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02582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38KB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docx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
注意事项:
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5页)为选择题,第Ⅱ卷(6—10页)为各类题型。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苟(gǒu)同淅沥(lì)坦荡如砥(dǐ)
B.恍(huǎng)若茶卤(nǔ)难辞其咎(jiù)
C.太监(jiàn)东隅(yú)彬彬(bīng)有礼
D.熟稔(rěn)狡黠(xiǎ)锲(qì)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锤练威慑顶礼膜拜战战兢兢
B.绚烂深奥不屑置辨水泄不通
C.阑珊婉转瘦骨嶙峋冥思苦想
D.挑剔枯噪龙盘虎踞温文尔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B.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C.“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
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注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①⑤④②③B.②④①⑤③C.③①⑤②④D.③④②①⑤
6.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B.《订鬼》选自《论衡·订鬼篇》,作者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C.《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
其间影响较大的有美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二、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7—8题。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白瑞雪、李宣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7.下列各项中,用做这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嫦娥三号首次进行互拍成像试验
B.五星红旗首次登上月球,月球车与着陆器成功互拍
C.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D.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8.为这则新闻的结尾写一句话点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面五星红旗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B.嫦娥三号展示了中国探索未知空间的决心。
C.五星红旗登上月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
D.航天人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问:
“从哪里来?
”子路回答:
“从孔氏。
”问:
“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
”这个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
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
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
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
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
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
哀公命他告诉季孙、孟孙、仲孙三子。
孔子又告诉三子,不可。
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
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
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节选自赵建成《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有删改)
9.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C.孔子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D.对孔子而言,就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该做的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实现政治理想,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意志品质,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注入了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为后人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
D.“知其不可而为之”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论语》的记载,意在引出议论的主题,同时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B.文章从“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源头、确立和影响等多角度展开了议论。
C.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第四段例举了孔子和子路的例子进行论证。
D.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层层议论之后,作者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寄托。
B.野芳发而幽香发:
开花。
C.杂然而前陈者陈:
摆放。
D.太守谓谁谓:
对……说。
13.下列加点“而”字意思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
B.水落而石出者
C.起坐而喧哗者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从滁州四周的山写起,然后依次写西南诸峰、琅琊、酿泉,最后写醉翁亭,由远及近,富有层次。
B.文章描写醉翁亭的景色突出一个“变”字,日出云至有明暗的变化,朝往暮归,一天之中的四个时辰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C.文章在表达情感时突出一个“乐”字,作者笔下有欣赏山水之乐,有滁人游之乐,有太守宴客之乐,最后落在与民同乐之乐。
D.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之法,用禽鸟之乐衬滁人之乐,又用滁人之乐衬太守之乐,最后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主旨。
第Ⅱ卷(共108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0分)
15.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6.按要求默写填空。
(5分)
(1),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7.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请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5分)
A.题目中的“赠”字表明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洞庭湖边与张丞相分别,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
B.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八月的洞庭湖湖水还没有上涨,水面平静如镜,水天一色的景象。
()
C.“蒸”“撼”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着笔描写诗人的感受,表现了洞庭湖博大壮阔、气势雄浑的景象。
()
D.诗的前四句都写景,但角度不同,一、二句表现洞庭湖的静态美,三四句表现动态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
E.“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典故,用“坐观”一词表现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18分)
雕花烟斗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
“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
⑤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
还知道我画画?
”“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⑥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⑦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
”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不,俺要不得!
”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⑧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⑨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
”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
“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⑩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⑾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
”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
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
⑿“什么?
”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
18.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4分)
情节:
花房邂逅,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19.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第④段划线句“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中“酸楚”“感动”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分)
“酸楚”的原因是:
“感动”的原因是:
(2)第⑿段划线句“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唐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20.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请简要分析它在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4分)
答:
2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两项是()()(6分)
A.小说前后两次写唐先生的失意落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同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唐先生和花农老范不同的性格特点。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六、语言的实际运用(7分)
22.组委会拟邀请知名学者王老先生担任市首届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竞赛活动评委。
下列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尊敬的王老先生,您好!
5月29日上午8点,在市委大礼堂举行首届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竞赛,敬请您造访指导,谢谢!
B.尊敬的王老先生,您好!
市首届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竞赛,定于5月29日上午8点,在市委大礼堂举行,敬请您光临指导,谢谢!
C.尊敬的王老先生,您好!
5月29日上午8点,在市委大礼堂举行首届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竞赛,请您务必准时莅临现场指导,谢谢!
D.尊敬的王老先生,您好!
市首届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竞赛,5月29日上午8点,在市委大礼堂举行,您荣幸指导,谢谢!
23.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4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仿写:
读_______,我__________;读_______,我__________。
七、(63分)
2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63分)
(1)春天孕育着生命和理想,张扬着蓬勃与希望,与青春和脉搏一起律动。
一句贴心的话,一道抚慰的眼神,一个特殊的举动,一件平凡的小事……都能给人春天般的感觉。
体验生活,感悟春天。
以“像春天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
③不得抄袭。
④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然后作文。
于丹曾接受一家杂志的采访,其中一个问题是:
“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当你感觉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下去?
”
于丹回答:
“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放弃。
”
记者说:
“你怎么能放弃呢?
成功的人都不会放弃,要坚持啊!
”
于丹笑笑反问她:
“但坚持的成本远远大于放弃的成本时,那么放弃就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
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呢?
”有时候,放弃走不通的路,开始尝试新的路,结局可能会大不相同。
要求:
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
③不得抄袭。
④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题3分)
1.A2.C3.B4.A5.C6.D
二、(15分,每题3分)
7.B8.A9.C10.B11.D
三、(9分,每题3分)
12.D13.C14.B
四、(20分)
15.(6分)
(1)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面,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译出大意,1分。
“意”“在乎”译正确一处,1分)
(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译出大意,1分。
“从”“乐其乐”译正确一处,1分)
16.(5分)
(1)征蓬出汉塞
(2)食之不能尽其材(3)不尽长江滚滚流(4)山河破碎风飘絮(5)独怆然而涕下
一句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17.(9分)
(1)(5分)A.(×)B.(×)C.(√)D.(√)E.(×)
判断正确一处1分。
(2)(4分)这两句诗一语双关,想要渡过洞庭湖却无舟船,表达了诗人想要做官而无人引荐的感慨;(2分)在太平时代自己却闲居无事,一个“耻”字表达了诗人的惭愧之情。
(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五、(18分)
18.(4分)花房交往,感受真情;(2分)再次落魄,重识真情(2分)
19.(4分)
(1)“酸楚”的原因是:
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感动”的原因是:
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
(或者答:
“酸楚”的原因是:
“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
”““感动”的原因是“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一点1分。
(2)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唐先生听闻老范去世后的愧疚、悔恨与自责,(1分)表现了唐先生善良正直、善于自省的性格特点。
(1分)
20.(4分)①伴随凤尾菊的每一次出现,小说的情节随之发展,凤尾菊在小说中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小说以描写凤尾菊开篇,以送凤尾菊结束,凤尾菊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它使小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一点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正确即可给分。
21.(6分)A、E(选正确一项3分)
六、(7分)
22.B(3分)
23.示例:
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
句式一致,2分;语言简洁,表意连贯、准确,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语文 模拟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