法
①一次包扎法:
用1~2cm宽绷带3~4条(部位不同)绕肢体两周,依次绑扎四周夹板,先中间,次远端,最后近端的绑扎,活结于外前侧,松紧以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
②续增包扎法:
先包绷带1~2层,放固定垫,再安放起主要作用的夹板两块,又以布带包扎两圈,再放其它夹板,其外再用绷带覆盖,然后从近到远缚扎1~3根扎带。
【注意事项】
1.肢体远端要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
2.抬高肢体,观察肢体血运。
(注意肢温,皮肤颜色、知觉,疼痛情况,夹板两头及骨突部的疼痛)
3.搬运时注意患者体位防止出现重新移位。
4.扎带绑扎好后,以能不费力地拉动扎带,在夹板上面上下移动1cm为宜(约800克的拉力)。
过紧可加剧肿胀,压伤皮肤,甚至造成肢体缺血;过松则不起固定作用。
5.压垫的作用仅限于防止骨折再发生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及矫正残余侧方或成角移位。
临床不可依赖压垫进行复位,否则加压过度可造成皮肤压疮甚至肢体缺血。
(二)石膏固定
【学习目的】
1.掌握石膏固定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石膏固定术的操作步骤;
3.了解夹板固定术的注意事项。
【适应证】
1.普通石膏
(1)石膏托:
适用于无移位骨折或移位倾向很小的稳定性骨折。
(2)石膏夹板:
适用于肢体肿胀较严重或可能发生肿胀的肢体;亦可用于移位倾向较小的稳定性骨折。
(3)石膏管型:
适用于移位倾向较强,固定要求较高的骨折,亦用于需长时间固定的骨折。
(4)躯干石膏:
适用于躯干骨折及肩髋部骨折,且固定要求较高者。
2.特殊类型石膏
(1)上肢外展支架:
适用于肩关节脱位,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有维持骨折对位和保持肩、肘关节于功能位作用,亦可配合持续牵引治疗骨折。
(2)U形石膏:
适用于固定肱骨干和胫腓骨干骨折等可避免石膏管型压迫肢体和调整不便等缺点。
(3)架桥式管型石膏:
适用于肢体有环形创面的骨折固定,以便更换敷料。
【禁忌证】
①全身情况差。
②进行性腹水。
③心、肺、肾功能不全者。
④年龄过大及年龄过小。
⑤孕妇忌作腹部石膏固定。
【器材准备】
模拟人、石膏绷带,绷带,棉垫,衬垫套,绵纸,40度温水,水桶,石膏剪,手术刀,标记笔,胶单,特殊体位需石膏床、外展支架、3-4根木棍等。
【操作步骤】
1.确定体位: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或特殊要求的体位)进行固定,并由专人扶持或用石膏床牵引架维持。
2.放置衬垫:
按有垫或无垫石膏的要求放置。
一般用棉卷或棉纸卷缠绕骨突部位或整个肢体几匝。
3.制作石膏条:
用干石膏绷带,按要求铺展,折叠数层,制成干石膏条,然后折好,捏住其两端放入水中浸泡,取出挤去多余水分后应用。
4.石膏绷带的浸泡及去水:
将石膏卷或折叠好的石膏条轻轻平放于30-40℃的温水桶内,根据操作速度,每次放入1-2个,待气泡出尽后取出,以手握其两端,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
5.固定范围及要求
骨折部上下两关节均需固定。
(1)前臂石膏托:
①范围:
前臂上1/3至掌横纹。
手指须固定可延长,托放掌侧。
②层数:
8~10层石膏片。
③位置:
旋前或中立
(2)全臂石膏托:
①范围:
腋下至掌横纹。
②层数:
同上。
③位置:
旋后或中立。
(3)短腿石膏托:
①范围:
小腿上1/3至超足尖1~2cm。
②层数:
10~12层。
③位置:
足中立,踝90度。
(4)长腿石膏托:
①范围:
大腿上1/3至超足尖1~2cm。
②层数:
12~16层。
③位置:
膝微屈165度左右。
6.包扎石膏绷带的基本方法:
(1)操作时,一般由上而下顺序包缠,要将石膏卷贴着肢体向前滚动,使下圈绷带盖住上圈的1/3,并注意保持石膏绷带的平整。
(2)在躯干及肢体的曲线明显,粗细不等之处,当需向上、下移动绷带时,要提起绷带的松弛部分拉回打折,使绷带贴合体表,不能采用翻转石膏卷的办法消除绷带的松弛部分,否则,可在石膏绷带的内层形成皱褶而压迫皮肤。
(3)操作要迅速、敏捷、准确,两手相互配合,即一手缠绕绷带,另一手朝相反方向抹平,要使每层石膏之间紧密贴合,不留空隙。
(4)石膏的上、下边缘及关节部位要适当加厚,以增强其固定作用。
(5)整个石膏的厚度以不折裂为原则,一般为8-12层。
(6)石膏干固前,不能变动患肢的体位,否则会使石膏折裂而失去固定作用,并可能在关节的屈侧产生内凸的皱褶,此皱褶外观不明显但向内可压迫皮肤,甚至影响肢体血运。
助手在托扶石膏时只能用手掌,而不可用手指抓握,因其同样会造成石膏内凸而压迫患肢。
7.石膏的形式及规格:
一般分普通石膏和特殊类型石膏。
普通石膏对照
类 型
形 式
规 格
石膏托
用石膏绷带制成石膏条带置于伤肢的后侧;用湿绷带包绕两层并抹贴塑形,然后用干绷带包缠
石膏托的厚度为折迭10-12层石膏绷带,宽度为肢体周径的2/3,长度按需要定,一般仅包括一个关节
石膏夹板
用两条石膏条带分别置于伤肢的前、后侧或内、外侧;然后用上述方法包缠,塑形
石膏夹板的厚度同上;两块夹板的宽度和等于或略小于肢体周径
石膏管型
用石膏绷带和条带相结合包缠,固定伤肢,石膏干固后,整个石膏形成一圆管,故称为石膏管型
石膏条带的厚度为5-6层石膏绷带,经包缠后应达10-12层,石膏管型的周径及肢体周径相同,并与肢体外形一致
躯干石膏
即固定躯干或躯干与肢体结合的石膏管型。
主要有头胸石膏、颈胸石膏、石膏围领石膏背心、石膏腰围、肩人字石膏、髋人字石膏等
同 上
特殊类型石膏
类型
应 用 方 法
上肢外展支架
将大小合适的外展支架用石膏绷带固定在胸廓上,外展支架与胸廓腋窝和肢体接触部位均应垫好棉垫。
U形石膏
①上臂U形石膏起自肩上方经上臂外侧越过屈曲位的肘关节至上臂内侧达腋窝处止。
②小腿U形石膏起自胫骨结节水平沿小腿外侧绕过足底至小腿内侧。
架桥式管型石膏
在皮肤有创面处不用石膏绷带覆盖,而用3-4根木棍连接上、下两截石膏管型使之成为一体。
8.塑捏成形、修整及标记:
(1)当石膏绷带包至一定厚度尚未硬固时,可用手掌在一定部位施加适当均匀、平面性的压力,使石膏能与肢体的轮廓相符(须在数分钟内完成),以增强石膏的固定性能,如足弓的塑形。
(2)修整的目的是切去多余部分,充分暴露未固定的关节,以免妨碍其功能活动。
边缘处石膏如嵌压过紧,可将内层托起,并适当切开,以解除压迫。
此外,修整石膏边缘且有利于美观。
(3)为便于计算治疗时间和判断治疗情况,可在管型石膏外用色笔注明诊断,受伤(或手术)及固定日期,有创面或切口者,亦应注明,以便开窗。
9.石膏的开窗、剖开、切开矫形和拆除
(1)开窗
①目的 是解除肢体某些部位的压迫,或方便创口检查,引流或拆线。
头颈、胸部石膏,须在颈咽部开窗,以利呼吸和不防碍意外抢救;石膏背心等躯干石膏常在胸腹联合处开窗,以利呼吸和饮食;四肢管型石膏的骨突部,以消除石膏压迫引起的持续性疼痛。
②方法 需要开窗者,应在石膏未干固之前,按需要的大小及部位,在石膏上作一四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全层切开,待石膏干固后(一般术后第二天),将石膏块取出,换药后放归原处,外面再用绷带包扎。
如需要紧急开窗,可用石膏电锯锯开,处理完毕后,需将石膏块安放原位并包扎,以免由于该处压力降低致使组织膨出,而在石膏窗边缘形成压迫性溃疡。
(2)剖开
①指征 是急性损伤早期,估计肢体肿胀可能继续加重,甚至造成石膏内肢体缺血者;其次是石膏固定过程中肢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表现,需紧急处理者。
②方法 在包石膏前,于预计剖开的轴线上,置一湿绷带条,剖开石膏时,一手拉起纱布条的一端,一手执刀切开石膏,并取出纱条;然后用一浸湿的纱布绷带包绕一次,使绷带与石膏粘在一起,石膏干固后固定性能不变。
若固定过程中,肿胀处嫌石膏过紧时,仅需将剖缝处的纱布剪开,于剖缝处用撑开器扩大一些,并在剖缝处填妥棉花,外用绷带包扎。
急诊石膏剖开者,应将石膏的两侧用电锯剖开,使之形成前后两部分,再作处理,如血液循环改善者,可再用绷带包扎。
(3)切开矫形:
以矫正成角畸形为例,石膏干固后,于骨折成角凹侧横形锯开石膏周径的2/3~3/5,撑开锯开处,矫正成角畸形,并填入相应大小的楔形木块。
再以棉花填塞剩余空隙以保持压力,预防肿胀发生,最后用浸湿石膏绷带封闭裂隙。
(4)拆除石膏:
骨折愈合拆除石膏时,应用石膏锯纵行剖开石膏,锯开时防止损伤皮肤。
折除后,应洗涤皮肤并用弹力绷带包扎,并加强功能锻炼以防止发生废用性水肿
【注意事项】
1.纱布及纱布垫,粘膏条尽可能纵行放置,禁环行包扎。
2.关节或肢体固定在功能位或特殊需要位。
3.石膏未干时,忌用手指。
扶持肢体尽量用手掌及大小鱼际肌托扶石膏,石膏完全干燥前,不可按压及活动肢体。
4.包扎石膏绷带紧松适中,缠绕石膏绷带时,不可反折。
5.四肢石膏固定应将指趾远端显露,以便观察血运、知觉等。
6.石膏完全干燥前,行必要塑形修整。
7.石膏固定完毕,可在石膏管型标记上下石膏日期及创口部位标志注意事项等,并可开窗。
8.在骨突部位的石膏可以开窗解除肢体某些部位的压迫,或增厚衬垫。
(三)常见骨折临时固定术
通过固定,可以限制骨折部位的移动,从而减轻伤员的疼痛,避免骨折断端因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固定也有利于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
【学习目的】
掌握常见骨折固定术的操作步骤。
【适应证】
现场抢救,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
【器材准备】
固定材料中最理想的是夹板。
如抢救现场一时找不到夹板,可用竹板、木棒、镐把、枪托等代替。
另需备纱布或毛巾、绷带、三角巾等。
【操作步骤】
1.锁骨骨折:
一般情况下用三角巾。
把患侧手臂悬兜在胸前,限制上肢活动即可。
患者取坐位,用毛巾垫于垫于两腋下及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尽量使两肩后张,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
或将绷带自一侧腋下开始经背部至对侧腋下,按横写“8"字形缠紧(图2-2-56)。
图2-2-56 锁骨骨折固定
2.肱骨骨折:
用一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另一短夹板放于上臂前内侧,在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固定,屈曲肘关节成90º,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图2-2-57)。
紧急情况下,无可用材料,可以将患肢上臂固定于同侧胸廓即可。
图2-2-57 肱骨骨折固定
3.前臂骨折 使伤员屈肘90º,拇指向上。
取两夹板(长度超过肘关节至腕关节)分别置于前臂的曲、伸侧,然后用绷带固定两端,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呈功能位。
(图2-2-58)。
紧急情况下,也可将前臂固定于前胸壁。
4.大腿骨折 取一长夹板(长度自腋下或腰部至足跟)置于伤腿外侧,另一夹板(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足跟)放于伤腿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分5段至6段将夹板固定牢(图2-2-59)。
图2-2-59 大腿骨折固定
5.小腿骨折 取长短相等的两块夹板(长度自大腿至足跟)分别置于伤腿内、外侧,用绷带分段扎牢将夹板固定(图2-2-60)。
紧急情况下无夹板时,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两脚对齐,然后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绑扎固定在一起,注意在关节和两小腿之间的空隙处垫以软织物(如纱布、棉絮、毛巾或衣物等)以防包扎后骨折部弯曲。
图2-2-60 小腿腿骨折固定
6.脊柱骨折 使伤员平直仰卧于硬板上,在背腰部垫一薄枕,使脊柱略向上突,必要时用几条带子将伤员固定于木板上,不使移位(图2-2-61)。
图2-2-61 脊椎骨折固定
【注意事项】
1.固定骨折部位前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与包扎。
如有休克,应先行抗休克处理。
2.开放性骨折者如有骨端刺出皮肤,切不可将送回伤口,以免发生感染。
夹板长度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及上、下两个关节均要固定牢。
3.闭合性骨折固定时,不必脱出患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搬动患肢,增加病人痛苦。
若患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病人的衣袖和裤筒剪开,减轻压迫。
4.若骨折部位明显畸形,并有穿破软组织、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危险或严重影响搬运时,可适当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行固定。
5.夹板与皮肤间应加棉垫或其他物品,使各部位受压均匀且固定牢。
尤其在夹板两端、骨隆突和悬空部位应加厚衬垫,防止软组织受压或固定不妥。
6.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的肢体相适应,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的上、下两个关节。
固定时除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
7.肢体骨折固定时,须将指(趾)端露出,以观察末梢循环情况,如发现血运不良,应松开重新固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折 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