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课件.docx
- 文档编号:5024538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08KB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课件.docx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课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课件
杭州市夏衍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折(qū) 脑髓(suǐ) 潜力(qiǎn) 酩酊大醉(mǐng)(dǐng)
B.慰藉(jiè) 蹂躏(lìn) 颓垣(gèng) 命途多舛(chuǎn)
C.载舟(zài) 攻讦(jié) 簇新(cù) 玲珑剔(tī)透
D.干瘪(biē) 与会(yù) 迸溅(bèng) 睚眦必报(z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这些回荡在老上海弄堂的吆喝声已几乎消声匿迹了,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老虎脚爪、梅花糕、香脆饼、桂花糖粥等老上海的传统小吃。
B、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一个人长途拔涉在漫漫的黑暗中,也能在一瞬间看见自己所憧景的光明。
C、攀越过九曲百折的层峦叠嶂,伫立在吴头楚尾的分水岭上,我凝视着这千年雄关,竟是苍凉中透露出几分怆然和惆怅。
D、中国自古讲究礼上往来,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但是除了见面点头和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了,因此我们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湖南卫视最新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开播后话题爆棚,几位明星宝贝萌翻了广大观众,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B、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瑞安桐浦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数以万亩的油菜花让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纷至沓来。
C、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尼康D600单反相机存在画质问题,拍摄的画面有黑色斑点问题,一时间,“黑斑门”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我们一定要虚心求教,邯郸学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马航客机失联已有一段时日,各国几易搜寻线路均未有结果,我国政府申明将全力推动马方协调国际搜寻力量继续开展搜寻,同时继续扩大中方的搜寻范围和搜救设备。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
C、到2013年底,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97.57亿元,新建了18335所希望小学,资助服务惠及495万名贫困农家子弟学生。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
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____;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②才有兴趣去喝它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14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6—9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6、.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7、.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逃避主义的态度,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而且专门喜欢吸收遗产中的消极因素。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C.“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应全部抛弃的部分。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9、.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B.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C.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
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0.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1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三、古文阅读(共14分,每小题2分)
(一)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3. 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14、. 划线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择善而从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5、. 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划线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6、.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二)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素:
向来、本来
B.顾吾念之顾:
回头看
C.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
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引:
掉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徒以口舌为劳夫以秦王之威
C.我羞,不忍为之下且庸人尚羞之
D.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
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交欢。
廉颇不甘心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则采取躲避的态度。
B.蔺相如不畏威势赫赫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廉蔺交欢写的虽是内部的事,但矛盾冲突十分激烈。
蔺相如采用退让的办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
四、古文翻译与默写
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1)夫晋,何厌之有?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李商隐《锦瑟》)
(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有善始者实繁,——————。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语言表达
22.对下面这段话进行仿写。
(4分)
瀑布选择了悬崖,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泥土,它才成就了一片蓬勃的绿。
六、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残留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
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那一刻,我心飞翔。
请以“那一刻,我心飞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不得少于800字。
杭州市夏衍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
班级:
姓名:
考号:
期中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选择共19题,每小题2分,共38分),请答在机读卡上(答卷I)
非选择题部分
四、古文翻译与默写
2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1)夫晋,何厌之有?
————————————————————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有善始者实繁,——————————。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语言表达
22.对下面这段话进行仿写。
(4分)
瀑布选择了悬崖,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泥土,它才成就了一片蓬勃的绿。
———————————————————————————————————————
六、写作
(请写在作文纸上,40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中学 学高一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答案 课件